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十三章屠虎伏魔()
“在我軍前方十裏,出現了一支的日軍車隊,總計大小車輛十三輛,估計三十分鍾至四十分鍾後會與我軍相遇。”陶平看完了前鋒偵察小隊傳來情報後,思考了一下,做出了一個讓他以後揚名天下的決定,部隊停止前進,就地在馬兒穀設伏,前鋒小隊繼續偵查敵情。
三十二分鍾後,陶平如願的等來了那支日軍車隊――那隻神秘的日軍車隊。
在陶平的一聲令下,二千多支三八式步槍、五十多挺九六式機槍、一百多支南部式衝鋒槍、一百多個擲彈筒同時向這十三輛日軍軍車開火。
真是應該感謝發明“槍林彈雨”這個詞的人,一時間槍聲大作,手榴彈的“轟!轟”聲響個不停,剛跳下車連往往沒來得及還擊的日軍就被的打得血肉橫飛。
受到照顧最多的當然是車隊中間那三輛尼桑轎車中的日軍軍官了,至於日軍的那四名機槍手也在開火的第一時間被徐秀才點了名。
二百米距離,正是三八式步槍、九六式機槍、南部式衝鋒槍、擲彈筒的最佳射殺範圍。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這麽短的距離,這麽多的火力同時集中的向這麽一個地方開火,他形成的殺傷力是非常恐怖的,以至於大部份日軍,還沒來得及跳下車就被送去見了他們的天照大神。
當揮舞著象牙柄軍刀的陶平帶領著兩千多號人衝了上去的時候,本來二百多人的日軍也就剩下不到四十多人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變成了毫無懸念,兩千多人對四十多人進行的白刃戰,結果可想而知。
陶平在戰鬥打響前做戰動員時的命令得到了充分的執行,那就是――老子不需要日軍的俘虜,老子要的是鬼子的屍體!
以至於張指導員在事後對陶平說:“老陶啊,您現在是領導了,以後說話可要注意分寸啊!我們現在是共黨的隊伍,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嘯居山林的綠林好漢了。黨的政策是‘優待俘虜’,隻此一次,以後下不為例噢!”
聽著苦口婆心張指導員,一口一個“老陶”的規勸。陶平心想到:“乖乖,我目好像才二十五歲,就成老陶了,要是到了三十歲還不成陶大爺了。看來,人家還真的把我當土匪了!以後,不能成天跟‘青龍寨’那邦家夥學說‘了’、‘龜兒子’之類的混帳話了,不過,這個張老大說的也沒錯,看來以後是得注意點了形象了,總不能太匪氣了。”
於是,陶平馬上虛心表態,以後一定要努力的學習黨的政策,改掉身上的不良風氣。
其實對於目前這個戰果,張指導員就差沒有笑掉下巴了,要知道兩百多名的鬼子,二十分鍾多一點就魂飛魄散,這是多大的一件戰功,而這一切都是自已眼前這個半大的孩子指揮部隊打出來的戰果。
這簡直叫人有不敢相信,不過事實又擺在這兒,二百多名鬼子兵的屍體擺在那兒呢,叫你不得不信,要不是自己親自參加這場戰鬥,估計別人說了自己也不會信。
不過,眼前還不是給自已這小搭檔上政治課的時候,現在得馬上清理戰場,看樣子,這裏麵應該有大魚,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魚!
在看到張指導員送來的戰場清理匯總時陶平簡直不敢相信,這次伏擊竟成功擊斃了南京大屠殺的頭號元兇日本陸軍中將穀壽夫,這個號稱“作戰時的掠奪、強盜是保持士氣的重要手段”原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
不僅如此,除了穀壽夫以外,被擊斃還有其他的日軍二百三十一人,這其中還有四個少佐,二十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員。
其實,這次穀壽夫是作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官,帶領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二十名士官學員和四名少佐來華參觀‘武漢攻略戰’的。
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讓這些成天在課堂上紙上談兵的士官學員們感覺受一下真實戰場的環境與殘酷,同時體驗一下在未來實戰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
第六師團是穀壽夫的老部隊,所以第一站就選擇了正在太湖和國民黨軍做戰的第六師團。大概是蒼天開眼吧,讓這頭牲口一出桐縣就被陶平給堵上了。
本來這頭大牲口是準備帶領一群小牲口去爽一下,過把戰場癮的。可沒想到剛到桐縣就遇到了陶平和兩千多名不知從那兒冒出來的兵,三兩下子,就真的徹徹底底的讓他們過足了癮,全集體送到他們的天照大神那兒去報道了。
當興致衝衝的陶平正帶人用繳獲的日軍相機對穀壽夫這頭牲口的屍體進行拍照時,前鋒偵察小隊又已傳來情報:“桐縣縣城內的日軍傾巢出動,正全速向馬兒穀方向開來,估計兩個小時後,縣城內現隻有五十多名日軍把守。”
於是,陶平馬上召開了一個十分鍾的臨時作戰會議,最終大家一致通過了陶平的作戰方案:由張海龍指導員帶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及炮兵連在馬兒穀設伏迎敵,並要求對敵攻擊時盡量不要暴露炮兵力量;陶平則帶領尖刀小隊、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連,抬著穀壽夫的屍體抄小路到桐縣縣城去詐城。
能不一致通過嗎,陶平現在是誰啊?他現在已經是這群老兵心目中的“軍神”了,是這支部隊的指路明燈。
原青龍寨眾賊自是不用說,自李家老宅一戰,陶平將他們從日偽軍的槍口下救出,而且還有後為山中整訓的“洗腦教育”,陶平就是“神”了!誰他媽還敢不信神的話呢?
