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繳獲到的豐臣秀吉親手信被交到了李如鬆手裏。
李如鬆笑吟吟的接過信,但心思卻不在這上麵。
他一麵關切的對秦良玉的情況問這問那,一麵眼含笑意的慢慢打開信封。
盧錫文說著秦參將一切安好,又介紹著他們在釜山港的一通操作。怎麽跟李舜臣合作,怎麽利用水雷用極小的代價拿下釜山。
冷不丁的一抬頭,卻注意到李如鬆臉色突變。
原本還是一副和顏悅色談笑風生的模樣,驟然間臉白無血,唿吸也沉重了許多。
盧錫文頓時感覺到手足無措。
他還以為是自己說的話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讓李如鬆不滿了。
話也卡殼了,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說下去。
過了片刻,李如鬆才迴過神來,他放下書信,招唿來了門外等著的李寧。
“這位盧……”想了想,李如鬆稱唿他為:“盧兄弟遠道而來,想必是辛苦了,你帶他先去休息一下,不得怠慢。”
李寧應了一句。
看這架勢,盧錫文雖然不明所以,但也隻能糊裏糊塗的起身跟著走了。
李如鬆又展開書信重新讀了一遍,本想問問身邊的人,卻發現無人迴應。
李寧已經出去送客了,秦良玉也不再身邊,沒人在他左右。
輕籲一口氣,等了一炷香的時間,看李寧重新進門。
“和談使臣們走了多久了?”
“他們沒進開城,十五天前就從漢城北上了,如果一切順利,此刻估摸著都到遼陽了。”
使臣團隊繞過了開城而不入,原因也很簡單。
李如鬆在這兒。
日方的和談負責人是小西行長。
前麵幾個月才刀兵相向,這就要見麵和談,難免尷尬。
當然了,這尷尬主要是小西行長的感覺,畢竟他是敗軍之將,李如鬆不尷尬。
所以小西行長就提議直接從漢城北上,就不進開城了。
反正沈惟敬也完全不想見李如鬆,他怎麽會忘記自己在李如鬆營帳裏受的屈辱?
兩個人就愉快的達成了一致。
隻是在開城打算設宴款待的宋應昌撲了個空,沒等到使臣團,埋怨了好幾天。
“到遼陽了……”李如鬆沉吟片刻,把書信隨手一甩。
李寧嫻熟的上前一步,拿過來看了看。
沒完全看完就已是手發抖冒冷汗了。
“這寫信的人是倭國關白本人?”李寧有點難以相信,怎麽會這樣?
豐臣秀吉怎麽會認為明朝接受了全部七條和談條件?
“從釜山城一個叫毛利什麽東西的宅子裏拿到的。據說是倭軍第七軍團長。”
“會不會是假的?”李寧最近也在學著看《三國演義》,他想起了書中寫的周瑜偽造書信,欺騙蔣幹的故事。
李如鬆搖著頭:“應該不是,秦參將攻破釜山城,應該完全在倭寇意料之外,難不成他們是諸葛武侯?有錦囊妙計?倭寇不可能提前預備好這種假書信。”
李寧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小心謹慎的說道:“將軍……我方……有人在犯欺君之罪”
“是的,欺君之罪。”李如鬆篤定的道,他眼中閃著幽幽的冷光,似有深意的一笑,“不過……得坐實了才行。”
思忖片刻,李如鬆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了封書信。
一氣嗬成,吹了吹信紙,折了起來。
“明天把這封信交給那個小兄弟,讓他盡快趕迴釜山吧……除此之外,我要去見一下宋應昌,探探他的口風。”
翌日。
一大清早,李如鬆先是親自去了宋應昌的住所。
宋應昌剛起床洗漱過,聽到李如鬆上門,驚得合不攏嘴。
趕緊吩咐仆人請他進屋。
“李將軍,稀客稀客啊。”宋應昌滿臉堆笑,他現在心中得意,自然看誰都順眼了許多,也包括李如鬆。
隻不過臉上雖然笑意岑岑,心裏卻一直在猜測對方的來意。
李如鬆抱了抱拳,被引領著進了屋坐下。
“宋經略,說來慚愧,之前多有誤會,還望宋經略海涵。”
