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十三章何朝6
劉知遠在洛陽停留了一天兩夜,於六月初五離開洛陽。
韓奕的部眾仍擔任著前導的任務,他在洛陽一帶收編的流寇人馬,已經交由樞密院楊邠、郭威等人整編,斥汰老弱。韓奕雖然沒有成為一方節度,但義勇軍也成了禁軍中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義勇軍將駐守鄭州,緊鄰未來的京師汴梁,可以充當為汴梁的右翼。
護聖、奉國分別是侍衛親軍兩大主力,前者是馬軍,後者是步軍,新朝繼承了前代的軍號,以劉知遠的心腹部隊為主幹,陸續又整編了前代的禁軍精銳。除此之外,還有控鶴、興順、效用、廣銳、威順、忠衛、歸捷等軍,或空有其號,或僅有少數人馬,戰力低下,也是對前代的繼承。不久以後,殿前軍的力量也得到提升,成了禁軍係統中另一大支柱。相對來說,韓奕的義勇軍雖然算不上最精銳,但編製完整。
對於韓奕來說,或許最令他驚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幅後梁末帝的書法作品,筆勢結密,頗得羲、獻之法。
行至鞏縣時,馮奐章領著一個衣衫不整的文士來見韓奕。那中年文士是一副落魄的樣子,麵龐消瘦,大概是因為走了許多天的路,一雙靴子磨破了幾個洞,露出腳趾。
“請問尊姓大名?”韓奕勒馬問道。
“迴將軍,在下名叫魏仁浦,原在樞密院下為兵房小吏。”中年文士雖然潦倒,卻不卑不亢。
“哦!”韓奕聽到這個名號,長噓了一聲,“魏大人這是從河北來?”
這魏仁浦不過是個不入品的小吏,韓奕稱他為大人,那是太抬舉了他。魏仁浦見他年紀輕輕就服朱紫戰袍,寶馬精甲,心中雖驚疑,麵上卻不動聲色:
“遼主北返時,曾將朝中宰臣如馮道、李崧、和凝等一同擄往北國,我等小吏也被迫一同隨行。及遼主在殺胡林暴斃,遼人又陷入內爭,在下這才有機會南逃。過鄴都時,天雄節度使杜威欲留在下充牙職,杜威惡行,在下恥於同伍,故又欲南逃,那杜威派輕騎追我,幸虧我機警躲在僻處,方才得免。老天有眼,幸不陷身虜地。”
“那魏大人為何在此處出現?”韓奕問道。
“在下雖無大才,但常年在樞密院中與帳簿、兵、糧為伍,辦事還算麻利,除此之外,並無特長。聽聞新帝聖駕欲往汴梁,故而在此迎候,願為新帝效勞。”魏仁浦伏拜道。
“魏大人能逃迴河南,亦算是僥幸。既然如此,我遣人引你去見樞密副使郭公。”韓奕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想了想又道。
“有勞將軍!”魏仁浦感激涕零地拜謝。
韓奕示意馮奐章靠近,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此人雖自稱是自北逃返,我們並不知其底細。但觀其情狀訴說,相信此人並非奸細,施以援手也不過是順水人情。馮五哥去告訴郭公,新朝初立,處處需用人辦事,我不敢阻塞朝廷舉人,還需熟悉前朝樞密院實務之人,以前朝舊事拷問其底細來曆,便知能用不能用。”
馮奐章點頭道:“軍上心細如發!”
