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院點上了燈籠,清風院亦是一片燈火氤氳。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幫著婆子們收拾好食盒,殷勤地塞了一把賞錢過去,嘴裏說著“媽媽們辛苦了”,簇擁著婆子們跨出門檻。
“四伯母定是不怕人知道。否則楊媽媽急匆匆出門又急匆匆迴來,這些粗使婆子哪裏敢亂說嘴?”李娟滿足的抹了抹嘴,就著帕子扇風,肉疼的嘶了口氣道,“這些人根本就沒把我們清風院放在眼裏。都是些喂不飽的白眼狼,我就不該那麽大方,給她們那麽多賞錢……”
我們清風院?
清風院什麽時候成了她們的了?
李妙垂著眼笑,專心品著杯中香茶,隻嗔了一句道,“小守財奴。你剛才散出去多少,阿姐補你多少。”
李娟大喜,立即不肉疼了,湊近李妙低聲道,“看來李英歌和常青沒騙你。府裏確實不知道青羽觀的流言。四伯母要是知道,怎麽會突然讓楊媽媽親自出了趟門,定是派人打探消息去了。
倒是便宜了李英歌。如今有國師的話在,這婚事八成能穩住了。不過也能說明,那個國師還真是挺厲害的。要不然,李英歌哪兒來的狗屎運?進次宮,不僅帶迴來個裘老院史,還得了做陳七小姐讚者的美差。
這樣也好,國師靈就是青羽觀靈。今天打醮的功德就沒白做,隻盼三清祖師爺保佑,姨娘在家廟裏能順順遂遂的,將來能否極泰來。”
她合掌念念有詞,全然沒發現李妙異常的沉默。
目光轉迴李妙新換上的衣裙,才又嫌惡地接著道,“李英歌不是一向高高在上麽,虧她做得出隨地嘔吐的事體來。沒見著銘堂弟,倒撞見這惡心的一幕,白廢了你一套好衣裳……真是晦氣。”
李妙撞見的,可不止這些。
她沒有告訴李娟,李英歌為什麽吐,也沒告訴李娟,她沒見著李承銘,卻見到了另一個人。
袁驍泱……
李妙抿著茗茶的嘴角忽然翹起來,她抬頭看著外頭的暮色,輕聲道,“是該去去晦氣。光為姨娘做一次功德怎麽夠呢。好事成雙,等四伯父有了確切的好消息,還得再去一次青羽觀……”
一次功德怎麽不夠?
她們做的可是中等規格的全套功德,否則哪裏有多餘的時間,即打探了青羽觀的流言,又陪著吳先生補買詩詞樂譜。
想到吳先生談論詩詞的酸腐模樣,李娟就覺得牙疼。
她真是受夠當“好”學生了。
比起為吳先生買單、再花錢做功德,她更願意真金白銀,直接花在孝敬七姨娘上頭。
李娟用力扇了扇帕子,不耐煩道,“要去你和吳先生去。阿姐,我最怕熱了。”
她撒嬌,李妙溫柔一笑,輕輕將她扇亂的碎發勾到耳後,柔聲道,“好,阿姐一個人去。”
她眼中有燈火倒映的亮光流竄,似自言自語道,“什麽時候去,還得找吳先生好好商量商量……”
李娟看著小口小口喝茶消食的李妙,扇帕子的動作慢了下來。
外人都說阿姐變了,她還曾嘲笑過那些跟風倒的人蠢,不過是被阿姐的手段騙了。
此時此刻,她卻覺得,阿姐好像真的變了。
變得好像有什麽事,都不再和她商量。
她莫名升起一股不安,剛要開口,就見李妙站起身來,笑道,“我去看看吳先生,你要是困了就別等我了。”
李娟看著李妙的背影融入暮色中,歪著頭愣愣的出神。
她們找吳先生,多是為了打聽府外的消息。
阿姐要打聽什麽消息?
