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語氣透著難得的好奇和親昵,眾人不由都將目光重新落在二皇子妃身上。
二皇子妃一向冷淡刻板,對著皇後也依舊輕言漫語的道,“迴母後的話,兒臣一個多月前去青玉觀打醮,半路馬車車軸斷裂,幸虧得李夫人援手,搭了李府的便車才得以成行。後來進青玉觀求簽問卦時,道長也說兒臣路遇貴人,必有後福相隨。”
謝氏不知此節,頗有些莫名其妙。
二皇子妃不是去青玉觀求子求藥的嗎,怎麽和道長扯起了路遇“貴人”。
李英歌卻是心頭一動,下一刻就感覺二皇子妃拉著她的手微微收攏。
二皇子妃笑看她一眼,再開口時寡淡的神情透出一絲喜意,“李二小姐乖順可愛,兒臣在車上時曾抱過李二小姐。現在再想起這事,正應了道長的話,李夫人和李二小姐是兒臣的貴人,兒臣才能得以借福氣,為二皇子殿下開枝散葉。”
在座眾人難掩驚訝,多年無所出的二皇子妃有孕了!
她們早聽說皇後對外雖仍舊看重維護二皇子妃的體麵,私下卻難免對二皇子妃無所出一事心生不滿。
此刻再看皇後毫無意外的神色,就知二皇子妃有孕一事,皇後已經知情。
在座的都是人精,細想皇後語氣中的親昵、獨請二皇子妃入殿陪坐的舉動,就猜不單是為了抬舉二皇子妃,八成是想雙喜臨門,在之後的百官宴上公布此事,替二皇子在啟陽帝麵前表上一功。
大皇子和三皇子膝下早早有子又如何?
二皇子妃這一胎不論男女,都要占個嫡長的名分!
至於月份淺,皇室都不在乎,她們有什麽好忌諱的。
於是紛紛出言恭賀,又見皇後也是第一次聽說裏頭還有李英歌這個未來小兒媳婦的“功勞”,就順帶著連青玉觀和李英歌一道誇。
謝氏對“抱子得子”的老話不置可否,但對關於女兒的好話卻是照單全收,半點不謙虛。
二皇子妃看著李英歌的眼眶微微發紅,真摯的低聲道,“多謝你了。”
李英歌受之有愧。
前世沒有她、沒有搭車一事,二皇子妃照樣在明年年底生下嫡長子。
今生不過是提前了一兩個月診出身孕。
二皇子妃苦盡甘來,背負多年壓力和無助之下,才會更加篤信天機福緣一說吧!
不論其他,李英歌真心為二皇子妃高興。
礙於年紀,她故作半懂不懂,虛抱了二皇子妃一下,脆聲道,“那我再抱抱您,願您能得個小皇子,像我弟弟小承銘一樣健康聰明。”
世人覺得孩子心思幹淨,說出口的話即便不中也是大吉大利。
二皇子妃淡然的眉眼微微亮起來。
皇後緩聲開口,“倒是個有福氣,會說話的。”
她雖不至於因此就對李英歌生出喜歡來,但寧可信其有。
掌事姑姑聞音知雅意,命小宮女送上一副頭麵,作為皇後給李英歌的見麵禮。
皇後原先不給見麵禮也無可厚非,現在突然補了一份,反而凸顯了皇後前後態度的細微變化。
這份見麵禮,明顯是看在二皇子妃有孕的事上給的。
李英歌暗想,皇後似乎不太喜歡她。
是性格使然,還是和蕭寒潛有關?
皇後和蕭寒潛的脾氣倒是一樣古怪。
一個冷漠得古怪,一個自來熟得古怪。
皇後可不管眾人如何想,徑自起身更衣。
她問跟進官房服侍的掌事姑姑,“昌和殿那邊,潛兒可都安排好了?”
皇後領命婦在長樂殿擺宴,啟陽帝則領百官在昌和殿擺宴。
掌事姑姑答道,“乾王殿下已經安排好人,隻等昌和殿開宴後就照計劃行事。”
皇後冷冷一笑。
外頭不斷響起陸續進宮的外命婦的唱名。
等報到城陽大長公主入坤翊宮的時候,皇後就親自迎了出去,帶著內外命婦往長樂殿而去。
李英歌發現,那些若有若無看向她的目光,都轉到了城陽大長公主身邊的小女孩身上。
謝氏就悄聲告訴她,“那是城陽大長公主的老來女,閨名陳瑾瑜,在陳家行七,比你大三歲。前陣子生了場大病險些沒保住,好了之後城陽大長公主走到哪兒都要帶著她。城陽大長公主當她是命根子似的愛,大家之前鮮少見她,現在難免好奇。”
城陽大長公主是先帝時最得寵的公主,光看啟陽帝登基後,她的封號依舊保留“陽”字,就知啟陽帝有多敬重這個皇姐。
李英歌好奇的卻不是城陽大長公主,而是陳瑾瑜。
前世她聽說過陳瑾瑜,是因為陳瑾瑜沒熬過那場大病,死後追封為晉寧郡主,風光下葬。
早夭仍受封,當時也算一件不小的談資。
今生陳瑾瑜沒有病死!
