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城外,一觸即發。而在大明的東南邊陲,湖州府衙。
湖州知府李進堂眉頭緊蹙,捏著手裏一封公文看了又看,麵色陰晴不定,變幻不停。
這封公文是昨日自湖廣承宣布政司發出的,通知湖州府這邊做好相應準備,以候京中欽差往治下安吉縣查案的。
按說這種公文本是尋常,並無什麽特別之處。然而此次所查的案件,以及來的人,卻讓李進堂看了不由的一陣肉跳心驚。
湖州蠶神殺人案!
這可是三年前的案子了,當時曾在當地引起莫大的波瀾。而且其中的詭譎和牽連,讓李進堂至今記憶猶新。此次忽然京中來使重查此案,這其中…….
李進堂想到這兒,腦門上不由的有汗沁出來。再看看手中公文上寫明的查案之人:禦用監外事管事劉通、東緝事廠卯課職事王義、定國公侍衛統領徐縉。
查的案子是三年前的陳案,本就是朝廷的一種態度了。而來的這三個人,一個內宮太監,一個東廠檔頭,再加上一個勳貴的貼身侍衛統領,這……這是要出大事了啊!
“惟用,此事……”李進堂焦躁的來迴踱了幾步,終是不得計,不由的轉頭向自己的幕僚求問。
常惟用也皺著眉頭,滿臉的沉重之色。聽主家問起自己,沉吟了一下,忽的眼神兒一亮,拱手道:“東翁,何不向尚公請教?”
嗯?李進堂一愣。
常惟用眼睛眯起,伸出枯瘦的手指在那封公文中的一個名字上點了點,輕聲道:“東翁莫非忘了,弘治三年之事?”
李進堂順著他敲點的地方看去,再聽到他口中之言,猛地恍悟過來,不由愁容盡去,拍掌笑道:“卻是忘了此節。”
說罷,轉身叫道:“來人!”
外麵有衙役應聲而入,躬身施禮。李進堂沉聲道:“去,取本府的名刺,速去請尚公過府一敘。就說,本府有要事相商。”
衙役高聲應了,轉身快步跑了出去。
門口處一個捕快見了,招手笑道:“七蛇兒,急火火的要去何處?春麗樓怎麽也得過些時辰才開吧,這青天白日的,輒莫是你家婆娘昨晚沒伺候好你?”
旁邊幾個衙役邊都大笑起來。七蛇兒步子一頓,漲紅了臉怒道:“你這廝,便能胡說八道。府君命某去請尚公……算了,老子趕時間,懶得理你。”口中咒罵著,頭也不迴的去了。
眾衙役麵麵相覷,紛紛議論不休。“竟是去請尚公的,會是什麽事兒?”
“鬼才知道。不過,怕是事兒小不了……”
“你這不屁話嗎,能驚動尚公的,傻子也知道不會是小事兒。”
“噯,王頭兒,你可聽到什麽風聲沒?最近似乎沒什麽異樣啊。”這話卻是衝著開始取笑那七蛇兒的衙役說的。
王頭兒搖搖頭,笑罵道:“你們幾個猴崽兒,沒事兒瞎咧咧啥?淨是淡吃蘿卜閑操心。咱家府君一向與尚公交好,多日不見走動一番有何不可?去去,都散了,休在這兒鴰噪。”
眾衙役便哈哈笑著一哄而散。
王頭兒笑嘻嘻的哄散眾人,自己搖晃著出了府衙,待到走出老遠,麵上笑容漸漸斂起,驚疑的望了望七蛇兒去的方向,又扭頭看看府衙那邊,略一尋思,轉身往一處鋪子裏鑽進去。
過不小會兒,再次出來後,卻是快步疾行,一路往大街另一頭走去。及待到了一處酒肆前站住,左右看看,這才邁步而入。
約莫盞茶功夫後,酒肆後門一個小廝快步走出,穿街過巷,一直到了騾馬市那邊,才鑽進其中最大的一家。
後房中,七八個各式衣帽之人聚著,三三兩兩的懶散的分作幾堆。或飲酒吃肉,或低聲談笑,看上去便如尋常人沒什麽不同。但若仔細看去,便能看出,這些人隱隱間都眉峰帶煞,目光轉動間便有精光一閃而過。
離著眾人不遠,上首處則坐著一老一少兩個人。年少者四十來歲,身軀雄壯,骨節粗大。兩眼顧盼之際,精光閃爍,虎目含威;
