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長歌的心中,有許多能對上這句話的對子,但是用哪一句更好,他卻也是拿不準。思索片刻之後,最終緩緩說道:
“桃燃錦江堤。”
此句一處,周圍雅雀無聲,不久,張尚起身高唿,“妙,妙,此對法在格律、意境上完全契合,更道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老夫受教了。”
“豈敢,豈敢。”李長歌年少,雖說贏了一句,但是卻不敢太過放肆。
“李家主大才,如今輪到老夫請教了,若李家主能令老夫滿意,老夫就此認輸了。”
“老先生請。”李長歌拱手說道。
張尚跨出一步,道:“天數有變,聖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我太祖武皇帝,威震八方,四海臣服,當今天子更是文成武德之聖主,不料,王氏之賊人,不識天數,妄與大晉爭鋒,如今天下紛爭不斷,天子廣納賢士,行掃清六合之勢力,李家主見識不凡,胸中溝壑萬千,老夫請教李家主,對如今天下大勢,如何看待。”
“好狠。”李長歌聞言,心中憤恨道,張尚此言,既誅人,又誅心。稍不注意,便會掉入他的陷阱中去。
他先是分析天下大統仍然在陸青一方,然後貶低王氏為賊寇,最後卻讓自己來分析天下大勢。誠然,這裏的許多家主都抱著僥幸的心裏,這種僥幸心裏便是牆頭草的表現。若魏少清勝,則出兵滅王,若王氏勝,則接應王氏入主金陵。
這都是心照不宣之事,魏少清心中明白,否則他也不會將這些世家看守起來,張尚如今借口此事要離長歌作答,就是要李長歌沒有選擇的餘地。
若今日他心向著王氏,那魏少清就有理由將他舊地正法,從而殺雞儆猴,讓這些世家不得妄動,若李長歌向著大晉,那勢必會在日後王氏中生出間隙,以後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所以李長歌感歎他好狠。
李長歌沉思片刻,長歎一聲,道:“老先生可知何為為君之道。”不等張尚開口,便接著說道:“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放肆,李長歌,你這是諷刺陛下嗎?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當誅九族,來人。”魏少清早就準備好了,若李長歌有失言,定會讓他淪為刀下亡魂。
“將軍大人為何如此發怒,在下尚為說完。”李長歌麵色一變,麵露驚色道。
“你還有何話可說?”
“在下方才所說,乃是為君之道,也是聖人之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當今天子是否為聖君,最主要的還是看將軍等人的作為了,若連在下一言都不聽,便要拿下,又怎麽當得一個聖字,若將來陛下聞將軍今日之舉,恐怕也會問罪與將軍。”李長歌淡淡的說來。
“當今陛下乃是大晉開國之君,我等都甚是拜服,老先生問在下天下大勢,依在下看來,並沒有什麽好說的,陛下是明君,那定會一統天下,讓四海歸附,我等又怎能在這裏,妄加猜測呢。”
“這。。。。”張尚聞言,竟然有一種拳頭打進棉花裏麵的感覺。李長歌的話看似磨礪兩可,其實也在誅心,你不是要問天下大勢嗎?我就說天下是要逢迎明君的,陸青若是明君,天下遲早都是他的。若你們不相信,那就是你們不相信他是明君,到時候陸青怪罪的,就不是李長歌一人了。
“李家主所言,在下佩服,老朽輸了。”
張尚的認輸,直接讓今日的辯論落下了帷幕,但是事情遠遠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老先生,既然在下勝了,那在下和張家孫小姐的婚事。”
“這個,這個,李家主,男女婚姻,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家主祖上也是名門高第,更是要講究這一點了,而我張氏也不是小門小戶,此舉恐有些不妥啊。”張尚有些推辭的說著。
“哈哈,先生多慮了,如今李氏隻餘長歌一人,本人既然是家主,當然做的了自己的主了,至於媒人,魏將軍不就是嗎?”
