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以前,世界本是一片混沌。無天地,無生靈。有巨神盤古開天辟地,分清濁乾坤,定六界因法。而天地雖開,神州之上並無生靈,唯有洪荒異獸存活其中,天地間仍是那般荒涼、險惡。


    而後數萬年,終有女媧大神,摶土造人,神州之上始有人族。洪荒百族各守一域相互之間並無關聯。


    人族初始,女媧庇佑,眾神祈福,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無善惡美醜也無恩怨糾葛。四海之內歌舞升平,一幅欣欣向榮之景。


    然而天道輪迴,繁華終究隻是短暫的。隨著人族的繁衍增多,各類私語,惡念隨之滋生。社會開始動蕩起來,戰爭也就隨之開始了。


    祝融、共工水火難容,二人在不周山大戰,雙雙身損。期間水神共工不甘失敗,將號稱天地之柱的不周山生生撞塌。


    不周山塌,天地兩極顛倒,九州碎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河之水注入人間,洪水肆掠,烈焰晝夜不滅。百姓流離失所,死傷慘重。


    與此同時,妖魔兩界趁人界壁障大開之時,集無數妖魔趁機入侵,在人界之中肆意殺戮,意圖將這大好疆域占為己有。人族陷入了一場天塌地陷,妖魔肆掠的滅世浩劫之中。


    為修補天地,平息浩劫,女媧大神,踏遍千山,周遊四海。尋得無數靈材,在天台山上堆巨石為爐,熔煉靈才,準備修補蒼天。


    為牽製妖魔大軍,為女媧贏得寶貴時間。神域中,人界諸神率領人族向侵入人間的妖魔正式開戰。


    然而,人族世代孱弱,又兼妖魔大軍悍勇善戰,開戰初始便死傷慘重,幾乎可以用一觸即潰來形容了。


    經曆幾次血戰,九州之上處處腐屍鏽骨,哀鴻遍野。更有無數人族葬身妖魔腹中。幸存之人,十不存一。僅存之人困守在昆侖神域之中,換的一絲苟延殘竄之機。絕望、恐懼、在人群之中肆意蔓延。他們唯一的希望便是那天台山中煉石補天的女媧了。


    且說女媧大神在天台山曆經無數磨難終於煉製出了補天靈石,修補蒼天,斬巨鼇之足豎立四級,封印人界缺口,徹底斷了妖魔兩界大軍的退路。


    修補蒼天之後,雖然斷了妖魔兩界的兵源補給,而肆掠於人界的妖魔大軍依舊在九州為禍,且實力強橫。依舊無法將妖魔兩界趕出人界。女媧大神感此次再難之源,在於人族自身孱弱,縱然六界因法遭到破壞亦無力捍衛。遂在天台山上再開熔爐,將補天殘餘下的靈石再次鑄練起來。


    女媧大神以蒼生為念,以大慈悲之心,取開天斧殘餘靈氣,融自身精血,又有諸神在神域之中日月祈福,曆時三月終於鑄成一柄震古爍今的古劍,名曰“天罰”!


    且說入侵人界的妖魔大軍也沒有閑著,調動無數妖獸魔龍向這神域日月進攻,逐步將神域的封印破除,攻入到了神域內部之中。


    這一日,原本仙氣飄渺一片祥和的神域之中,魔龍翱翔於空,噴出烈火焚燒宮殿樓宇,妖獸縱橫其間,肆意收割著這些原本就已經絕望的生靈。縱然是人界諸神也在妖皇、魔帝的雷霆打擊之下死傷慘重,所剩無幾起來。


    絕望之時,女媧大神禦龍趕來,執天罰之劍,竟將實力絲毫不弱於自己的魔帝一劍斬殺,隨之又將倉惶逃竄的妖皇一劍釘死在昆侖山上。


    在人界諸神的眼裏隻有那道鋪天蓋地的劍光,如同開天辟地一般。那灼灼的白色劍光將烈日的光華都掩蓋下去。


    原本數量眾多,實力強橫的妖魔大軍,在這一日幾近死絕。殘餘下來的也被女媧大神盡數封印。這一場滅世浩劫終於被女媧大神平息下去。


    大敗妖魔兩界之後,女媧大神帶領著諸神人族,治理肆掠的洪水,修補的九州,曆經重重磨難終於讓人界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女媧大神救世之後,雲遊虛空而去,臨行前曾言道:“六界不循因法之時,天罰破天而至,天選之子,代天行罰”!


