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盞茶時間,秋月就折身迴了清風院,她掀起擋風的厚重門簾,語氣輕快的道,“小姐放心,劉婆子動起歪心思來可比平常聰明多了。她揣著沉甸甸的兩包銅錢散銀,專挑著府裏幾個角門、側門去了。那幾個守門的婆子在府裏沒什麽關係根基,奴婢之前找的就是她們。
看劉婆子那避著人的樣子,八成是如您所料,急著要把護膝的事傳出去。奴婢看她這架勢,不出三兩天就能辦成。之前奴婢找的人有幾個不當值的,奴婢就讓春花幫劉婆子一把,拐去府後頭的後巷,找人說話去了。”
李府的下人,大半都住在後巷的排院裏。
李妙暗中讓春花、秋月收買李府的下人,不僅找的都是在門上當差的婆子,打得還是劉婆子的名號,加上之前刻意放任劉婆子作威作福,造出清風院真正當家作主的是劉婆子的風聲,現在誰不知道,劉婆子在府裏的交際,用的是李妙的人使的是李妙的錢。
李妙和李娟不再急著往謝氏和李英歌跟前湊,私下沒少讓春花、秋月和夏雨冬雪趁著去廚房提食盒、出角門買些針頭線腦的時候,抱不平似的爆出劉婆子在來京的路上,就沒少克扣她們,攥了不少銀錢在手中。
老太太劉氏想和乾王府修好,讓劉婆子幫襯李妙李娟是一,二則還盼著劉婆子能和乾王府搭上話,劉婆子沒少打探乾王府的事,現在拿蕭寒潛說事,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
有錢能使鬼推磨,不愁護膝的事鬧不出來。
正院昨晚也給了準話,謝氏過年時留李英歌在家靜養,將帶著李妙和李娟裏外應酬。
萬事俱備。
李妙嬌柔的麵色泛出盈潤的光澤,讓夏雨和冬雪也進屋來,和秋月一道翻箱倒櫃,擺出首飾匣子裏的鮮亮首飾,拉著李娟一起,捯飭起接下來幾日的穿著打扮。
劉婆子尚不自知,自己被李妙當了搶使,更不知背後還有個春花在幫她散布閑話,直忙得不亦樂乎。
這邊李子昌和謝氏從宮中迴來,自是第一時間得知了門房快被拜帖淹沒的事。
府裏自有章程,謝氏懶得跟著一驚一乍的,徑自迴了正院,換下朝賀大妝,命楊媽媽和大丫鬟們備好她和李子昌的衣裳,稍歇一會兒,就要和李子昌帶著李承銘三個兒子,和李妙、李娟出門拜年。
大年初一是專門用來給李府相熟交好的人家拜年用的。
至於其他交往不密,卻又貴又高的門第,則按照舊例送上拜帖和厚禮。
這些自有內院管事和李福打理。
李子昌則喊了門房管事來,交待學乾王府的樣子,新投來的拜帖收就收了,但卻不能誰都放進來,隻管照規矩還禮。
李子昌對二皇子封太子的事自然是高興的,他的未來貴婿可是當今太子的嫡親弟弟,但李府自此,也因著蕭寒潛的關係,被默認為了太子一派。
他不用看就知道,那些急著巴結上來的,多半是些寒門小戶。
京中真正的高官大戶,可不會這樣不管不顧的聞風就動。
李子昌心裏即得意又不屑,交待好下人繼續走低調路線後,就和謝氏一道,帶著兒子侄女,出門拜年走親戚。
初二李姝和康正行迴娘家拜年,康正行自跟著男眷往前院吃酒,她隨意見過李妙和李娟,就拉著謝氏去東跨院看李英歌。
李姝作為不明真相的群眾之一,隻覺得從除夕起就好事連連,現在李英歌得蕭寒潛和宮中太後、皇後看重,太子也已經定下,不論是李府還是李英歌,在她看來,目前可是萬事無憂。
她就摟著李英歌揉搓,取笑過她換牙的事,直逗留到晚膳時分,才即放心又不舍的告辭。
之前事多,李姝常往娘家跑,現在就能安心守在婆家,幫著早寡的婆婆一起,撐起康家過年的場麵了。
這頭接連幾天,謝氏都帶著李妙和李娟出門,正式將兩位族中侄女介紹給了京中來往的人家。
李府是閣老府,來往的人家非富即貴。
謝氏不僅透了口風給李姝,也隱隱放出了李府打算為李妙和李娟在京中相看人家的事。
李妙和李娟的出身雖差了些,但隨著李府水漲船高,倒也有不少人借著過年和李府走動的機會,和謝氏套起交情來。
謝氏請李妙和李娟見客時,那些心中有意的人家,見李妙生得嬌嬌弱弱的,雖不十分滿意,但想著李府想挑的是學子或書香門第,要求倒也相合,便也留意上心起來。
李子昌對此十分滿意。
卻不想初四衙門開印,謝氏挑了初五、初六兩天擺年酒請客,頭一天就鬧出了不好聽的閑話。
李府過了初四才宴請的客人,大半都是李子昌的下屬,或是官職不高的同鄉、同科。
家世地位有限,娶的婆娘難免參差不齊,有人見李妙和李娟跟在謝氏身邊忙裏忙外,幫著招待客人,麵上的神色就古怪起來。
其他人見了,心知這人是個嘴碎的德性,立時就八卦道,“怎麽,您這是看上人家小姑娘了?”