“小心駛得萬年船。”韓奕輕笑道,心中卻不以為然,目送著馮奐章與魏仁浦離開。他因魏仁浦的出現,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韓熙文,那也是一位小吏,可惜運氣太差。
馮奐章領命帶著魏仁浦停在道邊,等待陪在皇帝車駕左右的郭威的到來。魏仁浦感覺自己是在夢中,心想自己是碰到了好人了,要不然憑自己小吏出身之人,哪裏能見到皇帝身邊的權貴。
“這次不管成與不成,在下都要感謝將軍援手之恩!”魏仁浦躬身,對馮奐章施禮道。
“魏大人不必多禮,馮相公乃我叔公,我至今不知其下落,將心比心,馮某對閣下的遭遇,深表同情。”馮奐章道。
“原來是馮相公孫侄輩,魏某失敬了。”魏仁浦連忙道,“馮相公素來德高望重,就是遼主也禮敬有加,想來吉人自有天相。”
“但願如此。”馮奐章道,眉頭緊鎖,浮現憂慮之色。
“在下失禮,還不知貴上如何稱唿?”魏仁浦又問道。
“鄙上新任鄭州防禦使韓奕。”馮奐章答道。
“哦!”魏仁浦搜索枯腸,好半天才想起道,“在下曾在樞密院中,與文案打交道,曾隱約記得開運初高行周相公複貝州之後,有一個人立功受獎之人名叫韓奕的,當時院中本擬讓其入侍衛司,充作宿衛,隻是此人因母病,拒絕詔命。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馮奐章驚訝地說道:“那時我們軍上不過是無足輕重之人,至今已無人記起。這等小事,你都知道?”
魏仁浦略微自負地說道:“在院中為小吏,整日裏與浩瀚文牘為伍,若無博聞強記的本事,則分身乏術。累死事小,若辦不好差事,則會壞了朝廷大事。”
“言之有理,現在我相信你真是在樞密院中當過差的。”馮奐章恍然道。
“難不成將軍以為我是奸細?”魏仁浦驚訝道。
“我們軍上向郭公舉薦你,也得擔待著責任嘛。”馮奐章曬笑道,“魏大人將來要是做大官了,可別忘了我們軍上的好處。”
魏仁浦莞爾:“貴上與將軍太高估在下了,我不過是小吏。”
“這倒不一定,我們軍上不久前還是平民呢,雖年少,不照樣官拜義勇馬步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檢校太保?主上賜章服、鎧甲、寶馬,何等的榮耀!”馮奐章道,“我觀魏大人,雖是文吏,能隻身一人從遼人魔掌下逃脫,這份膽氣本就不簡單,又有博聞強記的本事。杜威要用你,說明你並非無名之輩。”
馮奐章之言,說的魏仁浦心頭火熱,連月來的倉惶之色減了不少。魏仁浦也是胸有大誌之人,他少時家貧,十三歲時他母親借貸為他做了一身像樣的暑服,魏仁浦以此為恥:“身為人子,不能供養父母,反而讓母親借貸給自己做衣裳,吾心安何處?”
於是,十三歲的魏仁浦辭別母親,南渡洛陽謀生。渡黃河時,他將身上的那件母親借錢做的衣裳沉入黃河水中,發誓若不能飛黃騰達,便永不迴頭。魏仁浦雖通書,但是並不是科舉出身,又不能像武人那樣立軍功,想飛黃騰達何其艱難,所以混了二十年也不過是小吏,還差點死在胡人之人。
“我輩豈是蓬蒿人?我魏仁浦並非不學無術之人,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三十七歲的魏仁浦在心中暗暗發誓道。頭頂上的夏日,雖然烤得他滿臉油汗,卻讓他的心熾熱起來。
