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在大屋子內,看著寫滿了文字的木片。


    因為沒有書籍,故而隻能削木為書。


    身後,那一片片,都是這些年累積起來的。


    好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看的書足夠多,要不然都寫不下這些書籍呢。


    “也不知道承道如何了,想來很快就能夠有好消息傳來了吧?”


    “一些邊遠蠻夷,也敢同我大唐作對,簡直就是找死!”


    “……”


    他放下手中寫滿文字的竹片,微微一笑。


    對於四周的部族,眼中滿是不屑。


    當年他能夠憑借一百多人打下偌大的江山,他相信自己的兒子也能夠和自己一樣,將那些敢於反抗自己的部族打敗的。


    “噠噠噠~”


    然而。


    就在這個時候。


    一道身影,快速的從外麵跑了進來。


    “父皇,父皇。”


    來人急急忙忙,上氣不接下氣的。


    “嗯?”


    看著跑進來的人影,老者不由的皺起了眉頭來。


    他開口,說道:“承道,我說過你多少次了,你是大唐的儲君,是太子,遇到事情的時候豈能慌慌張張的?”


    “身為全國之希望,你要沉著冷靜,要泰山崩大於前麵不改色!”


    老者對自己的這兒子,還是很重視的。


    “父皇,等下你聽了我帶迴來的消息,隻怕你自己也沉著冷靜不起來了。”年輕的太子看向自己的父親開口說道。


    “嗯?”老者沒好氣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想當年,朕什麽大風大浪沒有經曆過?”


    “父親,外麵來了一群騎兵,他們說他們來自遙遠的大唐。”太子說道。


    “什麽?”


    老者聽聞。


    頓時站起來。


    臉上滿是震驚。


    也帶著一絲疑惑。


    “承道,你莫要欺騙為父,你確定所看見的是騎兵?”老者高聲問道。


    “確實是騎著馬匹的騎兵。”太子說道。


    “他們當真說自己來自大唐?”老者的聲音又高了幾分。


    “他們確實是說了,他們來自大唐。”太子說道。


    “什麽可能?這什麽可能?”老者有些頹廢的坐在案桌前,說道:“不,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大唐距離這裏萬裏之外,又隔著茫茫大海,他們什麽可能來到這裏?”


    “茫茫大海,別說船隻了,就算是大唐的萬裏船,也來不到這裏。”


    “更何況還帶著馬的騎兵,這什麽可能?”


    “不,你一定是在欺騙為父,對不對?”


    緊接著,他的眼中露出憤恨之色。


    大怒。


    “父皇,孩兒雖然調皮,但是豈敢欺騙父皇?”太子有些著急,說道:“我看見了正是父親時常對我們說的騎兵,真的是騎兵來了!”


    老者眼中滿是憤怒,咬牙切齒,拳頭握緊:“二郎啊二郎,我都來到了此地了,為何你還不願意放過我!”


    “這蠻荒之地,難道你也要同我爭麽?”


    “……”


    “你真不是一般的狠心啊!”


    “讓他們進來,朕到是想看看,他李世民想做什麽!”老者臉上滿是怒意。


    太子應了一聲。


    然後趕緊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兒,幾名大唐的騎兵被領著,向裏麵走了來。


    “這裏確實和別的土著部族不一樣,這裏的房屋和我長安的房屋有些類似,而且布局井然有序。”


    “確實如此,難不成這裏的主人曾經去過大唐,然後因為仰慕我大唐的文化,所以才迴來將自己的部族變成大唐的模樣?”


    “這些建築,少說也有十年的時間了吧?若不是身在異地,我還以為是進入了大唐的某個小城了呢。”


    “……”


    張集等人懷著疑惑。


    向前。


    終於。


    來到了一個大屋子外麵。


    有人領著他們向裏麵走了去。


    在大屋子的大堂上,一名老者威嚴的坐在案桌前,正瞪著一雙大眼睛,看向張集等人。


    “吾等拜見老者。”


    張集等人向前一拜,帶著諸多的疑惑。


    “賜座。”老者盯著他們許久,然後緩緩開口。


    幾名侍從拿著矮凳子走了上來。


    張集等人也不客氣,坐了下來。


    “諸位當真是從大唐而來的?”老者麵帶微笑的看向這些人。


    當見到這些人的時候,老者就已經相信了。


    因為,這種盔甲,原本就是大唐才有的。


    雖然這個世界上部族諸多,但是能夠穿著這種盔甲的,也隻有大唐。


    哪怕的距離大唐很近的突厥人,也不會穿這樣的盔甲。


    “我來自河西張氏。”張集麵帶微笑,說道:“我身邊的幾位同仁,乃是長安人士也。”


    “長安如今如何了?”老者問道。


    “長安如今已經擴建,城中居民已經多達五百萬人口。”張集說起了長安,整個人顯得無比的自豪。


    “什麽?”老者臉上滿是震驚,說道:“難不成這李世民將大部分的人口都移入了長安城不成?”


    “老人家,太上皇從未將人口大量的移入長安城,而是長安城這二十年來飛速的發展。”張集微笑的說道:“二十八年前,我大唐就實現了溫飽了。”


    “這二十多年來,雖然有人死去,但是新增人口更多,因為吃上了飯,醫療水平也跟上了,故而這長安城的人口,也飛速的發展了起來。”


    “不但長安,我大唐如今已經是一個擁有了四萬萬人的國家,將來還會更加的多。”張集說道。


    老者整個人震驚無比。


    什麽會如此?


    什麽可能?


    李世民那隻懂得殺人的家夥,竟然能夠將一個國家發展的這麽好?


    這什麽可能?


    這豈不是盛世了?


    “聽你之言,這李世民已經死了?”老者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開口說道。


    “太上皇還未死。”張集微笑著,讓自己顯得和藹一些,和善一些。


    雖然這名老者直接說出了太上皇的名字,但是不能夠直言皇帝姓名的律法,早在十年前廢除了。


    不能夠說皇帝的名字,不能夠取和皇帝的名字差不多的名字,要避諱皇帝的名字裏麵的字這些法律,早已經廢除。


    老百姓不能夠直言皇帝的名字,這簡直就是在降低皇帝在老百姓之間的知名度啊。


    例如李世民,你不讓老百姓叫你李世民,那應該是讓百姓叫你啥?


    貞觀大帝?


    誰知道你是貞觀大帝啊?


    連說你名字都不允許,老百姓憑啥要為你出生入死?


    老百姓都不知道你叫啥,你說你是皇帝,你就是皇帝了?


    想要凝聚大唐的民族凝聚力,就得讓老百姓覺得你這皇帝不錯,覺得你這皇帝好,是個仁德的賢能的皇帝。


    擴大皇帝在百姓中的聲望和知名度,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大唐的老百姓知道你是誰,知道皇帝叫什麽,長的什麽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乃大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木並收藏吾乃大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