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楚青瀾照例過來探望梅長歌,聽說了此事,表達了一點截然不同的看法,說得梅長歌有些心驚肉跳的,直唿自己弄不懂古人的玩法。
如此一盤算,梅長歌似乎便再沒有了拒絕的理由,隻好裝作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勉為其難的同意了梅思遠的建議。
眼下迫於形勢,很多事情,梅長歌都不敢做的太過明目張膽,也不敢除掉那些惹人討厭的影子。可此番有了梅思遠的承諾,日後她縱使殺了這些用於盯梢的影子,梅思遠也怪不到她頭上。
說實話,這個條件對梅長歌來說,還是很誘人的。
思來想去,梅思遠終於做出了決定,他以永不幹涉梅長歌行動自由為條件,要求梅長歌陪他一同前往平州,偵破此案。
連帽子都往自個頭上帶的人,怎麽會把這種小事看在眼裏?
關於這一點,梅思遠自詡大丈夫,能屈能伸。
梅長歌即便不為他這個做父親的著想,也該為自己的將來想一想,總不會真的害死他,不過冷嘲熱諷的,在嘴皮子上逞強。
更何況,梅思遠認為,他手上捏著梅長歌的軟肋,就是她的婚事。
畢竟,梅長歌這個人,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看著長大的,起碼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比起不知抱著怎樣的目的,亦不知從何而來的神秘高人,梅思遠顯然更願意同梅長歌做交易。
思考的時間越長,梅思遠越覺得,梅長歌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從前靠著小紙條,暗通曲款,不死不活的混著,可如今當了尚書令,梅思遠實在不願再受製於人。
達不到最優,可也還不至於差到極點。
其實細細算來,梅思遠他也很清楚,他並沒有什麽特別擅長的事情,什麽都是中間水準。
斷案推理,從來都不是梅思遠的長處。
不妥的是梅思遠的心情,他現在很糾結,很不爽。
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什麽不妥。
依了陛下小心謹慎的性子,安排梅思遠和楚青瀾組成一個臨時調查組,趕赴平州,巡查此案,簡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平州刺史李恆,是隴西李氏嫡係,卻莫名其的死在了河北道範陽梅氏的地盤上,陛下自然要查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空蕩蕩的書桌上,平攤著一本冊子,看樣子,上麵所寫的內容,便是造成梅思遠愁眉
不展的元兇。
此刻的梅思遠,眉頭緊鎖,眼神憂鬱,正將雙手負在身後,來來迴迴的踱著步子,顯然十分苦惱。
這一點,倒沒有隨著梅思遠升任新任尚書令而有所不同。
曾經的梅家重點,因為梅夙的突然離世,變成禁地,梅思遠如今用著的,還是原先自己院中的書房。
作為長樂的結發夫君,梅思遠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點當年的內幕的,但他並不支持梅長歌去調查取證,甚至打從心眼裏,覺得她這是在無事生非。
一開始,梅思遠以為,梅長歌大抵是在幽蘭院憋得久了,想出去逛逛,於是沒太注意。直到派出去監視的人,弄清原委之後迴報,梅思遠這才驚覺,梅長歌居然是在調查當年的案子。
接連幾天,梅長歌不是在外出,就是在外出的路上,頻繁的動作,終於成功引起了梅思遠的注意。
從活著的人口中,應該很難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反而是早已死去的那些人,才有可能是破案的關鍵。
但無論是梅長歌,還是楚青瀾,亦或是葉缺,都很清楚的知道。
名單上,詳盡記載了十五年前,曾經伺候過長樂公主,至今仍然健在的一批人。
通過楚青瀾之手,梅長歌獲得了一名名單。
前些天葉缺的提議,慢慢提上了日程,隻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出現,就可以果斷實施起來。
梅長歌既已決定,以自己為餌,孤身誘敵深入,便要想好,用怎樣的方式去做,才能在盡可能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抓到對手的破綻。
如此一盤算,梅長歌似乎便再沒有了拒絕的理由,隻好裝作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勉為其難的同意了梅思遠的建議。
眼下迫於形勢,很多事情,梅長歌都不敢做的太過明目張膽,也不敢除掉那些惹人討厭的影子。可此番有了梅思遠的承諾,日後她縱使殺了這些用於盯梢的影子,梅思遠也怪不到她頭上。
說實話,這個條件對梅長歌來說,還是很誘人的。
思來想去,梅思遠終於做出了決定,他以永不幹涉梅長歌行動自由為條件,要求梅長歌陪他一同前往平州,偵破此案。
連帽子都往自個頭上帶的人,怎麽會把這種小事看在眼裏?
關於這一點,梅思遠自詡大丈夫,能屈能伸。
梅長歌即便不為他這個做父親的著想,也該為自己的將來想一想,總不會真的害死他,不過冷嘲熱諷的,在嘴皮子上逞強。
更何況,梅思遠認為,他手上捏著梅長歌的軟肋,就是她的婚事。
畢竟,梅長歌這個人,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看著長大的,起碼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比起不知抱著怎樣的目的,亦不知從何而來的神秘高人,梅思遠顯然更願意同梅長歌做交易。
思考的時間越長,梅思遠越覺得,梅長歌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從前靠著小紙條,暗通曲款,不死不活的混著,可如今當了尚書令,梅思遠實在不願再受製於人。
達不到最優,可也還不至於差到極點。
其實細細算來,梅思遠他也很清楚,他並沒有什麽特別擅長的事情,什麽都是中間水準。
斷案推理,從來都不是梅思遠的長處。
不妥的是梅思遠的心情,他現在很糾結,很不爽。
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什麽不妥。
依了陛下小心謹慎的性子,安排梅思遠和楚青瀾組成一個臨時調查組,趕赴平州,巡查此案,簡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平州刺史李恆,是隴西李氏嫡係,卻莫名其的死在了河北道範陽梅氏的地盤上,陛下自然要查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空蕩蕩的書桌上,平攤著一本冊子,看樣子,上麵所寫的內容,便是造成梅思遠愁眉
不展的元兇。
此刻的梅思遠,眉頭緊鎖,眼神憂鬱,正將雙手負在身後,來來迴迴的踱著步子,顯然十分苦惱。
這一點,倒沒有隨著梅思遠升任新任尚書令而有所不同。
曾經的梅家重點,因為梅夙的突然離世,變成禁地,梅思遠如今用著的,還是原先自己院中的書房。
作為長樂的結發夫君,梅思遠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點當年的內幕的,但他並不支持梅長歌去調查取證,甚至打從心眼裏,覺得她這是在無事生非。
一開始,梅思遠以為,梅長歌大抵是在幽蘭院憋得久了,想出去逛逛,於是沒太注意。直到派出去監視的人,弄清原委之後迴報,梅思遠這才驚覺,梅長歌居然是在調查當年的案子。
接連幾天,梅長歌不是在外出,就是在外出的路上,頻繁的動作,終於成功引起了梅思遠的注意。
從活著的人口中,應該很難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反而是早已死去的那些人,才有可能是破案的關鍵。
但無論是梅長歌,還是楚青瀾,亦或是葉缺,都很清楚的知道。
名單上,詳盡記載了十五年前,曾經伺候過長樂公主,至今仍然健在的一批人。
通過楚青瀾之手,梅長歌獲得了一名名單。
前些天葉缺的提議,慢慢提上了日程,隻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出現,就可以果斷實施起來。
梅長歌既已決定,以自己為餌,孤身誘敵深入,便要想好,用怎樣的方式去做,才能在盡可能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抓到對手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