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歌懷疑自己聽錯了,不然就是李妙腦袋短路了。
這沒頭沒腦的說的是什麽鬼!
李英歌毫不掩飾自己的驚奇,用一種看著無理取鬧的孩子般的目光,打量著李妙道,“妙堂姐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又是這樣!
又是這種長輩教訓小輩的隨意作態!
李妙想不通李英歌一個小屁孩,竟讓她莫名生出無力感,她穩住心神,臉頰適時浮上兩團淺淺地紅暈,略帶茫然的答道,“我想彌補之前對你的失禮之處。要是能進宮開開眼界,以後行事也不會給你和四叔母丟臉了。說句托大的話,娟兒幾乎是我照顧著長大的。
常福和常緣和我差不多大,但到底是丫鬟,換我陪你進宮,我會像照顧娟兒一樣看顧好你的。我換上丫鬟的服飾,誰會去注意我呢?”
她沒提常青,因為她覺得常青粗苯,不過是仗著是蕭寒潛送的,才能得東跨院重用。
她不再垂眼抹淚,大大的杏眼直視人的時候很像李娟,即無辜又嬌怯。
李英歌看著這樣的李妙,依舊生不出好感。
但她兩世為人,年歲疊加確實是拿李妙當小輩看,聞言就耐著性子告訴李妙,“你太想當然了。連娘要帶哪個丫鬟都要事先向宮中報備的。我已經將常青的名字報了上去,萬沒有偷換人的道理。
要是被人知道妙堂姐頂著丫鬟的身份混進宮中,就不是給我和娘丟臉這麽簡單。
你在這裏異想天開,卻是給李府招禍,你要是不服,我這就陪你走一趟正院,親口請教請教娘。”
李妙臉色漲得通紅,羞惱之色溢於言表,她委屈的搖頭,紅著眼解開脫下的大氅,將半裹在大氅裏的小包袱直直塞給李英歌,略顯慌張道,“是我想岔了,你就當我沒說過,別告訴四叔母了。這是我剛做好的護膝。”
她示意李英歌打開小包袱,做低伏小道,“本以為我能陪你進宮,明天一早就服侍你和四叔母穿戴上護膝,聽說宮中除夕宴少不得跪拜磕頭,既然不可行,你就代四叔母收下吧,也算成全我的心意。”
這是做了兩手準備?
李英歌沒有依言打開包袱看。
無巧不成書,她給蕭寒潛做的小東西正是護膝,自然也給謝氏和自己各準備了一副。
李娟送的娟帕她不打算用,李妙送的這兩副護膝也隻能一起壓箱底了。
她是有點小潔癖的,外人做的貼身物件她用起來不自在。
她就裹著大氅起身道,“那就多謝妙堂姐了。”
李妙識趣的告辭。
值夜的常青上前接過小包袱,難得說人壞話,“英哥兒,我覺得妙小姐的想法有時候比我還傻。”
東跨院的人總愛善意的取笑常青的憨呆。
李英歌笑道,“你那不叫傻,該叫憨得討喜。”
常青就笑眯眯道,“我看妙小姐這兩副護膝用料可不差,你不要的話,我拿去當了換錢?”
常青真是太實在了。
李英歌不在意的擺手,“隨你處置罷。”
她知道李妙入夜還能隨意走動,是謝氏故意放縱,便也不多管,將這件小小的插曲丟到了腦後。
李英歌早撐不住困倦,由常青服侍著入睡。
李妙卻精神的很,陪她來的是春花和秋月,現在她和春花等在通向清風院的岔路口上,靜等了片刻才見秋月掩著夜色匆匆迴轉。
李妙抬腳往清風院走,低聲問秋月,“事情辦成了?”
“小姐放心。”秋月有些緊張,也有些辦成事的輕快,“管著大姨娘衣飾的小丫鬟是劉婆子的同鄉,這陣子沒少拿劉婆子的好處。我用了劉婆子的名義,她就答應明天早上,會伺機將您做的護膝交給四老爺。”
大姨娘是李鏘的生母,李子昌看重這個庶長子,這幾天都歇在大姨娘房裏。
李妙另給李子昌做了一副護膝,卻騙李英歌隻做了兩副,她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妙嬌嬌一笑,確認道,“和那小丫鬟把話都說清楚了?”
