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十三章洛陽4
鄭州就在眼前,遠遠的就看到劉德率鄭州各方的頭麵人物出迎。
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奔馳在官道上,它載著鄭寶飛快地迎上來。行到了跟前,鄭寶不待戰馬停下,雙手緊抓住鞍橋,雙腳一經觸地,便放開雙手,借著駿馬奔跑的餘勢向前急跑。
而緊跟在鄭寶身後,是另外十八騎,個個都與鄭寶一般年紀的清一色健壯兒郎。他們便是韓奕在剛創立義勇軍不久,讓鄭寶從軍中子弟及隨軍孤兒中挑選出來資質極佳者,然後悉心培養的。
連同鄭寶,這十九人英姿煥發地站在韓奕麵前,讓韓奕感歎自己似乎已經成了老一輩的人物。
來到了韓奕跟前,鄭寶變得靦腆了一些,一年不見,鄭寶個頭又往上竄了不少,看上去年少倜儻,英姿勃發,卓爾不群,活脫是韓奕的一個翻版。他如今已滿十六,習得一身弓馬騎射的好本事,生得虎背熊腰,稱得上是一位男子漢了。
“兄長為國征戰辛苦,小弟日夜思念,恨不得長伴兄長左右,共同殺敵立功。”鄭寶挽住韓奕坐騎的韁繩,為他牽馬。
“長風破浪會有時!你隻要肯用功,他日必有機會。”韓奕打量著鄭寶道。
“兄長之言,小弟謹記!”鄭寶挺著胸膛道。
韓奕想了想,他取下掛在馬鞍上的一張硬弓,遞給鄭寶道:“此弓本屬李守貞,河中城破時,樞密使郭公將此弓賞給了我,算作是一件特別的戰利品。那李守貞雖然自不量力,驕奢淫逸,妄想染指九五至尊之號,但此弓倒是樸實無華,是一把不可多奪的好弓。弓是用來射殺敵首的,不是用來放在密室中供主人觀賞的寶物,它不需要鑲金嵌玉,李守貞也曾用此弓射殺過不少驍勇之士。今日,我將這弓轉贈與你,望你能用好此弓。”
“此弓乃兄長浴血奮戰所得,多謝兄長厚贈。”鄭寶見獵欣喜,也不客氣,撫摸著那傳來冰涼觸感的弓背,認真地說道,“弓不過是死物,並無善惡之分。兄長能用它能射殺一切亂臣賊子,創下不世功勳,小弟不才,願追隨兄長左右,射殺一兩個小卒倒是不在話下。”
蔡小五在一旁歪著脖子聽鄭寶一本正經地評價硬弓,前半句仿佛一個智者,後半句又有些自負的樣子,便故意說道:
“弓不是用來說的,敵卒也不是被你說死的,更不是因為你有一把好弓便憂懼而死。一弓在手,要射得比別人快,比別人準,比別人狠才行。你射一箭試試,讓哥哥我看看這一年以來,你的箭法有沒有長進!”
“小五哥的箭法,小弟當然追馬不及。不過,你隨諸位兄長出征在外,小弟也沒有丟下武藝。”鄭寶躍躍欲試,但瞅瞅四下並未覺得有可堪一試的目標,他的目光在蔡小五的頭頂停了下來,“請小五哥取下頭鍪一樣!”
