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響起了一陣鳥羽劃空之聲,抬頭看去,隻見一隻健壯的白鴿,由那枝葉茂密的老榕樹中穿隙而下,略一盤旋,直向那茅舍之中飛去。
阮山心中一動,暗道:“這蘇大娘隱居於此,甚少和武林人物來往,哪來的信鴿到此呢……”
忖思之間,蘇大娘已經緩步走了出來,手中拿著一張白箋,滿臉凝重之色,緩步對阮山行了過來,那隻全身雪白的信鴿,就落在她左麵肩頭上。
阮山暗道:看來她說不和武林同道往來之言,都是虛空之談……
心念轉動,蘇大娘已經走到身前,緩緩把手中白箋,遞向阮山。
阮山接過來一瞧,隻見上麵寫道:老前輩隱居已久,何苦為人所累,結怨武林同道,見字尚望賞賜薄麵,逐走阮山等一行四人,日落之前,望能實現,晚輩縱有相護之心,恐怕已經無相護之能了。短短幾行草書,下麵著名卻是一個飛字。
阮山看見短函,長歎一聲,道:“天下武林同道,對我誤會如此之深,看來是難以善言解說了。”目光一轉,望著蘇大娘,道:“老婆婆可有別的打算嗎?”
蘇大娘道:“我如若無保護幫助之心,也不會把珍藏甚久的兩粒靈丹,給那兩位姑娘服下了!”
阮山道:“老婆婆隻不過想借用在下,冒充你那孫兒,這代價豈不是太大了嗎?”
蘇大娘道:“事已至此,老身也顧不得許多了,哪怕和天下武林結怨,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阮山道:“咱們萍水相逢,承賜靈丹,在下等已經感激不盡,在下之意,老婆婆也不用趟這次渾水,由在下自己對付就行,如若我有幸能不死,明日午時,再和老婆婆一起去赴你故交之約不遲。”
蘇大娘道:“如果不幸戰死呢?”
阮山呆了一呆,道:“那時在下人都死了,自然無法赴約了!”
蘇大娘道:“正因如此,我才不希望你逞強戰死,這天下縱然還能找到像你這樣可以冒充我那孫兒之人,但一時之間,也是無法尋到,為明日那個宴會,老身必須盡我之力,保護你們的安全不可。”
阮山道:“這個,我看不必了吧!”
蘇大娘左手一揮,扯去了白箋一半,放入那白鴿翼下的銅管之中,雙手一抖,白鴿振翼而去,眨眼間飛的蹤影不見。
阮山望著那白鴿飛的不見了,才低聲問蘇大娘,道:“這寫信的是什麽人?看來和老婆婆倒是很熟識啊。”
蘇大娘道:“如果是等閑之人,也不配和老身書信往來了。”
阮山看她不願意說出這人身份,也不再多問,抬頭望了望天色。說道:“此刻距離日落,最多不過一個時辰,強敵來犯在即,老婆婆可有什麽打算嗎?”
蘇大娘沉吟了一陣,道:“眼下有兩個策略可行,一是走離開這,讓他們撲一個空……”
阮山接道:“此法不妥,如若我推斷不錯,咱們此刻的行動,早已經在他們監視之中。”
蘇大娘道:“這第二個辦法,那就是和他們周旋一戰,但必須得先作布置,進者可攻,退者可守。”
阮山道:“在下顧慮的是那唐姑娘和玉嬌兩位姑娘,日落時,是否已經內毒盡除……”
蘇大娘接道:“縱然她們內毒全除,但體力未複,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沒有拒敵之力。”
阮山道:“看那飛鴿傳來書信,今宵來犯之敵,人數定是不少,咱們隻有三人之力,還要分心保護兩個毒傷未愈的人,如果不能安排妥當,隻怕此戰必敗。”
蘇大娘道:“隻要咱們能設法支撐到明日午時,一定會有援手趕到。”
阮山道:“你可是說的那位故友……”
蘇大娘接道:“不錯,他縱然不為老身,也會為你出手!”
阮山茫然道:“我和他素不相識啊!”
蘇大娘道:“他不是救你阮山,救的是老身的孫兒。”
突然間響起一陣嗚嗚之聲,遠遠傳了過來,蘇大娘臉色突然一變,道:“好啊!他們就要發動了,咱們還沒研商拒敵之策哩。”
阮山望了望天色,道:“時間還早,他們為什麽提前發動?”
