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一個日本詞匯,意為不合身份、離譜的願望、野心、奢望。


    德川家康從始至終都認為征伐朝鮮是個錯誤,如果是他來掌管日本,肯定不會做這種傻事。


    不過當時豐臣秀吉提議借道朝鮮攻打明朝的時候,德川家康並未表示反對。


    相反的,德川家康為豐臣秀吉的戰略出謀劃策,甚至說服了豐臣秀吉,采納了這個戰略。


    侵朝倭軍使用的就是德川家康提出的“陸海並進”、“以強淩弱”、“速戰速決”的戰法,利用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舉占領朝鮮。


    明軍不會坐視朝鮮滅國,最終會入朝作戰,這一點德川家康其實也早就預料到了。


    隻是,他千算萬算,沒有算計到明軍的戰鬥力如此之強。


    風卷殘雲般的擊破了各個軍團,而總量數倍於明軍的日本陸軍竟然連一場拿的出手的戰役都打不出來。


    這一點大大的出乎了德川家康的預計。


    利用朝鮮之戰,消耗豐臣家族勢力的籌劃,進行的太過了。


    俗話說,過猶不及。


    現在就出了問題了,隻能輪到自己親自上陣了。


    和平,德川家康不想要,可仗打成這樣,他也不想要。


    畢竟,就如同豐臣秀吉經常掛在嘴邊,用來激勵將士的那句話一樣。


    “戰爭就是機會。”


    天下太平,日本就真的要進入豐臣幕府時代了,哪兒還有出頭的機會?


    德川家康積蓄幾十年,可不是單單位極人臣就滿足了的。


    記過了十餘天的搶修,釜山碼頭終於又修好了。


    十萬預備隊乘著水師的船成批成批的穿過對馬海峽,在朝鮮登陸著。


    撲麵而來的海風有些鹹,德川家康抬頭看了看烏灰色的天空,感覺憋悶難舒。


    他轉頭看向其他同行的大名們。


    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都是各懷鬼胎,一個個麵容凝重,心事重重的。


    德川家康斟酌片刻,走向了伊達政宗,擠出一絲笑容:“此次朝鮮之戰,政宗你如何看法?”


    因為小時候罹患天花,導致了右眼失明,故而伊達政宗又被其他人稱做“獨眼龍政宗”。


    海麵上濕氣太大,伊達政宗擦了擦右眼眼罩上的霧氣,平淡的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德川家康看到伊達政宗這幅輕慢的表情,心裏恨得是牙根癢癢。


    出征朝鮮之前,這兩家的關係其實還是不錯的。


    當時他們都駐紮在名護屋,伊達政宗來找過他好幾次,表示有心投靠,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德川家康的小兒子。


    結成姻親。


    可現在,看這架勢就知道,他已經翻臉不認人了。


    都是應了豐臣秀吉的那句話,戰爭就是機會。


    在這種形勢麵前,誰的實力強大,誰的實力弱小,興許頃刻之間就會天翻地覆,掉個個。


    伊達政宗自視甚高,他一直感慨的是自己出生的太晚,也被後世人稱為“早生二十年可得天下”之人。


    天下爭霸,在伊達政宗的心裏,理應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現在朝鮮終於輪到自己了,他豈會再心甘情願的屈居於人下?


    意識到伊達政宗已經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德川家康更加惆悵了,手扶著甲板圍欄,看了看自己周圍的十萬士兵。


    這些人,還有多少能活著返迴日本呢?


    明軍強大,自己這一方,看著是兵力很多,可是心不齊……


    “前麵就是釜山了!”一聲長嘯打斷了德川家康的思緒。


    一艘接一艘的船隻上麵傳令兵竭力唿喊著。


    很快的,整個船隊都知曉了,他們此行目的地就要到了。


    又過了片刻,船隻靠岸。


    簡易到不能再簡易的釜山碼頭也就是將將能用。


    作為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勝自然是親自領著士兵來迎接家主的到來。


    德川家康看到愛將安然無恙,也終於展露笑容:“你收複釜山,與明軍交手,感覺如何?”


    本多忠勝麵顯羞愧,吞吐半天,直言道:“未曾見到明軍真容。”


    “什麽意思?你不是說為了重新占領釜山還損失了幾百人?”德川家康不解。


    “是損失了幾百軍士,可是未曾見到明軍,都是一些埋伏。明軍使用的都是提前埋好的火藥……”


    德川家康倒吸一口涼氣,不再說什麽,揮了揮手:“一起進城吧。”


    十萬大軍,光是運輸和登陸就需要花個七八天的時間。


    就在這些等待的時日裏,又不停的有新的軍情傳來。


    沒有好消息,都是糟心事兒。


    光州失守,第八軍團覆滅,軍團長羽柴秀吉命喪軍中,細川忠興帶著軍團長的屍體和僅餘的一千多殘兵跑迴了釜山。


    經此一役,原本都已經打到鴨綠江邊的侵朝倭軍,現在已經隻剩下最南部的兩道了。


    一道是福島正則手裏的慶尚北道,另外一道就是釜山所在的慶尚南道。


    趁著預備隊還在登陸的過程中,德川家康也顧不得其他大名是怎麽想的了,他召開了軍事會議。


    “明軍主力在哪?”這是伊達政宗問的。


    此話一出,其他在座的大名也都把目光投向了德川家康,這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


    “蔚山西北處,是明軍主帥李如鬆部,約有兩萬人以上。目前駐紮在水原。除此之外,還有不足萬人的明軍駐紮在光州。”


    看了看地圖上,水原和光州之間的距離。


    伊達政宗腦筋一轉:“這麽說,明軍一共不足4萬人,卻仍舊分成了兩部分?而且兩地間隔不近?”


    “從光州到水原,大概200多裏地,而且很多山路,需要3日左右才能到達。”從光州死裏逃生的細川忠興解釋道,畢竟他在朝鮮已經快一年了,對朝鮮地勢最為熟悉。


    伊達政宗嘴角陰冷的一笑,他心中有了個一個萬全之策,而且可以一舉成名。


    “我有一計,請諸位靜聽。”


    等伊達政宗慢慢說完自己的計劃,各個大名都是低頭沉思不語。


    “辦法不錯。”德川家康站出來道,“問題是,誰去當誘餌?”


    這話一出,在座諸人的臉上都是陰晴不定,微微變色。很顯然,沒人願意做這個出頭之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