而袁驍泱進京的時間,二皇子妃有孕的時間也都提前了。
這些變化,是因她重生帶來的蝴蝶效應吧……
李英歌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令一眾內外命婦心顫的是,昌和殿開宴後,啟陽帝尚未高興夠二皇子妃有孕的好消息,就有人不管不顧的當著百官的麵,為五皇子喊冤。
消息很快傳進長樂殿。
原本就靜得隻能聽到細微碗筷磕碰聲的殿內,一時更是靜得落針可聞。
皇後不動如山,示意掌事姑姑繼續說。
掌事姑姑的聲音不大不小,“喊冤的是個宴中侍酒的小太監,說是曾經受過五皇子殿下的恩惠,不甘五皇子殿下被冤枉。指出之前外間風傳五皇子殿下是刺殺乾王殿下主謀的話,是二皇子殿下指使人放出去的。
又說五皇子殿下根本不是落馬摔殘,而是二皇子殿下為替乾王殿下出氣,背地裏指使人對五皇子殿下下的毒手。還說大皇子殿下也被蒙蔽了,戰俘頭領說的馬賊一辭,也是二皇子殿下派人逼迫著立下的假口供。”
如果是真的,二皇子的能耐簡直大得能隻手遮天了。
如果是假的,這髒水潑的可是座上皇後的嫡親皇長子。
五皇子殘都殘了,啟陽帝對刺客一事也下了定論,臨到除夕喜宴鬧這麽一出,五皇子到底是身殘還是腦殘,居然指使人走了這麽一步等同於送死的爛棋!
殿內命婦們心中驚濤駭浪,麵上卻全都成了聾子啞巴。
李英歌隻在心裏嗤笑。
她盡知後事,一聽就知道五皇子是被坑了。
搞事情的另有他人。
果然是宴無好宴!
二皇子妃一向冷淡刻板,對著皇後也依舊輕言漫語的道,“迴母後的話,兒臣一個多月前去青玉觀打醮,半路馬車車軸斷裂,幸虧得李夫人援手,搭了李府的便車才得以成行。後來進青玉觀求簽問卦時,道長也說兒臣路遇貴人,必有後福相隨。”
謝氏不知此節,頗有些莫名其妙。
二皇子妃不是去青玉觀求子求藥的嗎,怎麽和道長扯起了路遇“貴人”。
李英歌卻是心頭一動,下一刻就感覺二皇子妃拉著她的手微微收攏。
二皇子妃笑看她一眼,再開口時寡淡的神情透出一絲喜意,“李二小姐乖順可愛,兒臣在車上時曾抱過李二小姐。現在再想起這事,正應了道長的話,李夫人和李二小姐是兒臣的貴人,兒臣才能得以借福氣,為二皇子殿下開枝散葉。”
在座眾人難掩驚訝,多年無所出的二皇子妃有孕了!
她們早聽說皇後對外雖仍舊看重維護二皇子妃的體麵,私下卻難免對二皇子妃無所出一事心生不滿。
此刻再看皇後毫無意外的神色,就知二皇子妃有孕一事,皇後已經知情。
在座的都是人精,細想皇後語氣中的親昵、獨請二皇子妃入殿陪坐的舉動,就猜不單是為了抬舉二皇子妃,八成是想雙喜臨門,在之後的百官宴上公布此事,替二皇子在啟陽帝麵前表上一功。
大皇子和三皇子膝下早早有子又如何?
二皇子妃這一胎不論男女,都要占個嫡長的名分!
至於月份淺,皇室都不在乎,她們有什麽好忌諱的。
於是紛紛出言恭賀,又見皇後也是第一次聽說裏頭還有李英歌這個未來小兒媳婦的“功勞”,就順帶著連青玉觀和李英歌一道誇。
謝氏對“抱子得子”的老話不置可否,但對關於女兒的好話卻是照單全收,半點不謙虛。
二皇子妃看著李英歌的眼眶微微發紅,真摯的低聲道,“多謝你了。”
李英歌受之有愧。
前世沒有她、沒有搭車一事,二皇子妃照樣在明年年底生下嫡長子。
今生不過是提前了一兩個月診出身孕。
二皇子妃苦盡甘來,背負多年壓力和無助之下,才會更加篤信天機福緣一說吧!
