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秦良玉這番話,趙士禎恍惚了片刻,愣是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喉結上下一動,咽了口吐沫,才緩緩的道:


    “這麽說的話,我們隻需要把一整個的射擊過程分解開來,專項研究,重點突破……”


    “是這樣的,趙大人您要改進鳥銃這是於國於民的大好事。可是一杆鳥銃從工藝到設計,到生產還有實際發射試驗等等,諸多方向千頭萬緒,該從何入手呢?”


    “嗯,這倒是……”


    說話間兩個人已經走到了枯草製作的人形靶跟前。


    檢查了一下剛才一槍的成效,還不錯。


    一根手腕粗細的木樁上,綁著草人,鉛彈穿透了草人,深深的嵌入了木樁之中。


    “這把槍,我主要是修改了一下發火裝置,這樣下來,這杆鳥銃比之尋常的鳥銃來說,威力要大一些,射程也要選一點。”


    “嗯嗯,不愧是我大明的火器研究第一人。”秦良玉由衷的讚歎道。


    “不敢這麽說,據我所知,也還有其他人在做這些事務。”趙士禎自謙的說道,“不說別人,就是你的師傅,戚少保,他老人家也對於火器有一些改良呢。”


    “嗯……這個我知道。”


    說起戚繼光,難免傷感。


    秦良玉深吸了口氣,調整了下心神。


    按照自己剛才的思路繼續道。


    “咱們把這整個分解一下。


    第一步,倒藥,將火藥從藥罐中倒入藥管中,每管藥隻能發射一顆鉛彈。


    第二步,裝藥,將火藥從銃口倒入銃膛。


    第三步,壓火,用隨槍的手仗捅一捅,將膛內火藥壓實壓緊。


    第四步,裝彈,取出鉛彈丸裝入銃膛,再用剛才的手仗,將彈丸壓入火藥之中。


    第五步,裝門藥,將發藥罐中的火藥倒入藥室的火門內,之後把藥室填滿,使之與銃膛內的火藥相連,而後將火門蓋蓋上,以防潮濕。


    第六步,裝火繩,將火繩裝入扳機的龍頭式夾鉗內,準備點火。


    完成上述所有步驟,這時鳥銃才算是準備完畢,可以交與射手,鳥銃也處於聽命待發狀態。”


    說完,秦良玉停頓了片刻,看向趙士禎,用目光詢問他有沒有需要糾正的點。


    趙士禎點點頭,表示這些步驟完全沒錯。


    秦良玉一麵摸著鳥銃,重新擺出射擊的姿勢,繼續道:


    “最後就是射擊時,需要打開這裏的火門蓋,再有人點燃火繩,以蹲跪姿或立姿瞄準扣動扳機發射。


    這些步驟一個都少不了,是這樣的吧?”


    趙士禎仔細聽著,這些事情對他來說是滾瓜爛熟的,因此想都不用想,立刻就給出了答案。


    “沒錯。隻不過,緊急時也可直接向火門點火,不瞄準便發射。”


    略微糾正了一點小小的失誤。


    “話是這麽說,可這樣射擊便失了準頭。”秦良玉脫口而出:“相當於是在盲狙了。”


    “盲什麽?”趙士禎又是一楞。


    “額,就是瞎打。中與不中全看緣分。”


    “確實如此,坦白講,我研究火器革新已有十餘年,這射擊一次的步驟繁多,但是多少工匠們想盡了辦法,真是難以再減少了。”趙士禎為難的說道。


    “嗯,步驟難以減少,我相信目前隻能到這種程度了,一點一點來嘛,咱們慢慢改良。至於怎麽改良,我想在頭腦中應該始終貫徹一個六字箴言,那便是,理論聯係實際。”


    “說得有理。”趙士禎又點了點頭。


    “剛才也提到了,我打算組織一個新的軍陣。這樣的話,除了您現在所做的威力和射程的改進,還需要提升一下前麵那些步驟的速度。”