這群原**老兵,幾天前還在受日本人的鳥氣,要不是陶平帶人前去詐營將他們救出,現在肯定還在山南煤礦挖煤呢!從昨天的劫槍-到今天的設伏擊斃穀壽夫老鬼,陶平隻用了短短兩天。著實讓這群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敗到不能再敗的純爺麽出了口惡氣。
而此時桐縣縣城的日軍最高指揮官鬆下純一中隊長正帶領著日偽軍近五百人全速的向馬兒溝開拔,在接到穀壽夫車隊的求救電報後,他在第一時間行動了起來。
聽著馬兒溝方向的那密集的槍聲和爆炸聲,鬆下隊長的心都有些碎了,要知道日本陸軍中將外號“九州虎”的穀壽夫將軍正被近千人的不明武裝分子圍困在自已防區的一個山溝裏,生死不明。
如果穀壽夫將軍有個什麽好歹,哪怕傷了一根毫毛,自已的下場大概也有切腹自殺這一條道了,根本就不用上軍事法庭。
好在後來,馬兒溝方向又不時傳來零星的槍聲和爆炸聲讓鬆下隊長忐忑不安的心情有些平複。
穀壽夫將軍應該還沒有遇難,馬兒溝的戰鬥還在進行,還沒有結束,要知道二百多人的皇軍隊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還是可以相信的。
在不斷的自慰中,鬆下隊長在經過二個小時三十五分鍾的急行軍終於到達了馬兒穀。
剛到馬兒穀的鬆下隊長馬上被自已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滿地的屍體,看來,戰鬥進行的很激烈,而且好像已經結束了,穀壽夫將軍車隊的十三輛汽車遍布彈痕,簡直就被打成了傳說中的“篩子”。
顧不得去管那些地上零星可疑的新土,鬆下隊長帶著近五百號人直接衝上那九輛遍布彈痕,如果還能被稱為是“汽車”的汽車,所有人的人現在隻有一個目的――找將軍!
剛到車前,真是天從人願,“轟!轟!轟!”的爆炸聲就響了起來,十三輛汽車在瞬間全部都飛上了天,鬆下隊長在第一時間就被送到了他的將軍那裏報到。
在一千多支三八式步槍、四十多挺九六式機槍、七十多支南部式衝鋒槍、七十多個擲彈筒的協同火力下,這隻近五百人的日偽軍隊伍很快就灰飛煙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槍林彈雨、血肉橫飛”這兩個詞的真正含義。
張海龍指導員計算了一下,從戰鬥開始打響,到戰鬥結束,隻用了短短的十八分鍾,十八分鍾時間幹掉近五裏百人,已方僅有四死五傷,也就是說每分鍾至少有這三十名敵人被擊斃。
現在的馬兒穀到處都是屍骸,想想看,近八百號人被一噸**炸的肢離破碎、屍橫便野,到處都是半截的屍體,斷手、斷腳、腸子、腦漿滿地都是。
看著清理戰場是時吐的一塌糊塗戰士,張海龍指導員想想真是後怕,真是慶幸陶平不是自已的敵人。
其實,在次伏擊戰能打的那麽幹淨利落,除了鬆下救人心切,急功冒進以外。陶平的設伏地點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因為在各國陸軍作戰戰術課中,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同一地點短時間內兩次設伏成功的戰例。
陶平也正是利用了“兩個炮彈不會落在同一個坑裏”貫性思維,將桐縣出來的鬆下部隊,全數送進了地獄。
正所謂:“虛虛實實”,這也再次應證了《孫子兵法》中那句名言:“兵者,詭道也!”
