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家大業大,金庭雖然隻是王羲之選擇晚年隱居的地方,這麽多年來卻也建設地頗具規模,這個王氏的別院幾乎占據了金庭山半麵的山腳。
王氏的內廳自然不是每個人都去得,可想要繞到外廳去也不容易。以趙高此時的智力值,當然能夠自行分辨就此前往,可他還是耐心地等待了一名王氏的仆役,由其領著走了出去。
“天命不可違!”
在趙高邁出門檻的一瞬間,在耳畔如同炸雷一般響起了一道清冷的話語,他猛地抬頭,卻發現領路的那名仆役恍若不聞。
趙高立即迴過了頭,在他的感知下整個內堂並沒有發生什麽變化,眾人依舊低聲談論著什麽。隻有張椒側著身子,做出一副努力傾聽的模樣,而臉上那種虔誠認可的表情天生就帶著巨大的親和力,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趙高當然不吃這一套。他的隱藏屬性魅力值也很高,這也是為什麽他在這個劇情世界裏很容易被接受的原因之一。隻是和張椒比起來應該遜色了不止一點點,這一點從司馬道子這種輕浮淺薄之徒都對張椒露出真心的笑容就能夠看出來。
當神棍,這一點幾乎就是必備的。
趙高有一種強烈的直覺,剛剛那五個字分明就是張椒給自己的提示。他的那張臉在趙高這個角度感知起來分明就是似笑非笑,哪裏有什麽半分虔誠可言?
“他為什麽要提醒自己?這五個字又是什麽意思?甚至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張椒傳過來的?”這三個問題其實趙高都沒有把握,他腳下的步伐也不由得緩了一下,然後用更快的速度走了出去。
不管怎麽說,這裏都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合適場景。
繞過一道遊廊,又穿過花廳,從月形拱門出了影壁,再向前數十步,就是王氏專門用來招待外客的庭室了。這裏自然有數量不少的王氏旁支子弟應酬來往。雖是白事,王氏接待的禮節齊備之下,諸子弟臉上看不出有多少悲戚之色。
事實上,能夠登上王氏之門的,哪怕僅僅隻是在外廳,也大多不是等閑之輩,以趙高今時今日的地位,也不過是勉強有資格在這裏占著近於上首的一個席位。這一點,估計還是看在司馬福金的麵子上要比其他因素都重得多。
此時廳事中人數雖多,卻大多數人都默不作聲,並不像內室中的那些人舉止隨意,顯然王氏的地位對他們頗有影響,並不敢在這裏造次。
這些人裏自然不包括此間的主人和主賓。在其餘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時候,主位和首席客位上的兩名中年男子卻是相談頗歡,其中一人臉上雖無喜色,但神情之間顯然與另一名男子誌趣相得。
這個人趙高卻是認識的,乃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喜好丹藥的他和孟府頗有來往,見了趙高也微微點了點頭。
內室中待客的主人是幼子王獻之,外室裏身份最高的就是他了。
在他麵前的這個男子並不難猜,應該是典故“但求問笛”的另一個主人公,桓伊桓野王。
當初王徽之進京時,泊州於清溪側,正值桓伊從岸上經過,二人素不相識,恰好船中有人認出他就是野王,王徽之即請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此時桓伊已是有地位的顯貴人物,但仍然十分豁達大度,即刻下車,蹲在胡床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整個過程兩人卻沒有交談過一句話。
什麽叫名士範兒,這就是名士範兒——凡事不講規則,行為全憑主管喜惡,三個字足以概括,那就是我樂意!
兩個名士氣度的人湊到一起,所談論的話題自然和音樂相關,趙高聽起來猶如天書。以這兩個人的學識氣度,特別是身份的高貴,旁人雖多,其實是一句話也插不進去,甚至大多如趙高一般聽都聽不懂。可偏偏每個人還要做出一幅凝神傾聽狀,畢竟這可是將來裝逼的一個好素材,畢竟能夠親耳聽到王徽之和桓野王論道,本身就值得吹噓一番了。
趙高的目光也不在這,剛剛桓野王大笑仰身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讓他再也移不開目光的一件裝備道具。
柯亭笛!
有曆史記載的古代第一名笛!
相傳東漢名士蔡邕親手所製的兩件頂級樂器,一就是著名的“焦尾琴”,第二就是這支“柯亭笛”。
和焦尾琴的故事相仿,當年蔡邕經過會稽的柯亭,正好吹過一陣風,於是就判斷屋頂用來做梁的第十六根竹子可以製笛,取用之後“果有異聲”,這就的柯亭笛名字的來由。
等到後世的時候,這支笛不知怎麽就到了桓野王的手中,而且桓野王顯然是個中行家,是這個時代公認的音律“江左第一”,而他的本職,卻是一名武將!