“何須取下?你想射我頭鍪那便射吧,我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蔡小五揚著下巴說道,他竟然讓鄭寶直接往他頭鍪上的圓珠上射。
“胡鬧!”韓奕連忙製止道,“待返城休息幾日,我們便去狩獵。”
蔡小五衝著鄭寶笑道:“沒法子,七哥不相信你的箭法。你要是光射一個不動的死物,射得再準,也算不了什麽。劍術講究與神俱往,騎術重在人心協於戰馬,而射術講究神定思去,都是一樣的道理。射術要達到高明的地步,左手猶如推山,右手恰似倚樹,右手發矢,而左手不知,反之亦然。待他日,你自稱能在馬背上左右開弓,雙手找到推山倚樹的感覺,再來我麵前吹噓。”
“這話我好像在哪聽過?”鄭寶頗受打擊,撫著額頭道,“小五哥竟然也能說出這麽高深的道理。”
蔡小五罵道:“難不成,我在你眼中是個莽漢嗎?”旋即嘿嘿一笑,轉頭對韓奕說道:
“令尊昔日的高論,小弟今日也能借來教訓一下別人!看來,說讀的多,也是大有用處的。”
蔡小五的一番理論,其實是從韓奕父親韓熙文那裏聽來的。那是在家鄉時,韓父見年幼的蔡小五酷愛弓馬槍棒,又愛找人比試,比不過別人卻不肯服氣,常跟別人鬥得頭破血淋,便無意中說出這一番大道理開導。蔡小五卻不知韓奕父親韓熙文的理論卻又是從書中讀來的,《吳越春秋》中有精彩的論述。
不料,蔡小五卻是將韓父的話銘記在心中,箭法也是突飛猛進,年紀輕輕便已經達到推山倚樹,可馬背上左右馳射,並且十矢十中的境界。
韓奕說道:“古人已經將道理說得很清楚,我等不過是亦步亦趨罷了。徐世祿曾對我說過,學箭除了勤學苦練,人弓合一,還要考慮到箭矢的作用。他說,人有血氣強弱之分,弓有剛勁柔軟之分,矢又有柔緩與剽疾之別。但凡一個性格寬舒之人,應使勁弓,配以柔緩的箭矢,否則射中也不能深入。反之亦然,一個性格剛烈火暴之人,若是用勁弓與剽疾快速的箭矢,則不能持久。總之,人、弓、矢要互補,才能達到既準又狠的要求。
我觀小五性格剛烈好動,你所善使的弓挽力稍弱,用的是剽疾的箭矢,故而既快又狠,我的性格卻溫和一些,習慣用的卻是勁弓。如來說來,徐世祿所言極有道理。小寶與我的性格相似,故我將李守貞這把勁弓送給小寶。”
蔡小五摸了摸自己的弓矢,愕然道:“不說不知道,好像確實有這層道理!”
鄭寶大感新奇,問道:“這徐世祿是何方人物?”
“他現在已經是我義勇軍中人,暫時充任教練使。過些天,你便能見到他,到時你要好好地向他討教。”韓奕解釋道,“徐世祿武藝高強,除了善射之外,常用的是鐵槍,但他自稱用大槊更加稱手。他如你這般年紀時,善使的卻是長劍。”
“劍非沙場拚鬥利器,學劍並沒用處。”鄭寶搖頭道,“吾輩男兒,當學長槍大槊!”
“那也不盡然。世間劍術高明者,並不鮮見,大概是世道混亂,弱肉強食,群雄競逐的緣故。世道紛爭,道路不平,學得一身高明劍術,即便不能除暴安良,也至少可以自保。你看李榖李大人,還有和凝和相公,在世人眼裏都是一等一的文進士出身,然而卻都可騎馬射箭。”韓奕道,“徐世祿告訴我,他年少在河朔間遊曆時,曾偶見一對夫婦行俠仗義,懲奸除惡。這對夫婦自稱劍俠,見徐世祿好武,為人又淳樸,便與他談劍,某日正說話間,其中那婦人雙臂推出二物,一聲暴喝,即二口寶劍也,躍起在徐世祿頭上盤旋交擊,如電光火石,隻見劍影閃動,一唿一息間已是連擊十餘劍,擋住從背後射向徐世祿的七支箭矢。徐世祿大為折服,便跟這對夫婦學了旬日劍術,他至今仍念念不忘自己僅學得這對夫婦劍術之皮毛。”
鄭寶不禁伸長了舌頭:“世上竟有劍法如此高明的婦人,小弟真是井底之蛙了。”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韓奕點頭道,“小寶習練武藝已經有不少年月,又貴在不乏旁人指點,但萬萬不可驕傲自滿。”
