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十三,距離賞梅宴的正日子隻剩下一天了。大小姐最終選定了自己的四個大丫鬟跟隨自己接待女客,而惜言因為年齡尚小,而且對丞相府一切還不算是非常熟悉,如果有客人需要引路或者換裝,應對不妥當恐有失禮之處。
因此最終大小姐親自發話,宴會當日沒人看屋子不行,令惜言宴會當日就在錦繡園看屋子。說是看屋子,實際隻要守著大小姐居住的正屋,書房和存放重要物品的庫房,沒有人擅闖,不會走水就算是功德圓滿。
這個決定惜言聽了並沒有什麽,甚至還有點遺憾不能賞梅宴上見識一下這個時代的王公貴族都是怎麽樣的行事著裝,如果可以,和其他人的丫鬟交流一番不同的信息也是好的。一直在這丞相府中貓著,基本上等於被捂著耳朵和眼睛,信息量幾乎沒有,這讓來自現代可以方便快捷的知道自己想知道事的惜言非常不習慣。
然而自己初來乍到也確實不適合亂跑,而且boss已經說出口安排好了的職司,最好不要當麵反駁,這可是職場的重要準則。
惜言沒有反對對自己的安排,欣然接受了。然而還是有人對他們自己的安排,有了反對的聲音。是管事張媽媽:
“小姐,錦繡園裏安排了惜言看正房,是大小姐對她的信任。不過老奴卻覺得她一個小孩子而且隻是三等丫鬟,恐怕管不過來,也不懂小姐屋裏的規矩。不如讓芍藥跟著一起看正屋,這樣有什麽事情,兩人互相有個照應。”
這個芍藥是大小姐屋裏的一個二等丫鬟,雖然隻是二等丫鬟,但是容貌生的頗好,又沒有背景認了張媽媽為幹媽,事事唯張媽媽馬首是瞻,很有一番向上競爭的心思。芍藥今年十三,張媽媽也是存了將她扶成大丫鬟,好在這錦繡園中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意思。
現在四個大丫鬟中,晴嵐是不可能爭取過來的,她就是張媽媽的對頭,張媽媽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晴嵐失寵,自己或者自己信任的人得寵。其他三個大丫鬟,管彤憨厚,又是家生子,對張媽媽有幾分敬畏。文軒膽小,家裏又有把柄捏在張媽媽手裏,因此也不怕她和自己唱反調。隻有修遠膽大潑辣,又親近晴嵐,張媽媽一直想先把修遠換下去,可惜不得法。
這次大丫鬟們都不在,正好可以去書房中看看有無破綻,捏修遠一個錯處,將她拿下去,扶芍藥取代她大丫鬟的位置。不過這個心思不足為外人道,張媽媽沒有告訴任何人,不過是臨時興起,連芍藥也不知道她的打算。
雖然平素大小姐並不太倚仗管事媽媽,而是依賴自己的大丫鬟多一些,但是這個張媽媽畢竟是母親替自己選的的管事媽媽,肩負著教導小姐,敦促小姐言行的的職責,是一個不能裁撤的位置。平素這個張媽媽極會察言觀色,表忠心。李夫人很喜歡她,所以大小姐也隻能偶爾遠著晾著她,卻不能一直不用她。
比如後日的賞梅宴,張媽媽肯定是要跟在大小姐跟前招唿女客的。大小姐想了想,不便駁迴張媽媽的話,在這個當口給她沒臉。因此點頭應允了她的請求,同意芍藥和惜言一起守屋子。
看到大小姐點頭,張媽媽臉上笑開了花。心中的得意更是無以言表,心想小姐日漸大了,喜歡丫頭們做為玩伴伺候自己也可以理解。但是畢竟還是要依賴自己這個管事媽媽,看來將芍藥安排成大丫鬟的計劃,還是很有希望的。張媽媽心中太過得意,竟然沒有看到大小姐臉上一閃即逝的冷然。
賞梅宴會的正日子很快就到了。丞相府中的人都忙而有序的接引著客人到達後花園的梅園。
紅梅如火,冬日裏難得的晴好天氣。配上元宵節日掛起來的紅燈籠,平添了幾分熱鬧喜慶。
東京的公子小姐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賞梅交談,不時用眼神溜一眼不遠處的翩翩公子或者名門閨女。能夠來到丞相夫人賞梅宴的都是京城中有名號的人,或者官宦人家,或者是王公候門,甚至連皇子也來了兩位。