那人神情越發古怪起來,果然藏不住話,興奮的低聲道,“我剛才去更衣時聽到了不得了的事!你們猜怎麽著!除夕那天李家二小姐不是跟著李夫人進宮了嗎,聽說那李二小姐托李老爺送了一副靛藍色的護膝給乾王殿下……”
旁人聽了頓覺無趣,“李二小姐和乾王殿下是過了六禮的訂婚夫妻,私下送些東西算什麽!何況還經過了長輩的手。”
那人怪笑起來,耷拉著三角眼呸了一聲,“且聽我把話說完!那副靛藍色的護膝可不是李二小姐送給乾王殿下的,而是李二小姐為堂姐牽線搭橋,將堂姐的針線轉送給乾王殿下的!你們倒是說說,李府這是想幹什麽呢!”
李娟才九歲,這堂姐自然指的是李妙!
眾人恍然,頓時嘰嘰喳喳說道起來。
李子昌這是嫌女兒太小,急著先送個侄女進乾王府,好牢牢拴住乾王殿下的心,即為李府添個籌碼,也為嫡親女兒打前鋒?
啟陽帝都收迴要乾王府選四妾的話了,李子昌這是少了外敵,就打算肥水留給內人田?
眾人就想起謝氏放出的話,還當李府真那樣清貴,打算給侄女找書香門第定親呢!
早年謝氏膝下無所出,和李子昌也曾撕破臉鬧過,在座也有不少人聽聞過這些舊事。
一時又想到李子昌為侄女牽線搭橋,謝氏卻不自知,這中間還不知有什麽齷蹉,八卦之心頓時火熱,麵上奉承李府,心底裏都等著看好戲。
看劉婆子那避著人的樣子,八成是如您所料,急著要把護膝的事傳出去。奴婢看她這架勢,不出三兩天就能辦成。之前奴婢找的人有幾個不當值的,奴婢就讓春花幫劉婆子一把,拐去府後頭的後巷,找人說話去了。”
李府的下人,大半都住在後巷的排院裏。
李妙暗中讓春花、秋月收買李府的下人,不僅找的都是在門上當差的婆子,打得還是劉婆子的名號,加上之前刻意放任劉婆子作威作福,造出清風院真正當家作主的是劉婆子的風聲,現在誰不知道,劉婆子在府裏的交際,用的是李妙的人使的是李妙的錢。
李妙和李娟不再急著往謝氏和李英歌跟前湊,私下沒少讓春花、秋月和夏雨冬雪趁著去廚房提食盒、出角門買些針頭線腦的時候,抱不平似的爆出劉婆子在來京的路上,就沒少克扣她們,攥了不少銀錢在手中。
老太太劉氏想和乾王府修好,讓劉婆子幫襯李妙李娟是一,二則還盼著劉婆子能和乾王府搭上話,劉婆子沒少打探乾王府的事,現在拿蕭寒潛說事,說者有意聽者也有心。
有錢能使鬼推磨,不愁護膝的事鬧不出來。
正院昨晚也給了準話,謝氏過年時留李英歌在家靜養,將帶著李妙和李娟裏外應酬。
萬事俱備。
李妙嬌柔的麵色泛出盈潤的光澤,讓夏雨和冬雪也進屋來,和秋月一道翻箱倒櫃,擺出首飾匣子裏的鮮亮首飾,拉著李娟一起,捯飭起接下來幾日的穿著打扮。
劉婆子尚不自知,自己被李妙當了搶使,更不知背後還有個春花在幫她散布閑話,直忙得不亦樂乎。
這邊李子昌和謝氏從宮中迴來,自是第一時間得知了門房快被拜帖淹沒的事。
府裏自有章程,謝氏懶得跟著一驚一乍的,徑自迴了正院,換下朝賀大妝,命楊媽媽和大丫鬟們備好她和李子昌的衣裳,稍歇一會兒,就要和李子昌帶著李承銘三個兒子,和李妙、李娟出門拜年。
大年初一是專門用來給李府相熟交好的人家拜年用的。
至於其他交往不密,卻又貴又高的門第,則按照舊例送上拜帖和厚禮。
這些自有內院管事和李福打理。
李子昌則喊了門房管事來,交待學乾王府的樣子,新投來的拜帖收就收了,但卻不能誰都放進來,隻管照規矩還禮。