此外,張海龍政委按陶平交代布下的耗費一噸**的雷場,也給鬆下部隊造成極大的傷亡。
據後來張海龍指導員迴憶講僅第一輪汽車大爆炸中敵人至少就被幹掉有二百人。
在清理完戰場後,張海龍指導員帶領的部隊按原計劃向桐縣開拔。
第十三章屠虎伏魔()
“在我軍前方十裏,出現了一支的日軍車隊,總計大小車輛十三輛,估計三十分鍾至四十分鍾後會與我軍相遇。”陶平看完了前鋒偵察小隊傳來情報後,思考了一下,做出了一個讓他以後揚名天下的決定,部隊停止前進,就地在馬兒穀設伏,前鋒小隊繼續偵查敵情。
三十二分鍾後,陶平如願的等來了那支日軍車隊――那隻神秘的日軍車隊。
在陶平的一聲令下,二千多支三八式步槍、五十多挺九六式機槍、一百多支南部式衝鋒槍、一百多個擲彈筒同時向這十三輛日軍軍車開火。
真是應該感謝發明“槍林彈雨”這個詞的人,一時間槍聲大作,手榴彈的“轟!轟”聲響個不停,剛跳下車連往往沒來得及還擊的日軍就被的打得血肉橫飛。
受到照顧最多的當然是車隊中間那三輛尼桑轎車中的日軍軍官了,至於日軍的那四名機槍手也在開火的第一時間被徐秀才點了名。
二百米距離,正是三八式步槍、九六式機槍、南部式衝鋒槍、擲彈筒的最佳射殺範圍。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這麽短的距離,這麽多的火力同時集中的向這麽一個地方開火,他形成的殺傷力是非常恐怖的,以至於大部份日軍,還沒來得及跳下車就被送去見了他們的天照大神。
當揮舞著象牙柄軍刀的陶平帶領著兩千多號人衝了上去的時候,本來二百多人的日軍也就剩下不到四十多人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變成了毫無懸念,兩千多人對四十多人進行的白刃戰,結果可想而知。
陶平在戰鬥打響前做戰動員時的命令得到了充分的執行,那就是――老子不需要日軍的俘虜,老子要的是鬼子的屍體!
以至於張指導員在事後對陶平說:“老陶啊,您現在是領導了,以後說話可要注意分寸啊!我們現在是共黨的隊伍,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嘯居山林的綠林好漢了。黨的政策是‘優待俘虜’,隻此一次,以後下不為例噢!”
聽著苦口婆心張指導員,一口一個“老陶”的規勸。陶平心想到:“乖乖,我目好像才二十五歲,就成老陶了,要是到了三十歲還不成陶大爺了。看來,人家還真的把我當土匪了!以後,不能成天跟‘青龍寨’那邦家夥學說‘了’、‘龜兒子’之類的混帳話了,不過,這個張老大說的也沒錯,看來以後是得注意點了形象了,總不能太匪氣了。”
於是,陶平馬上虛心表態,以後一定要努力的學習黨的政策,改掉身上的不良風氣。
其實對於目前這個戰果,張指導員就差沒有笑掉下巴了,要知道兩百多名的鬼子,二十分鍾多一點就魂飛魄散,這是多大的一件戰功,而這一切都是自已眼前這個半大的孩子指揮部隊打出來的戰果。
這簡直叫人有不敢相信,不過事實又擺在這兒,二百多名鬼子兵的屍體擺在那兒呢,叫你不得不信,要不是自己親自參加這場戰鬥,估計別人說了自己也不會信。
不過,眼前還不是給自已這小搭檔上政治課的時候,現在得馬上清理戰場,看樣子,這裏麵應該有大魚,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大魚!
在看到張指導員送來的戰場清理匯總時陶平簡直不敢相信,這次伏擊竟成功擊斃了南京大屠殺的頭號元兇日本陸軍中將穀壽夫,這個號稱“作戰時的掠奪、強盜是保持士氣的重要手段”原日軍第六師團師團長。
不僅如此,除了穀壽夫以外,被擊斃還有其他的日軍二百三十一人,這其中還有四個少佐,二十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員。
其實,這次穀壽夫是作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官,帶領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二十名士官學員和四名少佐來華參觀‘武漢攻略戰’的。
其目的很簡單,就是讓這些成天在課堂上紙上談兵的士官學員們感覺受一下真實戰場的環境與殘酷,同時體驗一下在未來實戰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
第六師團是穀壽夫的老部隊,所以第一站就選擇了正在太湖和國民黨軍做戰的第六師團。大概是蒼天開眼吧,讓這頭牲口一出桐縣就被陶平給堵上了。
本來這頭大牲口是準備帶領一群小牲口去爽一下,過把戰場癮的。可沒想到剛到桐縣就遇到了陶平和兩千多名不知從那兒冒出來的兵,三兩下子,就真的徹徹底底的讓他們過足了癮,全集體送到他們的天照大神那兒去報道了。
當興致衝衝的陶平正帶人用繳獲的日軍相機對穀壽夫這頭牲口的屍體進行拍照時,前鋒偵察小隊又已傳來情報:“桐縣縣城內的日軍傾巢出動,正全速向馬兒穀方向開來,估計兩個小時後,縣城內現隻有五十多名日軍把守。”
於是,陶平馬上召開了一個十分鍾的臨時作戰會議,最終大家一致通過了陶平的作戰方案:由張海龍指導員帶領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連及炮兵連在馬兒穀設伏迎敵,並要求對敵攻擊時盡量不要暴露炮兵力量;陶平則帶領尖刀小隊、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連,抬著穀壽夫的屍體抄小路到桐縣縣城去詐城。
能不一致通過嗎,陶平現在是誰啊?他現在已經是這群老兵心目中的“軍神”了,是這支部隊的指路明燈。
原青龍寨眾賊自是不用說,自李家老宅一戰,陶平將他們從日偽軍的槍口下救出,而且還有後為山中整訓的“洗腦教育”,陶平就是“神”了!誰他媽還敢不信神的話呢?