“兄長教訓的是!”鄭寶點頭道。
蔡小五不耐煩地說道:“鄭州就在眼前了,我早想迴城好好慰勞一下自己的五髒廟,不如邊走邊說,別跟自己肚子過不去。”
鄭寶親手替韓奕牽馬,讓韓奕坐在馬背上。眾人沿著官道,緩緩向鄭州城行去,兩邊的野地裏漸染昏黃,已經過了中秋佳節。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
縱死俠骨香,不漸世上英。
誰能書閣上,白首太玄經。
……
鄭寶放聲歌唱,抒寫著少年郎的豪情與期盼。
在他年輕的歌聲中,韓奕與蔡小五二人的心情,也變得輕鬆快活起來。就是隨行護衛的牙兵、軍士們,也都暫時忘了自己的職責而大唿小叫起來。因為他們到家了。
城西黑壓壓的一片,劉德與昝居潤二人正率鄭州的大小官吏及三教九流之輩,駐足城外迎接韓奕的到來。
“將軍奉朝廷之命,率軍出征,為國征戰,立下汗馬功勞,鄭州父老也倍感榮幸。今受鄭州文武官吏及父老所托,在此備下薄酒幾杯,敬請將軍滿飲。”劉德高聲唱諾道。
“請將軍滿飲!”迎接的眾人齊聲附和道。
韓奕跳下戰馬,與蔡小五舉杯,高聲對人群說道:“吾輩將士,為國討此叛逆,雖九死一生,亦是吾等本份。謝我鄭州父老厚意,願飲此酒。”
韓奕仰起脖子,將酒一飲而盡。身後的軍士們,也個個飲下一杯。
“見過韓將軍!”劉德身邊的一個身影吸引韓奕的注意,正是泰寧節度使、中書令、魏國公符彥卿之子符昭序。
“符兄這是何時至此?”韓奕問道。
“符某昨日便到了,家父要我向韓將軍表示感謝……”符昭序的目光投向韓奕馬隊當中的一輛馬車。
“符兄請自便!”韓奕知道他關心自己的妹子,便如此說道。
“如此符某便失禮了。”符昭序聞言,便徑自向他妹妹乘座的馬車行去。
韓奕一邊和鄭州人士寒暄著,被眾人簇擁著入了鄭州城,偶爾迴頭望去,見符家兄妹正抱頭痛哭。他不知自有了那一夜風流,符氏將如何對待自己。
迴到衙內,劉德早就準備好了一場豐盛的宴席,直到晚上賓客散去後,滿身疲憊的韓奕這才與劉德二人對座。
“我離鄭州整整一年,這一次迴來,見鄭州人口鼎阜,百業也比去年我離開時興盛了不少。劉叔辛苦了。”韓奕稱許道。
“這不過是份內之事,我好歹也是銀青光祿大夫,吃朝廷俸祿,一把年紀能混到這個地步,也是祖上保佑,哪能不盡心公事呢?”劉德笑道。
“劉叔是個大忠臣,韓某自歎不如。”韓奕莞爾,“就是不知朝廷最近可有大事?”
“也沒什麽大事。”劉德道,“三叛既平,聽說陛下攬以己功,漸於左右狎昵。飛龍使後匡讚、茶酒使郭允明等以諂媚得幸,太後屢次告誡陛下不要與近侍過於親昵,但陛下不以為意。又聽說太常卿張昭上言,要陛下親近儒臣,講習經訓,結果沒有了下文。”
“嗯,這張昭經曆數朝,學貫古今,是個賢材。”韓奕點頭道,“隻不過他這是對牛談琴。”
在劉德當麵,韓奕渾然不將皇帝放在眼裏。
劉德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胡床,道:“張昭也是盡了自己身為人臣的本份。皇帝太過年輕,又是生在深宮,長在婦人之手,未經曆過艱難時事,哪懂得什麽治國安邦的道理?如今朝中政、財、軍皆掌握在權臣之手,郭公為人雖不錯,但此番討平三叛,功高震國,大漲楊、史、王一黨的氣焰。皇帝要是稍懂一些禦下的道理,便當謹言慎行,徐圖整治,隻怕後果難料啊……”
“劉叔以為將來會如何?”韓奕好奇地問道。
“我們管好自己便是,哪管得了別人生死?”劉德曬笑道,他隻把皇帝當作了尋常的“別人”,“將軍隨郭公出征河中,除郭公為帥外,在諸軍大將中,論功你當居第一,如今義勇軍之勇天下皆知。隻是不知朝廷這次會有何等的封賞,若這次朝廷不授將軍一節鎮做做,那真要讓天下之人皆為將軍鳴不平了。這次出征,你與郭公相處得如何?”