而年老的那個則慈眉善目的,身上一襲員外袍,膚色白淨,滿臉皺褶。目光轉動之際總是笑眯眯的,讓人一看便心生親近之意。
此刻那酒肆中出來的小廝,便站在這老人麵前,將一張折疊的紙條雙手遞上,恭敬的道:“管事,這是剛從那邊遞過來的。”
老人笑嗬嗬的點點頭,伸手接過來,沒立即就看,而是先笑著對小廝道:“好好,辛苦了,去後麵找櫃上領十兩銀子吧。”
小廝大喜,躬身告退而去。
待那小廝走後,老人才低頭打開紙條,略一觀看,眼中猛的暴起一團精光,隨後嘴角便泛起一縷冷笑。
旁邊壯漢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沉聲道:“舵主,什麽消息竟值得一出手就是十兩大銀?”
老者嘿的一聲,斜眼瞟了他一眼,哂笑道:“果然不出主上所料,你自己看吧。”說著,將手中的紙條遞了過去。
大漢遲疑著接過,低頭看了幾眼,疑惑道:“這有什麽?知府請羅尚過去而已,和主上所料有什麽幹係?”
老者無奈的瞅了他一眼,搖頭道:“你莫非忘了此番派你們過來幹什麽了?”
大漢一凜,沉聲道:“你是說,這事兒跟主上令喻有關?”
老者點點頭,眯著眼嘿然道:“據咱們得知,昨個兒京師那邊的人便到了布政使衙門,按慣例,自然要先發送公文到這邊,以便各級官員迎候。算算時間,正是今日之時。倘若李進堂這邊肯安分的話,隻要按部就班的準備迎接就是。可他卻急火火的去找羅尚那老家夥。嘿!”
他冷笑一聲頓住。大漢卻更糊塗了,不由的不耐道:“舵主,你倒是把話說明白啊。這雲裏霧裏的,老子又哪裏知道這什麽羅上落下的何許人也,又跟主上的令喻扯上什麽關係了?”
老者一窒,使勁翻了個白眼,但卻隻得無奈的再解釋道:“此番來人,必是姑爺那邊發了力。隻是沒想到,姑爺的力度竟如此之大,不但有東廠的番子過來了,竟還有定國公的人和天子身邊的內宦。旁人不說,那個內宦劉通卻是這湖州方麵的熟人呢。昔日宣、英兩朝時,大太監羅祥你可知道?”
大漢一愣,略一思索,遲疑道:“可是天順時司禮監那位?”
老者欣然點頭,“不錯。那你可知這羅祥是哪裏人?”
大漢愕然,隨即惱道:“你這老貨,偏愛顯擺。老子向來隻管殺人,哪管他是人是狗。有話便說個痛快清楚,這般東問西問,煩死個人!”
老者捋著胡子的手一僵,不由狠狠又翻了個白眼。心中暗罵,這幫殺才,盡是粗鄙之人,老夫也是愚了,竟跟他們扯這些作甚,沒的自找不自在。
這般想著,終於不再賣弄,正色道:“那羅祥便是湖廣人,其人死後,靈柩返鄉安葬。當時天子派來治喪的,便是今日這位劉通劉公公。而羅尚,便是羅祥一族的族長。李進堂在這個時候,去請羅尚過府,必是想通過此事為聯誼,從中想法兒作梗。倘若那劉通真個被說動了,從中阻礙,姑爺所謀必能達成。若如此,便是你們發動的時候了。”
大漢這才恍悟,不驚反喜,霍的起身興奮的道:“好好,但望這兩個狗才莫要讓老子失望,不至於白跑一趟才好。”
老者不由的再次猛翻白眼,這夯貨,怕是隻盼著廝殺呢。主上此番派他們過來,也不知是對是錯。
這邊各自心思,與此同時,羅尚邁進府衙的事兒,也傳到了城外不遠處的一個道觀之中。
而在這個道觀中,此刻正有一道一俗兩個人對麵而坐。此時道人在看過傳來的消息後,哂然一笑,將消息遞給對麵的俗家之人,淡然道:“看來,果然不出仙師所料,湖州府顯然是不肯輕易俯首的。行了,你等也不必再等了,直接準備發動吧。此番卻是咱們道門頭一迴真個為仙師出力,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你明白嗎?”