    “嗯……”趙士禎低頭沉思著。


    他以前的想法,是覺得既然如此繁雜的步驟沒法刪減,那就幹脆不考慮,把精力放在讓每一次射擊的效果更好,威力更大上麵。


    可是現如今,秦良玉提到了使用一種特殊的軍陣。


    這樣的話,如果能把每一個裝填步驟加快個一點,整個軍陣的效率都會大為提升。


    思路完全打開了。


    趙士禎仍在埋頭沉思著剛才秦良玉的話。


    而秦良玉呢,她也沒閑著,她重新走了一遍流程,估算了一下剛才那些步驟總共需要多少時間。


    一套動作下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分半鍾左右。


    如果是勤加練習,熟練工興許能夠快個十來秒。


    可惜仍舊不夠,因為這鳥銃的有效射擊距離也就100米左右。


    未來如果要對付遊牧民族的騎兵的話,即便是用上軍陣,有人專門射擊,有人專門裝填,但由於其射程有限,基本也就是多射擊一到兩次。


    對於這種鳥銃的威力和準頭來說,對方騎兵衝過來,己方是齊射一次,兩次還是三次,其實區別沒那麽大。


    隻有量變,不足以引發質變,基本改變不了戰場的大勢。


    秦良玉想著,也不知道電影裏傑克船長那種手槍是什麽原理造出來的,要是早知道會穿越,學點那個製作技術就好了。


    那種槍才是真正的槍嘛。


    說起電影,她一時間又想起了另外一個情節。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思路。”


    記得曾經看過一些抗戰電影,裏麵有戰士們把三八大蓋加上刺刀,衝出去肉搏戰的情節。


    說明即便是幾百年後的抗戰時期,都還存在有白刃貼身戰。


    在這大明朝,即便是有火炮和火槍加持,近身戰當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咱們這一柄鳥銃,大概半人多高吧。”秦良玉一邊說著,一邊比劃道,“槍口處可不可以考慮留個豁口,或者直接在製作的時候就安裝上一個尖刀。”


    說完,秦良玉拿起鳥銃,做了一個突刺的動作。


    這樣設計完成之後,也可以近戰使用。


    “嗯……”趙士禎聽完這個想法,沉吟不語,摸著下巴思考著這方案的可行性。


    秦良玉則繼續的她的思路想著,既然要考慮在槍口處增加刺刀,那麽整個槍杆的承重也要更高一點。


    否則捅出去,沒刺死別人,自己的槍杆子彎了,那豈不是白扯。


    秦良玉摸了摸這鳥銃的銃管,黑鐵製作,也判斷不出來軟硬。


    找了旁邊一個一直瞧著這邊的神機營軍漢借了一把他手裏的鳥銃。


    兩手握住兩端,都沒怎麽用力。


    咯吱一聲,鳥銃被折彎了。


    趙士禎聽到聲音方才迴過神來,他和剛才那個虎背熊腰的軍漢都被眼前的一幕徹底震驚了。


    兩人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樣的。


    (*???)!!


    秦良玉皺眉看著這輕輕一用力就彎曲的鳥銃,還沒意識到自己無意間做的事徹底摧毀了這兩個人的三觀。


    她喃喃自語道:“這個鳥銃的質量不太行啊,按理說神機營不是我大明最精銳的部隊麽?怎麽用的裝備還這麽粗製濫造的?”


    抬起頭來,茫然不解的問那石化在當場軍漢:“這槍杆是用的什麽材質製作的?”


    那人張著大嘴,雙眼直勾勾的看著秦良玉,就跟大白天裏見了鬼一樣。


    哆嗦著搖晃腦袋,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鍛鐵不合格啊。太軟了。”秦良玉又轉頭對趙士禎說道,順便把彎曲了的鳥銃遞給了趙士禎。


    趙士禎又咽了口吐沫接過了鳥銃,看了眼,這其實已經是大明製作最好的鳥銃了。


    這位戚少保的徒弟,到底是什麽來路啊。


    這力道,恐怕兩三個壯漢都做不到啊。


    不過他也不好在這事兒也多分辨什麽,隻能順著這話頭說下去。


    “興許是這杆鳥銃的問題吧。”


    “哦……”秦良玉也沒多想,拿迴鳥銃,朝著那軍漢順手一拋,“還給你了。”


    “今日聽君一席話,真是令我某塞頓開啊。”


    思路打開之後,趙士禎發現腦中源源不斷的冒出了許多新想法。


    這種狀態已經好久沒出現過了。


    “哪裏哪裏。”秦良玉笑著擺了擺手,謙虛的迴應道,“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