蘇大娘道:“想是他們看到了老身撕了那傳來的書信,心中惱怒,所以提前發動。”
阮山道:“既是如此,咱們也該有個計化才行,在下之意,老婆婆負責保護唐姑娘等人的安全,由在下迎戰……”
蘇大娘道:“不用講了,這法子行不通,他們人手眾多,你一人之力,如何能抵拒得住,有道是打蛇打頭,擒賊擒王,我們必須得先把他們頭領製服才行……”
語聲微微一頓,又道:“那位沒有中毒的女娃兒,武功如何?”
阮山道:“應該算是二流身手。”
蘇大娘沉吟一陣,道:“四川唐家的暗器,享譽武林百年,如若那唐姑娘沒有受傷,倒是咱們極好的幫手,眼前我們隻有三人拒敵,必須得一齊出戰,布成一個三角陣勢,以這棵老榕樹為點,不讓他們逼近茅舍……”
阮山道:“不成,三人一齊出手雖然可增加一些聲勢變化,但那兩位體力未複的姑娘,豈不是沒有人照顧了嗎?”
蘇大娘道:“老身正為此事難作主意,如若咱們三人之力,能夠撐上一夜半日,不讓他們攻入茅舍,老身可以把她們請入我那地下習武密室之中養息,怕的是敵勢眾多,咱們自己無能支撐時,要借黑夜掩護退走,就無法兼顧到密室中的兩位姑娘了。”
阮山道:“你那地下密室,可夠堅牢嗎?”
蘇大娘道:“堅牢的很,不知開啟之法的人,絕對難已強行攻入,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通往別處的暗門。”
阮山道:“在下之意,還是把兩位姑娘送入密室的好,咱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專心一致的對付來犯之敵了。”
蘇大娘迴顧那茅舍一眼,道:“如此一來,那就得死守這座茅舍了!”
蘇大娘下了決心,點頭說道:“好!咱們就這麽辦,我去把兩位姑娘送入密室。”
大約有一盞熱茶工夫之久,蘇大娘帶著金嬌,一齊走了出來。
蘇大娘抬頭望了那茂枝、密葉的老榕樹一眼,道:“但願這棵千年老榕,能夠平安度過這場劫數。”
金嬌緩步行近阮山身旁,低聲說道:“蘇老前輩那密室,堅牢無比,十分安全,哪怕是他們放火燒去茅舍,也不致餘危害到唐姑娘和玉嬌妹妹……”
阮山長長唿了一口氣,道:“我擔心的就是怕他們施用火攻,你這一說,我就放心了!”
金嬌道:“三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可下手太狠。”
阮山道:“那要看他們的手段了。”
金嬌道:“三爺已經忍耐了很多,眼下那林玉和許文昌,都答應為三爺解說,想此中真象,近日可大白武林,若是三爺忍不下一時之氣,出手傷人,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嗎?”
阮山輕輕歎息一聲,道:“你說的不錯……”
金嬌微微一笑,接道:“唐姑娘和玉嬌妹妹,身中巨毒,除了沈天奎之外,世間原以為無可救之藥,但咱們就偏偏遇上了蘇老前輩,承她賜靈丹,使唐姑娘和玉蘭妹妹,絕處逢生,吉人天相之言,看來並非是虛談,也更堅定了妾婢一片向善之心。”
突然聽見嗤的一聲,一支響箭破空而來。
蘇大娘手中拐杖一揮,嘩啦一聲,擊落了響箭,冷笑一聲說道:“他們就要發動了,問我是否下定決心幫助你和他們為敵……”
阮山道:“老前輩此刻還可置身事外。”
蘇大娘怒道:“老身如果不想幫助你,你求我也是無用,如若我要幫你,你不答應那也不行。”
金嬌微微一笑道:“蘇老前輩既然肯全力相助,那是求之不得,就請老前輩主持大局。”
蘇大娘道:“來犯之敵,人手眾多,咱們隻有三人,不宜和他們對陣相拚,老身之意,咱們各守一處方位,彼此相互接應。”
目光一轉,望著金嬌,接道:“姑娘可會施用暗器嗎?”
