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歌垂眼,看著已經不再冒熱氣的茶盞,輕聲道,“我還有一件事想請教道長。您是怎麽知道我昨晚做了什麽事,又怎麽算出我所謀劃之事,必能如願以償?”
是不是說明李府的命數不可改,但袁家人在她的刻意算計之下,氣數終將有到頭的那一天?
無歸道長卻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賣了個關子,“以你的資質,隻要你肯跟著貧道研習玄術,想要算出這一類事情不過是易如反掌的事。左右脫不開當事人的‘禍福’演算罷了。這麽想知道的話,也不必等三日後,現在就拜貧道為師如何?”
說著還推了推跟前的茶盞,表示他不介意以茶拜師,禮數簡陋。
李英歌不由自主的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她很懷疑無歸道長單靠肉眼,就能看出她的資質好壞,聽起來怎麽有點不靠譜。
她還想著求證一下謝氏一族的事,且要好好消化今天聽到的事情,並不搭無歸道長再三遊說的話,輕輕彈了彈衣襟,起身告辭,“道長即愛講究時機,何必急著要我立刻做出決定。且給我三日時間。”
說著再次問道,“三日後,我怎麽找您?”
無歸道長不以為意,寬袖一拂也跟著站起身來,卻並不答李英歌的話,示意燈辛小道士送客後,就甩著拽地的寬袖,施施然穿過穿堂,自迴了上房。
李英歌啞然,撇嘴暗道,這道士真愛故弄玄虛,遂將疑問的目光投向燈辛小道士。
燈幸小道士做了個請的手勢,一邊送李英歌往外走,一邊道,“三日後,自會有人上門找姑娘,屆時無論姑娘對拜師一事願意與否,自能見分曉。”
李英歌覺得燈幸小道士說的是廢話,語意卻頗有些說不出的古怪。
眼見謝媽媽和常青迎了上來,李英歌也就不再糾結這師徒二人的神神叨叨,依禮拜別後,就帶著謝媽媽和常青重新登車,由跟車的家丁婆子護著,徑直往李府而去。
馬車內,李英歌不等謝媽媽開口問,就略去那些不可為人知的談話內容,仍以開光物件為由頭,將燈幸小道士給的圖冊遞給謝媽媽,又將無歸道長看中她的資質,想收她做入室弟子的說了,問道,“媽媽覺得如何?”
燈幸小道士既然說這圖冊是最普通的陣法,想來也不怕給他人看,又想著謝媽媽是謝氏從娘家帶來的老人,說不定能看出什麽,或是別有見解。
倒是常青掩不住驚訝之色,沒想到無歸道長竟然想收李英歌為徒。
謝媽媽卻是又驚又喜,當下就忙不迭的道,“要我看,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不過……還是得問問夫人的意思……”
她是虔誠的信徒,又深知大秦朝尊道教的風尚,尤其高坐龍椅的幾代帝皇,更是對青玉觀出的每一任國師都十分崇敬重用,甚至朝中大事的決斷,也少不了國師的影子,隻是常人並無法見到國師真身,且聽聞國師已經閉關八年有餘,連宮中的妃嬪皇子都不曾見過。
朝野內外都是如此風尚,京中不少高門更有把子弟送入道門修學的,其中也不乏女兒家,隻是鮮少有正式拜師門的,畢竟除了青玉觀這個皇家道觀外,坊間有名望的道士不是沒有,但要說玄術有多厲害的,卻是鳳毛麟角,求都難求見上一麵,更別說能拜入哪個道士名下了。
是以所謂的入道修學,多是圖的修身養性順應風潮,多少年來也不曾有人真修出個什麽所以然來,至於女兒家,更是猶如請有名的女先生教學一般,不過是走個過場,鍍一層金以求一個好名聲,將來於說親上也有助益。
