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行小太監哪敢怠慢,立即一路小跑,去把徐崇光恭恭敬敬地請了過來。不多時,一個精瘦的小老頭便在小太監的帶領下,走進了禦膳房。
陸承啟正在喝著一碗香甜的人參粥,這可是大補元氣的東西,而且人參是真正的野山參,哪裏像後世那般,一根人工種植不過兩年催熟的人參,也敢說是野山參?
陸承啟的身子弱,自然要進補。這身體是本錢,陸承啟可不想未老先衰。就算有雄心壯誌,也得有命去實現才行。
那小老頭穿著一身官服,卻怎麽看都像是鄉下那農夫一樣。見了陸承啟,小老頭大聲說道:“微臣見過陛下。”
陸承啟在喝粥的空隙,瞥了一眼這小老頭,發現這小老頭雖然模樣質樸得像個老農,但眼中的光芒熠熠,眼神清澈,心中頓生好感。放下碗筷,吩咐左右:“來人,給徐卿一副碗筷,朕要與徐卿共餐。”
徐崇光眼中閃過一絲不解,但君命難違,隻得拜謝:“謝陛下賞賜!”
陸承啟也不多說,三下五除二把人參粥喝完之後,見徐崇光喝得正歡,也不去打攪,饒有興致地看了一會,便擺駕往禦花園走去。
這幾日,他的生活作息都是如此,早上先喝碗人參粥,然後開始鍛煉身體。畢竟要為以後打下基礎,身體太弱了可不行。
徐崇光見陸承啟要走,嚇得連忙把滾燙的人參粥吞進肚子,陸承啟笑道:“徐卿慢點,不急,朕先去禦花園等你。”說罷,一馬當先走出了禦膳房。
當陸承啟在禦花園之中跑了兩圈之後,徐崇光才姍姍到來。陸承啟接過小太監遞過來的汗巾,抹了兩把汗,笑道:“徐卿來得好快,說罷,找朕有何要事?”
徐崇光見陸承啟與往日完全不同的作風,已經是一頭霧水,開口詢問道:“陛下,你這是做什麽?”
陸承啟早就備好了說辭,當即說道:“我大順朝武風興盛,朕身為天子,當以身作則。強肢勁體,乃是君子之道。且君子習六藝,也要有射藝。朕不過小跑兩圈,算得了什麽。”
徐崇光想了一想,覺得沒什麽不妥,這小皇帝鍛煉身體,總比無所事事,玩物喪誌強些。他說道:“陛下有此想法,自是再好不過。不過,陛下多日不理朝政,微臣擔心國事荒廢,特地向陛下匯告一番。”
陸承啟自然明白,戶部是掌管經濟所在,徐崇光乃是戶部尚書,是油水最多衙門,他眼巴巴的向自己稟告事務,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便是大大的忠臣了。陸承啟留了心思,當即說道:“徐卿請到涼亭,慢慢敘說。”
兩人坐定,小太監、小宮女們拿來茶水糕點,便恭恭敬敬地退下了。陸承啟見四周無人,便說道:“徐卿請講。”
徐崇光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一月前黃河決堤,百姓流連失所,易子而食,千裏餓殍,慘不忍睹。戶部撥下的錢款,卻少有送到百姓手中。微臣實不忍睹,隻好向陛下求助來了。請陛下下旨,賜臣專斷之權,專理黃河之事,否則民怨齊天,恐生不測!”
陸承啟臉上怒氣乍現,但轉眼間又壓製住了,緩緩的說道:“貪官汙吏,已經積重難返,非一時之功。徐卿忠心國事,朕心甚慰。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時機!”
原來陸承啟轉念間便已經嗅到,這是一個時機,斬斷楊太師爪牙的時機。若是這般輕易就授權給徐崇光,還是不到火候。三日後,乃是例朝,那時候才是陸承啟露崢嶸的時候!
徐崇光原本也沒打算小皇帝輕易會授權,隻是感歎一聲,不再說話。陸承啟笑道:“朝中有徐卿這般忠臣,朕的心底便多了幾道底氣。”
徐崇光也是聰明人,聞言驚愕了一下,卻沒說話。陸承啟繼續說道:“現在太師勢大,樹大根深,拔出蘿卜還帶著泥,何況是這等經營了幾十年的勢力?徐卿若真的是為了百姓好,為了大順朝好,自當明白要怎麽做。”
徐崇光表麵雖然不動聲色,但內心波瀾已經滔天。良久他才說道:“老臣果然沒看錯,陛下是一代雄主。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太師自以為高明,卻不料已經棋輸一著了。老臣不才,願為陛下牛馬,以供驅策。”
陸承啟笑道:“朕知道,徐卿您老是一個大大的忠臣,才敢與卿說這等話。徐卿請看,三日後,便知分曉。朕有一計劃,需徐卿配合。”
徐崇光鄭重地說道:“陛下請示下!”