馮奐章沒有意識到身邊之人的心理活動,甚至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竟讓身邊之人浮想聯翩中心搖搖。他看到皇帝的車駕緩緩地行來,走走停停,左右華蓋、引導、侍從無數,他相信劉知遠要是沒有穿上這身龍袍,一定不會滿意這次東行烏龜般的速度。
韓奕迴頭遠遠地看了一眼,見馮奐章正帶著那位名叫魏仁浦的,向郭威走去。他扭過頭來,一夾馬腹,這匹劉知遠賜的良馬揚蹄狂奔,將眾人甩在身後。
六月五日離開洛陽,六月八日才抵達鄭州西的滎陽,前朝刑部尚書竇貞固率領汴梁百官在此地跪迎劉知遠。
可笑的是,當初耶律德光決定北返時,曾留國舅蕭瀚守汴梁,那蕭瀚聽聞劉知遠南下,他見勢不妙,也想趁早遠離中原是非之地,又恐中原無主,不能從容離開,就將後唐明宗的遺子李從益抓到汴梁,強迫他知南朝軍國事。
後唐明宗曾經娶了個妃子王氏,因貌美而號稱“花見羞”,先冊封為德妃,後又進封為淑妃。這李從益是明宗的幼子,自小就由王淑妃撫養,王淑妃雖然在明宗活著時權傾後宮,但在明宗死後,王淑妃十分安份,經曆過李從厚、李從珂、石敬瑭、石重貴幾位皇帝,小心翼翼,隻求得自己母子平安。不料,蕭瀚強立李從益為帝,李從益不過是少年人,王淑妃很有自知之明,認為大禍不遠了。汴梁內百官可不管這些,隻管跪拜,這無異於將這對母子送上了絕路。
偌大的汴梁城中滿打滿算,不過五千兵力,隻能守皇宮。百官聽說劉知遠率眾南下了,也齊齊讚成向劉知遠稱臣,李從益母子主動從宮中搬出。大臣們不怕勞苦,大熱天裏東奔滎陽向新主子跪拜。此時,李從益母子已經被劉知遠派去的郭從義賜死,成了犧牲品。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竇貞固等人高唿,劉知遠在眾星捧月的氛圍之中連連點頭,尤其是竇貞因當年與劉知遠一起臣事石敬瑭,私交相當不錯。前朝百官並無一人對劉知遠稱帝表示不滿,劉知遠心中最後一顆石頭已經落了下來。
從韓奕站立的角度,他隻能遠遠地看到竇貞固等人蹶起的屁股,還有此起彼落的高唿萬歲之聲。
從滎陽至汴梁,劉知遠又花了三天的時間。一入了汴梁,劉知遠禦殿受賀,除下詔大赦外,凡是前朝官員,就是遼人任命的節度使,各級將吏,各安職任,不複變更。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年月皇帝輪流做,臣子卻不變。
然後是封賞群臣,像義勇軍這樣自洛陽一直將皇帝護送到汴梁的,當然也應得到犒賞。汴梁城無論是國庫還是皇宮,早就空空如也,隻能是從百姓那裏明搶。
韓奕辦完了差事,向皇帝辭行後,自己又去拜訪楊邠、郭威與自己頂頭上司史弘肇。他剛走出侍衛親軍司衙署,就見馮奐章氣急敗壞地走過來。
原來,他的叔公前威勝節度使兼中書令馮道與李崧、和凝等人被遼人擄向北方,及劉知遠入汴,以這些人困在恆州的緣故,就將這三人在汴梁的宅第賞賜給了心腹重臣,其中馮道的宅子被賜給了蘇禹珪。一座房子事小,但馮奐章認為這是莫大的羞辱,除非這些前朝大臣已經身死異鄉。
“馮相公一向八麵玲瓏,並且德高望重。他要是萬一自北方逃歸,就像那魏仁浦一樣,到時候主上必不會虧待他,一座宅子算得了什麽?”韓奕安撫道,“況且要是令叔公在此,一定不會計較這個。”
“但願如此!”馮奐章點頭道,“如今河南初定,河北仍紛亂,遼人仍有餘部據城而守,但願我叔公能夠全身脫虜而還。”
韓奕見馮奐章冷靜下來,便命他領兵先迴鄭州,心想那馮道一向明哲保身,皇帝輪流做,他的官卻是一升再升,想讓他死的人還未出生呢。但反過來說,這世上要是多些馮道這樣的並無個人野心的人,至少不會更糟。人的名,樹的影,馮道都成精了,就韓奕來說,他是極佩服馮道的為官之道。馮道也是劉德的崇拜偶像。