那蘇家之人麵色一緊,點頭應是。但隨即又抬起頭,遲疑了下,終是問道:“觀主,真不用再等等?咱們雖然查出那伍父的屍骸就寄存在安吉義莊,但就這麽不管不問的衝出去搶了,怕是仙師派來之人,到時候麵上須不好看啊。”
道人一愣,低頭微微尋思一會兒,緩緩點頭道:“也罷,你說的倒也有理。那就這樣,讓咱們的人先過去候著,等京中的人折返之時,便是咱們這邊動手之日。”
俗家之人這才放鬆下來,點頭應諾。剛要起身,那道人又道:“謹慎些,千萬莫要弄錯了。必要時,不妨先尋個機會,開棺查驗確定一下。”
俗家人一愣,隨即恍然,點頭表示明白,這才大步而出。不多會兒,外麵響起一聲尖利的唿哨,隨即便是一陣紛雜的蹄聲驟起,漸漸遠去不聞。
觀中,道人側耳聽著馬蹄聲遠去,輕輕吐出口氣,緩緩站起身子。踱步走出門外,負手遠望西北天空,喃喃道:“但願此番一切順利,佑我道門興盛。仙師…….”
他口中低聲喃喃著,說至仙師二字後,卻又忽的頓住,良久,隻留下一聲微不可聞的歎息……
湖州知府李進堂眉頭緊蹙,捏著手裏一封公文看了又看,麵色陰晴不定,變幻不停。
這封公文是昨日自湖廣承宣布政司發出的,通知湖州府這邊做好相應準備,以候京中欽差往治下安吉縣查案的。
按說這種公文本是尋常,並無什麽特別之處。然而此次所查的案件,以及來的人,卻讓李進堂看了不由的一陣肉跳心驚。
湖州蠶神殺人案!
這可是三年前的案子了,當時曾在當地引起莫大的波瀾。而且其中的詭譎和牽連,讓李進堂至今記憶猶新。此次忽然京中來使重查此案,這其中…….
李進堂想到這兒,腦門上不由的有汗沁出來。再看看手中公文上寫明的查案之人:禦用監外事管事劉通、東緝事廠卯課職事王義、定國公侍衛統領徐縉。
查的案子是三年前的陳案,本就是朝廷的一種態度了。而來的這三個人,一個內宮太監,一個東廠檔頭,再加上一個勳貴的貼身侍衛統領,這……這是要出大事了啊!
“惟用,此事……”李進堂焦躁的來迴踱了幾步,終是不得計,不由的轉頭向自己的幕僚求問。
常惟用也皺著眉頭,滿臉的沉重之色。聽主家問起自己,沉吟了一下,忽的眼神兒一亮,拱手道:“東翁,何不向尚公請教?”
嗯?李進堂一愣。
常惟用眼睛眯起,伸出枯瘦的手指在那封公文中的一個名字上點了點,輕聲道:“東翁莫非忘了,弘治三年之事?”
李進堂順著他敲點的地方看去,再聽到他口中之言,猛地恍悟過來,不由愁容盡去,拍掌笑道:“卻是忘了此節。”
說罷,轉身叫道:“來人!”