“這。。。。”
“魏將軍,張老先生,在下先行告辭,等候消息。”李長歌沒有理會張尚的尷尬,拱手說著,然後離開了此地。
“我死也不嫁,死也不嫁,二爺爺,你不是說有把握的嗎?如今卻成這番情況了。”張莫雨在一旁搖著張尚的手臂,大聲哀求道。
“二爺爺,要不,我們迴金陵吧。”張莫雨雙眼一亮,忽然說道。
“迴金陵?胡說,我等可是奉了命令前來的,豈能迴金陵。”張尚麵色一變,迴金陵固然能拜托這些事情,等和州之圍解除了,到時候,李長歌又有什麽資格再提起此事呢,但是這樣卻違背了自己來和州的初衷。
“張老,迴去吧,朝廷讓你前來,不過是怕我有些意氣用事,容易中奸計,所以才讓你來的,如今這番情況,王博如何能攻下和州,隻要本將軍小心防備,不會讓他得逞的。”魏少清淡淡的說道。
張尚思考良久道:“將軍說的極是,既然如此,老夫明日就與莫雨離開和州。”
“如此甚好。”魏少清點了點頭。
“那這裏就勞煩將軍了,切記,不可出城與其野戰。”張尚拱手說道。
“本將記住了。”
次日一早,隨著東門的城門緩緩開啟,張尚與張莫雨偷偷的離開了和州。
而後兩日,王博每日派人前去叫陣,有時候更是親自上前,但是和州城門緊閉,一氣之下,王博隻得毆打士卒泄憤。
這日,王博又在毆打士卒,其餘軍士在烈日之中,也是毫無戰心。
“將軍,王氏軍心以潰,若出其不備,定讓王氏大軍一潰千裏。”城門上,魏少清手下將領主動請纓道。
“報,將軍,細作發現,王博大軍有後退的跡象。”
“難道王博是為了拖住我們然後撤軍?”魏少清疑惑的說道。
“將軍,此刻不戰,更待何時?”
“將軍,末將請戰。”
“將軍,末將請戰。”
“桃燃錦江堤。”
此句一處,周圍雅雀無聲,不久,張尚起身高唿,“妙,妙,此對法在格律、意境上完全契合,更道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老夫受教了。”
“豈敢,豈敢。”李長歌年少,雖說贏了一句,但是卻不敢太過放肆。
“李家主大才,如今輪到老夫請教了,若李家主能令老夫滿意,老夫就此認輸了。”
“老先生請。”李長歌拱手說道。
張尚跨出一步,道:“天數有變,聖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我太祖武皇帝,威震八方,四海臣服,當今天子更是文成武德之聖主,不料,王氏之賊人,不識天數,妄與大晉爭鋒,如今天下紛爭不斷,天子廣納賢士,行掃清六合之勢力,李家主見識不凡,胸中溝壑萬千,老夫請教李家主,對如今天下大勢,如何看待。”
“好狠。”李長歌聞言,心中憤恨道,張尚此言,既誅人,又誅心。稍不注意,便會掉入他的陷阱中去。
他先是分析天下大統仍然在陸青一方,然後貶低王氏為賊寇,最後卻讓自己來分析天下大勢。誠然,這裏的許多家主都抱著僥幸的心裏,這種僥幸心裏便是牆頭草的表現。若魏少清勝,則出兵滅王,若王氏勝,則接應王氏入主金陵。
這都是心照不宣之事,魏少清心中明白,否則他也不會將這些世家看守起來,張尚如今借口此事要離長歌作答,就是要李長歌沒有選擇的餘地。
若今日他心向著王氏,那魏少清就有理由將他舊地正法,從而殺雞儆猴,讓這些世家不得妄動,若李長歌向著大晉,那勢必會在日後王氏中生出間隙,以後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所以李長歌感歎他好狠。
李長歌沉思片刻,長歎一聲,道:“老先生可知何為為君之道。”不等張尚開口,便接著說道:“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放肆,李長歌,你這是諷刺陛下嗎?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當誅九族,來人。”魏少清早就準備好了,若李長歌有失言,定會讓他淪為刀下亡魂。
“將軍大人為何如此發怒,在下尚為說完。”李長歌麵色一變,麵露驚色道。
“你還有何話可說?”
