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昱搖搖頭道:“晚輩雖與那黑衣蒙麵人交手數次,但每次就在要抓住線索時,無一不是被那群人逃脫,而那群黑衣人手段狠辣對自己的同伴也出手極狠,招數奇特,晚輩見識淺薄,根本分辨不出他們是武林中何幫何派”
三人談話,不覺間天已放亮,清晨的樹杈之上,鳥兒清脆的叫聲陣陣悅耳,若換做平日,此時正是武當眾弟子晨練的時候,同時也將迎來更美好的一天。
但此時此刻,就算有豔陽從山澗逐漸露出頭角來,依舊帶不來絲毫溫暖,反而氣氛變的更加壓抑與冰冷。
就在清虛子焦急萬分,思量對策之時,突然門外傳來陣陣腳步聲,一名身穿藍衣道袍的弟子,進門俯身行禮道:“師伯,祖師爺他...”
話還沒說完,清虛子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搶聲問道:“祖師爺,病情是不是有所好轉?”
被清虛子搶先問話,那藍衣弟子反而愣了一愣,隨即點頭道:“是的,祖師爺有話對您說”
清虛子聞言情緒有些激動道:“走走,走去瞧瞧...”
隨即想起什麽,轉身對張昱道:“張少俠,老朽失禮了還望莫怪,少俠幫我武當禦敵也有些勞累了,我吩咐弟子備一些齋菜,少俠休息片刻,我去去就來”
張昱本想,隨清虛子一同前去看望張三豐的傷勢如何,但聽是張三豐有話傳達給門下也不好同去。心想:“既然張真人清醒過來,想必是已無大礙,日後再求見也不遲”
於是起身抱拳道:“那便有勞前輩了”清虛子命道童帶二人到偏房休息,自己則趕赴後山。
清虛子,快步來到一片幽靜的竹林,竹林中間搭建了一座,並不起眼的幾間茅屋,雖說此當時節,正值春初生長之季,但此地猶如夏季一般,已是綠茵遍地,花草叢生,此地正是張三豐平日的住所。
而昨夜張三豐席地而坐的空地,此時空空如也,門口卻站立著不少弟子。
見到清虛子到來,一名三十幾歲,方口大臉的道士,迎上來道:“師伯,祖師爺他老人家有話對您講”
清虛子點了點頭,緊走幾步來到門前,方要扣打門環,隻聽屋內,傳來一個略顯疲憊,又有些蒼老的聲音道:“清虛嗎?進來吧”清虛子道:“是”輕輕推開房門。
走進屋來,反手帶上了房門,隻見一名滿頭銀發的老人,盤膝坐在一張竹床的蒲團之上,正是祖師爺張三豐。
屋內陳設極為簡單,一張四方桌跟幾條板凳,桌上擺放著一個茶壺跟一個水杯。
除此更無它物,而桌麵及茶壺早已積滿了灰塵,顯然是許久未曾用過,清虛來過幾次,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
張三豐的麵龐上,因昨夜深中劇毒而布滿的黑絲,此刻早已不見,雖說未能恢複以往臉上的潤澤,但卻有了血色。
這讓清虛子不禁暗自鬆了口氣,但他也知曉祖師爺,必定受了極大的痛楚,不禁又讓他自責不已。
清虛子來到張三豐,三尺之外撩衣跪倒,低沉道:“無用後輩清虛,拜見師祖,求師祖責罰”
張三豐睜開深邃的雙目,輕聲歎了口氣道:“清虛,你不必自責,此乃武林浩劫怪你不得”
張三豐雖說已過期頤之年,但精力充沛,說話向來洪亮之極,何曾像過今日這般消沉,清虛忍不住問道:“師祖身體...”