外麵有衙役應聲而入,躬身施禮。李進堂沉聲道:“去,取本府的名刺,速去請尚公過府一敘。就說,本府有要事相商。”
衙役高聲應了,轉身快步跑了出去。
門口處一個捕快見了,招手笑道:“七蛇兒,急火火的要去何處?春麗樓怎麽也得過些時辰才開吧,這青天白日的,輒莫是你家婆娘昨晚沒伺候好你?”
旁邊幾個衙役邊都大笑起來。七蛇兒步子一頓,漲紅了臉怒道:“你這廝,便能胡說八道。府君命某去請尚公……算了,老子趕時間,懶得理你。”口中咒罵著,頭也不迴的去了。
眾衙役麵麵相覷,紛紛議論不休。“竟是去請尚公的,會是什麽事兒?”
“鬼才知道。不過,怕是事兒小不了……”
“你這不屁話嗎,能驚動尚公的,傻子也知道不會是小事兒。”
“噯,王頭兒,你可聽到什麽風聲沒?最近似乎沒什麽異樣啊。”這話卻是衝著開始取笑那七蛇兒的衙役說的。
王頭兒搖搖頭,笑罵道:“你們幾個猴崽兒,沒事兒瞎咧咧啥?淨是淡吃蘿卜閑操心。咱家府君一向與尚公交好,多日不見走動一番有何不可?去去,都散了,休在這兒鴰噪。”
眾衙役便哈哈笑著一哄而散。
王頭兒笑嘻嘻的哄散眾人,自己搖晃著出了府衙,待到走出老遠,麵上笑容漸漸斂起,驚疑的望了望七蛇兒去的方向,又扭頭看看府衙那邊,略一尋思,轉身往一處鋪子裏鑽進去。
過不小會兒,再次出來後,卻是快步疾行,一路往大街另一頭走去。及待到了一處酒肆前站住,左右看看,這才邁步而入。
約莫盞茶功夫後,酒肆後門一個小廝快步走出,穿街過巷,一直到了騾馬市那邊,才鑽進其中最大的一家。
後房中,七八個各式衣帽之人聚著,三三兩兩的懶散的分作幾堆。或飲酒吃肉,或低聲談笑,看上去便如尋常人沒什麽不同。但若仔細看去,便能看出,這些人隱隱間都眉峰帶煞,目光轉動間便有精光一閃而過。
離著眾人不遠,上首處則坐著一老一少兩個人。年少者四十來歲,身軀雄壯,骨節粗大。兩眼顧盼之際,精光閃爍,虎目含威;
而年老的那個則慈眉善目的,身上一襲員外袍,膚色白淨,滿臉皺褶。目光轉動之際總是笑眯眯的,讓人一看便心生親近之意。
此刻那酒肆中出來的小廝,便站在這老人麵前,將一張折疊的紙條雙手遞上,恭敬的道:“管事,這是剛從那邊遞過來的。”
老人笑嗬嗬的點點頭,伸手接過來,沒立即就看,而是先笑著對小廝道:“好好,辛苦了,去後麵找櫃上領十兩銀子吧。”
小廝大喜,躬身告退而去。
待那小廝走後,老人才低頭打開紙條,略一觀看,眼中猛的暴起一團精光,隨後嘴角便泛起一縷冷笑。
旁邊壯漢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沉聲道:“舵主,什麽消息竟值得一出手就是十兩大銀?”
老者嘿的一聲,斜眼瞟了他一眼,哂笑道:“果然不出主上所料,你自己看吧。”說著,將手中的紙條遞了過去。
大漢遲疑著接過,低頭看了幾眼,疑惑道:“這有什麽?知府請羅尚過去而已,和主上所料有什麽幹係?”
老者無奈的瞅了他一眼,搖頭道:“你莫非忘了此番派你們過來幹什麽了?”
大漢一凜,沉聲道:“你是說,這事兒跟主上令喻有關?”
老者點點頭,眯著眼嘿然道:“據咱們得知,昨個兒京師那邊的人便到了布政使衙門,按慣例,自然要先發送公文到這邊,以便各級官員迎候。算算時間,正是今日之時。倘若李進堂這邊肯安分的話,隻要按部就班的準備迎接就是。可他卻急火火的去找羅尚那老家夥。嘿!”
