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覺得李英歌不按常理出牌。
說李英歌脾氣不好行事驕橫又不太對,更像是一種長輩教訓小輩的隨心隨意。
這讓李妙委屈之餘,又驚訝又憋悶。
她覺得李英歌一點都不可愛,還不如李娟那副小財迷性子看起來順眼。
李妙這麽想著,牽著李娟的手不由收緊,掏出娟帕掩嘴嗚咽一聲,淒聲道,“是我和娟兒考慮不周,唐突英歌了。我們這就先去正院給四叔母請安,英歌用早膳吧……”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忙跟在李妙和李娟的身後,一行人離去的背影頗有些倉惶,仿佛在東跨院受了什麽天大的委屈似的。
早起掃雪的婆子們嘴巴最快,見李妙一路低頭掩帕,很快就將閑話傳到了正院。
常福和常緣望著人去半開的院門,麵麵相覷道,“妙小姐這樣的是不是就叫梨花帶雨淚清愁?”
謝媽媽嫌她們沒文化,糾正道,“應該叫東施效顰。”
又想這養在姨娘身邊的就是上不得台麵,喊齊東跨院的所有下人,厲聲道,“以後誰敢和清風院那頭的人瞎走動,誰就給我收拾包袱滾出李府。”
謝媽媽有越過謝氏處置東跨院下人的權力,沒人敢不聽。
常青問得就更實在了,她請示道,“下迴清風院的人再不請自來,我就直接打出去?”
謝媽媽和常福、常緣捂著嘴笑。
此常青果然非彼常青,規矩學得快而好,聽說身手也在舊常青之上,就是這耿直憨厚的性子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是個聽一是一說到做到的主兒。
幾日相處下來,謝媽媽等人很快接納了她。
誰都喜歡和爽直的人交往。
李英歌看了眼常青,擺手道,“打就不必了,沒必要鬧得太難看。都下去輪著用飯吧,待會兒用完早膳,常青陪我做針線。”
常青動刀可能沒問題,拿針線就跟拿棒槌似的無處下手。
這是私下有話說的意思。
謝媽媽等人了然,說笑著退下。
正院裏,撩簾通稟的小丫鬟悄悄的往李妙臉上看。
李妙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李英歌這個做主人的欺負族裏來客,嫡出堂妹欺負庶出堂姐,可都不是什麽好名聲。
她懷抱目的進李府,可不是來白受氣的。
如果在李府裏都處處碰壁,她還如何圖後事?
李妙麵上悲戚全開,搖搖欲墜仿似站不穩,梗著聲音向謝氏問安。
謝氏皺眉,上下打量她道,“妙姐兒怎麽穿的這樣單薄,凍得臉色發白腳步不穩。可不能還像在澧縣時穿戴,京裏冷起來要凍壞人的。”
不是應該先關心她為何眼眶發紅聲音發顫嗎?
謝氏是耳聾沒聽到婆子的閑話,還是眼瞎看不出她哭過?
怎麽能這樣睜眼說瞎話!
一個兩個的都不按常理出牌!
李妙有些發愣,下意識解釋道,“四叔母放心,我不怕冷,澧縣離京城不過兩三天車程,氣候差不到哪裏去……”
穿得太多太厚,怎麽顯出她的柔美纖細來,姨娘早就教她,女兒家講究楚楚可憐,能少穿絕不多穿。
謝氏聞言挑眉,看向李娟。
李娟裏三層外三層,穿成了一顆球。
李妙:“……”
謝氏揚手,指著楊媽媽抬上來的箱籠,笑道,“往後你們的定例和英哥兒一樣,這些料子和皮毛你們抬迴去,先趕著做兩身冬裝和大氅出來。翻過年針線房不忙了,你們的四季衣裳就從針線房裏撥。”
是要拘著她們在清風院做針線嗎?
李妙張口欲言,李娟卻笑嘻嘻地上前,張著兩隻小手在箱籠裏摸過來翻過去,動作小心而珍視,滿臉發亮地衝謝氏撒嬌,“多謝四叔母,我和阿姐還沒穿過這樣好的料子。我先給您做條抹額吧?”
她笨拙的抱出半塊布料,討好道,“這個顏色襯您。不過我學做針線剛兩三年,做得不好您可不能嫌棄。”
謝氏不可能真心疼愛李妙和李娟,但李娟這樣直白的賣乖,也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
到底是個和李英歌一般大的小孩子。
謝氏就笑著誇李娟懂事,命楊媽媽將箱籠交給春夏秋冬抬下去,又道,“我和老爺商量過了,等過完年就給你們請女先生。老太太既然把你們交到我手裏,我也不能讓她老人家再操心,這教養的事自會請京中有口碑的女先生來,你們隻管安心學。”
李娟就茫然的問,“英歌和我們一起嗎?”
