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十七節長遠大計之四兵工廠


    其實,陶平這那是在造地雷啊,簡直就是在造殺人機器啊!


    像陶平所說的這種跳雷,實際上在二戰時已經出現,德國步兵用的最多,隻是在中國戰場上使用不多,大家都不熟悉而已,比如說在歐洲戰場上,無論是美國兵、英國兵,還是德國兵,大家談到這種地雷都是頭皮發麻。


    因為沒辦法,這種地雷一旦爆炸就絕對的沒有殺傷死角,你躲都沒處躲,臥倒根本不管用,一炸一大片,基本上是一隊人中隻要有一個中彩,其他的人全部都沾光。


    而且就是它炸傷你的地方,也是非常的陰損,它也太不是個地方了――基本上受傷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在腰部附近,也就是男人老二所在的地方。你想啊!一米高爆炸,不炸這個地方不能炸那個地方。


    要知道,那是所有男人內心深處“最―怕―怕”的地方,那個地方要是傷了,不光是要斷子絕孫,而且還要失去一個男人應有的尊嚴,所以說比死了還難受。


    至於陶平所說的子彈地雷是在後來美越戰爭中才廣為出現,最初是北越用來對付黴軍來著的。


    n年來,他給黴軍造成的傷害據說比起後來黴軍在伊拉克遭受的路邊炸彈毫不遜色,前者叫你生不如死,後者叫你不知道自己怎麽死,兩者鬥斤對八兩,不相上下。


    而現在,陶平讓他整整早出現了近五十年。


    而且,像這種子彈地雷,雖然說並不一定能殺死敵人,但卻可以將敵人腳板擊穿,甚至將下半身擊傷,從而將敵人打成重傷殘疾,造成敵人不得不分出兵力來照顧傷員,由此而造成整個部隊機動能力、士氣的嚴重下降。


    要知道,像這種子彈地雷,造價低廉、製造方法簡便,一個士兵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攜帶二、三百發子彈,從而布下二、三百個地雷,可以說是理想的殺人武器,充分體現了現代武器邪惡的一方麵,致殘而不致死。


    所以說,特別是陶平後麵而提到的這種地雷,比起那些能炸死人的地雷還可怕。


    據後來已經當上國防科工委委員的郎方在其迴憶錄《我的軍工生涯》寫道:


    “提起我幹軍工作作真正步入正軌的時候,那是在一九三八年底,以前我所幹的也隻能算是修修補補、小打小鬧。


    當時,我們的部隊進入塔山以後,陶團長剛養好傷從從重慶迴來,他從重慶帶迴來了兩套子彈複裝設備,這之後我們的軍工廠才算正式開張。


    當時的國內局勢對我們也十分有利,國共全麵合作,日軍方麵的壓力相對也不是太大(當時日軍對我軍的力量也不是太重視)


    國內武漢戰役剛剛打完,雖然國民政府最終丟了武漢三鎮,但日軍也受到了國民政府的重創,付出了二十五點六萬餘人的傷亡。


    這二十五點六萬人在現在有些同誌看,可能不算什麽!不就二十五點六萬嗎?


    但這對於當時的日軍來說可以說是相當致命的,要知道,這些死傷的的士兵都是日本軍隊多少年訓練才積累下來的家底,老兵中的老兵,精兵中的精兵,他們的戰鬥力,在實戰中往往都是一個抵好幾個。這小日本就那麽在一點個地方,他能有多少個二十五點六萬啊!


    說到一點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一九三七、三八年那會兒,我們的戰士要和鬼子拚刺刀,要是三個能拚的過人家一個――那就是不錯的了。


    當然了,也有一個拚一個的,不過,要排除我們的戰士耍賴,留一、二發子彈在槍中,實在看不行,就“砰!”的一槍解決問題。


    而且,早年的小鬼子,槍法特別精準,比起現代那些經過專業訓練的狙擊手毫不遜色,二百米內,你基本上沒有跑得了的,所以說,開始時我們的部隊吃了不少的虧。


    當時真正的鬼子決對不像現在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跟一群豬一樣,直勾勾的紮堆往上衝,搞的讓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我們當年殺鬼子就像殺豬一樣簡單。


    真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會犧牲那麽多的戰友,那麽我的同誌了,殺鬼子之所以能成為英雄,那是因為當時的小鬼子真的很難殺。


    要知道你殺死的是一個經過四至五年苦心訓練的冷血動物、殺人機器,決不是一隻豬,他打過的子彈可能超過一、二千發,而你可能也就一、十發而已。


    他可以輕而一舉的擊中一百公尺以外的一個點燃的香頭,而你卻連擊同樣距離的一口鍋都困難重重。


    事實上我們許多的戰士都是在自己的有效射程之外被鬼子射殺了,可以這麽說,一旦鬼子推進到二百米,其火力的的精度和強度就達到了頂峰,我們的戰士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而造成這一點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缺少子彈,士兵缺乏最基本的實彈射擊訓練。


    現在要是說起來,又有些同誌可能不信,說你老郎又在那兒吹了,會笑。


    我們一場戰鬥給每名戰士所配發的子彈,基本上介於三至五發之間。這平時真正訓練打靶的機會就可想而知了,比過年還稀罕!