“我自然會讓郭公看到我的本事。”韓奕道。
“這樣就好!”劉德欣然道,“在郭公羽翼之下,將軍這次要再上一個台階了。”
他見韓奕滿臉倦意,便起身道:“將軍征塵未洗,還是早點歇息,我已經命各縣縣令、主簿後日齊來衙府拜會,也順便讓將軍看看這一年我鄭州治下的成果。對於它郡來說,今年不是個好年景。”
“好!”韓奕道,又問道,“符氏兄妹安頓得如何了?”
“這個不勞將軍費心,昝居潤早就安排好了。”
韓奕不是關心,而是有些心虛。他鞍馬勞頓,又在夜宴上與三教九流應酬了一夜,這時早已經是滿身疲憊。
送走了劉德,已經是夜半時分,韓奕剛剛躺下,這時鄭州城外馳來一位騎士。
那馬匹在暗夜裏卷起了一陣風,奔至鄭州城關外,馬匹發出一陣尖利的長嘶聲,撕破了黑暗。城頭上的關吏,借著微弱的光線,見那馬匹悲哀地轟然倒下,馬背之人騰身而起,極為敏捷地跳下,如一隻輕燕。
關吏們感到驚訝,正要出口相問,城下來者仰頭大喝道:
“快開城門,馮某要入城!”
借著燈光,關吏們見正是本州將軍馮奐章單騎奔來,吃驚不小,他們以為發生緊急軍情,不敢怠慢,七手八腳地將城門打開,將馮奐章放進城來。
“馮將軍,發生什麽大事了,要您親自飛馳而來,要不要小的去稟報我們的防禦使大人?”關吏們問道。
“不用了,我親自去找軍上。”馮奐章抹了把臉上的汗水,疲憊不堪的臉上卻掛著笑意,“我看鄭州防禦使該換別人來做了。”
關吏們麵麵相覷,馮負章丟下那匹累得口吐白沫的坐騎,邁開雙腿往城內行去,迅速地消失在黑暗中……
第三十三章洛陽4
鄭州就在眼前,遠遠的就看到劉德率鄭州各方的頭麵人物出迎。
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奔馳在官道上,它載著鄭寶飛快地迎上來。行到了跟前,鄭寶不待戰馬停下,雙手緊抓住鞍橋,雙腳一經觸地,便放開雙手,借著駿馬奔跑的餘勢向前急跑。
而緊跟在鄭寶身後,是另外十八騎,個個都與鄭寶一般年紀的清一色健壯兒郎。他們便是韓奕在剛創立義勇軍不久,讓鄭寶從軍中子弟及隨軍孤兒中挑選出來資質極佳者,然後悉心培養的。
連同鄭寶,這十九人英姿煥發地站在韓奕麵前,讓韓奕感歎自己似乎已經成了老一輩的人物。
來到了韓奕跟前,鄭寶變得靦腆了一些,一年不見,鄭寶個頭又往上竄了不少,看上去年少倜儻,英姿勃發,卓爾不群,活脫是韓奕的一個翻版。他如今已滿十六,習得一身弓馬騎射的好本事,生得虎背熊腰,稱得上是一位男子漢了。
“兄長為國征戰辛苦,小弟日夜思念,恨不得長伴兄長左右,共同殺敵立功。”鄭寶挽住韓奕坐騎的韁繩,為他牽馬。
“長風破浪會有時!你隻要肯用功,他日必有機會。”韓奕打量著鄭寶道。
“兄長之言,小弟謹記!”鄭寶挺著胸膛道。
韓奕想了想,他取下掛在馬鞍上的一張硬弓,遞給鄭寶道:“此弓本屬李守貞,河中城破時,樞密使郭公將此弓賞給了我,算作是一件特別的戰利品。那李守貞雖然自不量力,驕奢淫逸,妄想染指九五至尊之號,但此弓倒是樸實無華,是一把不可多奪的好弓。弓是用來射殺敵首的,不是用來放在密室中供主人觀賞的寶物,它不需要鑲金嵌玉,李守貞也曾用此弓射殺過不少驍勇之士。今日,我將這弓轉贈與你,望你能用好此弓。”
“此弓乃兄長浴血奮戰所得,多謝兄長厚贈。”鄭寶見獵欣喜,也不客氣,撫摸著那傳來冰涼觸感的弓背,認真地說道,“弓不過是死物,並無善惡之分。兄長能用它能射殺一切亂臣賊子,創下不世功勳,小弟不才,願追隨兄長左右,射殺一兩個小卒倒是不在話下。”
蔡小五在一旁歪著脖子聽鄭寶一本正經地評價硬弓,前半句仿佛一個智者,後半句又有些自負的樣子,便故意說道:
“弓不是用來說的,敵卒也不是被你說死的,更不是因為你有一把好弓便憂懼而死。一弓在手,要射得比別人快,比別人準,比別人狠才行。你射一箭試試,讓哥哥我看看這一年以來,你的箭法有沒有長進!”
