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喻見到黑船的時候,剛剛度過自己的九歲生日。
不知道為什麽,雖然她在四零七廠住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年,但她總下意識覺得,隻有這個龐大的封閉的老舊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故鄉。
而淞山市區的那個家,隻是一個寄居的場所罷了。
跟著母親搬迴淞山的那年,她隻有六歲,同一年秋天,她上了小學。
第二年,沈喻開始跳級,從二年級直接進入四年級上課。
依照母親的意思,女兒本來能跳到六年級的——那時她都開始自修初中的課程了。但學校的意見是,雖然孩子聰明,但她歲數太小,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生了一個聰明的女兒,是母親到處跟人誇耀的本錢。不過除了誇耀,她實際上很少有時間去照顧自己家孩子。
在沈喻的童年記憶中,母親是一個大忙人,她經常出差,連迴淞山的時間都少,遑論迴自己家了。
母親托一位遠方親戚照顧沈喻,沈喻平時跟那個親戚叫“小姨”,她是個冷冰冰的女人,雖然心腸不壞。
她惜字如金,幾乎不跟沈喻說話,更不跟別人交流。每次吃飯的時候,她都是默默將飯菜和碗筷擺在桌子上,然後推開沈喻的房門,冷冷地看她一眼。
那意思是說,開飯了,該吃飯了。
每當這時,沈喻就會放下書本,走出屋子,坐到飯桌旁邊。兩人安安靜靜吃著飯,安靜得連筷子碰擊飯碗的聲音都顯得特別刺耳。
除了接送孩子、做家務之外,那位小姨就永遠坐在客廳沙發上麵。她依舊保持著沉默,唯一的動作就是拿起遙控器,不停調換著電視頻道。
沙發仿佛就是她永恆的港灣,而電視機則是她永遠的朋友。她在沙發上看劇,在沙發上吃東西,也在沙發上睡覺。
有時候沈喻半夜起來上廁所,還看到客廳裏電視機依舊亮著,頻道裏的節目早已播完,屏幕上跳躍著蒼白的雪花,音箱裏傳來枯燥乏味的沙沙聲。
那個小姨就歪倒在沙發上沉沉睡著,她的手裏還緊緊攥著電視機的遙控器。
不善於表達大概是母親家族的傳統,但母親的表現卻跟小姨截然不同。
每次出差迴來,母親都會十分激動地一把抱住沈喻,嘴裏不停喊著“寶貝”、“親愛的”、“想死你了”、“媽媽最愛你”諸如此類的話。
就連母親的同事、周圍的鄰居們,看到這一幕都會被深深感染,都認為她們母女情深。
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話便是沈喻媽媽表達母愛的全部詞匯了。
每次講完這些話後,母親就會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她走進自己臥室,一下子躺在床上,然後把房門緊緊關上。
一開始的時候,沈喻會小心翼翼地敲門。
“媽媽,這是學校發的通知,老師讓我找家長簽字。”
“寶貝,我太累了,你去找小姨代簽一下吧。”母親躺在床上,邊翻著雜誌邊對她說。
“媽媽,這是……”
“我太累了,去找小姨幫忙吧。”
一來二去之後,沈喻似乎明白了,這個家隻是母親臨時休憩的地方而已。她漸漸不再打擾母親,母親也基本不會過問她的事情。
所以,在小沈喻的心裏,四零七廠才是自己的家。曾經,在那裏有熟悉的鄰居,有快樂的玩伴,而且工廠院子很大,可以不用擔心安全地四處亂跑。
即使留在那裏的父親也沒有時間去聆聽她的話,或者跟她有什麽過多的交流。
但那年暑假,當沈喻時隔半年迴到四零七廠後,她發現一切都已經悄然改變了。
她小時候,工廠裏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排隊。
去食堂吃飯排隊,去澡堂洗澡排隊,就連去商店買東西、進幼兒園去上學都得排隊。
幾千號工人、上萬名家屬盤踞在這偏遠的山坡上,有限的資源艱難地支撐著這個龐大工廠的運轉。
其實更早的時候,四零七廠的員工經常擔心的一件事就是——
工廠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山坡上能開辟的地方就這麽些,將來不夠用了怎麽辦?
難道還要跟臨時工某某某一樣,每天都起早貪黑,往返三個多小時來這裏上班嗎?