金嬌道:“用是會用,隻是不夠精熟罷了。”
蘇大娘道:“好,就請姑娘守在茅舍之中,老身和阮莊主二人分在室外拒敵,我們以那茅舍為護守要區,不讓他們逼近半步。”
阮山道:“好吧!就依老婆婆的吩咐。”
阮山在百花穀時,任南公曾經告訴過他,日後在江湖之上行走,不論遇上何等人物,都以平輩相稱,所以他始終不肯稱那蘇大娘一聲老前輩。
金嬌低聲說道:“老前輩,小婢有幾句話,不知該不該講?”
蘇大娘道:“既然有話,請說就是!”
金嬌道:“咱們和那些來犯的武林人物,無怨無仇,犯不著施下毒手,如果情非必要,最好是不要傷人!”
蘇大娘道:“他們這等明火執仗來犯,形同搶劫,那是分明沒把我老婆子看在眼裏,今日如果是不能給他們一點苦頭吃吃,日後我老婆子還有何顏麵在江湖之上立足。”
金嬌正要再勸幾句,突然聽見一陣流矢劃空之聲,一支長箭,電閃般急奔而來。
蘇大娘拐杖一揮,竟然沒把那長箭擊落,隻不過震的來勢略偏,撲的一聲,釘在了老榕樹上,深入了六七寸,箭尾的雁羽,不停的搖動。
阮山吃了一驚,道:“強弓長箭,勁勢竟然如此兇惡,此人的內力,定是驚人。”
蘇大娘卻是見箭變色,冷冷說道:“好啊!想不到他也來了!”
阮山道:“什麽人?”
蘇大娘道:“神箭鎮乾坤朱元。”
阮山道:“他能使得如此強力的硬弓,武功定是不弱。”
蘇大娘道:“此人天生神力,能開千斤硬弓,手中兵刃,卻是沉重驚人……”
阮山道:“他用的什麽兵刃?”
蘇大娘道:“一丈二尺的軟索銀錘……”微微一頓,接道:“你遇上他時,可要小心一些,不可用兵刃打他射來的箭,不可硬接他的兵刃。”
阮山道:“謝謝指教。”
金嬌沉聲說道:“三爺小心了。”
縱身飛躍而起,直向那茅舍之中奔去。
阮山道:“咱們先隱在這老榕樹上,查看一下他們來勢如何。”
一提氣,身子筆直而上,飛起一丈多高,左手一伸,抓住了一條軟枝,一個倒翻,身子隱入了茂密的枝葉之中。
蘇大娘低聲讚道:“好曆害的輕功!”
拐杖點地,身子斜裏飛起,也隱入了那茂密的枝葉中。
兩人不過剛剛隱好身子,兩條人影,已經聯袂奔到。
阮山借那枝葉間的空隙望去,隻見來人年約三十多歲,全身勁裝,手中各拿一柄單刀。
這兩人似乎是對蘇大娘有著甚多顧慮,距離那茅舍還有四五丈遠,已經停了下來。
阮山低聲說道:“老婆婆,這兩位是什麽人?”
蘇大娘道:“探道而來的無名小卒。”
語音未落,又是四條人影,疾奔而到。
阮山凝目望去,隻見那當先之人身著天藍長衫,猿臂蜂腰,星目劍眉,手中握著一把折扇,身後三個大漢,每人提著亮銀棍,為首一人除了手中的亮銀棍外,肩上還斜背了一柄長劍。
蘇大娘低聲對阮山說道,“你可識得這個人嗎?”
阮山搖頭說道:“不認識,老婆婆想必識得了?”