而燈火初上,正是喧闐時分的安西坊門處,剛打聽完消息的曲流爬上了袁家的馬車,神色古怪道,“爺,都問清楚了。李二小姐不僅在東宮打了馮六小姐,還捅破了一件天大的事兒。這還不算,她是從萬壽宮出宮的,裘老院史就是太後娘娘指派的。等陳七小姐及笄禮時,還受邀做了讚者……”
說著將明妃有意為六皇子求娶馮欣愛,私下派人透了風聲,鄭國公府的態度卻模淩兩可的事說了。
不管皇後意欲如何,太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能傳得這麽快,這麽詳盡,可見是宮裏有意為之。”曲流看了眼沉默不語的袁驍泱,委婉提醒道,“那李二小姐……可夠邪乎的。不管她是不是真的會玄術,終歸我們和李府牽扯不上。
您又何必理會她如何。您也不必自降身份,跟那些隻會道聽途說的人一樣,李府是好是歹,輪得到他們鹹吃蘿卜淡操心?不過是圖個嘴皮子痛快。”
他說者無心。
並不知道袁驍泱私下找李英歌是為了什麽,又說了什麽。
隻知道最終的結果很不愉快。
袁驍泱聽者有意。
鹹吃蘿卜淡操心。
嗬。
他還從來沒被人這麽打臉過,怪不得今天那丫頭出乎尋常的“乖巧”,任他說任他要求,即不避讓也不怒罵更不反駁。
她隻是吐了他一身。
再一次,更加明確表達了她的厭惡。
羞恥感。
他也從來沒有如此刻一般,因自己做過的事說過話,而生出一股難以抑製的羞恥感。
以及惱火。
袁驍泱緩緩垂下眼睫,眼底翻湧的情緒隱在車內昏黃的燈火下,一時明一時暗,他聲音平穩地道,“去城東。”
城東住著恩師曲大人。
話既出口覆水難收,有些話是他錯算了形勢,有些話,他勢在必行。
曲流二話不說的叩了叩車廂壁,馬車重新駛動。
徒留安西坊一片高炙人聲,以及隨後響起的一聲轟隆夏雷。
雷聲滾滾,連打了幾天,雨水還沒應聲落下,宮中就降下了聖旨。
隨著還關在天牢的大佬們紛紛定下罪責,或是先行抄家或是押後待斬,懸在李府頭上的第二隻靴子,也嗝嗒一聲落了地。
李子昌貪賄瀆職、結黨營私、教子有失,念其祖功在先帝其人未曾釀下大錯,責革職抄家不複啟用。
李鏘的罪名卻要重得多。
他耍的花樣盡數反噬了自己。
啟陽帝隻“私下”斥了一句“有辱先賢”,他的功名轉瞬成空,莫說將來起複,子孫三代亦不得科考入仕,且不得擅離京城,往大理寺服役三年,做的不是苦役,卻勝似苦役,負責大理寺上下內外的粗使活計。
太子沒有保他,而六皇子也不敢再落井下石。
不抄家,卻禍及子孫。
大少奶奶得知消息後,抱著一雙兒女失聲痛哭。
這樣的結果,對一心仕途一心算計,暗藏傲氣的李鏘來說,確是生不如死。
李英歌微微笑起來,問耳報神常青,“李銓呢。”
李銓最早放出來,卻一直沒有定罪。
常青撇撇嘴,“好著呢。即沒有抄家,也沒有連累家小。不過就是丟了官,他原來做的也就是個芝麻官。等老爺放出來,保不準哪天緩過勁兒了,還要左托右請的為他活動呢。”
李英歌卻笑得更燦爛了。
李鏘總想著捧殺李承銘,同樣看不起唯唯諾諾的李銓。
如今可好,李銓被他帶溝裏了,最後他坑死了自己,李銓卻爬出來重見天日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蕭寒潛也挺損的。
他答應她,會讓李鏘生不如死,果真手不刃血。
李英歌輕快地站起身來,“喊上謝媽媽她們,去正院給娘搭把手。”
李府是李子昌入閣時禦賜的閣老府邸,如今革職抄家,李府也就不再是李府。
他們要搬去謝氏名下的嫁妝院子裏。
大理寺上門抄家的日子已定。
屆時即是李子昌和李鏘放出天牢的日子,也是他們搬出李府的日子。
等來這樣的結果,隻能道一聲不幸中的萬幸。