陸承啟說道:“徐卿隻需這般……”
徐崇光聞言之後,感慨道:“陛下隱忍之久,實出老臣意外。此事依老臣來看,八九能成。”
陸承啟眼中精光爆閃,沉聲說道:“朕要的是一定成功,畢功一役!這官吏,也該是到了整治一番的時候了!徐卿,請幫朕!”
徐崇光也激動得伏倒在地,老涕縱橫:“老臣受先帝重托,匡扶陛下,自當肝腦塗地,以鑒忠心!”
陸承啟連忙扶起他,說道:“徐卿不可,朕知道了。”
兩人再推心置腹一番,陸承啟才緩緩問道:“不知國庫今稅收幾何?”徐崇光不敢欺瞞,說道:“共計銀錢三千萬貫。今已支出兩千五百萬貫,還餘五百萬貫。不過,秋收尚未收上來,若是收上來或許能有千萬貫。”
“什麽,國庫就剩這點錢了?”陸承啟大吃一驚,他實在想不到,國庫竟空虛至此!就算是以稅收少著稱的明朝,一年的收入也有一千五百多萬兩白銀啊!更不用說宋朝,巔峰時期,稅入已經高達一億六千萬貫!區區三千萬貫,陸承啟實在是想不到!
錢啊錢,怎麽稅收這麽少?陸承啟怒氣衝衝,這樣一來,更堅定了他整治貪官汙吏的決心。但這隻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個法子弄錢,並且堵住那些貪官的手才行!
陸承啟不動聲色地問道:“我朝稅收,大概是什麽形式?”
徐崇光愣了一下,但很快適應了過來:“迴陛下,田稅、鹽稅、鐵稅、茶稅是大部分,其餘的有入城稅、人丁稅等等……”
陸承啟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聞稅收手段如此缺乏,忍不住還是一陣頭大。就算是徐崇光沒說,陸承啟也知道,若不是他當這個戶部尚書,說不定現在國庫早就空了。
陸承啟心事重重:“看來,財政改革也是迫在眉睫。不僅僅是文化,武備,官吏,還有財政,這個皇位,不好坐啊!”
見陸承啟心事重重,徐崇光也心情壓抑,他看得出來,眼前的小皇帝這副憂慮的模樣,不是裝出來的。陸承啟想了好一會,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理起。悠悠歎了一聲:“剪不斷,理還亂啊!看來,飯得一口口吃。”
徐崇光見陸承啟恢複了過來,連忙說道:“陛下說的是。”
陸承啟說道:“好了,朕也不留你了,你迴去準備準備吧,例朝那天,朕需要一個完備的方案!”
徐崇光鄭重地說道:“老臣定當不負陛下重托!”當即告辭出宮,可這一切都被一個內侍看在了眼裏。
陸承啟正在喝著一碗香甜的人參粥,這可是大補元氣的東西,而且人參是真正的野山參,哪裏像後世那般,一根人工種植不過兩年催熟的人參,也敢說是野山參?
陸承啟的身子弱,自然要進補。這身體是本錢,陸承啟可不想未老先衰。就算有雄心壯誌,也得有命去實現才行。
那小老頭穿著一身官服,卻怎麽看都像是鄉下那農夫一樣。見了陸承啟,小老頭大聲說道:“微臣見過陛下。”
陸承啟在喝粥的空隙,瞥了一眼這小老頭,發現這小老頭雖然模樣質樸得像個老農,但眼中的光芒熠熠,眼神清澈,心中頓生好感。放下碗筷,吩咐左右:“來人,給徐卿一副碗筷,朕要與徐卿共餐。”
徐崇光眼中閃過一絲不解,但君命難違,隻得拜謝:“謝陛下賞賜!”
陸承啟也不多說,三下五除二把人參粥喝完之後,見徐崇光喝得正歡,也不去打攪,饒有興致地看了一會,便擺駕往禦花園走去。
這幾日,他的生活作息都是如此,早上先喝碗人參粥,然後開始鍛煉身體。畢竟要為以後打下基礎,身體太弱了可不行。
徐崇光見陸承啟要走,嚇得連忙把滾燙的人參粥吞進肚子,陸承啟笑道:“徐卿慢點,不急,朕先去禦花園等你。”說罷,一馬當先走出了禦膳房。
當陸承啟在禦花園之中跑了兩圈之後,徐崇光才姍姍到來。陸承啟接過小太監遞過來的汗巾,抹了兩把汗,笑道:“徐卿來得好快,說罷,找朕有何要事?”
徐崇光見陸承啟與往日完全不同的作風,已經是一頭霧水,開口詢問道:“陛下,你這是做什麽?”