這兩位乃是二皇子葉宗望和三皇子葉宗鼎,其他皇子和太子也都收到了請柬,不過都禮貌的迴拒了,說是有其他安排,然而沒來的太子特意遣內監送來了宮中特製的金莖露、太禧白,以示恩寵。沒能來的四皇子和五皇子也都有表示送到宴席。
可見丞相的權勢滔天,任是太子皇子都多加禮遇。
丞相府中上至丞相母親老夫人,下至守門的小廝丫鬟都與有榮焉,惜言在錦繡園中聽著守門的小丫鬟八卦來的客人信息,也是震驚不已。感歎丞相不愧是百官之首,這份尊榮甚至有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在內。幾位皇子對於丞相也太過尊敬了一些,畢竟一個為君,一個為臣。
不知道這勝景被皇上看到會有何感想……
聽說皇上對於丞相很是倚重,自立了太子就點了丞相為太子太傅,這在百官中屬於頭一份的。甚至私下裏在教導眾皇子還說過:“丞相之才,堪稱國之根本。得丞相盡心輔佐,方得天下民心。”類似這樣的話。
也許永昌帝隻是一時對於自己的感慨,不過聽到眾皇子的耳中卻有了更深層的意味。皇上如此看重丞相,未來的帝王必得丞相看重和輔佐。一時間後宮除了皇後,淑妃,容妃都各自使出各自的床頭風,期望將自己所生的皇子也送到韓丞相名下教導。
能否真的教導什麽倒是次要,帝王之術自古有定論,關鍵的是一個名分,得到丞相的親自教導甚至得了青睞,屆時在帝王麵前不經意的幾句美言,都可能改變儲君的格局。要知道在康平王朝,一直信奉的是能者德者居高位,並不拘泥於嫡子。比如現任皇上就是在先皇臨危最後一刻才取代前任太子成為儲君,最終得以登基的。
最後永昌帝被後妃們說動,一視同仁令幾位皇子都拜到了丞相門下,加以教導。如此以來除了太子占了儲君的名分,其他幾位皇子又是一樣的位置了。
這次拜師風波中,王選侍所生的二皇子葉宗望屬於得了其他幾人的便利。畢竟王選侍位份太低,本身也無甚寵愛,根本在皇上跟前說不上話。如今得以拜師韓丞相,可是意外之喜了。
知道這些小道消息的惜言,覺得這帝心當真難測。丞相本就位高權重,現在又當了眾皇子的老師,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總有一種高處危樓的感覺。
不知道韓丞相可看到了這其中的危險呢……
因此最終大小姐親自發話,宴會當日沒人看屋子不行,令惜言宴會當日就在錦繡園看屋子。說是看屋子,實際隻要守著大小姐居住的正屋,書房和存放重要物品的庫房,沒有人擅闖,不會走水就算是功德圓滿。
這個決定惜言聽了並沒有什麽,甚至還有點遺憾不能賞梅宴上見識一下這個時代的王公貴族都是怎麽樣的行事著裝,如果可以,和其他人的丫鬟交流一番不同的信息也是好的。一直在這丞相府中貓著,基本上等於被捂著耳朵和眼睛,信息量幾乎沒有,這讓來自現代可以方便快捷的知道自己想知道事的惜言非常不習慣。
然而自己初來乍到也確實不適合亂跑,而且boss已經說出口安排好了的職司,最好不要當麵反駁,這可是職場的重要準則。
惜言沒有反對對自己的安排,欣然接受了。然而還是有人對他們自己的安排,有了反對的聲音。是管事張媽媽:
“小姐,錦繡園裏安排了惜言看正房,是大小姐對她的信任。不過老奴卻覺得她一個小孩子而且隻是三等丫鬟,恐怕管不過來,也不懂小姐屋裏的規矩。不如讓芍藥跟著一起看正屋,這樣有什麽事情,兩人互相有個照應。”
這個芍藥是大小姐屋裏的一個二等丫鬟,雖然隻是二等丫鬟,但是容貌生的頗好,又沒有背景認了張媽媽為幹媽,事事唯張媽媽馬首是瞻,很有一番向上競爭的心思。芍藥今年十三,張媽媽也是存了將她扶成大丫鬟,好在這錦繡園中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意思。
現在四個大丫鬟中,晴嵐是不可能爭取過來的,她就是張媽媽的對頭,張媽媽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晴嵐失寵,自己或者自己信任的人得寵。其他三個大丫鬟,管彤憨厚,又是家生子,對張媽媽有幾分敬畏。文軒膽小,家裏又有把柄捏在張媽媽手裏,因此也不怕她和自己唱反調。隻有修遠膽大潑辣,又親近晴嵐,張媽媽一直想先把修遠換下去,可惜不得法。