謝氏別有深意的看了李妙一眼,“女先生是來教你們女紅、廚藝、京中規矩和管家理事的,英哥兒暫且不著急。”
李英歌已定做皇家媳,就算要學,也有謝氏親自教導。
李妙和李娟是奔著親事來的,女先生算是單獨為她們請的。
李妙臉色微紅,不是羞的,而是急的。
又是做針線又是學規矩,這是打算定下親事前都不讓她們出府了?
可是謝氏又不拘束她們在府裏走動。
李妙也有些茫然。
李娟卻恍然大悟,有些扭捏的扯了扯謝氏的袖口,靦腆道,“勞四叔母費心了。我和阿姐一定認真學,不給您丟臉。”
似乎十分珍惜這種族裏從來不曾給過的重視和機會。
謝氏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迴清風院的路上,李妙看著吭哧吭哧抬箱籠的春夏秋冬,直將手中娟帕扭成了麻花。
李娟大眼骨碌碌轉,見前後無他人,就收起歡快的臉色,輕聲道,“阿姐,你也太急切了些。”
李娟身為小財迷,心中除了姨娘和李妙,隻認錢物,愛財的人重利益,她或許不如李妙成熟心思重,但她擅長從利益出發,抓住問題關鍵。
她勸道,“謝媽媽說的也沒錯,我們對李府的事知道的太少,貿然湊上前才受盡冷言冷語。你看四叔母可不是個小氣人,月例定的跟李英歌一樣,一出手就是一箱難得的好料子好皮毛,就衝這個,我們在李府過得也隻會比在族裏好。
既然吃穿不愁,用度富貴,還有什麽好急的?親事又不是上下嘴皮一碰就能定下的,就是定下了也有的是變數。與其我們往前湊,不如讓那呱噪婆子先出出力,摸透李府的規矩行事再說以後?”
劉婆子那個狐假虎威的貨,不使喚白不使喚。
說李英歌脾氣不好行事驕橫又不太對,更像是一種長輩教訓小輩的隨心隨意。
這讓李妙委屈之餘,又驚訝又憋悶。
她覺得李英歌一點都不可愛,還不如李娟那副小財迷性子看起來順眼。
李妙這麽想著,牽著李娟的手不由收緊,掏出娟帕掩嘴嗚咽一聲,淒聲道,“是我和娟兒考慮不周,唐突英歌了。我們這就先去正院給四叔母請安,英歌用早膳吧……”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忙跟在李妙和李娟的身後,一行人離去的背影頗有些倉惶,仿佛在東跨院受了什麽天大的委屈似的。
早起掃雪的婆子們嘴巴最快,見李妙一路低頭掩帕,很快就將閑話傳到了正院。
常福和常緣望著人去半開的院門,麵麵相覷道,“妙小姐這樣的是不是就叫梨花帶雨淚清愁?”
謝媽媽嫌她們沒文化,糾正道,“應該叫東施效顰。”
又想這養在姨娘身邊的就是上不得台麵,喊齊東跨院的所有下人,厲聲道,“以後誰敢和清風院那頭的人瞎走動,誰就給我收拾包袱滾出李府。”
謝媽媽有越過謝氏處置東跨院下人的權力,沒人敢不聽。
常青問得就更實在了,她請示道,“下迴清風院的人再不請自來,我就直接打出去?”
謝媽媽和常福、常緣捂著嘴笑。
此常青果然非彼常青,規矩學得快而好,聽說身手也在舊常青之上,就是這耿直憨厚的性子有時讓人哭笑不得。
是個聽一是一說到做到的主兒。
幾日相處下來,謝媽媽等人很快接納了她。
誰都喜歡和爽直的人交往。
李英歌看了眼常青,擺手道,“打就不必了,沒必要鬧得太難看。都下去輪著用飯吧,待會兒用完早膳,常青陪我做針線。”
常青動刀可能沒問題,拿針線就跟拿棒槌似的無處下手。
這是私下有話說的意思。
謝媽媽等人了然,說笑著退下。
正院裏,撩簾通稟的小丫鬟悄悄的往李妙臉上看。
李妙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李英歌這個做主人的欺負族裏來客,嫡出堂妹欺負庶出堂姐,可都不是什麽好名聲。
她懷抱目的進李府,可不是來白受氣的。
如果在李府裏都處處碰壁,她還如何圖後事?