    這三至五發子彈打完之後就是衝峰進和白刃戰,所以說,當時我們有不少的主力團,基本上都達到了兩千五百人至三千人左右的規模。


    沒辦法,人多了,戰鬥時能分散敵人的火力,拚刺刀時能分散敵人的精力。


    再說我們部隊的裝備,一個主力團,基本上是輕機槍十挺左右,重機槍一至三挺,小鋼炮,也就是迫擊炮不超過五門,山炮隊不超過兩門,但關鍵是炮彈奇缺,基本上所有口徑加在一塊炮彈超過百發的不多。


    至於子彈的配備,每挺輕機槍基本上不會超過五百發,重機槍超過六百發的不多,步槍子彈基本上在三十發左右,超過四十發的不多。記住了,我所說的是所有子彈平均到每支槍上算的,要知道,真正戰鬥時,誰都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出去了,除非他瘋了!


    當然了,像我們當時的九一一團就是一個特例了,因為當時我們在桐縣的戰鬥中繳獲了大量的鬼子的槍支彈藥,這其中還包括幾十門火炮和幾十輛汽車。


    但用我們陶團長的話說,你就是有金山銀山也不能坐吃山空啊!這子彈是打一發少一發,炮彈是打一發沒一發,這樣下去,還得了。


    早晚非得破產不可。


    所以我們得自個造,於是我們的兵工廠就開工了。


    當時,我樣雖然有了設備,但卻沒有發電機,最後隻有將兩輛鬼子的卡車進行改裝,整出了一套發電設備。


    除了電壓不是太穩定,其他的都是還算正常。


    由於我們之前要求戰士們每次戰鬥時都要收集自己所發射手的子彈彈殼,所以說我們的子彈工廠,不用為造彈殼操心。隻管造彈頭、複裝子彈就行了。


    在這們子彈工廠開工後不久,我們的造雷工廠和手榴彈工廠也投入正常運行了。


    提起造雷工廠,就不得不提我們的陶團長,他真的是一個軍工的天才,他發明的瓷地雷和子彈地雷,大大的簡化了我們生產的工作流程。


    要知道,我們兵工部當時最為先進的機器就是兩部子彈複裝機、兩部發電機、一台變壓器,其它的全都是手工作坊式生產,三座大鐵爐、五十個鑄造模子。


    特別要提的就是我們所製造的瓷地雷和子彈地雷,是我們所有產品中最受戰士們歡迎的兩種武器。


    這個瓷地雷,就是用燒製好的瓷瓶裝上**和一些小碎件做成,比如說裝上一些有毒的草藥、碎瓷片之類的,反正是一些可以傷到人的東西,有什麽裝什麽。


    說到這裏,可能就有同誌要問了,你用瓷的幹嗎?不會用生鐵的造嗎?那玩意多帶勁,還整一個瓷的,一聽就是土貨,肯定不管用。


    我要告訴這些同誌,當時不是我們不想用生鐵來造,而是我們根本就沒有那麽多的生鐵,我們八路當時窮的,說句難聽的就像要飯花子一樣,要啥沒啥!


    像我們九一一團這種條件,孬好還能吃的飽、穿的暖,在整個部隊團一級部隊中還算是好的了,絕對的小康。


    就我們那一點生鐵,還成天當寶貝一樣供著,用來造手榴彈還不夠呢,還用他來造地雷,門都沒有!


    要知道,手榴彈隻有輕便才能實用,必須用生鐵來造。


    提到這個瓷雷,你可別看他土,但殺傷力卻相當的驚人,由於這些瓷雷都被我們做成了跳雷,所以說一旦爆炸起來就沒有死角,可以說是“轟”的一聲放倒一大片,而且由於他不是用生鐵製成,所以說鬼子的探雷器拿它也沒有辦法。


    聽前線的戰士們講,別說鬼子探不到它了,就是鬼子工兵死在這種瓷雷上的就不下一二百人。


    說完了瓷雷,我們再說子彈地雷,他的製作方法更是簡單的要死,基本上是一個人一個小時就能做出二十多個來。一小節竹筒,兩塊土板,外加一個釘子就可以搞定。


    而且布設起來更是方便,就是用最為普通的子彈,無論是手槍子彈、步槍子彈、機槍子彈,都可以架設。


    一個戰士,一次攜帶上二百個這樣的地雷決不是問題,可以說它是封鎖路麵的利器。


    所以說往往可以一布就是一大片,讓鬼子走沒法走,躲沒法躲。


    備注:據相關史料記載,以及一此老人的迴憶早年進入中國的小日本鬼子,他們的單兵素質是相當曆害的,兩百米內基本上是很難有敵手。


    而且,雜牌醫師有一個遠房的親戚也是一名老抗日軍人,據他講早期的小鬼子的確很曆害,非常不好對付。隻不過,到了抗戰中後期,小日本的兵力消耗太大,很多學生兵也被派到了中國戰場,這樣一來,小鬼子的整體戰鬥力才迅速下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相關的資料。


    因此,我在這兒這麽寫也是有根據的。


    不過,總的說來,小日本鬼子的部隊中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應是其開飛機的鬼子,其次就是陸軍,最差的就是海軍了,因此,在日本的軍中陸軍、海軍相互看不起對方,不和也是大家公開的秘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烽火之開國大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雜牌醫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雜牌醫師並收藏抗戰烽火之開國大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