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皇上的意思,怎麽違背?
而且,皇上也沒明著下聖旨不是?
或許我還能嫁人嘛,對吧,爹,娘,哥,你們別想太多。
最要緊的,還是把差事辦好。
爹要去陝西哪兒,那娘和弟弟們呢?”
謹彥覺得,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挽迴也是無法挽迴了的。
既然如此,那接下去的路就好好走下去,也沒必要想這個問題。
本來之前她就有想過,索性自己去接棒妙書。
隻不過,她一直覺得,自己達不了妙書的高度。
怎麽說呢,一方麵自己沒得慶豐帝的信任,另一方麵,自己也沒妙書的能力啊。
然後那時候接到讓自己抄錄紅館的一切卷宗,自己就覺得奇怪。
你說,這慶豐帝不會是純粹打擊報複,所以讓自己不嫁人,才把自己提拔起來的吧?
算了,不去管它慶豐帝是怎麽想的,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說。
倘若嫁個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是將來要看著自己的夫婿有三妻四妾的,那還不如不嫁呢!!
有些事既然無法改變,還是坦然麵對吧。
沈三去了陝西,楊氏和三個弟弟理論上也會跟去。
總不能叫沈三一個人孤身上路吧?
不過,三胞胎才出生,估計禁不住長途跋涉吧?
或者等到三胞胎一周歲了,養結實了,再讓楊氏和三個弟弟上路。
而楊氏和沈三商量過後,也在征求了謹行和蘇氏的答應之後,據說是把三胞胎放在京城養。
楊氏的意思是沈三一個人去陝西,她也不放心。
她現在的身體養得差不多了,再過一個月上路是沒問題。
可三胞胎肯定不成。
雖說可以等三胞胎稍微大些了再送陝西,不過,一來,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送。
再者,陝西哪兒的環境不比廣州,更加比不得江南。
幹嘛要讓三胞胎受那個苦。
最要緊的是,等三胞胎大些了,總要接受啟蒙教育吧?
難道到時候再把三胞胎帶迴來啊?
到時候一口的鄉音,在京城這種勢利的地方,可是很容易被人排斥,無法融入的。
而且在楊氏看來,這天下最最優秀的先生總是在京城的。
所以,就讓薛媽媽留在京城照顧三胞胎。
當然了,謹行這個當兄長的,蘇氏這個當嫂子的就會辛苦些。
蘇氏的壓力雖然會很大,不過,也是坦然接受。
她原先的想法也是和謹彥一樣,以為婆婆會暫時留在京城。
等三胞胎大些,到時候,一起去陝西。
哪裏知道婆婆會突然交權的。
雖說之前婆婆懷孕之後,再加上這段時間,府裏的府務已經全部移交到了她的手裏。
不過,那時候有婆婆在後麵坐鎮,她自然是啥也不怕。
而現在則不同了。
婆婆離京,再加上還要照顧三個小叔子,這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後來她倒也想開了。
倘若這三個不是自己的小叔子,而是自己的兒子呢?
不也一樣照顧?
而到了最後,謹行偷偷的和謹彥說了句郭大人讓傳遞的消息。
那就是,謹彥其實還有一個最後的選擇,就是嫁給中立的宗室。
比方說,大長公主的孫子,南宮濯,要麽則是周泊桐。
郭大人比較偏向周宮濯。
因為曾經大長公主也曾經在紅館“工作”過一段時間。
而且大長公主很喜歡謹彥,謹彥對南宮濯也有救命之恩。
最要緊的一點,南宮濯和郭大人的三兒子關係挺不錯的。
倘若謹彥願意,郭大人願意幫著去說合一下。
而謹行本人則偏向周泊桐。
靖南王一向是朝中最中立的王爺,屬於一年隻上兩次朝。
春節一次,萬聖節一次。
至於周泊桐本人和謹行關係也好,為人也方正。
在謹行看來,周泊桐和自家妹妹還是挺配的。
他也是知道自家妹妹在堅持些什麽的。
可他覺得,有些事兒,靠女方也沒用,最重要的是,男的在想什麽。
就像自己,就沒想過要碰妻子以外的女子。
所以,一些同僚怎麽說,自己也不介意,反正有花樓的這種應酬,他是絕對不碰的。
當然,周泊桐所處的環境比自己複雜些。
可倘若周泊桐沒這個心,想來,應該也無妨的。
最後,謹行道,“妹妹,這事兒,也是郭大人偷偷和我說的,你自己考慮考慮。
這女人總得找個人嫁,找個一輩子依靠的。
哥哥認識的人少,也不知道另外還有誰是可以考慮的。
不過,濯少爺也好,周世兄也好,你都是熟悉的,你覺得誰比較合適些?”