不論其他,李英歌真心為二皇子妃高興。
礙於年紀,她故作半懂不懂,虛抱了二皇子妃一下,脆聲道,“那我再抱抱您,願您能得個小皇子,像我弟弟小承銘一樣健康聰明。”
世人覺得孩子心思幹淨,說出口的話即便不中也是大吉大利。
二皇子妃淡然的眉眼微微亮起來。
皇後緩聲開口,“倒是個有福氣,會說話的。”
她雖不至於因此就對李英歌生出喜歡來,但寧可信其有。
掌事姑姑聞音知雅意,命小宮女送上一副頭麵,作為皇後給李英歌的見麵禮。
皇後原先不給見麵禮也無可厚非,現在突然補了一份,反而凸顯了皇後前後態度的細微變化。
這份見麵禮,明顯是看在二皇子妃有孕的事上給的。
李英歌暗想,皇後似乎不太喜歡她。
是性格使然,還是和蕭寒潛有關?
皇後和蕭寒潛的脾氣倒是一樣古怪。
一個冷漠得古怪,一個自來熟得古怪。
皇後可不管眾人如何想,徑自起身更衣。
她問跟進官房服侍的掌事姑姑,“昌和殿那邊,潛兒可都安排好了?”
皇後領命婦在長樂殿擺宴,啟陽帝則領百官在昌和殿擺宴。
掌事姑姑答道,“乾王殿下已經安排好人,隻等昌和殿開宴後就照計劃行事。”
皇後冷冷一笑。
外頭不斷響起陸續進宮的外命婦的唱名。
等報到城陽大長公主入坤翊宮的時候,皇後就親自迎了出去,帶著內外命婦往長樂殿而去。
李英歌發現,那些若有若無看向她的目光,都轉到了城陽大長公主身邊的小女孩身上。
謝氏就悄聲告訴她,“那是城陽大長公主的老來女,閨名陳瑾瑜,在陳家行七,比你大三歲。前陣子生了場大病險些沒保住,好了之後城陽大長公主走到哪兒都要帶著她。城陽大長公主當她是命根子似的愛,大家之前鮮少見她,現在難免好奇。”
城陽大長公主是先帝時最得寵的公主,光看啟陽帝登基後,她的封號依舊保留“陽”字,就知啟陽帝有多敬重這個皇姐。
李英歌好奇的卻不是城陽大長公主,而是陳瑾瑜。
前世她聽說過陳瑾瑜,是因為陳瑾瑜沒熬過那場大病,死後追封為晉寧郡主,風光下葬。
早夭仍受封,當時也算一件不小的談資。
今生陳瑾瑜沒有病死!
而袁驍泱進京的時間,二皇子妃有孕的時間也都提前了。
這些變化,是因她重生帶來的蝴蝶效應吧……
李英歌不禁打了個冷顫。
而令一眾內外命婦心顫的是,昌和殿開宴後,啟陽帝尚未高興夠二皇子妃有孕的好消息,就有人不管不顧的當著百官的麵,為五皇子喊冤。
消息很快傳進長樂殿。
原本就靜得隻能聽到細微碗筷磕碰聲的殿內,一時更是靜得落針可聞。
皇後不動如山,示意掌事姑姑繼續說。
掌事姑姑的聲音不大不小,“喊冤的是個宴中侍酒的小太監,說是曾經受過五皇子殿下的恩惠,不甘五皇子殿下被冤枉。指出之前外間風傳五皇子殿下是刺殺乾王殿下主謀的話,是二皇子殿下指使人放出去的。
又說五皇子殿下根本不是落馬摔殘,而是二皇子殿下為替乾王殿下出氣,背地裏指使人對五皇子殿下下的毒手。還說大皇子殿下也被蒙蔽了,戰俘頭領說的馬賊一辭,也是二皇子殿下派人逼迫著立下的假口供。”
如果是真的,二皇子的能耐簡直大得能隻手遮天了。
如果是假的,這髒水潑的可是座上皇後的嫡親皇長子。
五皇子殘都殘了,啟陽帝對刺客一事也下了定論,臨到除夕喜宴鬧這麽一出,五皇子到底是身殘還是腦殘,居然指使人走了這麽一步等同於送死的爛棋!
殿內命婦們心中驚濤駭浪,麵上卻全都成了聾子啞巴。
李英歌隻在心裏嗤笑。
她盡知後事,一聽就知道五皇子是被坑了。
搞事情的另有他人。
果然是宴無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