眼下桓野王神姿俊朗氣度飄逸,哪裏有一點點的武將的豪邁之氣?
在剛剛的驚鴻一瞥中,趙高已經看得清清楚楚,這支笛到現在應該已經接近兩百年,卻依舊碧綠青翠猶如活物一般,顯然其中已經被灌輸上了特定的規則和意誌。
妥妥的一件金色劇情裝備,或者這本身就是一件史詩級曆史裝備。不難推理,這個東西很可能就是牧者在這個世界裏的最高追求之一了。
當然,趙高現在能做的也就是看著咽咽口水。桓野王也是北府軍早期的高層核心之一,想要正麵從他手上奪走柯亭笛,難度大概不會亞於一件被提升過難度的史詩級曆史任務。
不想死就隻好暫時放棄,趙高強行把目光挪了下來。
坐在桓伊下首的是一個小男孩,年紀不過十來歲,目光清澈純淨,隻有偶爾低下去的時候才會有一絲輕微的變化。
這就是趙高在這個世界選擇侍奉的少主,桓溫的幼子,現在襲了他“南郡公”爵位的桓玄了。
趙高不敢怠慢,立即躬身行了一禮。桓玄在旁邊一個侍從的提示下也很快注意到了趙高的存在,小小年紀,居然認認真真地以向長輩行禮的方式向趙高還了一禮。
趙高心裏頓時苦笑不得。
如果真是這個劇情世界裏的人物。大概桓玄這一禮就能起到收買人心的作用,遇上個把耿直的很可能就痛哭流涕把全家都送上了。可惜見多了這種把戲的趙高肯定不吃這些,隻是微微迴了一個笑容,倒讓桓玄一時之間不明白為什麽百試百靈的套路失效了。
除了趙高,誰都低估了這個現在看起來人畜無害,僅僅是被桓衝次子帶出來見見世麵的小孩子。別看他現在隻不過是龍亢桓氏已經丟掉的一顆棄子,在內廳趾高氣揚的那群人或者是他們的子孫,將會有一大半匍匐在這個天生帶著反骨出世的少年,而且他還會繼承桓溫所沒有完成的遺願,那就是登基稱帝建立“桓楚”。
桓溫一輩子所沒能完成的基業,將會由他這個兒子完成,並且追封他為“楚宣武帝”,雖然這個朝廷真正存在的時間,並沒有超過一年。
以趙高的目光看來,目光盈盈看著自己的少年桓玄,就是一條蟄伏的幼蛟,一旦入手,立即就是翻天覆地之時。
王氏的內廳自然不是每個人都去得,可想要繞到外廳去也不容易。以趙高此時的智力值,當然能夠自行分辨就此前往,可他還是耐心地等待了一名王氏的仆役,由其領著走了出去。
“天命不可違!”
在趙高邁出門檻的一瞬間,在耳畔如同炸雷一般響起了一道清冷的話語,他猛地抬頭,卻發現領路的那名仆役恍若不聞。
趙高立即迴過了頭,在他的感知下整個內堂並沒有發生什麽變化,眾人依舊低聲談論著什麽。隻有張椒側著身子,做出一副努力傾聽的模樣,而臉上那種虔誠認可的表情天生就帶著巨大的親和力,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
趙高當然不吃這一套。他的隱藏屬性魅力值也很高,這也是為什麽他在這個劇情世界裏很容易被接受的原因之一。隻是和張椒比起來應該遜色了不止一點點,這一點從司馬道子這種輕浮淺薄之徒都對張椒露出真心的笑容就能夠看出來。
當神棍,這一點幾乎就是必備的。
趙高有一種強烈的直覺,剛剛那五個字分明就是張椒給自己的提示。他的那張臉在趙高這個角度感知起來分明就是似笑非笑,哪裏有什麽半分虔誠可言?
“他為什麽要提醒自己?這五個字又是什麽意思?甚至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張椒傳過來的?”這三個問題其實趙高都沒有把握,他腳下的步伐也不由得緩了一下,然後用更快的速度走了出去。
不管怎麽說,這裏都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合適場景。
繞過一道遊廊,又穿過花廳,從月形拱門出了影壁,再向前數十步,就是王氏專門用來招待外客的庭室了。這裏自然有數量不少的王氏旁支子弟應酬來往。雖是白事,王氏接待的禮節齊備之下,諸子弟臉上看不出有多少悲戚之色。
事實上,能夠登上王氏之門的,哪怕僅僅隻是在外廳,也大多不是等閑之輩,以趙高今時今日的地位,也不過是勉強有資格在這裏占著近於上首的一個席位。這一點,估計還是看在司馬福金的麵子上要比其他因素都重得多。
此時廳事中人數雖多,卻大多數人都默不作聲,並不像內室中的那些人舉止隨意,顯然王氏的地位對他們頗有影響,並不敢在這裏造次。
這些人裏自然不包括此間的主人和主賓。在其餘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時候,主位和首席客位上的兩名中年男子卻是相談頗歡,其中一人臉上雖無喜色,但神情之間顯然與另一名男子誌趣相得。
這個人趙高卻是認識的,乃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喜好丹藥的他和孟府頗有來往,見了趙高也微微點了點頭。
內室中待客的主人是幼子王獻之,外室裏身份最高的就是他了。
在他麵前的這個男子並不難猜,應該是典故“但求問笛”的另一個主人公,桓伊桓野王。
當初王徽之進京時,泊州於清溪側,正值桓伊從岸上經過,二人素不相識,恰好船中有人認出他就是野王,王徽之即請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此時桓伊已是有地位的顯貴人物,但仍然十分豁達大度,即刻下車,蹲在胡床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整個過程兩人卻沒有交談過一句話。
什麽叫名士範兒,這就是名士範兒——凡事不講規則,行為全憑主管喜惡,三個字足以概括,那就是我樂意!