暫時輕鬆下來的韓奕,騎著馬帶著鄭寶等二十餘騎在汴梁城中閑逛,這是他第二次來汴梁。護送劉知遠過鄭州時,他特意讓鄭寶跟自己來汴梁。
“現在咱們有錢了,咱們將汴梁城吃個遍!”韓奕笑道。當年楊劉潰敗之後,他曾向鄭寶許諾要將汴梁城吃個遍,如今在鄭寶快要忘記的時候,韓奕還清楚地記得。
“早就等哥哥這句話了。”鄭寶在馬背上跳了起來,卻不料腳下踩空,栽倒下去。在韓奕驚唿聲中,鄭寶又從馬鞍的另一側翻身上馬。
鄭寶在馬背上的功夫倒是越來越好。
第五十三章何朝6
劉知遠在洛陽停留了一天兩夜,於六月初五離開洛陽。
韓奕的部眾仍擔任著前導的任務,他在洛陽一帶收編的流寇人馬,已經交由樞密院楊邠、郭威等人整編,斥汰老弱。韓奕雖然沒有成為一方節度,但義勇軍也成了禁軍中一部分,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義勇軍將駐守鄭州,緊鄰未來的京師汴梁,可以充當為汴梁的右翼。
護聖、奉國分別是侍衛親軍兩大主力,前者是馬軍,後者是步軍,新朝繼承了前代的軍號,以劉知遠的心腹部隊為主幹,陸續又整編了前代的禁軍精銳。除此之外,還有控鶴、興順、效用、廣銳、威順、忠衛、歸捷等軍,或空有其號,或僅有少數人馬,戰力低下,也是對前代的繼承。不久以後,殿前軍的力量也得到提升,成了禁軍係統中另一大支柱。相對來說,韓奕的義勇軍雖然算不上最精銳,但編製完整。
對於韓奕來說,或許最令他驚喜的是,他得到了一幅後梁末帝的書法作品,筆勢結密,頗得羲、獻之法。
行至鞏縣時,馮奐章領著一個衣衫不整的文士來見韓奕。那中年文士是一副落魄的樣子,麵龐消瘦,大概是因為走了許多天的路,一雙靴子磨破了幾個洞,露出腳趾。
“請問尊姓大名?”韓奕勒馬問道。
“迴將軍,在下名叫魏仁浦,原在樞密院下為兵房小吏。”中年文士雖然潦倒,卻不卑不亢。
“哦!”韓奕聽到這個名號,長噓了一聲,“魏大人這是從河北來?”
這魏仁浦不過是個不入品的小吏,韓奕稱他為大人,那是太抬舉了他。魏仁浦見他年紀輕輕就服朱紫戰袍,寶馬精甲,心中雖驚疑,麵上卻不動聲色:
“遼主北返時,曾將朝中宰臣如馮道、李崧、和凝等一同擄往北國,我等小吏也被迫一同隨行。及遼主在殺胡林暴斃,遼人又陷入內爭,在下這才有機會南逃。過鄴都時,天雄節度使杜威欲留在下充牙職,杜威惡行,在下恥於同伍,故又欲南逃,那杜威派輕騎追我,幸虧我機警躲在僻處,方才得免。老天有眼,幸不陷身虜地。”
“那魏大人為何在此處出現?”韓奕問道。
“在下雖無大才,但常年在樞密院中與帳簿、兵、糧為伍,辦事還算麻利,除此之外,並無特長。聽聞新帝聖駕欲往汴梁,故而在此迎候,願為新帝效勞。”魏仁浦伏拜道。
“魏大人能逃迴河南,亦算是僥幸。既然如此,我遣人引你去見樞密副使郭公。”韓奕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想了想又道。
“有勞將軍!”魏仁浦感激涕零地拜謝。
韓奕示意馮奐章靠近,拉到一旁低聲說道:“此人雖自稱是自北逃返,我們並不知其底細。但觀其情狀訴說,相信此人並非奸細,施以援手也不過是順水人情。馮五哥去告訴郭公,新朝初立,處處需用人辦事,我不敢阻塞朝廷舉人,還需熟悉前朝樞密院實務之人,以前朝舊事拷問其底細來曆,便知能用不能用。”
馮奐章點頭道:“軍上心細如發!”