秋月保證道,“都推到了劉婆子頭上。那小丫鬟隻當是劉婆子想討好四老爺,這種順水人情小丫鬟是最愛做的。現在府裏下人哪個不知道,清風院‘真正’話事的是劉婆子,到時候劉婆子有口也說不清……”
謝氏不將劉氏的人看在眼裏,李子昌卻會給劉婆子兩分薄麵。
接下來就看李子昌會不會照她們預想的行事了……
就算事情不成,也能先打壓打壓劉婆子的氣勢。
省得劉婆子總自以為是的頤指氣使。
李妙讚賞地看了秋月一眼,身姿輕柔中透著輕快,徑直迴了清風院。
李娟被她的動靜鬧醒,迷迷糊糊的問她,“阿姐迴來了?事情辦成了?你何必急著出手呢,叫我說這事風險還是太大了,四叔母可不好糊弄……”
李妙輕輕一哼,“你別小心過了頭。過年過節的各家走動頻繁,正是我們出手的好時機。就算得不到我想要的,也能先把劉婆子拉下馬。你不是最討厭她呱噪嗎,你還想忍她多久,一年兩年?”
李娟揉了揉眼睛,嘟囔道,“沒了劉婆子,要是祖母再派個更厲害的管事媽媽來呢?那樣還不如和劉婆子打交道……”
李妙自信道,“放心吧,有四叔父和四叔母頂在前頭呢。”
她算計的就是李子昌和謝氏的人心。
李娟到底還小,在拿捏人心上不比她想得深想得遠。
李妙哄著李娟重新入睡,自己的心事暫且放下,很快就進入了黑甜夢想。
她尚且不知道,任她如何算計得周全,也算不到半路殺出個常青來。
這個她以為呆憨粗苯的丫鬟,確實如她認為的大大咧咧,轉手就將她給李英歌和謝氏做的兩副護膝賣進了當鋪,因此引發了一場意料之外的事故,最終演變成她精心盤算的巨大敗筆。
李妙自以為能拿捏人心,卻尚未看透,人心是世上最容易生變的。
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隻說次日到了進宮的時辰,李子昌乘轎,謝氏帶著李英歌乘馬車,分作兩路先後駛出了李府側門。
這沒頭沒腦的說的是什麽鬼!
李英歌毫不掩飾自己的驚奇,用一種看著無理取鬧的孩子般的目光,打量著李妙道,“妙堂姐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又是這樣!
又是這種長輩教訓小輩的隨意作態!
李妙想不通李英歌一個小屁孩,竟讓她莫名生出無力感,她穩住心神,臉頰適時浮上兩團淺淺地紅暈,略帶茫然的答道,“我想彌補之前對你的失禮之處。要是能進宮開開眼界,以後行事也不會給你和四叔母丟臉了。說句托大的話,娟兒幾乎是我照顧著長大的。
常福和常緣和我差不多大,但到底是丫鬟,換我陪你進宮,我會像照顧娟兒一樣看顧好你的。我換上丫鬟的服飾,誰會去注意我呢?”
她沒提常青,因為她覺得常青粗苯,不過是仗著是蕭寒潛送的,才能得東跨院重用。
她不再垂眼抹淚,大大的杏眼直視人的時候很像李娟,即無辜又嬌怯。
李英歌看著這樣的李妙,依舊生不出好感。
但她兩世為人,年歲疊加確實是拿李妙當小輩看,聞言就耐著性子告訴李妙,“你太想當然了。連娘要帶哪個丫鬟都要事先向宮中報備的。我已經將常青的名字報了上去,萬沒有偷換人的道理。
要是被人知道妙堂姐頂著丫鬟的身份混進宮中,就不是給我和娘丟臉這麽簡單。
你在這裏異想天開,卻是給李府招禍,你要是不服,我這就陪你走一趟正院,親口請教請教娘。”
李妙臉色漲得通紅,羞惱之色溢於言表,她委屈的搖頭,紅著眼解開脫下的大氅,將半裹在大氅裏的小包袱直直塞給李英歌,略顯慌張道,“是我想岔了,你就當我沒說過,別告訴四叔母了。這是我剛做好的護膝。”
她示意李英歌打開小包袱,做低伏小道,“本以為我能陪你進宮,明天一早就服侍你和四叔母穿戴上護膝,聽說宮中除夕宴少不得跪拜磕頭,既然不可行,你就代四叔母收下吧,也算成全我的心意。”
這是做了兩手準備?
