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在房間中來迴踱著步子,語氣平靜沉穩:“與倭寇之戰非同小可,我雖有必勝把握,也有慷慨赴死之決心,然而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誰都沒法預料的。”


    此刻秦良玉正值心情大好,莞爾一笑道:“這倒是新鮮了,末將還是第一次聽到李將軍你說這些呢。”


    李如鬆擺了擺手,推心置腹道:“數萬將士的性命都攥在手裏,我又不是佛祖神仙的,無法洞察一切,自然需要事事謹慎。這場仗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啊。”


    說完,李如鬆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仿佛希望這樣可以讓自己肩上的壓力小一些。


    “末將明白。”秦良玉微微一笑,“我定不負將軍期望,與浙軍一起再立新功!”


    “你有這份心,很好!說到浙軍,那是出自你師傅之手,戚家軍天下聞名,百戰百勝,而且他們與倭寇作戰經驗豐富。朝鮮地形崎嶇多山,不利於我遼東鐵騎發揮,到時候,興許連我都要多多仰仗於你了。”


    “這個不在話下,別的咱不好說。”秦良玉神情果決,“上戰場殺敵這件事兒,我跟浙軍兄弟們都不會慫的。”


    “臨行前,我特意去找人去戶部查了查賬……這幾年國庫收支不平,基本上是入不敷出,錢糧上的壓力不小。所以赴朝一戰,除了要把倭寇打疼,讓他們不敢再侵犯朝鮮,還有就是要快,必須直接與敵決戰,務必不能形成僵持之勢。既要大膽,又要謹慎……”


    “我明白,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秦良玉脫口而出道。


    李如鬆仔細咂摸了一番秦良玉剛才的那句話,越想越覺得這話說的精妙,也不禁讚歎道。


    “好一個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若是我全軍上下都有你這等覺悟見地,區區倭寇,何足掛齒。”


    見李如鬆心情也放鬆了許多,秦良玉眼珠一轉,撓了撓頭笑道:“說起來,有件事情上我還是食言了。我得先給李將軍你道個歉。”


    李如鬆:???


    秦良玉咯咯一笑:“臨行前,我拍著胸脯說給李將軍抓幾個花姑娘,可惜了,朝鮮女人眼睛小皮膚差,感覺實在沒有配得上李將軍的,所以就沒抓。”


    李如鬆一聽是這個,瞬時間黑了臉,“不許再提此事!否則……”


    輕咳一聲,繼續道:“否則罰你一個月不許上陣!去管後勤補給!”


    秦良玉一聽這個處罰,趕緊弓腰賠不是道:“屬下再也不敢提了,還望李將軍息怒。”


    兩人又說笑幾句,也就不再多言。


    五日後,吳惟忠率領的3000浙軍抵達了遼陽。


    本來他們是要走一個多月的,不過為了加快行軍效率,吳惟忠決定不走陸路,改為沿著海岸線乘船北上,這樣就快了許多。


    此次浙軍同來的還有另外一個秦良玉的老熟人,戚金。


    “秦姑娘,多年未見,一切安好?”戚金現在留了胡子,胳膊看上去也比幾年前比武的時候壯實了一些。


    當年他手持一柄寶劍,一副儒將打扮,瀟灑倒是挺瀟灑的,可是力道差了點。


    麵對秦良玉這種莽漢打法,直接幾招就敗下陣來。


    吃一塹長一智,所以戚金迴到浙江的這些年裏,無時無刻不在鍛煉身體,也算是小有所成。


    隻不過這次一見,雖然他們二人未再交手,但戚金隱隱感覺還是較秦良玉差了許多。


    這趟來,他是領著遊擊一職的,從官職大小上,也已經是副參將秦良玉的下屬了。


    秦良玉也沒閑著,立刻便把自己原本的人馬跟浙軍混編在了一起。


    在寧夏的時候其實她就有機會見識到這隻聞名天下的部隊,隻不過當時秦良玉腹部中箭,行走不便,所以也就草草觀摩了一番戚家軍演練,沒多深入了解。


    現如今,她也領著自己的一百人加入了這支光榮傳承的隊伍,心情那是說不出的愉悅。


    秦良玉隨著吳惟忠參觀了一下這3000人,立刻就感受到了不同之處。


    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是通過上行下效的製度來約束上至軍官下至士兵,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


    再加上極為現代和職業化的訓練水平,輔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這樣方才有了百戰百勝的戰績。


    而李成梁和李如鬆父子倆的統兵方式則是跟戚繼光截然不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李成梁和李如鬆治軍之時,都是極大的在依仗其個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對有功將士獎賞很厚,靠允以榮華富貴激勵士氣。


    比如攻打寧夏之時,每一戰之前,李如鬆都會發布懸賞令,重賞首功之人。


    這與戚家軍通過榮譽和紀律來激勵士兵,是完全相反的。


    當然了,作為時代上相隔不遠的名將,李成梁父子和戚繼光也有共同點。


    那就是作戰勇猛,從來都是親臨一線,橫刀立馬,以為眾軍表率。


    又一個月之後,時間已到了秋末冬初。


    從海西女真那邊也傳來了消息,說是他們已有二十餘營地被倭寇所占領,不過隨著冬天來臨,倭寇似乎也已無力繼續發動攻勢,已經是很久不再前進了。


    數日間,備倭總經略宋應昌,備倭副總兵李如柏等人也同期抵達了遼陽。


    兵馬糧草已備,各部將領聚集於遼東總兵府的議事廳中。


    寒暄過後,李如鬆宣講幾句,眾將都是行禮齊聲高唿。


    “全憑大將軍號令!”


    又幾日後。


    李如鬆下達了出發的軍令,明軍拔營前往丹東至寬甸堡一帶。


    大軍行了五日,萬曆十九年十一月初,四萬明軍迎著唿嘯寒風,抵達了鴨綠江邊。


    朝鮮國王李昖自然也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親自率領著他圈養的大豬小豬們到城外迎接天軍威儀。


    此時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鴨綠江上已然結冰多時。


    李如鬆一聲令下,明軍開始渡江。


    (平壤之戰的資料太多,查的我腦殼疼,今天先一更了,老規矩,明天三更補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