他冷笑一聲頓住。大漢卻更糊塗了,不由的不耐道:“舵主,你倒是把話說明白啊。這雲裏霧裏的,老子又哪裏知道這什麽羅上落下的何許人也,又跟主上的令喻扯上什麽關係了?”
老者一窒,使勁翻了個白眼,但卻隻得無奈的再解釋道:“此番來人,必是姑爺那邊發了力。隻是沒想到,姑爺的力度竟如此之大,不但有東廠的番子過來了,竟還有定國公的人和天子身邊的內宦。旁人不說,那個內宦劉通卻是這湖州方麵的熟人呢。昔日宣、英兩朝時,大太監羅祥你可知道?”
大漢一愣,略一思索,遲疑道:“可是天順時司禮監那位?”
老者欣然點頭,“不錯。那你可知這羅祥是哪裏人?”
大漢愕然,隨即惱道:“你這老貨,偏愛顯擺。老子向來隻管殺人,哪管他是人是狗。有話便說個痛快清楚,這般東問西問,煩死個人!”
老者捋著胡子的手一僵,不由狠狠又翻了個白眼。心中暗罵,這幫殺才,盡是粗鄙之人,老夫也是愚了,竟跟他們扯這些作甚,沒的自找不自在。
這般想著,終於不再賣弄,正色道:“那羅祥便是湖廣人,其人死後,靈柩返鄉安葬。當時天子派來治喪的,便是今日這位劉通劉公公。而羅尚,便是羅祥一族的族長。李進堂在這個時候,去請羅尚過府,必是想通過此事為聯誼,從中想法兒作梗。倘若那劉通真個被說動了,從中阻礙,姑爺所謀必能達成。若如此,便是你們發動的時候了。”
大漢這才恍悟,不驚反喜,霍的起身興奮的道:“好好,但望這兩個狗才莫要讓老子失望,不至於白跑一趟才好。”
老者不由的再次猛翻白眼,這夯貨,怕是隻盼著廝殺呢。主上此番派他們過來,也不知是對是錯。
這邊各自心思,與此同時,羅尚邁進府衙的事兒,也傳到了城外不遠處的一個道觀之中。
而在這個道觀中,此刻正有一道一俗兩個人對麵而坐。此時道人在看過傳來的消息後,哂然一笑,將消息遞給對麵的俗家之人,淡然道:“看來,果然不出仙師所料,湖州府顯然是不肯輕易俯首的。行了,你等也不必再等了,直接準備發動吧。此番卻是咱們道門頭一迴真個為仙師出力,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你明白嗎?”
那蘇家之人麵色一緊,點頭應是。但隨即又抬起頭,遲疑了下,終是問道:“觀主,真不用再等等?咱們雖然查出那伍父的屍骸就寄存在安吉義莊,但就這麽不管不問的衝出去搶了,怕是仙師派來之人,到時候麵上須不好看啊。”
道人一愣,低頭微微尋思一會兒,緩緩點頭道:“也罷,你說的倒也有理。那就這樣,讓咱們的人先過去候著,等京中的人折返之時,便是咱們這邊動手之日。”
俗家之人這才放鬆下來,點頭應諾。剛要起身,那道人又道:“謹慎些,千萬莫要弄錯了。必要時,不妨先尋個機會,開棺查驗確定一下。”
俗家人一愣,隨即恍然,點頭表示明白,這才大步而出。不多會兒,外麵響起一聲尖利的唿哨,隨即便是一陣紛雜的蹄聲驟起,漸漸遠去不聞。
觀中,道人側耳聽著馬蹄聲遠去,輕輕吐出口氣,緩緩站起身子。踱步走出門外,負手遠望西北天空,喃喃道:“但願此番一切順利,佑我道門興盛。仙師…….”
他口中低聲喃喃著,說至仙師二字後,卻又忽的頓住,良久,隻留下一聲微不可聞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