在他們眼裏,住在淞山市區的人,是“地方”上的人;而他們,卻是處於階級上遊的“端金飯碗”的人。
其實沈喻出生之後,雖然淞山市的好多企業已經開始改製,一些工人也紛紛下崗轉業,但四零七廠是中央某部分管的重點企業,工人們因此還是毫無危機感。
——那些都是地方上的事兒,咱們操那閑心幹嘛?
正因為四零七廠有這種底氣和本錢,所以,他們成為淞山市最晚一批改製的企業——時間和機會這種成本,如果之前浪費了,後麵往往就會迅速而猛烈地彌補迴來,就像期末考試,如果你非拖到最後一天複習,那你就不得不通宵熬夜背書做題。
所以,自從被劃撥地方、決定改製之後,四零七廠就像宣布放假的學校一樣,短短幾天就空了下來。大家都瘋狂地搬家,搬到他們以前不屑的“地方”上,他們在淞山市區到處搶著房子。
但工廠還要維持運轉、還要處理剩餘資產,還要承擔沒有做完的科研任務,所以,工廠成立了舊廠辦公室和生產、科研留守隊,最初一共有二百來人。
沈喻的父親,便是科研留守隊的一員。
可是,隨著設備搬遷,生產留守隊的工人也漸漸離開。
後來科研隊的人也慢慢被人挖走,或者另謀高就。
至於辦公室那群人,他們走得比誰都快。
沈喻寒假來工廠的時候,廠子裏還有五十人左右,但等暑假再來,廠裏隻剩下父親帶著兩個助手,還有集治安、消防、衛生、後勤等大權為一身的耿大爺了。
原來工廠的行政團隊有四五百人,他們天天訴苦喊累,最後折騰半天,一個快退休的孤老頭子竟然把所有這些事兒全包了。
大人們都離開了,自然也就沒有孩子暑假來玩了。
不過孤獨這種東西,沈喻早就習以為常了。
對她來說,工廠裏空了,倒也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個巨大的封閉空間裏,其實還有許多因為禁止而無法探索的地方呢。
比如“一號禁區”那個院子,她之前就從來沒有進去過。
不知道為什麽,雖然她在四零七廠住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年,但她總下意識覺得,隻有這個龐大的封閉的老舊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故鄉。
而淞山市區的那個家,隻是一個寄居的場所罷了。
跟著母親搬迴淞山的那年,她隻有六歲,同一年秋天,她上了小學。
第二年,沈喻開始跳級,從二年級直接進入四年級上課。
依照母親的意思,女兒本來能跳到六年級的——那時她都開始自修初中的課程了。但學校的意見是,雖然孩子聰明,但她歲數太小,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生了一個聰明的女兒,是母親到處跟人誇耀的本錢。不過除了誇耀,她實際上很少有時間去照顧自己家孩子。
在沈喻的童年記憶中,母親是一個大忙人,她經常出差,連迴淞山的時間都少,遑論迴自己家了。
母親托一位遠方親戚照顧沈喻,沈喻平時跟那個親戚叫“小姨”,她是個冷冰冰的女人,雖然心腸不壞。
她惜字如金,幾乎不跟沈喻說話,更不跟別人交流。每次吃飯的時候,她都是默默將飯菜和碗筷擺在桌子上,然後推開沈喻的房門,冷冷地看她一眼。
那意思是說,開飯了,該吃飯了。
每當這時,沈喻就會放下書本,走出屋子,坐到飯桌旁邊。兩人安安靜靜吃著飯,安靜得連筷子碰擊飯碗的聲音都顯得特別刺耳。
除了接送孩子、做家務之外,那位小姨就永遠坐在客廳沙發上麵。她依舊保持著沉默,唯一的動作就是拿起遙控器,不停調換著電視頻道。
沙發仿佛就是她永恆的港灣,而電視機則是她永遠的朋友。她在沙發上看劇,在沙發上吃東西,也在沙發上睡覺。
有時候沈喻半夜起來上廁所,還看到客廳裏電視機依舊亮著,頻道裏的節目早已播完,屏幕上跳躍著蒼白的雪花,音箱裏傳來枯燥乏味的沙沙聲。
那個小姨就歪倒在沙發上沉沉睡著,她的手裏還緊緊攥著電視機的遙控器。
不善於表達大概是母親家族的傳統,但母親的表現卻跟小姨截然不同。
