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學堂?”利瑪竇聞言一愣,接著又有些激動,“秦女士打算給我開辦一個學堂,讓我在這兒講經布道?”


    秦良玉一聽這話,就知道他誤會了自己的意思,連連擺手:“學堂,不是教堂,不是講經布道的地方,是傳授知識的地方。”


    利瑪竇有些失望,他畢竟是一個傳教士,雖然知曉很多‘先進’的科學知識,但宗教信仰根植於心,他從未忘記過自己來華的真正使命。


    秦良玉知道這洋和尚是沒好處不會辦事的人,便提議道:“這樣吧,還是做一個交換。你在這兒開設課堂講課,我便把我養雞場的秘密告訴你。”


    利瑪竇並不怎麽心動,神色懨懨道:“我已經參觀過秦女士的養雞場了。確實是令人歎為觀止,印象深刻,可我不覺得其中有太多知識,隻是秦女士無意中發現了人工孵化這種設備而已。”


    “哦?隻是發現了人工孵化?那麽,優良育種,利瑪竇先生聽說過麽?”秦良玉嘴角含笑。


    “優良育種?”利瑪竇一怔,他自然完全沒聽過這種說法。


    “這便是了,先生一邊替我教孩子西學,我一邊教先生育種之道,如何?”秦良玉拋出了她的提議。


    利瑪竇有一點好,那就是隻要聽說了有新知識,立刻就放下了其他念想,一心求學。


    就這樣,雙方達成了一致。


    秦良玉一邊跟利瑪竇審議著西學課堂上的教科書,一邊尋找著生源。


    這個問題也很麻煩。


    首先那四個丫頭是必須要參加的,可是其他人呢?


    學西式內容,對於考科舉做官是沒有絲毫幫助的。


    而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實用主義者,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換取功名,光耀門楣,從此大筆撈錢,進而走向人生巔峰。


    像是徐光啟這種,純粹渴求知識才學習的,在我泱泱天朝那是絕對的異類少數。


    招募學生進行之中的時候,玻璃窯廠建成了。


    跟火器作坊規模差不多大小,整個玻璃窯廠裏布置了四個坩堝,都是蔡小六專門找的坩堝匠人用最好的瓷土燒成的。玻璃窯廠點火之後,坩堝又在窯裏燒了整整兩天,一直燒到了熱得發白,秦良玉才親自把第一批原材料放進坩堝裏。


    第一爐肯定是試驗品,她還特意在不同的坩堝裏放置著不同的原材料,比如有的鍋裏隻有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有的鍋裏則是他們之間的配比做了修改,這樣可以一次性試驗四種配方,取其最優的保留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秦良玉招募來的這個小弟蔡小六出力不少,也是多虧了他,才能順利買到硼砂之類的配料。


    燒製玻璃著實不易。


    通紅滾燙的玻璃水,因為含有微量的鐵元素,所以會呈現一種奇異的綠色。這可不好賣。


    而加入硝石之後,可以將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玻璃也變成了大家看到的樣子,無色透明。


    不僅如此,玻璃燒製好了之後,還需要澄清。


    也就是在熱液之中加入食鹽之類的澄清劑,當然了也有人用砒霜來完成這個步驟,隻是秦良玉覺得毒物還是盡量少用,萬一錯拿了出了事故就不好了。


    加入澄清劑的目的是為了祛除會發過程中形成的氣泡。


    爐子設計的很成功,烈火燒了一天之後,原材料都被燒成了熱液,錯略走了一遍流程,發現了四口坩堝之中效果最好的那一個,秦良玉也通過這種方式尋找到了最優的配發。


    又依樣畫葫蘆再來了一輪,在八鍋燒製的粗樣之中,確定了最後的原材料配比方案。


    從第三爐開始,秦良玉就要用模壓器嚐試生產玻璃用品了。


    找了火器作坊幫忙用生鐵製作了幾個圓形玻璃杯的模壓器,一切就緒,隻等開工。


    經過幾天的反複嚐試,大明朝第一個透明玻璃杯做了出來。


    蔡小六小心翼翼的把這杯子擺放在桌上。看著這散發著水晶一樣皎潔光澤的器皿,除了利瑪竇和他的兩個學生,其他人都是大唿驚奇。


    “東家你真是太厲害了!”蔡小六衝秦良玉豎著大拇指,“我自己都沒想到,竟然能燒出這種璀璨奪目的物件。”


    秦府上下一眾人看看玻璃杯,又看看秦良玉,眼中滿是崇拜。


    尤其是秦葵,他甚至有點後悔,當時應該讓兩個兒子也跟著戚少保走的。


    這個時代,玻璃那是絕對的奢侈品。


    利瑪竇手裏有個三棱鏡,已經是寶貝一樣的東西,很少示人。


    而比那個更實用美觀的玻璃杯拿到市場上,基本可以宣告秦良玉要成重慶首富了。


    不過仔細端詳了一下這第一批玻璃杯子,秦良玉還是發現了一些小問題。


    那就是氣泡。


    玻璃杯的杯壁之中密密麻麻的充斥著肉眼可見的小氣泡,不僅僅是有礙觀瞻,更重要的是這些氣泡會降低玻璃製品的硬度,讓其極易破碎。


    肯定是澄清工作還有進步空間。


    向利瑪竇請教了一下,他也無能為力。


    畢竟利瑪竇也不是專門造玻璃的,他隻是大致了解玻璃燒製的工藝。


    幹掉這些惱人的氣泡就靠秦良玉自己了,她嚐試加入更多的澄清劑食鹽,結果發現雖然氣泡少了,但是玻璃的透明度打了折扣。


    出產的玻璃杯像是磨砂玻璃一樣,這種產品的價格肯定上不去的。


    又仔仔細細的觀察了幾遍生產流程,秦良玉決定采取一個笨辦法,那就是人工攪拌。


    在加入澄清劑的時候,她找來鐵匠打造了十來根粗鐵棍子,讓匠人們在玻璃液冷卻之前,不停的攪拌坩堝之中的液體。


    加入這個看似有些原始的步驟,秦良玉指揮著工匠們又做了一批新的產品。


    這一次,新鮮出爐的玻璃杯晶瑩剔透,而且氣泡極少,基本是目不可見。


    欣喜的看著這一批玻璃杯子,秦良玉長出了一口氣,銀子啊,都是銀子。


    之後隻要製作新的模具,什麽望遠鏡、老花鏡、近視鏡就都是近在眼前了。


    甚至更遠一步,秦良玉都可以製作罐頭了。


    要知道最早期的罐頭便是在玻璃瓶裏裝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