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包括本文與解說兩個方麵。本文的部分稱做“經”,解說的部分稱做“傳”。本文的“經”由六十四個用象征符號的“卦”,與所附解說的“卦辭”、“爻辭”構成。

    六十四“卦”,是由—與––兩種稱做“爻”的符號,由下而上順序以六畫構成。—與––的屬性相反,—代表陽、剛、男、君、強、奇數等,象征積極的事物;––代表陰、柔、女、臣、弱、偶數等,象征消極的事物。在解說的“傳”中,多使用概括性的用語“剛”與“柔”,或“陰”和“陽”。所以,—被稱做“剛爻”或“陽爻”,––被稱做“柔爻”或“陰爻”。

    —具有陽剛、積極、獨立的性格,用奇數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九為代表,又稱做“九”。––具有陰柔、消極、依附的性格,用偶數二、四、六、八、十中間的六為代表,又稱做“六”。

    卦的構成。是由下而上,最下方的位置,稱做“初”,順序而上,為“二”“三”“四”“五”,最上方的位置稱做“上”。例如:開始的乾卦,全部是剛爻,由下而上的六爻,稱做“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又如第二卦的坤全部是柔爻,由下而上的六爻,稱做“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在乾、坤二卦中,除了有形的六爻外,還有無形的“用九”“用六”。這是特殊情況,一般都隻有“初”到“上”的六爻。

    由六爻構成的六十四卦,以上下各三爻為一組,上方的三爻,稱做“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稱做“下卦”或“內卦”。傳說伏羲是人麵牛身的大神,他首先畫出三畫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卦,是《易經》最原始的形成,以象征宇宙萬物。但隻八卦卻難象征宇宙包羅萬象錯綜複雜的變化。於是伏羲再將八卦重疊,推演成六十四卦。在六十四卦的後麵,附有解說全卦的“卦辭”,也稱做“彖辭”。“彖”是一種有利牙的獸名,是斷的意思,亦即“卦辭”是每一卦的占斷。《卦辭》是周文王撰寫的,《史記•自序》中說:周文王當初被困朝歌時,在獄中演周易,推演六十四卦,發奮著作《卦辭》,所以整個卦辭中充滿危機感。卦辭的後麵是“爻辭”,解說六爻每一爻的含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釋厄教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釋厄教主並收藏龍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