每次出差迴來,母親都會十分激動地一把抱住沈喻,嘴裏不停喊著“寶貝”、“親愛的”、“想死你了”、“媽媽最愛你”諸如此類的話。
就連母親的同事、周圍的鄰居們,看到這一幕都會被深深感染,都認為她們母女情深。
但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話便是沈喻媽媽表達母愛的全部詞匯了。
每次講完這些話後,母親就會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她走進自己臥室,一下子躺在床上,然後把房門緊緊關上。
一開始的時候,沈喻會小心翼翼地敲門。
“媽媽,這是學校發的通知,老師讓我找家長簽字。”
“寶貝,我太累了,你去找小姨代簽一下吧。”母親躺在床上,邊翻著雜誌邊對她說。
“媽媽,這是……”
“我太累了,去找小姨幫忙吧。”
一來二去之後,沈喻似乎明白了,這個家隻是母親臨時休憩的地方而已。她漸漸不再打擾母親,母親也基本不會過問她的事情。
所以,在小沈喻的心裏,四零七廠才是自己的家。曾經,在那裏有熟悉的鄰居,有快樂的玩伴,而且工廠院子很大,可以不用擔心安全地四處亂跑。
即使留在那裏的父親也沒有時間去聆聽她的話,或者跟她有什麽過多的交流。
但那年暑假,當沈喻時隔半年迴到四零七廠後,她發現一切都已經悄然改變了。
她小時候,工廠裏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排隊。
去食堂吃飯排隊,去澡堂洗澡排隊,就連去商店買東西、進幼兒園去上學都得排隊。
幾千號工人、上萬名家屬盤踞在這偏遠的山坡上,有限的資源艱難地支撐著這個龐大工廠的運轉。
其實更早的時候,四零七廠的員工經常擔心的一件事就是——
工廠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山坡上能開辟的地方就這麽些,將來不夠用了怎麽辦?
難道還要跟臨時工某某某一樣,每天都起早貪黑,往返三個多小時來這裏上班嗎?
在他們眼裏,住在淞山市區的人,是“地方”上的人;而他們,卻是處於階級上遊的“端金飯碗”的人。
其實沈喻出生之後,雖然淞山市的好多企業已經開始改製,一些工人也紛紛下崗轉業,但四零七廠是中央某部分管的重點企業,工人們因此還是毫無危機感。
——那些都是地方上的事兒,咱們操那閑心幹嘛?
正因為四零七廠有這種底氣和本錢,所以,他們成為淞山市最晚一批改製的企業——時間和機會這種成本,如果之前浪費了,後麵往往就會迅速而猛烈地彌補迴來,就像期末考試,如果你非拖到最後一天複習,那你就不得不通宵熬夜背書做題。
所以,自從被劃撥地方、決定改製之後,四零七廠就像宣布放假的學校一樣,短短幾天就空了下來。大家都瘋狂地搬家,搬到他們以前不屑的“地方”上,他們在淞山市區到處搶著房子。
但工廠還要維持運轉、還要處理剩餘資產,還要承擔沒有做完的科研任務,所以,工廠成立了舊廠辦公室和生產、科研留守隊,最初一共有二百來人。
沈喻的父親,便是科研留守隊的一員。
可是,隨著設備搬遷,生產留守隊的工人也漸漸離開。
後來科研隊的人也慢慢被人挖走,或者另謀高就。
至於辦公室那群人,他們走得比誰都快。
沈喻寒假來工廠的時候,廠子裏還有五十人左右,但等暑假再來,廠裏隻剩下父親帶著兩個助手,還有集治安、消防、衛生、後勤等大權為一身的耿大爺了。
原來工廠的行政團隊有四五百人,他們天天訴苦喊累,最後折騰半天,一個快退休的孤老頭子竟然把所有這些事兒全包了。
大人們都離開了,自然也就沒有孩子暑假來玩了。
不過孤獨這種東西,沈喻早就習以為常了。
對她來說,工廠裏空了,倒也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個巨大的封閉空間裏,其實還有許多因為禁止而無法探索的地方呢。
比如“一號禁區”那個院子,她之前就從來沒有進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