這群原**老兵,幾天前還在受日本人的鳥氣,要不是陶平帶人前去詐營將他們救出,現在肯定還在山南煤礦挖煤呢!從昨天的劫槍-到今天的設伏擊斃穀壽夫老鬼,陶平隻用了短短兩天。著實讓這群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敗到不能再敗的純爺麽出了口惡氣。
而此時桐縣縣城的日軍最高指揮官鬆下純一中隊長正帶領著日偽軍近五百人全速的向馬兒溝開拔,在接到穀壽夫車隊的求救電報後,他在第一時間行動了起來。
聽著馬兒溝方向的那密集的槍聲和爆炸聲,鬆下隊長的心都有些碎了,要知道日本陸軍中將外號“九州虎”的穀壽夫將軍正被近千人的不明武裝分子圍困在自已防區的一個山溝裏,生死不明。
如果穀壽夫將軍有個什麽好歹,哪怕傷了一根毫毛,自已的下場大概也有切腹自殺這一條道了,根本就不用上軍事法庭。
好在後來,馬兒溝方向又不時傳來零星的槍聲和爆炸聲讓鬆下隊長忐忑不安的心情有些平複。
穀壽夫將軍應該還沒有遇難,馬兒溝的戰鬥還在進行,還沒有結束,要知道二百多人的皇軍隊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還是可以相信的。
在不斷的自慰中,鬆下隊長在經過二個小時三十五分鍾的急行軍終於到達了馬兒穀。
剛到馬兒穀的鬆下隊長馬上被自已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滿地的屍體,看來,戰鬥進行的很激烈,而且好像已經結束了,穀壽夫將軍車隊的十三輛汽車遍布彈痕,簡直就被打成了傳說中的“篩子”。
顧不得去管那些地上零星可疑的新土,鬆下隊長帶著近五百號人直接衝上那九輛遍布彈痕,如果還能被稱為是“汽車”的汽車,所有人的人現在隻有一個目的――找將軍!
剛到車前,真是天從人願,“轟!轟!轟!”的爆炸聲就響了起來,十三輛汽車在瞬間全部都飛上了天,鬆下隊長在第一時間就被送到了他的將軍那裏報到。
在一千多支三八式步槍、四十多挺九六式機槍、七十多支南部式衝鋒槍、七十多個擲彈筒的協同火力下,這隻近五百人的日偽軍隊伍很快就灰飛煙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槍林彈雨、血肉橫飛”這兩個詞的真正含義。
張海龍指導員計算了一下,從戰鬥開始打響,到戰鬥結束,隻用了短短的十八分鍾,十八分鍾時間幹掉近五裏百人,已方僅有四死五傷,也就是說每分鍾至少有這三十名敵人被擊斃。
現在的馬兒穀到處都是屍骸,想想看,近八百號人被一噸**炸的肢離破碎、屍橫便野,到處都是半截的屍體,斷手、斷腳、腸子、腦漿滿地都是。
看著清理戰場是時吐的一塌糊塗戰士,張海龍指導員想想真是後怕,真是慶幸陶平不是自已的敵人。
其實,在次伏擊戰能打的那麽幹淨利落,除了鬆下救人心切,急功冒進以外。陶平的設伏地點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因為在各國陸軍作戰戰術課中,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同一地點短時間內兩次設伏成功的戰例。
陶平也正是利用了“兩個炮彈不會落在同一個坑裏”貫性思維,將桐縣出來的鬆下部隊,全數送進了地獄。
正所謂:“虛虛實實”,這也再次應證了《孫子兵法》中那句名言:“兵者,詭道也!”
此外,張海龍政委按陶平交代布下的耗費一噸**的雷場,也給鬆下部隊造成極大的傷亡。
據後來張海龍指導員迴憶講僅第一輪汽車大爆炸中敵人至少就被幹掉有二百人。
在清理完戰場後,張海龍指導員帶領的部隊按原計劃向桐縣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