而在謝媽媽看來,無歸道長是曾經在皇家道觀記名的道士,又曾入宮做法事,加之早年給李英歌所批的命皆是一一應驗,心中隻有敬服的,權衡之下,自然對拜師一事十分讚同。
但卻越不過謝氏那一關。
謝媽媽娓娓道來,“無歸道長不愧是道門中人,如今誰還記得謝氏一族曾經的風光,也就無歸道長能說得這般詳盡。夫人娘家往上數三代,還曾有家主致力於重新振興謝氏一族的玄術光耀,隻可惜幾代子孫都沒有出息。更何況夫人那一脈已是出了五服的血脈。
你曾曾外祖母,當年也不是沒有想過以玄術振興門楣,隻可惜你曾曾外祖父卻是不喜這類事體,磨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你曾曾外祖母去世時鬱鬱而終,總念叨著對不起謝氏一族的列祖列宗。”
李英歌曾曾外祖母還在的時候,謝媽媽還是個未留頭的小丫頭,當時她隻是個外頭買來的孤女,無依無靠的根本沒資格到謝氏身邊服侍,還是機緣巧合下受了那位老祖母的恩惠,之後才一步步做上大丫鬟,又做了謝氏的陪嫁,跟來了李府。
因而謝媽媽後來還曾出於感激和好奇,仔細打探過謝氏一族的根源,是以對無歸道長所說的那些舊事,倒是給予了肯定。
緊接著又道,“也是因玄術一道求而無門,夫人娘家的生計才鬧得不倫不類的。夫人未出閣前,在你外祖家也是經曆過不少汙糟事的。所以出嫁後對這類舊事決口不提,雖也遵道拜佛,但我說句大不敬的話,夫人打心眼裏,恐怕是不太喜歡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的。”
就連謝氏英年早逝的那一位唯一的嫡親兄弟,也是自小聽著老人講古,對玄術幾乎著了魔,搗騰了小半輩子也沒搗騰出個所以然來,反而早早將身體拖垮了。
謝氏麵上不顯,因此有心結倒也不以為怪。
李英歌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這樣一番隱情,便暫時按下心中的猶疑不斷,隻笑著岔開話題道,“這事不急。迴頭且試試無歸道長給的這個陣法有沒有用再說。”
謝媽媽也就不再多說,又見李英歌似乎頗不以為然的樣子,生怕她年幼不懂事,生出什麽不敬的心思來,忙揀了些京中關於有為道士的傳聞,當軼事說給李英歌聽。
一路說著閑話,馬車很快就迴到了李府。
李英歌見那圖冊所畫的陣法,以及需要的材料都是好弄的,就直接吩咐常青道,“你先迴東跨院,將瑾瑜姐姐送我的那一缸錦鯉挪到西廂房去,照著圖冊擺出陣法來。按照上頭寫的,這三日內不許任何人去動。”
常青也有些好奇,聞言忙應下。
謝媽媽陪著李英歌去了正院,因事情還沒定論,就讓丫鬟們都退了下去,又讓楊媽媽守著門,這才將無歸道長請見李英歌的前因後果說了。
謝氏大感意外,沒想到女兒去康家住了一晚,倒險些引出個師父來。
謝媽媽覷著謝氏若有所思的神色,心裏雖巴不得李英歌能抓住這一份緣法,卻也不敢多插話。
李英歌也不打擾謝氏的沉吟,她雖已有幾分願意,但那是出於多一項技能傍生的想法,如果謝氏不同意,她亦不會因此違背謝氏的意思,惹得謝氏不高興。
至於無歸道長真實的身份如何,即便不拜師,她也總能通過其他方法查出來,除非無歸道長繼續閉關,永遠不踏出他那個位於城北的破院子。
且看無歸道長的意思,似乎真的覺得她資質難得,很想收她為徒。
有了這份看重,她就不那麽被動了。
李英歌正盤算著之後怎麽試探無歸道長,就聽謝氏忽然長長的歎了口氣,突然起身往外走,頭也不迴的道,“英哥兒,你跟我來。”
李英歌不明所以,忙收攏思緒,跟著謝氏進了正院的廂房。