陸承啟早就備好了說辭,當即說道:“我大順朝武風興盛,朕身為天子,當以身作則。強肢勁體,乃是君子之道。且君子習六藝,也要有射藝。朕不過小跑兩圈,算得了什麽。”
徐崇光想了一想,覺得沒什麽不妥,這小皇帝鍛煉身體,總比無所事事,玩物喪誌強些。他說道:“陛下有此想法,自是再好不過。不過,陛下多日不理朝政,微臣擔心國事荒廢,特地向陛下匯告一番。”
陸承啟自然明白,戶部是掌管經濟所在,徐崇光乃是戶部尚書,是油水最多衙門,他眼巴巴的向自己稟告事務,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便是大大的忠臣了。陸承啟留了心思,當即說道:“徐卿請到涼亭,慢慢敘說。”
兩人坐定,小太監、小宮女們拿來茶水糕點,便恭恭敬敬地退下了。陸承啟見四周無人,便說道:“徐卿請講。”
徐崇光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一月前黃河決堤,百姓流連失所,易子而食,千裏餓殍,慘不忍睹。戶部撥下的錢款,卻少有送到百姓手中。微臣實不忍睹,隻好向陛下求助來了。請陛下下旨,賜臣專斷之權,專理黃河之事,否則民怨齊天,恐生不測!”
陸承啟臉上怒氣乍現,但轉眼間又壓製住了,緩緩的說道:“貪官汙吏,已經積重難返,非一時之功。徐卿忠心國事,朕心甚慰。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時機!”
原來陸承啟轉念間便已經嗅到,這是一個時機,斬斷楊太師爪牙的時機。若是這般輕易就授權給徐崇光,還是不到火候。三日後,乃是例朝,那時候才是陸承啟露崢嶸的時候!
徐崇光原本也沒打算小皇帝輕易會授權,隻是感歎一聲,不再說話。陸承啟笑道:“朝中有徐卿這般忠臣,朕的心底便多了幾道底氣。”
徐崇光也是聰明人,聞言驚愕了一下,卻沒說話。陸承啟繼續說道:“現在太師勢大,樹大根深,拔出蘿卜還帶著泥,何況是這等經營了幾十年的勢力?徐卿若真的是為了百姓好,為了大順朝好,自當明白要怎麽做。”
徐崇光表麵雖然不動聲色,但內心波瀾已經滔天。良久他才說道:“老臣果然沒看錯,陛下是一代雄主。有道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太師自以為高明,卻不料已經棋輸一著了。老臣不才,願為陛下牛馬,以供驅策。”
陸承啟笑道:“朕知道,徐卿您老是一個大大的忠臣,才敢與卿說這等話。徐卿請看,三日後,便知分曉。朕有一計劃,需徐卿配合。”
徐崇光鄭重地說道:“陛下請示下!”
陸承啟說道:“徐卿隻需這般……”
徐崇光聞言之後,感慨道:“陛下隱忍之久,實出老臣意外。此事依老臣來看,八九能成。”
陸承啟眼中精光爆閃,沉聲說道:“朕要的是一定成功,畢功一役!這官吏,也該是到了整治一番的時候了!徐卿,請幫朕!”
徐崇光也激動得伏倒在地,老涕縱橫:“老臣受先帝重托,匡扶陛下,自當肝腦塗地,以鑒忠心!”
陸承啟連忙扶起他,說道:“徐卿不可,朕知道了。”
兩人再推心置腹一番,陸承啟才緩緩問道:“不知國庫今稅收幾何?”徐崇光不敢欺瞞,說道:“共計銀錢三千萬貫。今已支出兩千五百萬貫,還餘五百萬貫。不過,秋收尚未收上來,若是收上來或許能有千萬貫。”
“什麽,國庫就剩這點錢了?”陸承啟大吃一驚,他實在想不到,國庫竟空虛至此!就算是以稅收少著稱的明朝,一年的收入也有一千五百多萬兩白銀啊!更不用說宋朝,巔峰時期,稅入已經高達一億六千萬貫!區區三千萬貫,陸承啟實在是想不到!
錢啊錢,怎麽稅收這麽少?陸承啟怒氣衝衝,這樣一來,更堅定了他整治貪官汙吏的決心。但這隻是治標不治本,要想個法子弄錢,並且堵住那些貪官的手才行!
陸承啟不動聲色地問道:“我朝稅收,大概是什麽形式?”
徐崇光愣了一下,但很快適應了過來:“迴陛下,田稅、鹽稅、鐵稅、茶稅是大部分,其餘的有入城稅、人丁稅等等……”
陸承啟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聽聞稅收手段如此缺乏,忍不住還是一陣頭大。就算是徐崇光沒說,陸承啟也知道,若不是他當這個戶部尚書,說不定現在國庫早就空了。
陸承啟心事重重:“看來,財政改革也是迫在眉睫。不僅僅是文化,武備,官吏,還有財政,這個皇位,不好坐啊!”
見陸承啟心事重重,徐崇光也心情壓抑,他看得出來,眼前的小皇帝這副憂慮的模樣,不是裝出來的。陸承啟想了好一會,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理起。悠悠歎了一聲:“剪不斷,理還亂啊!看來,飯得一口口吃。”
徐崇光見陸承啟恢複了過來,連忙說道:“陛下說的是。”
陸承啟說道:“好了,朕也不留你了,你迴去準備準備吧,例朝那天,朕需要一個完備的方案!”
徐崇光鄭重地說道:“老臣定當不負陛下重托!”當即告辭出宮,可這一切都被一個內侍看在了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