    自女媧大神走後,昆侖神域也遭受重創,關閉神域之門,修生養息,在未現世。人族中人也感自身孱弱問題,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適合人族修煉的真法,用以壯大己身,人族方有修煉一說。


    且說人族利用吸納天地靈氣的方法,煉製一些厲害法寶,倒也能開山破石,翻江倒海。實力倒也不在如當年那般孱弱了。修煉一途自然就日益興盛起來。


    道分陰陽,殘存在人界之中的妖魔之氣依舊殘存繁衍,時長日久,竟也有些氣候,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族吸收這些魔氣妖法,道行大進。遂開山立派,與正道中人針鋒相對。正道中人屢剿不止。魔教雖然式微,卻也殘存下來。倒也未曾斷了香火。


    數千年時光悠悠而過,曾經的驚天大戰也成了過往,逐漸被人族茶飯之餘的談資。方今天下正道大昌,魔教隱伏。


    事無圓滿,盈則必缺。就在人族享受著這盛世之時,一場悄然醞釀千年之久浩劫這悄然逼來。


    女媧大神雲遊太虛數千年仍未歸來,昆侖神域也未曾現世,昔日女媧留下的四級封印經過數千年的磨蝕逐漸鬆動起來。而妖魔二界經過數千年的修生養息也逐步恢複了往日的實力。甚至更強。隻待四級封印徹底崩塌之時,便要攜大軍前來一洗當年恥辱。


    青琮山脈巍峨奇峻,乃是中原腹地的第一奇山,山北之地有大河“龍川”奔騰流淌,而山南之地則是重鎮“天樾城”,扼天下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青琮山脈綿延百裏,峰巒如疊,最高有七峰,而最為神奇的則是,這最高的七座山峰竟對應天上北鬥,分別以北鬥命名,各峰皆是高聳入雲,平日裏之間雲氣環繞遮住山腰,凡夫俗子皆難識此山真容,青琮山脈上山林密布,飛瀑流湍,仙禽異獸林列,數不勝數,景色秀麗險峻,實乃神州難得的洞天福地。


    而讓青琮山天下聞名的不僅隻是這幽深奇峻的景色和充盈無比的天地靈氣,還有那百年前大敗魔教的正道領袖逍遙宗。


    逍遙一脈源來已久,創派已有數千年,為當今正邪兩道之首,執天下之牛耳,傳聞逍遙宗的開派祖師逍遙子乃是昔日南華之徒。在其三十歲那年雲遊天下至此,見那青琮山脈鍾靈奇秀,七峰對應北鬥,聚天地之靈氣,實是一絕好的洞天福地,當下便在這青琮山中住了下來,餐風飲露,修仙煉氣,亦得之這福地之靈氣,又賴逍遙子悟性極佳,在青琮山中悟道十年後,竟悟得南華真人逍遙之言真諦,遂創下了獨步天下的“逍遙遊身法”與飄逸靈動的“逍遙斬厄劍”。兩種真法相輔相成,實有翻江倒海,神鬼難測之力。


    得此冠絕天下的本領,又兼當時修道之風日益盛行。逍遙子則在青琮山上開派立宗號為“逍遙宗”。


    隨著逍遙宗的創立,吸引而來的不僅是慕道而來的弟子,還有覬覦青琮山這一洞天福地的各方勢力,甚至於一些平日裏依靠打家劫舍的馬匪,皆看青琮山險峻的地理位置,都想占位己有,並以此為據點來擄掠過往商販。


    麵對著一係列的明爭暗奪,逍遙子以其冠絕天下的修為,有力的震懾了那些充滿了敵意的“來客”。然明敵隨去仍不乏那些在暗處打壓挾製“逍遙宗”的強大宗門。開派以來明裏暗裏處處受製,“逍遙宗”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了。


    在這種圍堵之中勉強的渡過了百餘年,直到一次魔教入侵,徹底的打破了這維持了百年的平衡。


    暗中覬覦青琮山福地的“獸門”趁逍遙子外出雲遊之時突然對逍遙宗發動了襲擊,導致逍遙宗百年來的積累的底蘊旦夕間付之一炬,僅靠昔日逍遙子留下的一些厲害禁製才得以保留得些許血脈,然而青琮山七峰也淪為了獸山的屬地。一時間天下震動,風雲湧動,而聞訊趕來的逍遙子,見自己百年心血竟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僅餘七名年幼弟子,而自己本領雖強又豈是獸門的萬獸之敵,一番思量斟酌,逍遙子還是選擇了隱忍,遂攜餘下弟子遠走雲遊,這一去便是十五年。


