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的人不管男女,骨子裏都有些血性。
常青想去看獻俘,就慫恿李英歌,“以前京裏有什麽熱鬧好瞧,乾王殿下就會帶汪公公、小福全兒他們去。小福全兒就會捎上我。你不知道,安西坊那裏每到城裏有什麽大事,就熱鬧得能翻了天!獻俘的隊陣是肯定要過安西坊的。
那裏有京城最有名的天下第一樓,你要是想去,我就通知小福全兒一聲,讓他用乾王殿下的名義訂一間雅間,保準鬧中取靜,視野極佳!”
這以前指的是蕭寒潛出宮建府、離京之前那三年吧。
蕭寒潛看著冷冽,沒想到十二三歲時,也是個愛看熱鬧的男孩子!
真想像不出他混跡在市井人流中的樣子。
這麽算來,常青之前在蕭寒潛手下至少跟了六七年了。
也怪不得常青心裏放下小福全兒,嘴裏還總愛提起他。
李英歌莞爾,卻對看獻俘提不起興趣。
前世她在東北邊關,已經看夠了兵甲的冰冷和戰爭的殘酷。
她無意湊熱鬧,李子昌多半也不會帶著家人組團圍觀。
畢竟在外人眼中,是大皇子搶了蕭寒潛的風頭。
李英歌就取笑常青,“你是想去看獻俘,還是想見著小福全兒好討要今年的壓歲紅包?”
常青被問得麵露糾結,撓著頭難以抉擇,三兩下就將梳得漂亮整齊的丫髻抓亂了。
李英歌失笑,眨眼道,“行了,等過年我給你包雙份兒的紅包。”
常青舉臂歡唿,立即將獻俘的事拋到腦後。
越是相處,就越顯出常青性子裏的簡單單純來。
李英歌喜歡這樣的丫鬟。
同樣喜歡常青的,還有劉婆子,她這幾天將李府內外仔細摸了一遍,在她看來,東跨院裏就屬常青最憨笨。
劉婆子掐著常青出府迴府的日子,隔三岔五拿些小恩小惠堵常青。
常青早將此事報給李英歌聽。
李英歌就教她,“東西照拿,話卻不能亂說。但凡劉婆子跟你打聽娘的事、東跨院的事,你都不要告訴她。她要是問外頭的事,如果是遲早大家都會知道的,你盡管賣給她做人情。”
所以當劉婆子又塞了顆角銀給常青,問她今天外頭有什麽新鮮事時,常青沒有一掌把劉婆子拍飛。
她捏著角銀啃了啃,將獻俘的事說了。
劉婆子老眼一動,哎喲道,“我曾聽老太太講古說過以前京中獻俘的事兒,這還得有人領兵部官員到城外迎接大皇子殿下吧!”
劉婆子說的沒錯,但這一節常青忘了跟李英歌說,不過屬於遲早大家都會知道的範圍。
常青就叼著角銀道,“說是由乾王殿下領兵部官員迎接。”
劉婆子精神一振,再忍受不了常青拿到銀子就啃的猥瑣樣,也受不了杵在風口小道上長聊,隨口扯了兩句天氣,就扭著老腰直奔清風院。
清風院很安靜。
劉婆子看不上李妙和李娟縮在屋裏裝乖的無能樣,進屋先就將人數落一番,充夠了威風,才端著春花奉上的茶盞,砸吧著嘴將蕭寒潛迎人的事說了,慫恿道,“這可是個出府的大好機會!能遠遠的看一眼乾王殿下也是好的。也叫京裏那些有頭有臉的人家知道知道,李府還來了你二位族裏小姐!”
李妙有些心動,但她心境已和之前不同。
她是個遇挫成長的人,學得最多的就是忍耐,否則怎麽能在族裏平安長大,最後還能說動劉氏送她來京城?