“小五哥的箭法,小弟當然追馬不及。不過,你隨諸位兄長出征在外,小弟也沒有丟下武藝。”鄭寶躍躍欲試,但瞅瞅四下並未覺得有可堪一試的目標,他的目光在蔡小五的頭頂停了下來,“請小五哥取下頭鍪一樣!”
“何須取下?你想射我頭鍪那便射吧,我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蔡小五揚著下巴說道,他竟然讓鄭寶直接往他頭鍪上的圓珠上射。
“胡鬧!”韓奕連忙製止道,“待返城休息幾日,我們便去狩獵。”
蔡小五衝著鄭寶笑道:“沒法子,七哥不相信你的箭法。你要是光射一個不動的死物,射得再準,也算不了什麽。劍術講究與神俱往,騎術重在人心協於戰馬,而射術講究神定思去,都是一樣的道理。射術要達到高明的地步,左手猶如推山,右手恰似倚樹,右手發矢,而左手不知,反之亦然。待他日,你自稱能在馬背上左右開弓,雙手找到推山倚樹的感覺,再來我麵前吹噓。”
“這話我好像在哪聽過?”鄭寶頗受打擊,撫著額頭道,“小五哥竟然也能說出這麽高深的道理。”
蔡小五罵道:“難不成,我在你眼中是個莽漢嗎?”旋即嘿嘿一笑,轉頭對韓奕說道:
“令尊昔日的高論,小弟今日也能借來教訓一下別人!看來,說讀的多,也是大有用處的。”
蔡小五的一番理論,其實是從韓奕父親韓熙文那裏聽來的。那是在家鄉時,韓父見年幼的蔡小五酷愛弓馬槍棒,又愛找人比試,比不過別人卻不肯服氣,常跟別人鬥得頭破血淋,便無意中說出這一番大道理開導。蔡小五卻不知韓奕父親韓熙文的理論卻又是從書中讀來的,《吳越春秋》中有精彩的論述。
不料,蔡小五卻是將韓父的話銘記在心中,箭法也是突飛猛進,年紀輕輕便已經達到推山倚樹,可馬背上左右馳射,並且十矢十中的境界。
韓奕說道:“古人已經將道理說得很清楚,我等不過是亦步亦趨罷了。徐世祿曾對我說過,學箭除了勤學苦練,人弓合一,還要考慮到箭矢的作用。他說,人有血氣強弱之分,弓有剛勁柔軟之分,矢又有柔緩與剽疾之別。但凡一個性格寬舒之人,應使勁弓,配以柔緩的箭矢,否則射中也不能深入。反之亦然,一個性格剛烈火暴之人,若是用勁弓與剽疾快速的箭矢,則不能持久。總之,人、弓、矢要互補,才能達到既準又狠的要求。
我觀小五性格剛烈好動,你所善使的弓挽力稍弱,用的是剽疾的箭矢,故而既快又狠,我的性格卻溫和一些,習慣用的卻是勁弓。如來說來,徐世祿所言極有道理。小寶與我的性格相似,故我將李守貞這把勁弓送給小寶。”
蔡小五摸了摸自己的弓矢,愕然道:“不說不知道,好像確實有這層道理!”
鄭寶大感新奇,問道:“這徐世祿是何方人物?”