這裏原先是李子昌和謝氏共用的內書房,後來夫妻二人漸行漸遠,隻維持表麵和睦之後,李子昌就將自己的東西盡數都搬到了外書房,這裏先是做了謝氏做針線看書的小書房,後來謝氏忙於管家理事、教養兒女,漸漸沒了閑情逸致,小書房就用作了平時看賬見內院管事婆子的地方。
李英歌很少進這裏,在謝氏的示意下,轉過小書房當堂的屏風,才知道這後頭還隔了一間裏間出來。
裏間幾乎沒有多餘的家具,隻有幾個矮櫃,並三四個掛鎖的陳舊檀木箱子。
謝媽媽一看,就知道這是謝氏的陪嫁之物,心下已有幾分了然,便識趣的停在門邊,沒有跟著進去。
謝氏從矮櫃小屜裏取出一串鑰匙,依次打開那幾個檀木箱子,語氣聽不出喜怒,平平淡淡的道,“我還以為這些東西永無再見天日的那一天,沒想到我還有把它們翻出來的這一天。你看看吧,這些都是我出嫁時,你外祖父整理出來,讓我帶過來的。”
李英歌隻探頭掃了一眼,就知道這幾個塞得滿滿的箱子裝的並非尋常書籍,而是幾百冊和道教玄術有關的書冊。
謝氏一族家學淵源,原來是真的。
李英歌訝然抬頭,看向微微出神的謝氏。
謝氏目光落在那些散發著陳舊氣息的書籍上,半晌才道,“這些一小半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一大半是你去世的外祖父,以及你那位早逝的舅父搜羅來的。你外祖家敗落後,他們還陸陸續續送了些過來,全在這裏了。”
說著轉眼看向李英歌,皺眉道,“那無歸道長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行事又神神叨叨的,他不會是看中謝氏族裏的藏書,才拿什麽血脈的鬼話來忽悠你吧?”
李英歌還當謝氏是想起什麽不愉快的往事,沒想到謝氏哪裏有半點傷懷和感傷,張口依舊不饒人。
是不是說明李府的命數不可改,但袁家人在她的刻意算計之下,氣數終將有到頭的那一天?
無歸道長卻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賣了個關子,“以你的資質,隻要你肯跟著貧道研習玄術,想要算出這一類事情不過是易如反掌的事。左右脫不開當事人的‘禍福’演算罷了。這麽想知道的話,也不必等三日後,現在就拜貧道為師如何?”
說著還推了推跟前的茶盞,表示他不介意以茶拜師,禮數簡陋。
李英歌不由自主的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她很懷疑無歸道長單靠肉眼,就能看出她的資質好壞,聽起來怎麽有點不靠譜。
她還想著求證一下謝氏一族的事,且要好好消化今天聽到的事情,並不搭無歸道長再三遊說的話,輕輕彈了彈衣襟,起身告辭,“道長即愛講究時機,何必急著要我立刻做出決定。且給我三日時間。”
說著再次問道,“三日後,我怎麽找您?”
無歸道長不以為意,寬袖一拂也跟著站起身來,卻並不答李英歌的話,示意燈辛小道士送客後,就甩著拽地的寬袖,施施然穿過穿堂,自迴了上房。
李英歌啞然,撇嘴暗道,這道士真愛故弄玄虛,遂將疑問的目光投向燈辛小道士。
燈幸小道士做了個請的手勢,一邊送李英歌往外走,一邊道,“三日後,自會有人上門找姑娘,屆時無論姑娘對拜師一事願意與否,自能見分曉。”
李英歌覺得燈幸小道士說的是廢話,語意卻頗有些說不出的古怪。
眼見謝媽媽和常青迎了上來,李英歌也就不再糾結這師徒二人的神神叨叨,依禮拜別後,就帶著謝媽媽和常青重新登車,由跟車的家丁婆子護著,徑直往李府而去。
馬車內,李英歌不等謝媽媽開口問,就略去那些不可為人知的談話內容,仍以開光物件為由頭,將燈幸小道士給的圖冊遞給謝媽媽,又將無歸道長看中她的資質,想收她做入室弟子的說了,問道,“媽媽覺得如何?”