她就又羞又怯的扭著手中針線,期待又害怕道,“這,這也要先問過四叔父和四叔母的意思才好出府。三天後要給堂兄弟們接風,到時候我問問吧……”
劉婆子心下不屑,卻也知李妙說的不錯,遂又敲打了幾句,就擺著腰自迴廂房裏烤火吃酒。
李娟合上窗扇,阻斷劉婆子房裏傳出的說笑聲,嘟嘴罵道,“不安分的呱噪婆子,之前要不是她說的那些有關四叔母和李英歌的消息不屬實,我們也不會接連被人落臉。”
李妙心不在焉的噓了一聲。
她看中的是乾王府四妾的名分,卻沒見過蕭寒潛。
哪個少女不希望自己的良人英俊才絕。
李娟雖不知道她所想,卻懂得算計得失,“連祖母都不知道你和姨娘真正看中的是誰,要是被四叔母知道,這清風院的好日子就真到頭了。獻俘的事能問,卻不能提乾王殿下。”
做戲就要做全套。
姨娘即便老來不再得寵,在父親麵前也依舊溫柔依舊。
李妙醒神,摟著李娟嬌嗔道,“小財迷真是比誰都精明。你放心,我不會一味聽劉婆子的。”
李娟咯咯笑。
等到李府少爺們從官學歸家那天,李妙和李娟一早就打扮妥當,命丫鬟備好做好的針線,等著正院傳喚。
因小年當日要獻俘,官學比往年提早一天放人。
迴府能不帶停歇就直奔正院的,隻有謝氏的嫡出幼子李承銘一人。
以前她怕李承銘童言無忌,藏不住話,爆出李英歌心智有礙的事來,不敢讓李承銘和李英歌過多接觸,自李承銘入官學開蒙後,這對嫡親姐弟幾乎沒有好好相處過。
即便相見,也是逢年過節,隔著李子昌的姨娘和庶子們,一大家子對坐圓桌遙遙相望。
如今謝氏隻想盡快讓姐弟倆親近起來。
將來李承銘就是李英歌在娘家的倚靠。
她早早就將李英歌叫來正院,等一個小小身影卷著冷風衝進屋內,謝氏就板著臉喝道,“官學白進了?待了小一年還這樣橫衝直撞的,以前娘教你的規矩呢?還不先見過你阿姐!”
話說得嚴厲,眼中的笑意卻發自心底。
李承銘不怕謝氏,不等她話音落下就刹住腳步,找準方向規規矩矩地行禮,拱著手喊,“阿姐大安。”
明亮的大眼越過跑亂的碎發,好奇地打量李英歌。
他都快記不起李英歌的長相了。
李英歌繼承的記憶中也鮮少有李承銘的身影。
但血脈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幾乎是目光一碰,李英歌就對李承銘生出一種近乎本能的喜歡,她衝李承銘招手,“小承銘,來阿姐這裏。”
常青想去看獻俘,就慫恿李英歌,“以前京裏有什麽熱鬧好瞧,乾王殿下就會帶汪公公、小福全兒他們去。小福全兒就會捎上我。你不知道,安西坊那裏每到城裏有什麽大事,就熱鬧得能翻了天!獻俘的隊陣是肯定要過安西坊的。
那裏有京城最有名的天下第一樓,你要是想去,我就通知小福全兒一聲,讓他用乾王殿下的名義訂一間雅間,保準鬧中取靜,視野極佳!”
這以前指的是蕭寒潛出宮建府、離京之前那三年吧。
蕭寒潛看著冷冽,沒想到十二三歲時,也是個愛看熱鬧的男孩子!
真想像不出他混跡在市井人流中的樣子。
這麽算來,常青之前在蕭寒潛手下至少跟了六七年了。
也怪不得常青心裏放下小福全兒,嘴裏還總愛提起他。
李英歌莞爾,卻對看獻俘提不起興趣。
前世她在東北邊關,已經看夠了兵甲的冰冷和戰爭的殘酷。
她無意湊熱鬧,李子昌多半也不會帶著家人組團圍觀。
畢竟在外人眼中,是大皇子搶了蕭寒潛的風頭。
李英歌就取笑常青,“你是想去看獻俘,還是想見著小福全兒好討要今年的壓歲紅包?”
常青被問得麵露糾結,撓著頭難以抉擇,三兩下就將梳得漂亮整齊的丫髻抓亂了。
李英歌失笑,眨眼道,“行了,等過年我給你包雙份兒的紅包。”
常青舉臂歡唿,立即將獻俘的事拋到腦後。
越是相處,就越顯出常青性子裏的簡單單純來。
李英歌喜歡這樣的丫鬟。
同樣喜歡常青的,還有劉婆子,她這幾天將李府內外仔細摸了一遍,在她看來,東跨院裏就屬常青最憨笨。
劉婆子掐著常青出府迴府的日子,隔三岔五拿些小恩小惠堵常青。
常青早將此事報給李英歌聽。
李英歌就教她,“東西照拿,話卻不能亂說。但凡劉婆子跟你打聽娘的事、東跨院的事,你都不要告訴她。她要是問外頭的事,如果是遲早大家都會知道的,你盡管賣給她做人情。”
所以當劉婆子又塞了顆角銀給常青,問她今天外頭有什麽新鮮事時,常青沒有一掌把劉婆子拍飛。
她捏著角銀啃了啃,將獻俘的事說了。
劉婆子老眼一動,哎喲道,“我曾聽老太太講古說過以前京中獻俘的事兒,這還得有人領兵部官員到城外迎接大皇子殿下吧!”