    這十五年來獸門憑借萬獸之威的強橫實力,力挫各路強敵逐漸坐實了青琮山之主的地位,而雲遊天下的逍遙子自始至終都未曾出現過。於是各種傳聞喧囂罔上,紛至遝來,逍遙宗似乎真的消失在了這天地間一般。直到初夏的一夜,曾經不可一世的獸門竟在一夜之間消失於青琮山上。


    那一夜究竟發生了什麽,並沒有人能夠知曉,隻是那盤踞在山上的獸門恍如蒸發了一般,隻知道,那一夜的北鬥七星顯得尤為閃亮,而山頂之上不時傳出各種妖獸的絕望嘶鳴。直聽的肝膽發寒。


    數日後,聽聞消息的各方勢力,紛紛遣出修士去到青琮山上查探情況,昔日的獸門早已不見任何痕跡,而消失了十五年的逍遙宗又重新矗立在這巍峨的山上。


    亦不知,這些年雲遊的逍遙子究竟得到了何種機遇,道行之深簡直聳人聽聞,跟隨其雲遊的弟子亦是道行大進,僅用一夜便將昔日不可一世的獸門殺的幾近死絕,逍遙宗一行人道行之深,手段之狠,即便是各方勢力高層過後迴想,也是不由得脊背發寒


    逍遙子一行人的迴歸,有效的震懾了周邊的勢力,逍遙宗終於在這一番生死波折中換取了生存壯大的契機。


    經過此事後,首任逍遙子將掌門之位傳於座下大弟子,該弟子感激恩師功勞,掌權後仍用逍遙子作為道號,於是乎逍遙宗的每一任掌教皆為逍遙子。且說此人上任後,勵精圖治,又加之,此人功參造化,超凡入聖,實有神鬼難測之能,逍遙宗從此蒸蒸日上,再無勢力能夠阻攔其發展。僅用百餘年超越老牌宗門蜀山、昆侖成為正道支柱,與“逐波山”、“靈台寺”並列為當世三大門派,而到了數百年之後,逍遙宗儼然成了領袖正道的巨派。


    時至今日,逍遙宗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更是深不可測,門中高手林立,豪傑並出,尤其近百年的“正魔大戰”中僅憑“四象伏魔陣”竟阻的十萬魔軍數月不得寸進,硬生生拖到三派天下援軍到來。最終更是在現任逍遙子的領導下,重新開啟逍遙天劍,從而一舉大敗魔教,使得近年來逍遙宗更是聲威顯赫,獨領神州之風騷。


    自此天下修士向道之風日漸興盛,無論寒士還是皇室貴胄,皆以能夠進入逍遙宗而自豪不已,然而逍遙宗選徒卻極為嚴格,收徒不僅注重資質更是注重仙緣,從而使得許多的貴胄子弟不斷碰壁,縱然利用父母權傾天下的權勢也無法讓逍遙宗有絲毫的偏袒。那些碰壁的貴胄子弟縱然心中鬱悶惱怒,而逍遙宗這一龐然大物就像是一座大山般壓在這天地之上,縱然是凡俗中不可違背的皇權亦不能撼動分毫。


    然這短暫的盛世之中依舊隱伏著太多的兇險,黑暗之中總是滋生著諸多察覺不到的邪惡勢力。蟄伏莽荒大漠的魔教勵精圖治,大力吸收弟子,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魔教隱秘據點正分布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上,修羅殿、鬼淵、萬獸山以及瀟湘宮經過百年的修養生息,愈發壯大了起來。期間正道群雄亦組織過多次的打擊,然而魔教憑借無數厲害無比的禁製以及四大洪荒異獸的強悍,反而使得正道大軍屢屢受挫。隨著幾次的正魔交戰,雙方達成一個無言的默契,隻要魔教不出蠻荒之地,正道大軍就不會對其進行打擊。


    這種默契也證明了正道勢力雖強卻無法將魔教一舉鏟除,而魔教暫時也無力反攻神州,雙方實力此消彼漲之勢卻是在明顯不過,然而對此,正道各大門派也顯得蒼白無力,隻得努力提高自身實力已應付將來的魔教複出。


    八方雲動之時,一個身負諸神重任的孩子便在這南疆之地,應劫而生,而故事也正式開始。


    <em><em>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em></e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罰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廣成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廣成子並收藏天罰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