“小心駛得萬年船。”韓奕輕笑道,心中卻不以為然,目送著馮奐章與魏仁浦離開。他因魏仁浦的出現,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韓熙文,那也是一位小吏,可惜運氣太差。
馮奐章領命帶著魏仁浦停在道邊,等待陪在皇帝車駕左右的郭威的到來。魏仁浦感覺自己是在夢中,心想自己是碰到了好人了,要不然憑自己小吏出身之人,哪裏能見到皇帝身邊的權貴。
“這次不管成與不成,在下都要感謝將軍援手之恩!”魏仁浦躬身,對馮奐章施禮道。
“魏大人不必多禮,馮相公乃我叔公,我至今不知其下落,將心比心,馮某對閣下的遭遇,深表同情。”馮奐章道。
“原來是馮相公孫侄輩,魏某失敬了。”魏仁浦連忙道,“馮相公素來德高望重,就是遼主也禮敬有加,想來吉人自有天相。”
“但願如此。”馮奐章道,眉頭緊鎖,浮現憂慮之色。
“在下失禮,還不知貴上如何稱唿?”魏仁浦又問道。
“鄙上新任鄭州防禦使韓奕。”馮奐章答道。
“哦!”魏仁浦搜索枯腸,好半天才想起道,“在下曾在樞密院中,與文案打交道,曾隱約記得開運初高行周相公複貝州之後,有一個人立功受獎之人名叫韓奕的,當時院中本擬讓其入侍衛司,充作宿衛,隻是此人因母病,拒絕詔命。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馮奐章驚訝地說道:“那時我們軍上不過是無足輕重之人,至今已無人記起。這等小事,你都知道?”
魏仁浦略微自負地說道:“在院中為小吏,整日裏與浩瀚文牘為伍,若無博聞強記的本事,則分身乏術。累死事小,若辦不好差事,則會壞了朝廷大事。”
“言之有理,現在我相信你真是在樞密院中當過差的。”馮奐章恍然道。
“難不成將軍以為我是奸細?”魏仁浦驚訝道。
“我們軍上向郭公舉薦你,也得擔待著責任嘛。”馮奐章曬笑道,“魏大人將來要是做大官了,可別忘了我們軍上的好處。”
魏仁浦莞爾:“貴上與將軍太高估在下了,我不過是小吏。”
“這倒不一定,我們軍上不久前還是平民呢,雖年少,不照樣官拜義勇馬步都指揮使、鄭州防禦使、檢校太保?主上賜章服、鎧甲、寶馬,何等的榮耀!”馮奐章道,“我觀魏大人,雖是文吏,能隻身一人從遼人魔掌下逃脫,這份膽氣本就不簡單,又有博聞強記的本事。杜威要用你,說明你並非無名之輩。”
馮奐章之言,說的魏仁浦心頭火熱,連月來的倉惶之色減了不少。魏仁浦也是胸有大誌之人,他少時家貧,十三歲時他母親借貸為他做了一身像樣的暑服,魏仁浦以此為恥:“身為人子,不能供養父母,反而讓母親借貸給自己做衣裳,吾心安何處?”
於是,十三歲的魏仁浦辭別母親,南渡洛陽謀生。渡黃河時,他將身上的那件母親借錢做的衣裳沉入黃河水中,發誓若不能飛黃騰達,便永不迴頭。魏仁浦雖通書,但是並不是科舉出身,又不能像武人那樣立軍功,想飛黃騰達何其艱難,所以混了二十年也不過是小吏,還差點死在胡人之人。
“我輩豈是蓬蒿人?我魏仁浦並非不學無術之人,我一定會出人頭地的!”三十七歲的魏仁浦在心中暗暗發誓道。頭頂上的夏日,雖然烤得他滿臉油汗,卻讓他的心熾熱起來。
馮奐章沒有意識到身邊之人的心理活動,甚至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竟讓身邊之人浮想聯翩中心搖搖。他看到皇帝的車駕緩緩地行來,走走停停,左右華蓋、引導、侍從無數,他相信劉知遠要是沒有穿上這身龍袍,一定不會滿意這次東行烏龜般的速度。
韓奕迴頭遠遠地看了一眼,見馮奐章正帶著那位名叫魏仁浦的,向郭威走去。他扭過頭來,一夾馬腹,這匹劉知遠賜的良馬揚蹄狂奔,將眾人甩在身後。
六月五日離開洛陽,六月八日才抵達鄭州西的滎陽,前朝刑部尚書竇貞固率領汴梁百官在此地跪迎劉知遠。