李妙麵上悲戚全開,搖搖欲墜仿似站不穩,梗著聲音向謝氏問安。
謝氏皺眉,上下打量她道,“妙姐兒怎麽穿的這樣單薄,凍得臉色發白腳步不穩。可不能還像在澧縣時穿戴,京裏冷起來要凍壞人的。”
不是應該先關心她為何眼眶發紅聲音發顫嗎?
謝氏是耳聾沒聽到婆子的閑話,還是眼瞎看不出她哭過?
怎麽能這樣睜眼說瞎話!
一個兩個的都不按常理出牌!
李妙有些發愣,下意識解釋道,“四叔母放心,我不怕冷,澧縣離京城不過兩三天車程,氣候差不到哪裏去……”
穿得太多太厚,怎麽顯出她的柔美纖細來,姨娘早就教她,女兒家講究楚楚可憐,能少穿絕不多穿。
謝氏聞言挑眉,看向李娟。
李娟裏三層外三層,穿成了一顆球。
李妙:“……”
謝氏揚手,指著楊媽媽抬上來的箱籠,笑道,“往後你們的定例和英哥兒一樣,這些料子和皮毛你們抬迴去,先趕著做兩身冬裝和大氅出來。翻過年針線房不忙了,你們的四季衣裳就從針線房裏撥。”
是要拘著她們在清風院做針線嗎?
李妙張口欲言,李娟卻笑嘻嘻地上前,張著兩隻小手在箱籠裏摸過來翻過去,動作小心而珍視,滿臉發亮地衝謝氏撒嬌,“多謝四叔母,我和阿姐還沒穿過這樣好的料子。我先給您做條抹額吧?”
她笨拙的抱出半塊布料,討好道,“這個顏色襯您。不過我學做針線剛兩三年,做得不好您可不能嫌棄。”
謝氏不可能真心疼愛李妙和李娟,但李娟這樣直白的賣乖,也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
到底是個和李英歌一般大的小孩子。
謝氏就笑著誇李娟懂事,命楊媽媽將箱籠交給春夏秋冬抬下去,又道,“我和老爺商量過了,等過完年就給你們請女先生。老太太既然把你們交到我手裏,我也不能讓她老人家再操心,這教養的事自會請京中有口碑的女先生來,你們隻管安心學。”
李娟就茫然的問,“英歌和我們一起嗎?”
謝氏別有深意的看了李妙一眼,“女先生是來教你們女紅、廚藝、京中規矩和管家理事的,英哥兒暫且不著急。”
李英歌已定做皇家媳,就算要學,也有謝氏親自教導。
李妙和李娟是奔著親事來的,女先生算是單獨為她們請的。
李妙臉色微紅,不是羞的,而是急的。
又是做針線又是學規矩,這是打算定下親事前都不讓她們出府了?
可是謝氏又不拘束她們在府裏走動。
李妙也有些茫然。
李娟卻恍然大悟,有些扭捏的扯了扯謝氏的袖口,靦腆道,“勞四叔母費心了。我和阿姐一定認真學,不給您丟臉。”
似乎十分珍惜這種族裏從來不曾給過的重視和機會。
謝氏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迴清風院的路上,李妙看著吭哧吭哧抬箱籠的春夏秋冬,直將手中娟帕扭成了麻花。
李娟大眼骨碌碌轉,見前後無他人,就收起歡快的臉色,輕聲道,“阿姐,你也太急切了些。”
李娟身為小財迷,心中除了姨娘和李妙,隻認錢物,愛財的人重利益,她或許不如李妙成熟心思重,但她擅長從利益出發,抓住問題關鍵。
她勸道,“謝媽媽說的也沒錯,我們對李府的事知道的太少,貿然湊上前才受盡冷言冷語。你看四叔母可不是個小氣人,月例定的跟李英歌一樣,一出手就是一箱難得的好料子好皮毛,就衝這個,我們在李府過得也隻會比在族裏好。
既然吃穿不愁,用度富貴,還有什麽好急的?親事又不是上下嘴皮一碰就能定下的,就是定下了也有的是變數。與其我們往前湊,不如讓那呱噪婆子先出出力,摸透李府的規矩行事再說以後?”
劉婆子那個狐假虎威的貨,不使喚白不使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