李府上下卻難免惶惶。
但見當家主母謝氏的病“好了”,李英歌亦是沒事人似的,而李承銘雖借此不再去宥譽書院,卻一心撲在讀書習武上,李府上下也就漸漸定下了心,亂中有序的當起差來。
有些事卻不可避免。
謝氏剛撒出一筆安置費,打發走新家用不上的多餘下人,就傳來了乾王府要進人的消息。
皇後玉旨,聘中樞院左參將馮有軍之十一女馮氏,為乾王府王姬。
隨後又傳聞,明妃不知犯了什麽錯,罰跪於皇後的坤翊宮足足兩個時辰,迴嫻吟宮不到半個時辰,看跪傷的太醫還沒來,聖旨就先到了。
聖旨先說冊封六皇子為賢王,擇日出宮建府,明妃一聽“喜極而泣”,還沒來得及“高興”得暈過去,就聽聖旨又說,聘鄭國公馮有旭之六女馮氏,為賢王正妃。
這一次,明妃徹底“高興”得暈了過去。
馮欣愛依舊和前世一般,定給了已封賢王的六皇子。
唯一不同的,是前世沒有聖旨賜婚這樣風光。
李英歌覺得,也許她也和謝氏一樣,做了迴攪屎棍,攪渾了前世本該平靜的水。
至於是真風光還是假風光,那就隻有嫻吟宮和鄭國公府冷暖自知了。
李英歌無意糾結,聽著楊媽媽“如臨大敵”,報著打聽來的馮欣采的“履曆”,不由微微挑眉。
沒想到皇後最後為蕭寒潛選的四妾,也是馮氏女。
或者說,這是太子“規勸”的結果?
她若有所思。
謝氏亦是若有所思,示意楊媽媽喝口茶歇口氣,敲著桌麵道,“一頭結親,一頭結仇。這馮欣采聽著哪方麵都平平,皇後娘娘怎麽就選了她?這是疼乾王殿下,還是想讓乾王殿下難做?”
說著轉眼看李英歌,“還是不想你好過?”
常青聞言啊了一聲,這才想起什麽事似的,後知後覺道,“夫人說的是,一頭結仇——我們小姐還真是跟馮氏結了仇!”
這馮氏不單指馮欣采,還包括馮欣愛。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幫著婆子們收拾好食盒,殷勤地塞了一把賞錢過去,嘴裏說著“媽媽們辛苦了”,簇擁著婆子們跨出門檻。
“四伯母定是不怕人知道。否則楊媽媽急匆匆出門又急匆匆迴來,這些粗使婆子哪裏敢亂說嘴?”李娟滿足的抹了抹嘴,就著帕子扇風,肉疼的嘶了口氣道,“這些人根本就沒把我們清風院放在眼裏。都是些喂不飽的白眼狼,我就不該那麽大方,給她們那麽多賞錢……”
我們清風院?
清風院什麽時候成了她們的了?
李妙垂著眼笑,專心品著杯中香茶,隻嗔了一句道,“小守財奴。你剛才散出去多少,阿姐補你多少。”
李娟大喜,立即不肉疼了,湊近李妙低聲道,“看來李英歌和常青沒騙你。府裏確實不知道青羽觀的流言。四伯母要是知道,怎麽會突然讓楊媽媽親自出了趟門,定是派人打探消息去了。
倒是便宜了李英歌。如今有國師的話在,這婚事八成能穩住了。不過也能說明,那個國師還真是挺厲害的。要不然,李英歌哪兒來的狗屎運?進次宮,不僅帶迴來個裘老院史,還得了做陳七小姐讚者的美差。
這樣也好,國師靈就是青羽觀靈。今天打醮的功德就沒白做,隻盼三清祖師爺保佑,姨娘在家廟裏能順順遂遂的,將來能否極泰來。”
她合掌念念有詞,全然沒發現李妙異常的沉默。
目光轉迴李妙新換上的衣裙,才又嫌惡地接著道,“李英歌不是一向高高在上麽,虧她做得出隨地嘔吐的事體來。沒見著銘堂弟,倒撞見這惡心的一幕,白廢了你一套好衣裳……真是晦氣。”
李妙撞見的,可不止這些。
她沒有告訴李娟,李英歌為什麽吐,也沒告訴李娟,她沒見著李承銘,卻見到了另一個人。
袁驍泱……
李妙抿著茗茶的嘴角忽然翹起來,她抬頭看著外頭的暮色,輕聲道,“是該去去晦氣。光為姨娘做一次功德怎麽夠呢。好事成雙,等四伯父有了確切的好消息,還得再去一次青羽觀……”
一次功德怎麽不夠?