燈幸小道士既然說這圖冊是最普通的陣法,想來也不怕給他人看,又想著謝媽媽是謝氏從娘家帶來的老人,說不定能看出什麽,或是別有見解。
倒是常青掩不住驚訝之色,沒想到無歸道長竟然想收李英歌為徒。
謝媽媽卻是又驚又喜,當下就忙不迭的道,“要我看,這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不過……還是得問問夫人的意思……”
她是虔誠的信徒,又深知大秦朝尊道教的風尚,尤其高坐龍椅的幾代帝皇,更是對青玉觀出的每一任國師都十分崇敬重用,甚至朝中大事的決斷,也少不了國師的影子,隻是常人並無法見到國師真身,且聽聞國師已經閉關八年有餘,連宮中的妃嬪皇子都不曾見過。
朝野內外都是如此風尚,京中不少高門更有把子弟送入道門修學的,其中也不乏女兒家,隻是鮮少有正式拜師門的,畢竟除了青玉觀這個皇家道觀外,坊間有名望的道士不是沒有,但要說玄術有多厲害的,卻是鳳毛麟角,求都難求見上一麵,更別說能拜入哪個道士名下了。
是以所謂的入道修學,多是圖的修身養性順應風潮,多少年來也不曾有人真修出個什麽所以然來,至於女兒家,更是猶如請有名的女先生教學一般,不過是走個過場,鍍一層金以求一個好名聲,將來於說親上也有助益。
而在謝媽媽看來,無歸道長是曾經在皇家道觀記名的道士,又曾入宮做法事,加之早年給李英歌所批的命皆是一一應驗,心中隻有敬服的,權衡之下,自然對拜師一事十分讚同。
但卻越不過謝氏那一關。
謝媽媽娓娓道來,“無歸道長不愧是道門中人,如今誰還記得謝氏一族曾經的風光,也就無歸道長能說得這般詳盡。夫人娘家往上數三代,還曾有家主致力於重新振興謝氏一族的玄術光耀,隻可惜幾代子孫都沒有出息。更何況夫人那一脈已是出了五服的血脈。
你曾曾外祖母,當年也不是沒有想過以玄術振興門楣,隻可惜你曾曾外祖父卻是不喜這類事體,磨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你曾曾外祖母去世時鬱鬱而終,總念叨著對不起謝氏一族的列祖列宗。”
李英歌曾曾外祖母還在的時候,謝媽媽還是個未留頭的小丫頭,當時她隻是個外頭買來的孤女,無依無靠的根本沒資格到謝氏身邊服侍,還是機緣巧合下受了那位老祖母的恩惠,之後才一步步做上大丫鬟,又做了謝氏的陪嫁,跟來了李府。
因而謝媽媽後來還曾出於感激和好奇,仔細打探過謝氏一族的根源,是以對無歸道長所說的那些舊事,倒是給予了肯定。
緊接著又道,“也是因玄術一道求而無門,夫人娘家的生計才鬧得不倫不類的。夫人未出閣前,在你外祖家也是經曆過不少汙糟事的。所以出嫁後對這類舊事決口不提,雖也遵道拜佛,但我說句大不敬的話,夫人打心眼裏,恐怕是不太喜歡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的。”
就連謝氏英年早逝的那一位唯一的嫡親兄弟,也是自小聽著老人講古,對玄術幾乎著了魔,搗騰了小半輩子也沒搗騰出個所以然來,反而早早將身體拖垮了。
謝氏麵上不顯,因此有心結倒也不以為怪。
李英歌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這樣一番隱情,便暫時按下心中的猶疑不斷,隻笑著岔開話題道,“這事不急。迴頭且試試無歸道長給的這個陣法有沒有用再說。”