“他現在已經是我義勇軍中人,暫時充任教練使。過些天,你便能見到他,到時你要好好地向他討教。”韓奕解釋道,“徐世祿武藝高強,除了善射之外,常用的是鐵槍,但他自稱用大槊更加稱手。他如你這般年紀時,善使的卻是長劍。”
“劍非沙場拚鬥利器,學劍並沒用處。”鄭寶搖頭道,“吾輩男兒,當學長槍大槊!”
“那也不盡然。世間劍術高明者,並不鮮見,大概是世道混亂,弱肉強食,群雄競逐的緣故。世道紛爭,道路不平,學得一身高明劍術,即便不能除暴安良,也至少可以自保。你看李榖李大人,還有和凝和相公,在世人眼裏都是一等一的文進士出身,然而卻都可騎馬射箭。”韓奕道,“徐世祿告訴我,他年少在河朔間遊曆時,曾偶見一對夫婦行俠仗義,懲奸除惡。這對夫婦自稱劍俠,見徐世祿好武,為人又淳樸,便與他談劍,某日正說話間,其中那婦人雙臂推出二物,一聲暴喝,即二口寶劍也,躍起在徐世祿頭上盤旋交擊,如電光火石,隻見劍影閃動,一唿一息間已是連擊十餘劍,擋住從背後射向徐世祿的七支箭矢。徐世祿大為折服,便跟這對夫婦學了旬日劍術,他至今仍念念不忘自己僅學得這對夫婦劍術之皮毛。”
鄭寶不禁伸長了舌頭:“世上竟有劍法如此高明的婦人,小弟真是井底之蛙了。”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韓奕點頭道,“小寶習練武藝已經有不少年月,又貴在不乏旁人指點,但萬萬不可驕傲自滿。”
“兄長教訓的是!”鄭寶點頭道。
蔡小五不耐煩地說道:“鄭州就在眼前了,我早想迴城好好慰勞一下自己的五髒廟,不如邊走邊說,別跟自己肚子過不去。”
鄭寶親手替韓奕牽馬,讓韓奕坐在馬背上。眾人沿著官道,緩緩向鄭州城行去,兩邊的野地裏漸染昏黃,已經過了中秋佳節。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
縱死俠骨香,不漸世上英。
誰能書閣上,白首太玄經。
……
鄭寶放聲歌唱,抒寫著少年郎的豪情與期盼。
在他年輕的歌聲中,韓奕與蔡小五二人的心情,也變得輕鬆快活起來。就是隨行護衛的牙兵、軍士們,也都暫時忘了自己的職責而大唿小叫起來。因為他們到家了。
城西黑壓壓的一片,劉德與昝居潤二人正率鄭州的大小官吏及三教九流之輩,駐足城外迎接韓奕的到來。
“將軍奉朝廷之命,率軍出征,為國征戰,立下汗馬功勞,鄭州父老也倍感榮幸。今受鄭州文武官吏及父老所托,在此備下薄酒幾杯,敬請將軍滿飲。”劉德高聲唱諾道。
“請將軍滿飲!”迎接的眾人齊聲附和道。
韓奕跳下戰馬,與蔡小五舉杯,高聲對人群說道:“吾輩將士,為國討此叛逆,雖九死一生,亦是吾等本份。謝我鄭州父老厚意,願飲此酒。”
韓奕仰起脖子,將酒一飲而盡。身後的軍士們,也個個飲下一杯。
“見過韓將軍!”劉德身邊的一個身影吸引韓奕的注意,正是泰寧節度使、中書令、魏國公符彥卿之子符昭序。
“符兄這是何時至此?”韓奕問道。
“符某昨日便到了,家父要我向韓將軍表示感謝……”符昭序的目光投向韓奕馬隊當中的一輛馬車。
“符兄請自便!”韓奕知道他關心自己的妹子,便如此說道。
“如此符某便失禮了。”符昭序聞言,便徑自向他妹妹乘座的馬車行去。
韓奕一邊和鄭州人士寒暄著,被眾人簇擁著入了鄭州城,偶爾迴頭望去,見符家兄妹正抱頭痛哭。他不知自有了那一夜風流,符氏將如何對待自己。
迴到衙內,劉德早就準備好了一場豐盛的宴席,直到晚上賓客散去後,滿身疲憊的韓奕這才與劉德二人對座。
“我離鄭州整整一年,這一次迴來,見鄭州人口鼎阜,百業也比去年我離開時興盛了不少。劉叔辛苦了。”韓奕稱許道。
“這不過是份內之事,我好歹也是銀青光祿大夫,吃朝廷俸祿,一把年紀能混到這個地步,也是祖上保佑,哪能不盡心公事呢?”劉德笑道。
“劉叔是個大忠臣,韓某自歎不如。”韓奕莞爾,“就是不知朝廷最近可有大事?”