“在下方才所說,乃是為君之道,也是聖人之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當今天子是否為聖君,最主要的還是看將軍等人的作為了,若連在下一言都不聽,便要拿下,又怎麽當得一個聖字,若將來陛下聞將軍今日之舉,恐怕也會問罪與將軍。”李長歌淡淡的說來。
“當今陛下乃是大晉開國之君,我等都甚是拜服,老先生問在下天下大勢,依在下看來,並沒有什麽好說的,陛下是明君,那定會一統天下,讓四海歸附,我等又怎能在這裏,妄加猜測呢。”
“這。。。。”張尚聞言,竟然有一種拳頭打進棉花裏麵的感覺。李長歌的話看似磨礪兩可,其實也在誅心,你不是要問天下大勢嗎?我就說天下是要逢迎明君的,陸青若是明君,天下遲早都是他的。若你們不相信,那就是你們不相信他是明君,到時候陸青怪罪的,就不是李長歌一人了。
“李家主所言,在下佩服,老朽輸了。”
張尚的認輸,直接讓今日的辯論落下了帷幕,但是事情遠遠不是他想象的那樣。
“老先生,既然在下勝了,那在下和張家孫小姐的婚事。”
“這個,這個,李家主,男女婚姻,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家主祖上也是名門高第,更是要講究這一點了,而我張氏也不是小門小戶,此舉恐有些不妥啊。”張尚有些推辭的說著。
“哈哈,先生多慮了,如今李氏隻餘長歌一人,本人既然是家主,當然做的了自己的主了,至於媒人,魏將軍不就是嗎?”
“這。。。。”
“魏將軍,張老先生,在下先行告辭,等候消息。”李長歌沒有理會張尚的尷尬,拱手說著,然後離開了此地。
“我死也不嫁,死也不嫁,二爺爺,你不是說有把握的嗎?如今卻成這番情況了。”張莫雨在一旁搖著張尚的手臂,大聲哀求道。
“二爺爺,要不,我們迴金陵吧。”張莫雨雙眼一亮,忽然說道。
“迴金陵?胡說,我等可是奉了命令前來的,豈能迴金陵。”張尚麵色一變,迴金陵固然能拜托這些事情,等和州之圍解除了,到時候,李長歌又有什麽資格再提起此事呢,但是這樣卻違背了自己來和州的初衷。
“張老,迴去吧,朝廷讓你前來,不過是怕我有些意氣用事,容易中奸計,所以才讓你來的,如今這番情況,王博如何能攻下和州,隻要本將軍小心防備,不會讓他得逞的。”魏少清淡淡的說道。
張尚思考良久道:“將軍說的極是,既然如此,老夫明日就與莫雨離開和州。”
“如此甚好。”魏少清點了點頭。
“那這裏就勞煩將軍了,切記,不可出城與其野戰。”張尚拱手說道。
“本將記住了。”
次日一早,隨著東門的城門緩緩開啟,張尚與張莫雨偷偷的離開了和州。
而後兩日,王博每日派人前去叫陣,有時候更是親自上前,但是和州城門緊閉,一氣之下,王博隻得毆打士卒泄憤。
這日,王博又在毆打士卒,其餘軍士在烈日之中,也是毫無戰心。
“將軍,王氏軍心以潰,若出其不備,定讓王氏大軍一潰千裏。”城門上,魏少清手下將領主動請纓道。
“報,將軍,細作發現,王博大軍有後退的跡象。”
“難道王博是為了拖住我們然後撤軍?”魏少清疑惑的說道。
“將軍,此刻不戰,更待何時?”
“將軍,末將請戰。”
“將軍,末將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