謝媽媽也就不再多說,又見李英歌似乎頗不以為然的樣子,生怕她年幼不懂事,生出什麽不敬的心思來,忙揀了些京中關於有為道士的傳聞,當軼事說給李英歌聽。
一路說著閑話,馬車很快就迴到了李府。
李英歌見那圖冊所畫的陣法,以及需要的材料都是好弄的,就直接吩咐常青道,“你先迴東跨院,將瑾瑜姐姐送我的那一缸錦鯉挪到西廂房去,照著圖冊擺出陣法來。按照上頭寫的,這三日內不許任何人去動。”
常青也有些好奇,聞言忙應下。
謝媽媽陪著李英歌去了正院,因事情還沒定論,就讓丫鬟們都退了下去,又讓楊媽媽守著門,這才將無歸道長請見李英歌的前因後果說了。
謝氏大感意外,沒想到女兒去康家住了一晚,倒險些引出個師父來。
謝媽媽覷著謝氏若有所思的神色,心裏雖巴不得李英歌能抓住這一份緣法,卻也不敢多插話。
李英歌也不打擾謝氏的沉吟,她雖已有幾分願意,但那是出於多一項技能傍生的想法,如果謝氏不同意,她亦不會因此違背謝氏的意思,惹得謝氏不高興。
至於無歸道長真實的身份如何,即便不拜師,她也總能通過其他方法查出來,除非無歸道長繼續閉關,永遠不踏出他那個位於城北的破院子。
且看無歸道長的意思,似乎真的覺得她資質難得,很想收她為徒。
有了這份看重,她就不那麽被動了。
李英歌正盤算著之後怎麽試探無歸道長,就聽謝氏忽然長長的歎了口氣,突然起身往外走,頭也不迴的道,“英哥兒,你跟我來。”
李英歌不明所以,忙收攏思緒,跟著謝氏進了正院的廂房。
這裏原先是李子昌和謝氏共用的內書房,後來夫妻二人漸行漸遠,隻維持表麵和睦之後,李子昌就將自己的東西盡數都搬到了外書房,這裏先是做了謝氏做針線看書的小書房,後來謝氏忙於管家理事、教養兒女,漸漸沒了閑情逸致,小書房就用作了平時看賬見內院管事婆子的地方。
李英歌很少進這裏,在謝氏的示意下,轉過小書房當堂的屏風,才知道這後頭還隔了一間裏間出來。
裏間幾乎沒有多餘的家具,隻有幾個矮櫃,並三四個掛鎖的陳舊檀木箱子。
謝媽媽一看,就知道這是謝氏的陪嫁之物,心下已有幾分了然,便識趣的停在門邊,沒有跟著進去。
謝氏從矮櫃小屜裏取出一串鑰匙,依次打開那幾個檀木箱子,語氣聽不出喜怒,平平淡淡的道,“我還以為這些東西永無再見天日的那一天,沒想到我還有把它們翻出來的這一天。你看看吧,這些都是我出嫁時,你外祖父整理出來,讓我帶過來的。”
李英歌隻探頭掃了一眼,就知道這幾個塞得滿滿的箱子裝的並非尋常書籍,而是幾百冊和道教玄術有關的書冊。
謝氏一族家學淵源,原來是真的。
李英歌訝然抬頭,看向微微出神的謝氏。
謝氏目光落在那些散發著陳舊氣息的書籍上,半晌才道,“這些一小半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一大半是你去世的外祖父,以及你那位早逝的舅父搜羅來的。你外祖家敗落後,他們還陸陸續續送了些過來,全在這裏了。”
說著轉眼看向李英歌,皺眉道,“那無歸道長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行事又神神叨叨的,他不會是看中謝氏族裏的藏書,才拿什麽血脈的鬼話來忽悠你吧?”
李英歌還當謝氏是想起什麽不愉快的往事,沒想到謝氏哪裏有半點傷懷和感傷,張口依舊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