“也沒什麽大事。”劉德道,“三叛既平,聽說陛下攬以己功,漸於左右狎昵。飛龍使後匡讚、茶酒使郭允明等以諂媚得幸,太後屢次告誡陛下不要與近侍過於親昵,但陛下不以為意。又聽說太常卿張昭上言,要陛下親近儒臣,講習經訓,結果沒有了下文。”
“嗯,這張昭經曆數朝,學貫古今,是個賢材。”韓奕點頭道,“隻不過他這是對牛談琴。”
在劉德當麵,韓奕渾然不將皇帝放在眼裏。
劉德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胡床,道:“張昭也是盡了自己身為人臣的本份。皇帝太過年輕,又是生在深宮,長在婦人之手,未經曆過艱難時事,哪懂得什麽治國安邦的道理?如今朝中政、財、軍皆掌握在權臣之手,郭公為人雖不錯,但此番討平三叛,功高震國,大漲楊、史、王一黨的氣焰。皇帝要是稍懂一些禦下的道理,便當謹言慎行,徐圖整治,隻怕後果難料啊……”
“劉叔以為將來會如何?”韓奕好奇地問道。
“我們管好自己便是,哪管得了別人生死?”劉德曬笑道,他隻把皇帝當作了尋常的“別人”,“將軍隨郭公出征河中,除郭公為帥外,在諸軍大將中,論功你當居第一,如今義勇軍之勇天下皆知。隻是不知朝廷這次會有何等的封賞,若這次朝廷不授將軍一節鎮做做,那真要讓天下之人皆為將軍鳴不平了。這次出征,你與郭公相處得如何?”
“我自然會讓郭公看到我的本事。”韓奕道。
“這樣就好!”劉德欣然道,“在郭公羽翼之下,將軍這次要再上一個台階了。”
他見韓奕滿臉倦意,便起身道:“將軍征塵未洗,還是早點歇息,我已經命各縣縣令、主簿後日齊來衙府拜會,也順便讓將軍看看這一年我鄭州治下的成果。對於它郡來說,今年不是個好年景。”
“好!”韓奕道,又問道,“符氏兄妹安頓得如何了?”
“這個不勞將軍費心,昝居潤早就安排好了。”
韓奕不是關心,而是有些心虛。他鞍馬勞頓,又在夜宴上與三教九流應酬了一夜,這時早已經是滿身疲憊。
送走了劉德,已經是夜半時分,韓奕剛剛躺下,這時鄭州城外馳來一位騎士。
那馬匹在暗夜裏卷起了一陣風,奔至鄭州城關外,馬匹發出一陣尖利的長嘶聲,撕破了黑暗。城頭上的關吏,借著微弱的光線,見那馬匹悲哀地轟然倒下,馬背之人騰身而起,極為敏捷地跳下,如一隻輕燕。
關吏們感到驚訝,正要出口相問,城下來者仰頭大喝道:
“快開城門,馮某要入城!”
借著燈光,關吏們見正是本州將軍馮奐章單騎奔來,吃驚不小,他們以為發生緊急軍情,不敢怠慢,七手八腳地將城門打開,將馮奐章放進城來。
“馮將軍,發生什麽大事了,要您親自飛馳而來,要不要小的去稟報我們的防禦使大人?”關吏們問道。
“不用了,我親自去找軍上。”馮奐章抹了把臉上的汗水,疲憊不堪的臉上卻掛著笑意,“我看鄭州防禦使該換別人來做了。”
關吏們麵麵相覷,馮負章丟下那匹累得口吐白沫的坐騎,邁開雙腿往城內行去,迅速地消失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