張三豐道:“無礙,讓眾孫兒不必掛心”清虛點了點頭道:“是”
雖口中應承,但他如何不明白,祖師爺此次必定受傷不輕,之所以會如此說,不過是安慰他罷了。
張三豐又問道:“此次我武當折損多少弟子”
清虛知曉祖師向來對門下弟子關切備至,和藹有加,全然當作自己子孫般對待。
他有意想隱瞞,但若想日後被師祖知曉,恐怕會怪罪他,於是低頭直言道:“稟師祖,犧牲有五十餘人,傷有兩百餘人”
張三豐喝道:“什麽”清虛惶恐不安道:“求師祖,息怒”
他從未聽到過師祖,有過如此口氣說話,雖說低著頭不看瞧師祖的臉色,但想來此刻必定不太好看。
良久之後,張三豐悠悠道:“定要安撫妥當”
清虛道:“請師祖放心”隻聽張三豐歎了口氣接著道:“我武當開派百餘年,經過大風大浪,向來匡扶正義,自問從未做過違心之事。如今雖說武當七俠已然不在,但武林陷入浩劫,我武當也必不會袖手旁觀,舉武當全山之力,也要除魔衛道,你可明白”清虛子點頭了點頭。
武當自開派以來,便秉承張三豐的俠義之心,而武當早年出過七位傑出弟子,也是張三豐最得意的門生。
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鬆溪、張翠山、殷梨亨、莫聲穀等七人。
他們七人不僅武功高強,才驚絕豔,還一生正氣,生平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武林中人無不敬仰,雖說如今已仙逝而去,但依舊是武當派當代弟子,心中的模範榜樣。
而清虛,正是武當七俠中的張四俠,張鬆溪晚年所收的弟子,清虛一直秉承師傅的教導。
張鬆溪智勇雙全,可少年時便有些癡愚的清虛,似乎沒學到其師的兩成,但練功極為刻苦用心。
如今一身劍術,雖不如幾位師伯師叔,但卻也不在幾位師兄之下,為人忠厚而又細心,是以此次張三豐任命他為臨時掌舵人,必有他的過人之處。
此時聽師祖又一次提起武當七俠,清虛不禁頭彎的更低麵露羞愧之色心道:“若是昔日的七俠還在,我武當怎能落魄如此,更讓師祖受傷不輕,隻怪孫兒本領低微,保不得師祖周全,將來我還有何臉麵,麵對諸位師叔伯”
想到這裏,突然萌生了一種以死謝罪的想法,轉念又一想:“我清虛死不足惜,但若是我死能保護師祖安危,護我武當百年聲譽,武當數百眾人的身家性命,那便也未嚐不可,就怕不能,唯今隻有守護武當才可減輕我之罪過”
張三豐仿佛能看穿清虛子所想,歎了口氣道:“此乃劫數,清虛你不必太過自責”
清虛聞聽張三豐如此之言,更加自責有些激動道:“後輩無能,但拚上性命也得保我武當周穩”
張三豐喝道:“住口,休要胡言”清虛著實嚇了一跳,從未聽見張三豐有吼過門人的先例,忙道:“清虛言詞不當,求師祖恕罪”
張三豐擺了擺手道:“好啦,你的一片赤誠,老朽如何不知,你如今身為武當舉足輕重的人物,絕不能意氣用事”
清虛聞言,心中懊悔不已,開口道:“謹遵師祖教誨”張三豐話鋒一轉問道:“融陽是否有消息送迴”
清虛道:“稟師祖,還不曾有消息...”殷融陽出走五日半點消息也無,聽到張昱所述後,他心裏一直焦慮不安。
三人談話,不覺間天已放亮,清晨的樹杈之上,鳥兒清脆的叫聲陣陣悅耳,若換做平日,此時正是武當眾弟子晨練的時候,同時也將迎來更美好的一天。
但此時此刻,就算有豔陽從山澗逐漸露出頭角來,依舊帶不來絲毫溫暖,反而氣氛變的更加壓抑與冰冷。
就在清虛子焦急萬分,思量對策之時,突然門外傳來陣陣腳步聲,一名身穿藍衣道袍的弟子,進門俯身行禮道:“師伯,祖師爺他...”
話還沒說完,清虛子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搶聲問道:“祖師爺,病情是不是有所好轉?”
被清虛子搶先問話,那藍衣弟子反而愣了一愣,隨即點頭道:“是的,祖師爺有話對您說”
清虛子聞言情緒有些激動道:“走走,走去瞧瞧...”
隨即想起什麽,轉身對張昱道:“張少俠,老朽失禮了還望莫怪,少俠幫我武當禦敵也有些勞累了,我吩咐弟子備一些齋菜,少俠休息片刻,我去去就來”
張昱本想,隨清虛子一同前去看望張三豐的傷勢如何,但聽是張三豐有話傳達給門下也不好同去。心想:“既然張真人清醒過來,想必是已無大礙,日後再求見也不遲”
於是起身抱拳道:“那便有勞前輩了”清虛子命道童帶二人到偏房休息,自己則趕赴後山。
清虛子,快步來到一片幽靜的竹林,竹林中間搭建了一座,並不起眼的幾間茅屋,雖說此當時節,正值春初生長之季,但此地猶如夏季一般,已是綠茵遍地,花草叢生,此地正是張三豐平日的住所。
而昨夜張三豐席地而坐的空地,此時空空如也,門口卻站立著不少弟子。
見到清虛子到來,一名三十幾歲,方口大臉的道士,迎上來道:“師伯,祖師爺他老人家有話對您講”
清虛子點了點頭,緊走幾步來到門前,方要扣打門環,隻聽屋內,傳來一個略顯疲憊,又有些蒼老的聲音道:“清虛嗎?進來吧”清虛子道:“是”輕輕推開房門。
走進屋來,反手帶上了房門,隻見一名滿頭銀發的老人,盤膝坐在一張竹床的蒲團之上,正是祖師爺張三豐。
屋內陳設極為簡單,一張四方桌跟幾條板凳,桌上擺放著一個茶壺跟一個水杯。
除此更無它物,而桌麵及茶壺早已積滿了灰塵,顯然是許久未曾用過,清虛來過幾次,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
張三豐的麵龐上,因昨夜深中劇毒而布滿的黑絲,此刻早已不見,雖說未能恢複以往臉上的潤澤,但卻有了血色。
這讓清虛子不禁暗自鬆了口氣,但他也知曉祖師爺,必定受了極大的痛楚,不禁又讓他自責不已。
清虛子來到張三豐,三尺之外撩衣跪倒,低沉道:“無用後輩清虛,拜見師祖,求師祖責罰”
張三豐睜開深邃的雙目,輕聲歎了口氣道:“清虛,你不必自責,此乃武林浩劫怪你不得”
張三豐雖說已過期頤之年,但精力充沛,說話向來洪亮之極,何曾像過今日這般消沉,清虛忍不住問道:“師祖身體...”