李英歌沒有依言打開包袱看。
無巧不成書,她給蕭寒潛做的小東西正是護膝,自然也給謝氏和自己各準備了一副。
李娟送的娟帕她不打算用,李妙送的這兩副護膝也隻能一起壓箱底了。
她是有點小潔癖的,外人做的貼身物件她用起來不自在。
她就裹著大氅起身道,“那就多謝妙堂姐了。”
李妙識趣的告辭。
值夜的常青上前接過小包袱,難得說人壞話,“英哥兒,我覺得妙小姐的想法有時候比我還傻。”
東跨院的人總愛善意的取笑常青的憨呆。
李英歌笑道,“你那不叫傻,該叫憨得討喜。”
常青就笑眯眯道,“我看妙小姐這兩副護膝用料可不差,你不要的話,我拿去當了換錢?”
常青真是太實在了。
李英歌不在意的擺手,“隨你處置罷。”
她知道李妙入夜還能隨意走動,是謝氏故意放縱,便也不多管,將這件小小的插曲丟到了腦後。
李英歌早撐不住困倦,由常青服侍著入睡。
李妙卻精神的很,陪她來的是春花和秋月,現在她和春花等在通向清風院的岔路口上,靜等了片刻才見秋月掩著夜色匆匆迴轉。
李妙抬腳往清風院走,低聲問秋月,“事情辦成了?”
“小姐放心。”秋月有些緊張,也有些辦成事的輕快,“管著大姨娘衣飾的小丫鬟是劉婆子的同鄉,這陣子沒少拿劉婆子的好處。我用了劉婆子的名義,她就答應明天早上,會伺機將您做的護膝交給四老爺。”
大姨娘是李鏘的生母,李子昌看重這個庶長子,這幾天都歇在大姨娘房裏。
李妙另給李子昌做了一副護膝,卻騙李英歌隻做了兩副,她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妙嬌嬌一笑,確認道,“和那小丫鬟把話都說清楚了?”
秋月保證道,“都推到了劉婆子頭上。那小丫鬟隻當是劉婆子想討好四老爺,這種順水人情小丫鬟是最愛做的。現在府裏下人哪個不知道,清風院‘真正’話事的是劉婆子,到時候劉婆子有口也說不清……”
謝氏不將劉氏的人看在眼裏,李子昌卻會給劉婆子兩分薄麵。
接下來就看李子昌會不會照她們預想的行事了……
就算事情不成,也能先打壓打壓劉婆子的氣勢。
省得劉婆子總自以為是的頤指氣使。
李妙讚賞地看了秋月一眼,身姿輕柔中透著輕快,徑直迴了清風院。
李娟被她的動靜鬧醒,迷迷糊糊的問她,“阿姐迴來了?事情辦成了?你何必急著出手呢,叫我說這事風險還是太大了,四叔母可不好糊弄……”
李妙輕輕一哼,“你別小心過了頭。過年過節的各家走動頻繁,正是我們出手的好時機。就算得不到我想要的,也能先把劉婆子拉下馬。你不是最討厭她呱噪嗎,你還想忍她多久,一年兩年?”
李娟揉了揉眼睛,嘟囔道,“沒了劉婆子,要是祖母再派個更厲害的管事媽媽來呢?那樣還不如和劉婆子打交道……”
李妙自信道,“放心吧,有四叔父和四叔母頂在前頭呢。”
她算計的就是李子昌和謝氏的人心。
李娟到底還小,在拿捏人心上不比她想得深想得遠。
李妙哄著李娟重新入睡,自己的心事暫且放下,很快就進入了黑甜夢想。
她尚且不知道,任她如何算計得周全,也算不到半路殺出個常青來。
這個她以為呆憨粗苯的丫鬟,確實如她認為的大大咧咧,轉手就將她給李英歌和謝氏做的兩副護膝賣進了當鋪,因此引發了一場意料之外的事故,最終演變成她精心盤算的巨大敗筆。
李妙自以為能拿捏人心,卻尚未看透,人心是世上最容易生變的。
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隻說次日到了進宮的時辰,李子昌乘轎,謝氏帶著李英歌乘馬車,分作兩路先後駛出了李府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