蘇大娘道:“此人乃是近年突起武林道上的一位年輕怪傑,他出道不足五年,已經把豫、鄂、湘、贛四省的武林人物,壓服組合起來,被擁為四省總瓢把子……”
她望了阮山一眼,接道:“本來老身已經久年不問江湖中事,對江湖上後進人才,和人事變遷,早已不聞不問,但此人自封四省總瓢把子之後,曾經來拜會老身數次,請老身重出江湖,讚助於他,並說江湖上亂象已萌,不出五年,江湖上必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殺劫,他是奉師命出道江湖,希望能夠盡人事,挽救一些劫運。此人能言會道,說詞動人,老身幾乎被他說動,幸虧我未答應,一口迴絕。此後他在半年之內,連來三次,也被我拒絕了三次,但他竟然第四次還敢來找,老身被他纏的沒有辦法,隻好避開不見,那時,我就隱身在這老榕樹上,暗中監視他的舉動,他竟然在我茅舍門外,一等三四個時辰之久,那實在需要常人難及的耐性……”
阮山心中一動,暗道:“這蘇大娘隱居於此,甚少和武林人物來往,哪來的信鴿到此呢……”
忖思之間,蘇大娘已經緩步走了出來,手中拿著一張白箋,滿臉凝重之色,緩步對阮山行了過來,那隻全身雪白的信鴿,就落在她左麵肩頭上。
阮山暗道:看來她說不和武林同道往來之言,都是虛空之談……
心念轉動,蘇大娘已經走到身前,緩緩把手中白箋,遞向阮山。
阮山接過來一瞧,隻見上麵寫道:老前輩隱居已久,何苦為人所累,結怨武林同道,見字尚望賞賜薄麵,逐走阮山等一行四人,日落之前,望能實現,晚輩縱有相護之心,恐怕已經無相護之能了。短短幾行草書,下麵著名卻是一個飛字。
阮山看見短函,長歎一聲,道:“天下武林同道,對我誤會如此之深,看來是難以善言解說了。”目光一轉,望著蘇大娘,道:“老婆婆可有別的打算嗎?”
蘇大娘道:“我如若無保護幫助之心,也不會把珍藏甚久的兩粒靈丹,給那兩位姑娘服下了!”
阮山道:“老婆婆隻不過想借用在下,冒充你那孫兒,這代價豈不是太大了嗎?”
蘇大娘道:“事已至此,老身也顧不得許多了,哪怕和天下武林結怨,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阮山道:“咱們萍水相逢,承賜靈丹,在下等已經感激不盡,在下之意,老婆婆也不用趟這次渾水,由在下自己對付就行,如若我有幸能不死,明日午時,再和老婆婆一起去赴你故交之約不遲。”
蘇大娘道:“如果不幸戰死呢?”
阮山呆了一呆,道:“那時在下人都死了,自然無法赴約了!”
蘇大娘道:“正因如此,我才不希望你逞強戰死,這天下縱然還能找到像你這樣可以冒充我那孫兒之人,但一時之間,也是無法尋到,為明日那個宴會,老身必須盡我之力,保護你們的安全不可。”
阮山道:“這個,我看不必了吧!”
蘇大娘左手一揮,扯去了白箋一半,放入那白鴿翼下的銅管之中,雙手一抖,白鴿振翼而去,眨眼間飛的蹤影不見。
阮山望著那白鴿飛的不見了,才低聲問蘇大娘,道:“這寫信的是什麽人?看來和老婆婆倒是很熟識啊。”
蘇大娘道:“如果是等閑之人,也不配和老身書信往來了。”
阮山看她不願意說出這人身份,也不再多問,抬頭望了望天色。說道:“此刻距離日落,最多不過一個時辰,強敵來犯在即,老婆婆可有什麽打算嗎?”
蘇大娘沉吟了一陣,道:“眼下有兩個策略可行,一是走離開這,讓他們撲一個空……”
阮山接道:“此法不妥,如若我推斷不錯,咱們此刻的行動,早已經在他們監視之中。”
蘇大娘道:“這第二個辦法,那就是和他們周旋一戰,但必須得先作布置,進者可攻,退者可守。”
阮山道:“在下顧慮的是那唐姑娘和玉嬌兩位姑娘,日落時,是否已經內毒盡除……”
蘇大娘接道:“縱然她們內毒全除,但體力未複,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沒有拒敵之力。”
阮山道:“看那飛鴿傳來書信,今宵來犯之敵,人數定是不少,咱們隻有三人之力,還要分心保護兩個毒傷未愈的人,如果不能安排妥當,隻怕此戰必敗。”
蘇大娘道:“隻要咱們能設法支撐到明日午時,一定會有援手趕到。”
阮山道:“你可是說的那位故友……”
蘇大娘接道:“不錯,他縱然不為老身,也會為你出手!”
阮山茫然道:“我和他素不相識啊!”
蘇大娘道:“他不是救你阮山,救的是老身的孫兒。”
突然間響起一陣嗚嗚之聲,遠遠傳了過來,蘇大娘臉色突然一變,道:“好啊!他們就要發動了,咱們還沒研商拒敵之策哩。”
阮山望了望天色,道:“時間還早,他們為什麽提前發動?”