張三豐道:“無礙,讓眾孫兒不必掛心”清虛點了點頭道:“是”
雖口中應承,但他如何不明白,祖師爺此次必定受傷不輕,之所以會如此說,不過是安慰他罷了。
張三豐又問道:“此次我武當折損多少弟子”
清虛知曉祖師向來對門下弟子關切備至,和藹有加,全然當作自己子孫般對待。
他有意想隱瞞,但若想日後被師祖知曉,恐怕會怪罪他,於是低頭直言道:“稟師祖,犧牲有五十餘人,傷有兩百餘人”
張三豐喝道:“什麽”清虛惶恐不安道:“求師祖,息怒”
他從未聽到過師祖,有過如此口氣說話,雖說低著頭不看瞧師祖的臉色,但想來此刻必定不太好看。
良久之後,張三豐悠悠道:“定要安撫妥當”
清虛道:“請師祖放心”隻聽張三豐歎了口氣接著道:“我武當開派百餘年,經過大風大浪,向來匡扶正義,自問從未做過違心之事。如今雖說武當七俠已然不在,但武林陷入浩劫,我武當也必不會袖手旁觀,舉武當全山之力,也要除魔衛道,你可明白”清虛子點頭了點頭。
武當自開派以來,便秉承張三豐的俠義之心,而武當早年出過七位傑出弟子,也是張三豐最得意的門生。
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鬆溪、張翠山、殷梨亨、莫聲穀等七人。
他們七人不僅武功高強,才驚絕豔,還一生正氣,生平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武林中人無不敬仰,雖說如今已仙逝而去,但依舊是武當派當代弟子,心中的模範榜樣。
而清虛,正是武當七俠中的張四俠,張鬆溪晚年所收的弟子,清虛一直秉承師傅的教導。
張鬆溪智勇雙全,可少年時便有些癡愚的清虛,似乎沒學到其師的兩成,但練功極為刻苦用心。
如今一身劍術,雖不如幾位師伯師叔,但卻也不在幾位師兄之下,為人忠厚而又細心,是以此次張三豐任命他為臨時掌舵人,必有他的過人之處。
此時聽師祖又一次提起武當七俠,清虛不禁頭彎的更低麵露羞愧之色心道:“若是昔日的七俠還在,我武當怎能落魄如此,更讓師祖受傷不輕,隻怪孫兒本領低微,保不得師祖周全,將來我還有何臉麵,麵對諸位師叔伯”
想到這裏,突然萌生了一種以死謝罪的想法,轉念又一想:“我清虛死不足惜,但若是我死能保護師祖安危,護我武當百年聲譽,武當數百眾人的身家性命,那便也未嚐不可,就怕不能,唯今隻有守護武當才可減輕我之罪過”
張三豐仿佛能看穿清虛子所想,歎了口氣道:“此乃劫數,清虛你不必太過自責”
清虛聞聽張三豐如此之言,更加自責有些激動道:“後輩無能,但拚上性命也得保我武當周穩”
張三豐喝道:“住口,休要胡言”清虛著實嚇了一跳,從未聽見張三豐有吼過門人的先例,忙道:“清虛言詞不當,求師祖恕罪”
張三豐擺了擺手道:“好啦,你的一片赤誠,老朽如何不知,你如今身為武當舉足輕重的人物,絕不能意氣用事”
清虛聞言,心中懊悔不已,開口道:“謹遵師祖教誨”張三豐話鋒一轉問道:“融陽是否有消息送迴”
清虛道:“稟師祖,還不曾有消息...”殷融陽出走五日半點消息也無,聽到張昱所述後,他心裏一直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