她們做的可是中等規格的全套功德,否則哪裏有多餘的時間,即打探了青羽觀的流言,又陪著吳先生補買詩詞樂譜。
想到吳先生談論詩詞的酸腐模樣,李娟就覺得牙疼。
她真是受夠當“好”學生了。
比起為吳先生買單、再花錢做功德,她更願意真金白銀,直接花在孝敬七姨娘上頭。
李娟用力扇了扇帕子,不耐煩道,“要去你和吳先生去。阿姐,我最怕熱了。”
她撒嬌,李妙溫柔一笑,輕輕將她扇亂的碎發勾到耳後,柔聲道,“好,阿姐一個人去。”
她眼中有燈火倒映的亮光流竄,似自言自語道,“什麽時候去,還得找吳先生好好商量商量……”
李娟看著小口小口喝茶消食的李妙,扇帕子的動作慢了下來。
外人都說阿姐變了,她還曾嘲笑過那些跟風倒的人蠢,不過是被阿姐的手段騙了。
此時此刻,她卻覺得,阿姐好像真的變了。
變得好像有什麽事,都不再和她商量。
她莫名升起一股不安,剛要開口,就見李妙站起身來,笑道,“我去看看吳先生,你要是困了就別等我了。”
李娟看著李妙的背影融入暮色中,歪著頭愣愣的出神。
她們找吳先生,多是為了打聽府外的消息。
阿姐要打聽什麽消息?
而燈火初上,正是喧闐時分的安西坊門處,剛打聽完消息的曲流爬上了袁家的馬車,神色古怪道,“爺,都問清楚了。李二小姐不僅在東宮打了馮六小姐,還捅破了一件天大的事兒。這還不算,她是從萬壽宮出宮的,裘老院史就是太後娘娘指派的。等陳七小姐及笄禮時,還受邀做了讚者……”
說著將明妃有意為六皇子求娶馮欣愛,私下派人透了風聲,鄭國公府的態度卻模淩兩可的事說了。
不管皇後意欲如何,太後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能傳得這麽快,這麽詳盡,可見是宮裏有意為之。”曲流看了眼沉默不語的袁驍泱,委婉提醒道,“那李二小姐……可夠邪乎的。不管她是不是真的會玄術,終歸我們和李府牽扯不上。
您又何必理會她如何。您也不必自降身份,跟那些隻會道聽途說的人一樣,李府是好是歹,輪得到他們鹹吃蘿卜淡操心?不過是圖個嘴皮子痛快。”
他說者無心。
並不知道袁驍泱私下找李英歌是為了什麽,又說了什麽。
隻知道最終的結果很不愉快。
袁驍泱聽者有意。
鹹吃蘿卜淡操心。
嗬。
他還從來沒被人這麽打臉過,怪不得今天那丫頭出乎尋常的“乖巧”,任他說任他要求,即不避讓也不怒罵更不反駁。
她隻是吐了他一身。
再一次,更加明確表達了她的厭惡。
羞恥感。
他也從來沒有如此刻一般,因自己做過的事說過話,而生出一股難以抑製的羞恥感。
以及惱火。
袁驍泱緩緩垂下眼睫,眼底翻湧的情緒隱在車內昏黃的燈火下,一時明一時暗,他聲音平穩地道,“去城東。”
城東住著恩師曲大人。
話既出口覆水難收,有些話是他錯算了形勢,有些話,他勢在必行。
曲流二話不說的叩了叩車廂壁,馬車重新駛動。
徒留安西坊一片高炙人聲,以及隨後響起的一聲轟隆夏雷。
雷聲滾滾,連打了幾天,雨水還沒應聲落下,宮中就降下了聖旨。
隨著還關在天牢的大佬們紛紛定下罪責,或是先行抄家或是押後待斬,懸在李府頭上的第二隻靴子,也嗝嗒一聲落了地。
李子昌貪賄瀆職、結黨營私、教子有失,念其祖功在先帝其人未曾釀下大錯,責革職抄家不複啟用。
李鏘的罪名卻要重得多。
他耍的花樣盡數反噬了自己。