“哪裏的話,同在朝為官,李將軍指揮有方,在朝鮮屢立大功,下官其實是很佩服的。”
李如鬆聽著這話,心裏膩歪的不行,便開門見山道:“之前某跟沈惟敬沈先生還有點誤會,本想跟他麵談一番,結果他們沒走開城,不知道使臣團隊現在所到何處了?但凡有用得著某的地方,一定盡力而為。”
宋應昌哪會想到這裏有詐,笑嗬嗬的道:“李將軍有心了。日前有人迴報,他們已經離了遼陽,估計現在已經入了山海關了。”
“之後便是帶小西行長麵聖?”李如鬆眼神一凜。
宋應昌點點頭:“是的,陛下要見日方使臣團。”
李如鬆眼中煞氣頓時收斂了一些:“賜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開通勘合貿易。我大軍便可退迴遼東,希望一切順利吧。”
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神一直盯著宋應昌的表情。
宋應昌隱隱覺得這話裏有話,不過他當然不可能猜出原委,隻能如實迴道:“希望兩國化幹戈為玉帛,日方退兵迴國,我等也可以迴京複命了。”
“好!”李如鬆猛拍了一下桌子,噌的一聲起身。
直接把宋應昌嚇了一哆嗦。
“那就等宋經略傳來的好消息了,我也好提前叫兄弟們收拾東西。還有……事成之前的糧餉,還是要供應上的。”
“這個自然。”宋應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能順著答道,“兵部自有章程,不會耽誤的。”
李如鬆哈哈一笑,又沒話找話的說了幾句,然後起身離去。
剛出宋應昌的府邸,李如鬆徑直去找了盧錫文。
“這封信務必交給秦參將,此時非同小可,你肩上任務不輕。”
盧錫文誠惶誠恐,他心裏激動萬分,領了信向李如鬆告辭之後就啟程了。
李如鬆親自給他餞行,隻說照顧不周,但軍情緊急,也就不多留了。
看盧錫文遠去,李如鬆轉頭看向身旁的李寧:“這事大了,我猜秦姑娘一定喜歡的緊,握打算把她叫迴來,送京城去。”
李寧聽到這冠冕堂皇的理由,心裏暗笑一聲。
不過,麵上卻很嚴肅,點點頭:“將軍所言極是。”
李如鬆笑吟吟的接過信,但心思卻不在這上麵。
他一麵關切的對秦良玉的情況問這問那,一麵眼含笑意的慢慢打開信封。
盧錫文說著秦參將一切安好,又介紹著他們在釜山港的一通操作。怎麽跟李舜臣合作,怎麽利用水雷用極小的代價拿下釜山。
冷不丁的一抬頭,卻注意到李如鬆臉色突變。
原本還是一副和顏悅色談笑風生的模樣,驟然間臉白無血,唿吸也沉重了許多。
盧錫文頓時感覺到手足無措。
他還以為是自己說的話有什麽不合適的地方,讓李如鬆不滿了。
話也卡殼了,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說下去。
過了片刻,李如鬆才迴過神來,他放下書信,招唿來了門外等著的李寧。
“這位盧……”想了想,李如鬆稱唿他為:“盧兄弟遠道而來,想必是辛苦了,你帶他先去休息一下,不得怠慢。”
李寧應了一句。
看這架勢,盧錫文雖然不明所以,但也隻能糊裏糊塗的起身跟著走了。
李如鬆又展開書信重新讀了一遍,本想問問身邊的人,卻發現無人迴應。
李寧已經出去送客了,秦良玉也不再身邊,沒人在他左右。
輕籲一口氣,等了一炷香的時間,看李寧重新進門。
“和談使臣們走了多久了?”
“他們沒進開城,十五天前就從漢城北上了,如果一切順利,此刻估摸著都到遼陽了。”
使臣團隊繞過了開城而不入,原因也很簡單。
李如鬆在這兒。
日方的和談負責人是小西行長。
前麵幾個月才刀兵相向,這就要見麵和談,難免尷尬。
當然了,這尷尬主要是小西行長的感覺,畢竟他是敗軍之將,李如鬆不尷尬。
所以小西行長就提議直接從漢城北上,就不進開城了。
反正沈惟敬也完全不想見李如鬆,他怎麽會忘記自己在李如鬆營帳裏受的屈辱?
