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如鬆終於表明了此行的目的,王婆婆心下遲疑不定,麵露難色。


    她一直希望李如鬆可以知難而退,明白自己一直不去請戚繼光出來,能理解這番苦衷。


    沒想到李如鬆還是不依不饒,終是提出來了。


    正在猶豫間,想著到底要不要叫人去請戚繼光的時候,隻聽坐在一旁的秦良玉開口了。


    “沒必要吧,我師傅的兵書還沒完成,正閉關寫作呢。如果寫完了,自然可以印幾本副本送給李將軍。現在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雖然已經做了秦良玉的手下敗將,而且還是兩迴,但李如鬆出身世家,涵養極好,倒也絲毫不生氣,他對著秦良玉微微一笑,並不答話。


    然後繼續對躊躇不定的王婆婆道:“不瞞戚夫人,晚輩不遠千裏從山西趕來,實是為戚少保所著兵書而來。戚夫人,您知道晚輩的老師徐渭徐先生吧?”


    王婆婆楞了一下,點頭道:“自然,當年他從投奔我家老爺,文采韜略頗有見識,所以老爺才舉薦他去你父親府上,最後做了你的兵法老師,他怎麽了?”


    李如鬆輕歎了一口氣,唏噓道:“徐先生博學多才,不僅對兵法有理解,而且詩詞文章,乃至山水繪畫,無一不精,可就是……”


    頓了一下,似乎感覺這麽說自己的老師不太好,但又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匯形容,隻能硬著頭皮繼續道。


    “可就是脾氣太古怪了一點,當年在遼東之時,他就時常於其他人發生口角爭執,動不動還要動手。去年時候,朝廷命我擔任山西總兵,我自然也打算請徐先生跟我一同赴太原上任。可沒成想……”


    “沒成想怎麽了?”王婆婆倒是也稍微了解過徐渭這個人。


    她隱隱已經猜到了肯定是他又做出什麽驚世駭俗之舉了。


    隻聽李如鬆先是悵然一歎,接著搖頭說道:“徐先生竟然把我痛罵了一頓,差點還要去廚房裏拿菜刀出來砍我,說我請他去太原,是要害死他。您瞅瞅……這是怎麽話說的。”


    “還有這等事?”戚夫人蹙眉,顯然即使是提前有些心理準備,也沒有預料到會是這樣。


    “是啊。而且我聽說他身體非常不好,恐怕已時日無多了。”李如鬆苦笑一聲,“晚輩一到山西,卻是發現許多事情頗為棘手,寧夏的哱拜現在是蠢蠢欲動,而其戰法與戚少保當日抓捕之蒙古北蠻部落多有相似,因此晚輩便千裏迢迢趕來,請戚少保賜教禦敵之法。”


    這一番話聽在秦良玉耳朵裏,倒是新鮮。


    徐渭的名字她之前是從未聽說過,看師娘和李如鬆這話裏話外的意思,竟然還是這麽一個有些瘋瘋癲癲之人。


    隻是不知道這人做過什麽,大家好像都很重視他的樣子?


    想了想,正好也可以趁著這個話茬,引開李如鬆想見戚繼光這事兒,便發問道。


    “師娘,這位徐先生,是什麽來路?聽著好像很有故事啊?”


    王婆婆轉瞬之間便知道了秦良玉的心思,便在桌邊坐好,端起熱茶,慢悠悠的給秦良玉介紹了起來。


    話說之前曾經來拜訪的大文豪王世貞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倜儻不羈,為人,然而這是跟普通人比的。


    如果是跟這位徐渭徐文青比一下的話,寫出《金瓶梅》的王世貞都可以算是儒家楷模,道德模範了。


    徐渭天資聰穎,六歲讀詩,九歲作文,聞名鄉裏,有神童的美譽。


    然而他又是一個小妾所生,從小生活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中,因此造就了他孤傲不遜的性格。


    又加之他後來科舉不順,八次科考不中,便一直鬱鬱寡歡,更讓其性格怪異,容易走極端。


    直到嘉靖年間,倭寇亂起東南,他當時正好居住於杭州,平時又頗好兵書,愛談兵道,因此便時常發表相關議論。


    當時的直浙總督胡宗憲正為倭寇之事焦頭爛額,得知坊間有此等人物,便經常拜訪他,請他做幕僚。


    當然了,與此同時,胡宗憲也向朝廷提議,要求把在山東治倭有功的年輕將領戚繼光調來浙江。


    那時候,徐渭是胡宗憲的幕僚,而戚繼光則是總兵,自然也會時常出入胡宗憲府上,共同商議抗倭之事。


    自然就認識了。


    後來,這徐渭倒也不負盛名,幫助胡宗憲助擒獲倭寇首領徐海,又親自出海去做說客,招撫了海盜頭子汪直。


    隻不過這之後,他人生的悲劇才剛剛開始。


    倭寇剿除之後,胡宗憲因為嚴嵩一案被牽連入獄,並且最終死於獄中。


    而與胡宗憲有關的人,也或多或少的都被牽連了,徐渭雖然隻是一個幕僚,隻是他名氣極大,從此便因為害怕被逮捕迫害而惶惶不可終日。


    更是曾躲在家中,多次嚐試自殺而未遂。


    又因精神錯亂殺妻入獄,受盡種種磨難。


    等到出獄之後,生活窘迫,無著無落的徐渭隻能北上塞外。找到了以前的同事戚繼光,投奔到其麾下。


    後來又機緣巧合,去了李成梁府上做了李如鬆的老師。


    不得不說,從李如鬆後麵的表現來看,徐渭確實是有大才之人,起碼把李如鬆的兵法教的沒毛病。


    聽聞徐渭的近況,好歹也算有過幾麵交情的王婆婆也不禁唏噓不已。


    雖然知道他素來言語無狀,時常發作。


    隻不過沒想到,年僅如今已年僅七旬的徐渭,精神狀態卻好像更加糟糕了。


    念及其堂堂一代才子,現如今竟已落得個如此光景。


    不得不扼腕歎息。


    人生無常啊。


    秦良玉聽著咋舌,忍不住感慨,這大明子民真是多奇誌,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人物。


    王婆婆和秦良玉談論著這位命運多舛,個性癲狂的徐渭之時,李如鬆一直極有耐心的默默聽著,也不插嘴,隻自斟自飲著茶水。


    終於等到王婆婆說完了徐渭的往事,他立刻收斂了麵上的笑容,又一次抱拳正色道:


    “晚輩再一次懇求戚夫人應允,請戚少保來前院一敘。晚輩感激不盡。”


    繞了半天,還是迴到了這個問題上。


    秦良玉正待繼續把這話給懟迴去,卻不經意間聽到從門外傳來了潺潺腳步聲。


    趕忙抬頭望去。


    王婆婆和李如鬆也覺察到了秦良玉的動作,也趕緊都朝著門口方向看去。


    腳步聲漸近,片刻間,一個身影便出現在了門口。


    這位慢慢走來的人除了戚繼光,還能是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女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膽去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膽去浪並收藏大明女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