李子昌對二皇子封太子的事自然是高興的,他的未來貴婿可是當今太子的嫡親弟弟,但李府自此,也因著蕭寒潛的關係,被默認為了太子一派。
他不用看就知道,那些急著巴結上來的,多半是些寒門小戶。
京中真正的高官大戶,可不會這樣不管不顧的聞風就動。
李子昌心裏即得意又不屑,交待好下人繼續走低調路線後,就和謝氏一道,帶著兒子侄女,出門拜年走親戚。
初二李姝和康正行迴娘家拜年,康正行自跟著男眷往前院吃酒,她隨意見過李妙和李娟,就拉著謝氏去東跨院看李英歌。
李姝作為不明真相的群眾之一,隻覺得從除夕起就好事連連,現在李英歌得蕭寒潛和宮中太後、皇後看重,太子也已經定下,不論是李府還是李英歌,在她看來,目前可是萬事無憂。
她就摟著李英歌揉搓,取笑過她換牙的事,直逗留到晚膳時分,才即放心又不舍的告辭。
之前事多,李姝常往娘家跑,現在就能安心守在婆家,幫著早寡的婆婆一起,撐起康家過年的場麵了。
這頭接連幾天,謝氏都帶著李妙和李娟出門,正式將兩位族中侄女介紹給了京中來往的人家。
李府是閣老府,來往的人家非富即貴。
謝氏不僅透了口風給李姝,也隱隱放出了李府打算為李妙和李娟在京中相看人家的事。
李妙和李娟的出身雖差了些,但隨著李府水漲船高,倒也有不少人借著過年和李府走動的機會,和謝氏套起交情來。
謝氏請李妙和李娟見客時,那些心中有意的人家,見李妙生得嬌嬌弱弱的,雖不十分滿意,但想著李府想挑的是學子或書香門第,要求倒也相合,便也留意上心起來。
李子昌對此十分滿意。
卻不想初四衙門開印,謝氏挑了初五、初六兩天擺年酒請客,頭一天就鬧出了不好聽的閑話。
李府過了初四才宴請的客人,大半都是李子昌的下屬,或是官職不高的同鄉、同科。
家世地位有限,娶的婆娘難免參差不齊,有人見李妙和李娟跟在謝氏身邊忙裏忙外,幫著招待客人,麵上的神色就古怪起來。
其他人見了,心知這人是個嘴碎的德性,立時就八卦道,“怎麽,您這是看上人家小姑娘了?”
那人神情越發古怪起來,果然藏不住話,興奮的低聲道,“我剛才去更衣時聽到了不得了的事!你們猜怎麽著!除夕那天李家二小姐不是跟著李夫人進宮了嗎,聽說那李二小姐托李老爺送了一副靛藍色的護膝給乾王殿下……”
旁人聽了頓覺無趣,“李二小姐和乾王殿下是過了六禮的訂婚夫妻,私下送些東西算什麽!何況還經過了長輩的手。”
那人怪笑起來,耷拉著三角眼呸了一聲,“且聽我把話說完!那副靛藍色的護膝可不是李二小姐送給乾王殿下的,而是李二小姐為堂姐牽線搭橋,將堂姐的針線轉送給乾王殿下的!你們倒是說說,李府這是想幹什麽呢!”
李娟才九歲,這堂姐自然指的是李妙!
眾人恍然,頓時嘰嘰喳喳說道起來。
李子昌這是嫌女兒太小,急著先送個侄女進乾王府,好牢牢拴住乾王殿下的心,即為李府添個籌碼,也為嫡親女兒打前鋒?
啟陽帝都收迴要乾王府選四妾的話了,李子昌這是少了外敵,就打算肥水留給內人田?
眾人就想起謝氏放出的話,還當李府真那樣清貴,打算給侄女找書香門第定親呢!
早年謝氏膝下無所出,和李子昌也曾撕破臉鬧過,在座也有不少人聽聞過這些舊事。
一時又想到李子昌為侄女牽線搭橋,謝氏卻不自知,這中間還不知有什麽齷蹉,八卦之心頓時火熱,麵上奉承李府,心底裏都等著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