蘇大娘道:“想是他們看到了老身撕了那傳來的書信,心中惱怒,所以提前發動。”
阮山道:“既是如此,咱們也該有個計化才行,在下之意,老婆婆負責保護唐姑娘等人的安全,由在下迎戰……”
蘇大娘道:“不用講了,這法子行不通,他們人手眾多,你一人之力,如何能抵拒得住,有道是打蛇打頭,擒賊擒王,我們必須得先把他們頭領製服才行……”
語聲微微一頓,又道:“那位沒有中毒的女娃兒,武功如何?”
阮山道:“應該算是二流身手。”
蘇大娘沉吟一陣,道:“四川唐家的暗器,享譽武林百年,如若那唐姑娘沒有受傷,倒是咱們極好的幫手,眼前我們隻有三人拒敵,必須得一齊出戰,布成一個三角陣勢,以這棵老榕樹為點,不讓他們逼近茅舍……”
阮山道:“不成,三人一齊出手雖然可增加一些聲勢變化,但那兩位體力未複的姑娘,豈不是沒有人照顧了嗎?”
蘇大娘道:“老身正為此事難作主意,如若咱們三人之力,能夠撐上一夜半日,不讓他們攻入茅舍,老身可以把她們請入我那地下習武密室之中養息,怕的是敵勢眾多,咱們自己無能支撐時,要借黑夜掩護退走,就無法兼顧到密室中的兩位姑娘了。”
阮山道:“你那地下密室,可夠堅牢嗎?”
蘇大娘道:“堅牢的很,不知開啟之法的人,絕對難已強行攻入,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通往別處的暗門。”
阮山道:“在下之意,還是把兩位姑娘送入密室的好,咱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專心一致的對付來犯之敵了。”
蘇大娘迴顧那茅舍一眼,道:“如此一來,那就得死守這座茅舍了!”
蘇大娘下了決心,點頭說道:“好!咱們就這麽辦,我去把兩位姑娘送入密室。”
大約有一盞熱茶工夫之久,蘇大娘帶著金嬌,一齊走了出來。
蘇大娘抬頭望了那茂枝、密葉的老榕樹一眼,道:“但願這棵千年老榕,能夠平安度過這場劫數。”
金嬌緩步行近阮山身旁,低聲說道:“蘇老前輩那密室,堅牢無比,十分安全,哪怕是他們放火燒去茅舍,也不致餘危害到唐姑娘和玉嬌妹妹……”
阮山長長唿了一口氣,道:“我擔心的就是怕他們施用火攻,你這一說,我就放心了!”
金嬌道:“三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可下手太狠。”
阮山道:“那要看他們的手段了。”
金嬌道:“三爺已經忍耐了很多,眼下那林玉和許文昌,都答應為三爺解說,想此中真象,近日可大白武林,若是三爺忍不下一時之氣,出手傷人,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嗎?”
阮山輕輕歎息一聲,道:“你說的不錯……”
金嬌微微一笑,接道:“唐姑娘和玉嬌妹妹,身中巨毒,除了沈天奎之外,世間原以為無可救之藥,但咱們就偏偏遇上了蘇老前輩,承她賜靈丹,使唐姑娘和玉蘭妹妹,絕處逢生,吉人天相之言,看來並非是虛談,也更堅定了妾婢一片向善之心。”
突然聽見嗤的一聲,一支響箭破空而來。
蘇大娘手中拐杖一揮,嘩啦一聲,擊落了響箭,冷笑一聲說道:“他們就要發動了,問我是否下定決心幫助你和他們為敵……”
阮山道:“老前輩此刻還可置身事外。”
蘇大娘怒道:“老身如果不想幫助你,你求我也是無用,如若我要幫你,你不答應那也不行。”
金嬌微微一笑道:“蘇老前輩既然肯全力相助,那是求之不得,就請老前輩主持大局。”
蘇大娘道:“來犯之敵,人手眾多,咱們隻有三人,不宜和他們對陣相拚,老身之意,咱們各守一處方位,彼此相互接應。”
目光一轉,望著金嬌,接道:“姑娘可會施用暗器嗎?”