啟陽帝隻“私下”斥了一句“有辱先賢”,他的功名轉瞬成空,莫說將來起複,子孫三代亦不得科考入仕,且不得擅離京城,往大理寺服役三年,做的不是苦役,卻勝似苦役,負責大理寺上下內外的粗使活計。
太子沒有保他,而六皇子也不敢再落井下石。
不抄家,卻禍及子孫。
大少奶奶得知消息後,抱著一雙兒女失聲痛哭。
這樣的結果,對一心仕途一心算計,暗藏傲氣的李鏘來說,確是生不如死。
李英歌微微笑起來,問耳報神常青,“李銓呢。”
李銓最早放出來,卻一直沒有定罪。
常青撇撇嘴,“好著呢。即沒有抄家,也沒有連累家小。不過就是丟了官,他原來做的也就是個芝麻官。等老爺放出來,保不準哪天緩過勁兒了,還要左托右請的為他活動呢。”
李英歌卻笑得更燦爛了。
李鏘總想著捧殺李承銘,同樣看不起唯唯諾諾的李銓。
如今可好,李銓被他帶溝裏了,最後他坑死了自己,李銓卻爬出來重見天日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蕭寒潛也挺損的。
他答應她,會讓李鏘生不如死,果真手不刃血。
李英歌輕快地站起身來,“喊上謝媽媽她們,去正院給娘搭把手。”
李府是李子昌入閣時禦賜的閣老府邸,如今革職抄家,李府也就不再是李府。
他們要搬去謝氏名下的嫁妝院子裏。
大理寺上門抄家的日子已定。
屆時即是李子昌和李鏘放出天牢的日子,也是他們搬出李府的日子。
等來這樣的結果,隻能道一聲不幸中的萬幸。
李府上下卻難免惶惶。
但見當家主母謝氏的病“好了”,李英歌亦是沒事人似的,而李承銘雖借此不再去宥譽書院,卻一心撲在讀書習武上,李府上下也就漸漸定下了心,亂中有序的當起差來。
有些事卻不可避免。
謝氏剛撒出一筆安置費,打發走新家用不上的多餘下人,就傳來了乾王府要進人的消息。
皇後玉旨,聘中樞院左參將馮有軍之十一女馮氏,為乾王府王姬。
隨後又傳聞,明妃不知犯了什麽錯,罰跪於皇後的坤翊宮足足兩個時辰,迴嫻吟宮不到半個時辰,看跪傷的太醫還沒來,聖旨就先到了。
聖旨先說冊封六皇子為賢王,擇日出宮建府,明妃一聽“喜極而泣”,還沒來得及“高興”得暈過去,就聽聖旨又說,聘鄭國公馮有旭之六女馮氏,為賢王正妃。
這一次,明妃徹底“高興”得暈了過去。
馮欣愛依舊和前世一般,定給了已封賢王的六皇子。
唯一不同的,是前世沒有聖旨賜婚這樣風光。
李英歌覺得,也許她也和謝氏一樣,做了迴攪屎棍,攪渾了前世本該平靜的水。
至於是真風光還是假風光,那就隻有嫻吟宮和鄭國公府冷暖自知了。
李英歌無意糾結,聽著楊媽媽“如臨大敵”,報著打聽來的馮欣采的“履曆”,不由微微挑眉。
沒想到皇後最後為蕭寒潛選的四妾,也是馮氏女。
或者說,這是太子“規勸”的結果?
她若有所思。
謝氏亦是若有所思,示意楊媽媽喝口茶歇口氣,敲著桌麵道,“一頭結親,一頭結仇。這馮欣采聽著哪方麵都平平,皇後娘娘怎麽就選了她?這是疼乾王殿下,還是想讓乾王殿下難做?”
說著轉眼看李英歌,“還是不想你好過?”
常青聞言啊了一聲,這才想起什麽事似的,後知後覺道,“夫人說的是,一頭結仇——我們小姐還真是跟馮氏結了仇!”
這馮氏不單指馮欣采,還包括馮欣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