可笑的是,當初耶律德光決定北返時,曾留國舅蕭瀚守汴梁,那蕭瀚聽聞劉知遠南下,他見勢不妙,也想趁早遠離中原是非之地,又恐中原無主,不能從容離開,就將後唐明宗的遺子李從益抓到汴梁,強迫他知南朝軍國事。
後唐明宗曾經娶了個妃子王氏,因貌美而號稱“花見羞”,先冊封為德妃,後又進封為淑妃。這李從益是明宗的幼子,自小就由王淑妃撫養,王淑妃雖然在明宗活著時權傾後宮,但在明宗死後,王淑妃十分安份,經曆過李從厚、李從珂、石敬瑭、石重貴幾位皇帝,小心翼翼,隻求得自己母子平安。不料,蕭瀚強立李從益為帝,李從益不過是少年人,王淑妃很有自知之明,認為大禍不遠了。汴梁內百官可不管這些,隻管跪拜,這無異於將這對母子送上了絕路。
偌大的汴梁城中滿打滿算,不過五千兵力,隻能守皇宮。百官聽說劉知遠率眾南下了,也齊齊讚成向劉知遠稱臣,李從益母子主動從宮中搬出。大臣們不怕勞苦,大熱天裏東奔滎陽向新主子跪拜。此時,李從益母子已經被劉知遠派去的郭從義賜死,成了犧牲品。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竇貞固等人高唿,劉知遠在眾星捧月的氛圍之中連連點頭,尤其是竇貞因當年與劉知遠一起臣事石敬瑭,私交相當不錯。前朝百官並無一人對劉知遠稱帝表示不滿,劉知遠心中最後一顆石頭已經落了下來。
從韓奕站立的角度,他隻能遠遠地看到竇貞固等人蹶起的屁股,還有此起彼落的高唿萬歲之聲。
從滎陽至汴梁,劉知遠又花了三天的時間。一入了汴梁,劉知遠禦殿受賀,除下詔大赦外,凡是前朝官員,就是遼人任命的節度使,各級將吏,各安職任,不複變更。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年月皇帝輪流做,臣子卻不變。
然後是封賞群臣,像義勇軍這樣自洛陽一直將皇帝護送到汴梁的,當然也應得到犒賞。汴梁城無論是國庫還是皇宮,早就空空如也,隻能是從百姓那裏明搶。
韓奕辦完了差事,向皇帝辭行後,自己又去拜訪楊邠、郭威與自己頂頭上司史弘肇。他剛走出侍衛親軍司衙署,就見馮奐章氣急敗壞地走過來。
原來,他的叔公前威勝節度使兼中書令馮道與李崧、和凝等人被遼人擄向北方,及劉知遠入汴,以這些人困在恆州的緣故,就將這三人在汴梁的宅第賞賜給了心腹重臣,其中馮道的宅子被賜給了蘇禹珪。一座房子事小,但馮奐章認為這是莫大的羞辱,除非這些前朝大臣已經身死異鄉。
“馮相公一向八麵玲瓏,並且德高望重。他要是萬一自北方逃歸,就像那魏仁浦一樣,到時候主上必不會虧待他,一座宅子算得了什麽?”韓奕安撫道,“況且要是令叔公在此,一定不會計較這個。”
“但願如此!”馮奐章點頭道,“如今河南初定,河北仍紛亂,遼人仍有餘部據城而守,但願我叔公能夠全身脫虜而還。”
韓奕見馮奐章冷靜下來,便命他領兵先迴鄭州,心想那馮道一向明哲保身,皇帝輪流做,他的官卻是一升再升,想讓他死的人還未出生呢。但反過來說,這世上要是多些馮道這樣的並無個人野心的人,至少不會更糟。人的名,樹的影,馮道都成精了,就韓奕來說,他是極佩服馮道的為官之道。馮道也是劉德的崇拜偶像。
暫時輕鬆下來的韓奕,騎著馬帶著鄭寶等二十餘騎在汴梁城中閑逛,這是他第二次來汴梁。護送劉知遠過鄭州時,他特意讓鄭寶跟自己來汴梁。
“現在咱們有錢了,咱們將汴梁城吃個遍!”韓奕笑道。當年楊劉潰敗之後,他曾向鄭寶許諾要將汴梁城吃個遍,如今在鄭寶快要忘記的時候,韓奕還清楚地記得。
“早就等哥哥這句話了。”鄭寶在馬背上跳了起來,卻不料腳下踩空,栽倒下去。在韓奕驚唿聲中,鄭寶又從馬鞍的另一側翻身上馬。
鄭寶在馬背上的功夫倒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