兩個名士氣度的人湊到一起,所談論的話題自然和音樂相關,趙高聽起來猶如天書。以這兩個人的學識氣度,特別是身份的高貴,旁人雖多,其實是一句話也插不進去,甚至大多如趙高一般聽都聽不懂。可偏偏每個人還要做出一幅凝神傾聽狀,畢竟這可是將來裝逼的一個好素材,畢竟能夠親耳聽到王徽之和桓野王論道,本身就值得吹噓一番了。
趙高的目光也不在這,剛剛桓野王大笑仰身的時候,他已經看到了讓他再也移不開目光的一件裝備道具。
柯亭笛!
有曆史記載的古代第一名笛!
相傳東漢名士蔡邕親手所製的兩件頂級樂器,一就是著名的“焦尾琴”,第二就是這支“柯亭笛”。
和焦尾琴的故事相仿,當年蔡邕經過會稽的柯亭,正好吹過一陣風,於是就判斷屋頂用來做梁的第十六根竹子可以製笛,取用之後“果有異聲”,這就的柯亭笛名字的來由。
等到後世的時候,這支笛不知怎麽就到了桓野王的手中,而且桓野王顯然是個中行家,是這個時代公認的音律“江左第一”,而他的本職,卻是一名武將!
眼下桓野王神姿俊朗氣度飄逸,哪裏有一點點的武將的豪邁之氣?
在剛剛的驚鴻一瞥中,趙高已經看得清清楚楚,這支笛到現在應該已經接近兩百年,卻依舊碧綠青翠猶如活物一般,顯然其中已經被灌輸上了特定的規則和意誌。
妥妥的一件金色劇情裝備,或者這本身就是一件史詩級曆史裝備。不難推理,這個東西很可能就是牧者在這個世界裏的最高追求之一了。
當然,趙高現在能做的也就是看著咽咽口水。桓野王也是北府軍早期的高層核心之一,想要正麵從他手上奪走柯亭笛,難度大概不會亞於一件被提升過難度的史詩級曆史任務。
不想死就隻好暫時放棄,趙高強行把目光挪了下來。
坐在桓伊下首的是一個小男孩,年紀不過十來歲,目光清澈純淨,隻有偶爾低下去的時候才會有一絲輕微的變化。
這就是趙高在這個世界選擇侍奉的少主,桓溫的幼子,現在襲了他“南郡公”爵位的桓玄了。
趙高不敢怠慢,立即躬身行了一禮。桓玄在旁邊一個侍從的提示下也很快注意到了趙高的存在,小小年紀,居然認認真真地以向長輩行禮的方式向趙高還了一禮。
趙高心裏頓時苦笑不得。
如果真是這個劇情世界裏的人物。大概桓玄這一禮就能起到收買人心的作用,遇上個把耿直的很可能就痛哭流涕把全家都送上了。可惜見多了這種把戲的趙高肯定不吃這些,隻是微微迴了一個笑容,倒讓桓玄一時之間不明白為什麽百試百靈的套路失效了。
除了趙高,誰都低估了這個現在看起來人畜無害,僅僅是被桓衝次子帶出來見見世麵的小孩子。別看他現在隻不過是龍亢桓氏已經丟掉的一顆棄子,在內廳趾高氣揚的那群人或者是他們的子孫,將會有一大半匍匐在這個天生帶著反骨出世的少年,而且他還會繼承桓溫所沒有完成的遺願,那就是登基稱帝建立“桓楚”。
桓溫一輩子所沒能完成的基業,將會由他這個兒子完成,並且追封他為“楚宣武帝”,雖然這個朝廷真正存在的時間,並沒有超過一年。
以趙高的目光看來,目光盈盈看著自己的少年桓玄,就是一條蟄伏的幼蛟,一旦入手,立即就是翻天覆地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