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離開了大慶殿,例朝散去,文武百官聚起自己的小圈子,紛紛討論起順遼的戰事。?要?看書 即便沒有太多的信息,但大家都知道了,這一役居然又是大順打贏了!


    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六十多年來,大順對遼國一共隻贏了兩場,一場是小皇帝掌權第一年,在幽州城下贏得酣暢淋漓,一洗多年憋屈。第二場,便是剛剛才得知的,居然孤軍深入到遼國腹地,在灤河邊上打了個打勝仗!


    能打贏契丹人就是奇聞一件,更奇怪的是,這場勝利,居然是由遼國使臣說出來的。要不是耶律仁先道破,這些文武百官,還蒙在鼓裏,根本不知情!


    文官們都不傻,小皇帝這般動作,這一下就值得玩味了。為何不把這件事公告天下,裏麵肯定有內情!第一個內情嘛,大家都心知肚明,便是順遼兩國去年才簽下的互不侵犯條約。小皇帝不想公諸於眾,肯定是不想悍然撕破臉皮。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這一點確實不太符合人君的行事準則,小皇帝懂得藏拙,文官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 要看??書?


    但第二點,那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猜得到的了。按理說,大順朝裏麵掌控兵權的,除了皇帝以外,就是樞密使、樞密副使了。可小皇帝能下密旨,繞過兵部,繞過內閣,指使奉聖州邊軍百裏奔襲。這裏麵要說沒有貓膩,說出去都沒人信。


    大順的兵製,其實很簡單。大部分兵權掌控在皇帝手中,也就是兵符缺了皇帝的授予,根本調不動一兵一卒。往常要出兵,皇帝還會裝模作樣地詢問一下兵部的意見,詢問一下樞密院的意見。畢竟兵部尚書、樞密使雖說是武職,可一般都由文臣擔任。這也是為了防止武將擅權的防範手段,隻是如此一來,大順賴以立朝建國的悍將勇卒,就等同廢了一半。


    沒辦法,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因為是文臣擔任武職,大戰略方針拿捏不準,導致了六十年前幽雲邊境的慘敗。雖然大順邊軍戰力猶在,可六十年來,大順朝廷不僅沒有痛定思痛,反而置之不理。這下好了,遼國年年南犯,把大順當做了一隻綿羊,不停地來剪羊毛。


    而誰都忘了,小皇帝掌權以來,可不僅僅是廢了宰相,設立內閣製而已,同時還設立了一個軍事參謀部。以樞密使薑瑜,副樞密使潘興藝和彭金康,威遠候的韓帆等一幹功勳子弟為軍事參謀部的成員。這下好了,小皇帝完全有能力通過軍事參謀部,繞過內閣,繞過兵部,湊齊兵符,密旨發兵。


    此刻迴想起當初小皇帝設立軍事參謀部時,沒人反對,也沒人敢反對。那時候小皇帝殺心正重,兩百多貪官鋃鐺下獄,朝廷中人人自危,哪裏敢捋小皇帝的虎須?就這樣,小皇帝毫無阻礙地完成了對政權、兵權的雙重掌控。這真的是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年輕人能想得到的嗎?


    那邊廂,戶部尚書林鎮中悄聲地詢問內閣首輔徐崇光,是不是他出的主意。徐崇光一臉無辜地說道:“若是老夫能有這等本事,就不會隻是一個內閣首輔了。”言下之意,就是徐崇光對內閣首輔這個職位,還是有所不滿的。想當年宰輔的風光,如今的內閣首輔,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林鎮中歎道:“這麽說來,那時的皇上,就已經有如此打算了?”


    徐崇光點了點頭,說道:“皇上的眼光,遠甚你我啊……”


    而樞密使薑瑜身邊,卻沒多少人敢問他實情。唯有威遠候韓帆走來低聲問道:“薑樞密使,這事真的是皇上的授意?”


    薑瑜點了點頭,兩人心照不宣。


    其實他們都猜錯了,這隻是陸承啟和樞密院之間的密談,並不關軍事參謀部的事。要不然,怎麽會連韓帆都不知情!在陸承啟看來,這些功勳子弟,並無甚麽真本事。要是給他們摻合進來,說不定會走漏什麽風聲。所以在第二日,就以軍事參謀部“專業技能”不足為名,把連帶韓帆在內的功勳子弟都丟入皇家軍校之中,美曰其名為“迴爐再造”。這日例朝,大多的功勳子弟並無實職,所以並不用上朝。而韓帆領了個樞密直學士的實職,才來上的例朝。這一下朝他就要迴皇家軍校繼續完成他的“學業”了。


    文武百官小聲說著話,不多時已經到了宣德樓前,麵對著這些禦前侍衛們,文武百官都自覺地閉上了嘴。


    世間果然沒有不透風的牆,翌日的報紙上,赫然就是對這場百裏奔襲的各種報導。反而是大順的“官方報紙”《大順民報》,卻毫無聲息。


    當然了,這都擋不住大順百姓的猜測,不出兩日,此事已然天下皆知。


    酒樓茶肆,歌館舞舍,都在議論為何皇上不給有功之臣封賞,難道是要黑掉這份功勞嗎!


    當然了,高手還是民間多,不乏有見地之人反駁道:“此事不宜大肆封賞,遼國使臣還在長安城裏!順遼兩國去年簽了互不侵犯條約,要是皇上這麽做了,遼國隻能大舉興兵南下了。這一場戰爭,大順不想打,遼國也不想打。既然打不起來,那就隻能談判解決了……”


    眾人附和,更有人猜測道:“嘿嘿,有功不賞,恐怕還要罰呢!”


    這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主,紛紛追問道:“怎麽說?”


    “你們想啊,這件事擺明了就是皇上的主意。可皇上不能有錯啊,那是誰的錯?隻能是奉聖州邊軍,奉聖州州牧的錯!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那人不緊不慢地說道。


    “話不能這麽說,說不定等遼國使臣迴去後,皇上的封賞就來了呢!”


    “哈哈哈……”眾人大笑起來,都說這人天真。“難道遼國使臣迴去後,他們就不知道這事了?這分明是不給遼國麵子啊,遼國不惱羞成怒才怪哩!”


    那人憨笑地撓了撓後腦:“是這個理兒!”(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順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依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依雨並收藏大順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