金嬌道:“用是會用,隻是不夠精熟罷了。”
蘇大娘道:“好,就請姑娘守在茅舍之中,老身和阮莊主二人分在室外拒敵,我們以那茅舍為護守要區,不讓他們逼近半步。”
阮山道:“好吧!就依老婆婆的吩咐。”
阮山在百花穀時,任南公曾經告訴過他,日後在江湖之上行走,不論遇上何等人物,都以平輩相稱,所以他始終不肯稱那蘇大娘一聲老前輩。
金嬌低聲說道:“老前輩,小婢有幾句話,不知該不該講?”
蘇大娘道:“既然有話,請說就是!”
金嬌道:“咱們和那些來犯的武林人物,無怨無仇,犯不著施下毒手,如果情非必要,最好是不要傷人!”
蘇大娘道:“他們這等明火執仗來犯,形同搶劫,那是分明沒把我老婆子看在眼裏,今日如果是不能給他們一點苦頭吃吃,日後我老婆子還有何顏麵在江湖之上立足。”
金嬌正要再勸幾句,突然聽見一陣流矢劃空之聲,一支長箭,電閃般急奔而來。
蘇大娘拐杖一揮,竟然沒把那長箭擊落,隻不過震的來勢略偏,撲的一聲,釘在了老榕樹上,深入了六七寸,箭尾的雁羽,不停的搖動。
阮山吃了一驚,道:“強弓長箭,勁勢竟然如此兇惡,此人的內力,定是驚人。”
蘇大娘卻是見箭變色,冷冷說道:“好啊!想不到他也來了!”
阮山道:“什麽人?”
蘇大娘道:“神箭鎮乾坤朱元。”
阮山道:“他能使得如此強力的硬弓,武功定是不弱。”
蘇大娘道:“此人天生神力,能開千斤硬弓,手中兵刃,卻是沉重驚人……”
阮山道:“他用的什麽兵刃?”
蘇大娘道:“一丈二尺的軟索銀錘……”微微一頓,接道:“你遇上他時,可要小心一些,不可用兵刃打他射來的箭,不可硬接他的兵刃。”
阮山道:“謝謝指教。”
金嬌沉聲說道:“三爺小心了。”
縱身飛躍而起,直向那茅舍之中奔去。
阮山道:“咱們先隱在這老榕樹上,查看一下他們來勢如何。”
一提氣,身子筆直而上,飛起一丈多高,左手一伸,抓住了一條軟枝,一個倒翻,身子隱入了茂密的枝葉之中。
蘇大娘低聲讚道:“好曆害的輕功!”
拐杖點地,身子斜裏飛起,也隱入了那茂密的枝葉中。
兩人不過剛剛隱好身子,兩條人影,已經聯袂奔到。
阮山借那枝葉間的空隙望去,隻見來人年約三十多歲,全身勁裝,手中各拿一柄單刀。
這兩人似乎是對蘇大娘有著甚多顧慮,距離那茅舍還有四五丈遠,已經停了下來。
阮山低聲說道:“老婆婆,這兩位是什麽人?”
蘇大娘道:“探道而來的無名小卒。”
語音未落,又是四條人影,疾奔而到。
阮山凝目望去,隻見那當先之人身著天藍長衫,猿臂蜂腰,星目劍眉,手中握著一把折扇,身後三個大漢,每人提著亮銀棍,為首一人除了手中的亮銀棍外,肩上還斜背了一柄長劍。
蘇大娘低聲對阮山說道,“你可識得這個人嗎?”
阮山搖頭說道:“不認識,老婆婆想必識得了?”
蘇大娘道:“此人乃是近年突起武林道上的一位年輕怪傑,他出道不足五年,已經把豫、鄂、湘、贛四省的武林人物,壓服組合起來,被擁為四省總瓢把子……”
她望了阮山一眼,接道:“本來老身已經久年不問江湖中事,對江湖上後進人才,和人事變遷,早已不聞不問,但此人自封四省總瓢把子之後,曾經來拜會老身數次,請老身重出江湖,讚助於他,並說江湖上亂象已萌,不出五年,江湖上必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殺劫,他是奉師命出道江湖,希望能夠盡人事,挽救一些劫運。此人能言會道,說詞動人,老身幾乎被他說動,幸虧我未答應,一口迴絕。此後他在半年之內,連來三次,也被我拒絕了三次,但他竟然第四次還敢來找,老身被他纏的沒有辦法,隻好避開不見,那時,我就隱身在這老榕樹上,暗中監視他的舉動,他竟然在我茅舍門外,一等三四個時辰之久,那實在需要常人難及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