謹彥一聽,頓時有些感動,不過隨即有些清醒的說道,“哥,這事兒咱不急,慢慢看情況再說。”
看目前的情況,慶豐帝是讓自己接妙書的班了。
雖說官職沒有升,可明麵上,暗的,自己都是那接班人,隻差沒有明發聖旨了。
倘若現在自家裏人有啥舉動,慶豐帝自然會知道,而且,還知不知道會不會惹惱慶豐帝呢。
所以,還不如先停一停,想一想再說。
最差的結果不就是不結婚嘛。
謹行一聽,不由得有些著急了,“妹妹,你盡瞎說,早知道,那天桂枝姑姑來幫你傳話,娘打聽過後,我們就答應下來。
那顧秀才家雖說是窮了些,可也好過你現在……”
謹行覺得,都是自己害了妹妹。
其實楊氏的動作還是挺快的,或者說有的時候,自己的妹妹原先和那顧秀才還是有緣份的,隻可惜因為自己……
那顧秀才的祖父,當年曾經是沈老太爺的下屬。
曾經在一個官衙裏共事過,老楊氏和顧老夫人也曾經相處過。
所以,老楊氏對顧家的情況還是有些了解。
老楊氏倒是覺得顧家不錯,雖說清貧了些。
可她覺得嫁人最要緊的,還是男方的家風,門風。
窮些麽,到時候自家多嫁些嫁妝過去好了。
至於說壽命這種東西,老楊氏也勸過沈三夫妻。
你想,顧秀才的爹雖說是個短命的,可顧老夫人,還有顧秀才的外祖父母,還有顧秀才的祖父都不算短命。
古代活到五十挺正常,要不然,也不會有那句,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話了。
所以,隻要調養得好些,理論上問題不大。
而且老楊氏還提了一句,謹沅和謹婉之前出了這樣的事,再加上謹彥又不想男方納妾,能找個顧家這樣的真不錯了。
這農戶多收幾鬥米,都想多找個婆娘呢。
而且,皇上也沒明著下聖旨不是?
或許我還能嫁人嘛,對吧,爹,娘,哥,你們別想太多。
最要緊的,還是把差事辦好。
爹要去陝西哪兒,那娘和弟弟們呢?”
謹彥覺得,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挽迴也是無法挽迴了的。
既然如此,那接下去的路就好好走下去,也沒必要想這個問題。
本來之前她就有想過,索性自己去接棒妙書。
隻不過,她一直覺得,自己達不了妙書的高度。
怎麽說呢,一方麵自己沒得慶豐帝的信任,另一方麵,自己也沒妙書的能力啊。
然後那時候接到讓自己抄錄紅館的一切卷宗,自己就覺得奇怪。
你說,這慶豐帝不會是純粹打擊報複,所以讓自己不嫁人,才把自己提拔起來的吧?
算了,不去管它慶豐帝是怎麽想的,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說。
倘若嫁個自己不喜歡的,或者是將來要看著自己的夫婿有三妻四妾的,那還不如不嫁呢!!
有些事既然無法改變,還是坦然麵對吧。
沈三去了陝西,楊氏和三個弟弟理論上也會跟去。
總不能叫沈三一個人孤身上路吧?
不過,三胞胎才出生,估計禁不住長途跋涉吧?
或者等到三胞胎一周歲了,養結實了,再讓楊氏和三個弟弟上路。
而楊氏和沈三商量過後,也在征求了謹行和蘇氏的答應之後,據說是把三胞胎放在京城養。
楊氏的意思是沈三一個人去陝西,她也不放心。
她現在的身體養得差不多了,再過一個月上路是沒問題。
可三胞胎肯定不成。
雖說可以等三胞胎稍微大些了再送陝西,不過,一來,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送。
再者,陝西哪兒的環境不比廣州,更加比不得江南。
幹嘛要讓三胞胎受那個苦。
最要緊的是,等三胞胎大些了,總要接受啟蒙教育吧?
難道到時候再把三胞胎帶迴來啊?