這次大丫鬟們都不在,正好可以去書房中看看有無破綻,捏修遠一個錯處,將她拿下去,扶芍藥取代她大丫鬟的位置。不過這個心思不足為外人道,張媽媽沒有告訴任何人,不過是臨時興起,連芍藥也不知道她的打算。
雖然平素大小姐並不太倚仗管事媽媽,而是依賴自己的大丫鬟多一些,但是這個張媽媽畢竟是母親替自己選的的管事媽媽,肩負著教導小姐,敦促小姐言行的的職責,是一個不能裁撤的位置。平素這個張媽媽極會察言觀色,表忠心。李夫人很喜歡她,所以大小姐也隻能偶爾遠著晾著她,卻不能一直不用她。
比如後日的賞梅宴,張媽媽肯定是要跟在大小姐跟前招唿女客的。大小姐想了想,不便駁迴張媽媽的話,在這個當口給她沒臉。因此點頭應允了她的請求,同意芍藥和惜言一起守屋子。
看到大小姐點頭,張媽媽臉上笑開了花。心中的得意更是無以言表,心想小姐日漸大了,喜歡丫頭們做為玩伴伺候自己也可以理解。但是畢竟還是要依賴自己這個管事媽媽,看來將芍藥安排成大丫鬟的計劃,還是很有希望的。張媽媽心中太過得意,竟然沒有看到大小姐臉上一閃即逝的冷然。
賞梅宴會的正日子很快就到了。丞相府中的人都忙而有序的接引著客人到達後花園的梅園。
紅梅如火,冬日裏難得的晴好天氣。配上元宵節日掛起來的紅燈籠,平添了幾分熱鬧喜慶。
東京的公子小姐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賞梅交談,不時用眼神溜一眼不遠處的翩翩公子或者名門閨女。能夠來到丞相夫人賞梅宴的都是京城中有名號的人,或者官宦人家,或者是王公候門,甚至連皇子也來了兩位。
這兩位乃是二皇子葉宗望和三皇子葉宗鼎,其他皇子和太子也都收到了請柬,不過都禮貌的迴拒了,說是有其他安排,然而沒來的太子特意遣內監送來了宮中特製的金莖露、太禧白,以示恩寵。沒能來的四皇子和五皇子也都有表示送到宴席。
可見丞相的權勢滔天,任是太子皇子都多加禮遇。
丞相府中上至丞相母親老夫人,下至守門的小廝丫鬟都與有榮焉,惜言在錦繡園中聽著守門的小丫鬟八卦來的客人信息,也是震驚不已。感歎丞相不愧是百官之首,這份尊榮甚至有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在內。幾位皇子對於丞相也太過尊敬了一些,畢竟一個為君,一個為臣。
不知道這勝景被皇上看到會有何感想……
聽說皇上對於丞相很是倚重,自立了太子就點了丞相為太子太傅,這在百官中屬於頭一份的。甚至私下裏在教導眾皇子還說過:“丞相之才,堪稱國之根本。得丞相盡心輔佐,方得天下民心。”類似這樣的話。
也許永昌帝隻是一時對於自己的感慨,不過聽到眾皇子的耳中卻有了更深層的意味。皇上如此看重丞相,未來的帝王必得丞相看重和輔佐。一時間後宮除了皇後,淑妃,容妃都各自使出各自的床頭風,期望將自己所生的皇子也送到韓丞相名下教導。
能否真的教導什麽倒是次要,帝王之術自古有定論,關鍵的是一個名分,得到丞相的親自教導甚至得了青睞,屆時在帝王麵前不經意的幾句美言,都可能改變儲君的格局。要知道在康平王朝,一直信奉的是能者德者居高位,並不拘泥於嫡子。比如現任皇上就是在先皇臨危最後一刻才取代前任太子成為儲君,最終得以登基的。
最後永昌帝被後妃們說動,一視同仁令幾位皇子都拜到了丞相門下,加以教導。如此以來除了太子占了儲君的名分,其他幾位皇子又是一樣的位置了。
這次拜師風波中,王選侍所生的二皇子葉宗望屬於得了其他幾人的便利。畢竟王選侍位份太低,本身也無甚寵愛,根本在皇上跟前說不上話。如今得以拜師韓丞相,可是意外之喜了。
知道這些小道消息的惜言,覺得這帝心當真難測。丞相本就位高權重,現在又當了眾皇子的老師,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總有一種高處危樓的感覺。
不知道韓丞相可看到了這其中的危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