兩個人就愉快的達成了一致。
隻是在開城打算設宴款待的宋應昌撲了個空,沒等到使臣團,埋怨了好幾天。
“到遼陽了……”李如鬆沉吟片刻,把書信隨手一甩。
李寧嫻熟的上前一步,拿過來看了看。
沒完全看完就已是手發抖冒冷汗了。
“這寫信的人是倭國關白本人?”李寧有點難以相信,怎麽會這樣?
豐臣秀吉怎麽會認為明朝接受了全部七條和談條件?
“從釜山城一個叫毛利什麽東西的宅子裏拿到的。據說是倭軍第七軍團長。”
“會不會是假的?”李寧最近也在學著看《三國演義》,他想起了書中寫的周瑜偽造書信,欺騙蔣幹的故事。
李如鬆搖著頭:“應該不是,秦參將攻破釜山城,應該完全在倭寇意料之外,難不成他們是諸葛武侯?有錦囊妙計?倭寇不可能提前預備好這種假書信。”
李寧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小心謹慎的說道:“將軍……我方……有人在犯欺君之罪”
“是的,欺君之罪。”李如鬆篤定的道,他眼中閃著幽幽的冷光,似有深意的一笑,“不過……得坐實了才行。”
思忖片刻,李如鬆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了封書信。
一氣嗬成,吹了吹信紙,折了起來。
“明天把這封信交給那個小兄弟,讓他盡快趕迴釜山吧……除此之外,我要去見一下宋應昌,探探他的口風。”
翌日。
一大清早,李如鬆先是親自去了宋應昌的住所。
宋應昌剛起床洗漱過,聽到李如鬆上門,驚得合不攏嘴。
趕緊吩咐仆人請他進屋。
“李將軍,稀客稀客啊。”宋應昌滿臉堆笑,他現在心中得意,自然看誰都順眼了許多,也包括李如鬆。
隻不過臉上雖然笑意岑岑,心裏卻一直在猜測對方的來意。
李如鬆抱了抱拳,被引領著進了屋坐下。
“宋經略,說來慚愧,之前多有誤會,還望宋經略海涵。”
“哪裏的話,同在朝為官,李將軍指揮有方,在朝鮮屢立大功,下官其實是很佩服的。”
李如鬆聽著這話,心裏膩歪的不行,便開門見山道:“之前某跟沈惟敬沈先生還有點誤會,本想跟他麵談一番,結果他們沒走開城,不知道使臣團隊現在所到何處了?但凡有用得著某的地方,一定盡力而為。”
宋應昌哪會想到這裏有詐,笑嗬嗬的道:“李將軍有心了。日前有人迴報,他們已經離了遼陽,估計現在已經入了山海關了。”
“之後便是帶小西行長麵聖?”李如鬆眼神一凜。
宋應昌點點頭:“是的,陛下要見日方使臣團。”
李如鬆眼中煞氣頓時收斂了一些:“賜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開通勘合貿易。我大軍便可退迴遼東,希望一切順利吧。”
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神一直盯著宋應昌的表情。
宋應昌隱隱覺得這話裏有話,不過他當然不可能猜出原委,隻能如實迴道:“希望兩國化幹戈為玉帛,日方退兵迴國,我等也可以迴京複命了。”
“好!”李如鬆猛拍了一下桌子,噌的一聲起身。
直接把宋應昌嚇了一哆嗦。
“那就等宋經略傳來的好消息了,我也好提前叫兄弟們收拾東西。還有……事成之前的糧餉,還是要供應上的。”
“這個自然。”宋應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能順著答道,“兵部自有章程,不會耽誤的。”
李如鬆哈哈一笑,又沒話找話的說了幾句,然後起身離去。
剛出宋應昌的府邸,李如鬆徑直去找了盧錫文。
“這封信務必交給秦參將,此時非同小可,你肩上任務不輕。”
盧錫文誠惶誠恐,他心裏激動萬分,領了信向李如鬆告辭之後就啟程了。
李如鬆親自給他餞行,隻說照顧不周,但軍情緊急,也就不多留了。
看盧錫文遠去,李如鬆轉頭看向身旁的李寧:“這事大了,我猜秦姑娘一定喜歡的緊,握打算把她叫迴來,送京城去。”
李寧聽到這冠冕堂皇的理由,心裏暗笑一聲。
不過,麵上卻很嚴肅,點點頭:“將軍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