到時候一口的鄉音,在京城這種勢利的地方,可是很容易被人排斥,無法融入的。
而且在楊氏看來,這天下最最優秀的先生總是在京城的。
所以,就讓薛媽媽留在京城照顧三胞胎。
當然了,謹行這個當兄長的,蘇氏這個當嫂子的就會辛苦些。
蘇氏的壓力雖然會很大,不過,也是坦然接受。
她原先的想法也是和謹彥一樣,以為婆婆會暫時留在京城。
等三胞胎大些,到時候,一起去陝西。
哪裏知道婆婆會突然交權的。
雖說之前婆婆懷孕之後,再加上這段時間,府裏的府務已經全部移交到了她的手裏。
不過,那時候有婆婆在後麵坐鎮,她自然是啥也不怕。
而現在則不同了。
婆婆離京,再加上還要照顧三個小叔子,這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後來她倒也想開了。
倘若這三個不是自己的小叔子,而是自己的兒子呢?
不也一樣照顧?
而到了最後,謹行偷偷的和謹彥說了句郭大人讓傳遞的消息。
那就是,謹彥其實還有一個最後的選擇,就是嫁給中立的宗室。
比方說,大長公主的孫子,南宮濯,要麽則是周泊桐。
郭大人比較偏向周宮濯。
因為曾經大長公主也曾經在紅館“工作”過一段時間。
而且大長公主很喜歡謹彥,謹彥對南宮濯也有救命之恩。
最要緊的一點,南宮濯和郭大人的三兒子關係挺不錯的。
倘若謹彥願意,郭大人願意幫著去說合一下。
而謹行本人則偏向周泊桐。
靖南王一向是朝中最中立的王爺,屬於一年隻上兩次朝。
春節一次,萬聖節一次。
至於周泊桐本人和謹行關係也好,為人也方正。
在謹行看來,周泊桐和自家妹妹還是挺配的。
他也是知道自家妹妹在堅持些什麽的。
可他覺得,有些事兒,靠女方也沒用,最重要的是,男的在想什麽。
就像自己,就沒想過要碰妻子以外的女子。
所以,一些同僚怎麽說,自己也不介意,反正有花樓的這種應酬,他是絕對不碰的。
當然,周泊桐所處的環境比自己複雜些。
可倘若周泊桐沒這個心,想來,應該也無妨的。
最後,謹行道,“妹妹,這事兒,也是郭大人偷偷和我說的,你自己考慮考慮。
這女人總得找個人嫁,找個一輩子依靠的。
哥哥認識的人少,也不知道另外還有誰是可以考慮的。
不過,濯少爺也好,周世兄也好,你都是熟悉的,你覺得誰比較合適些?”
謹彥一聽,頓時有些感動,不過隨即有些清醒的說道,“哥,這事兒咱不急,慢慢看情況再說。”
看目前的情況,慶豐帝是讓自己接妙書的班了。
雖說官職沒有升,可明麵上,暗的,自己都是那接班人,隻差沒有明發聖旨了。
倘若現在自家裏人有啥舉動,慶豐帝自然會知道,而且,還知不知道會不會惹惱慶豐帝呢。
所以,還不如先停一停,想一想再說。
最差的結果不就是不結婚嘛。
謹行一聽,不由得有些著急了,“妹妹,你盡瞎說,早知道,那天桂枝姑姑來幫你傳話,娘打聽過後,我們就答應下來。
那顧秀才家雖說是窮了些,可也好過你現在……”
謹行覺得,都是自己害了妹妹。
其實楊氏的動作還是挺快的,或者說有的時候,自己的妹妹原先和那顧秀才還是有緣份的,隻可惜因為自己……
那顧秀才的祖父,當年曾經是沈老太爺的下屬。
曾經在一個官衙裏共事過,老楊氏和顧老夫人也曾經相處過。
所以,老楊氏對顧家的情況還是有些了解。
老楊氏倒是覺得顧家不錯,雖說清貧了些。
可她覺得嫁人最要緊的,還是男方的家風,門風。
窮些麽,到時候自家多嫁些嫁妝過去好了。
至於說壽命這種東西,老楊氏也勸過沈三夫妻。
你想,顧秀才的爹雖說是個短命的,可顧老夫人,還有顧秀才的外祖父母,還有顧秀才的祖父都不算短命。
古代活到五十挺正常,要不然,也不會有那句,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話了。
所以,隻要調養得好些,理論上問題不大。
而且老楊氏還提了一句,謹沅和謹婉之前出了這樣的事,再加上謹彥又不想男方納妾,能找個顧家這樣的真不錯了。
這農戶多收幾鬥米,都想多找個婆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