劉婆子說的沒錯,但這一節常青忘了跟李英歌說,不過屬於遲早大家都會知道的範圍。
常青就叼著角銀道,“說是由乾王殿下領兵部官員迎接。”
劉婆子精神一振,再忍受不了常青拿到銀子就啃的猥瑣樣,也受不了杵在風口小道上長聊,隨口扯了兩句天氣,就扭著老腰直奔清風院。
清風院很安靜。
劉婆子看不上李妙和李娟縮在屋裏裝乖的無能樣,進屋先就將人數落一番,充夠了威風,才端著春花奉上的茶盞,砸吧著嘴將蕭寒潛迎人的事說了,慫恿道,“這可是個出府的大好機會!能遠遠的看一眼乾王殿下也是好的。也叫京裏那些有頭有臉的人家知道知道,李府還來了你二位族裏小姐!”
李妙有些心動,但她心境已和之前不同。
她是個遇挫成長的人,學得最多的就是忍耐,否則怎麽能在族裏平安長大,最後還能說動劉氏送她來京城?
她就又羞又怯的扭著手中針線,期待又害怕道,“這,這也要先問過四叔父和四叔母的意思才好出府。三天後要給堂兄弟們接風,到時候我問問吧……”
劉婆子心下不屑,卻也知李妙說的不錯,遂又敲打了幾句,就擺著腰自迴廂房裏烤火吃酒。
李娟合上窗扇,阻斷劉婆子房裏傳出的說笑聲,嘟嘴罵道,“不安分的呱噪婆子,之前要不是她說的那些有關四叔母和李英歌的消息不屬實,我們也不會接連被人落臉。”
李妙心不在焉的噓了一聲。
她看中的是乾王府四妾的名分,卻沒見過蕭寒潛。
哪個少女不希望自己的良人英俊才絕。
李娟雖不知道她所想,卻懂得算計得失,“連祖母都不知道你和姨娘真正看中的是誰,要是被四叔母知道,這清風院的好日子就真到頭了。獻俘的事能問,卻不能提乾王殿下。”
做戲就要做全套。
姨娘即便老來不再得寵,在父親麵前也依舊溫柔依舊。
李妙醒神,摟著李娟嬌嗔道,“小財迷真是比誰都精明。你放心,我不會一味聽劉婆子的。”
李娟咯咯笑。
等到李府少爺們從官學歸家那天,李妙和李娟一早就打扮妥當,命丫鬟備好做好的針線,等著正院傳喚。
因小年當日要獻俘,官學比往年提早一天放人。
迴府能不帶停歇就直奔正院的,隻有謝氏的嫡出幼子李承銘一人。
以前她怕李承銘童言無忌,藏不住話,爆出李英歌心智有礙的事來,不敢讓李承銘和李英歌過多接觸,自李承銘入官學開蒙後,這對嫡親姐弟幾乎沒有好好相處過。
即便相見,也是逢年過節,隔著李子昌的姨娘和庶子們,一大家子對坐圓桌遙遙相望。
如今謝氏隻想盡快讓姐弟倆親近起來。
將來李承銘就是李英歌在娘家的倚靠。
她早早就將李英歌叫來正院,等一個小小身影卷著冷風衝進屋內,謝氏就板著臉喝道,“官學白進了?待了小一年還這樣橫衝直撞的,以前娘教你的規矩呢?還不先見過你阿姐!”
話說得嚴厲,眼中的笑意卻發自心底。
李承銘不怕謝氏,不等她話音落下就刹住腳步,找準方向規規矩矩地行禮,拱著手喊,“阿姐大安。”
明亮的大眼越過跑亂的碎發,好奇地打量李英歌。
他都快記不起李英歌的長相了。
李英歌繼承的記憶中也鮮少有李承銘的身影。
但血脈是個很神奇的東西。
幾乎是目光一碰,李英歌就對李承銘生出一種近乎本能的喜歡,她衝李承銘招手,“小承銘,來阿姐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