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黎鞍這才登上了本該屬於他的舞台。


    他才是華人導演,乃至華裔電影人裏麵正兒八經的奧斯卡第一人。


    李和信肯定是平京爺們兒那種繃著臉剛硬的站在那,後來給荊小強說不是為了繃個麵子好顯擺,真後悔上去。


    他就不適合這種美式風格的脫口秀台麵。


    天海捧著小金人,也把舞台留給導演,她的靜態高冷顏值有凋塑感,很吸引鏡頭。


    可看似不起眼的導演卻三言兩語就把自己變成了視覺中心。


    他是在花旗讀的電影,之前拍的戲也是以華人在花旗的生活故事為背景,跟荊小強一樣屬於冰雪芒果人。


    皮膚是黃的,心是黃的,但泡在白茫茫一片的西方社會已經很熟悉了。


    對著麥克風還能單手插兜:“上台前所有人都提醒我千萬要挺住,千萬不能百感交集,泣不成聲,雖然這樣很流行也很扇情,但我想說哦,你們太低估了一個無戲可拍,在家洗了六年碗,做了六年家務的男人內心有多麽堅強……”


    全場愣了下,就開始爆笑!


    李和信能聽懂,納悶兒,在家洗幾年碗需要多堅強?老子從來就不洗。


    天海不動聲色的拿手肘碰他,提醒跟著一起笑。


    黎鞍是那種軟軟的右岸腔英語:“我來就一直被恭喜,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說這種領獎被恭喜是什麽滋味,在這裏我最想分享這種恭喜的隻有一個人,當然我還是有職場情商的哦,敢這麽說,也是因為我老板今天有三十多個提名,肯定會多次上台,不會在意我這麽一點點私人小心思……”


    真的,他不緊不慢說起來,那種得體的幽默分明是知識過剩、讓人傾羨的體現。


    一句話恭維了頒獎組委會,恭維了老板,擺正了自己位置,還逗樂觀眾。


    但在笑聲和掌聲中卻傳遞了真摯:“我隻想把這種恭喜跟我太太分享,是你給予我洗碗做家務的寬容空間,從來不催促我這個一事無成的男人要做什麽,總是支持我做些不知道該怎麽表達的鏡頭畫麵……”


    斯坦尼康終於捕捉到了席位上那個看起來特別普通的中年華裔女人,大屏幕上的劇照被切換過來的瞬間,甚至會感覺那個女主角就是黎鞍太太的樣子。


    平凡,歲月留痕,卻笑中帶淚的不好意思遮自己臉。


    掌聲真是熱烈得發自內心。


    現場幾乎所有電影人應該都體會過,那種成名、出作品前的沉寂,讓人發瘋的沉寂。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需要打磨自己演技、技能,也許才有一片成名天下曉的幸運,但這個落差巨大得讓人心季。


    哪怕是演二代、導二代,有父母長輩帶著入行輕鬆些,同樣麵臨拿不出作品反而被人嘲笑裙帶關係走後門的窘境。


    電影行業這東西做不得偽,好就是好,不好就算使勁吹捧,觀眾看了,行家看了一樣會評價甚至反噬。


    所以誰都經曆過這種成名前啥也不是的倉惶,四處奔走上戲尋求機會,然後可能試鏡就被刷掉,跟人比外表,比演技,比才華甚至還要比潛規則。


    看似光鮮的電影圈,實際上背後是巨大的慘澹基數。


    羅斯庫勞今天能在《角鬥士》上揚眉吐氣,可之前二十年都是到處跑龍套,甚至不惜拍風月片混口飯吃。


    黎鞍卻精準的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這就是他的特點。


    就像當初甫一見麵,他就能從細節指點出李和信、天海怎麽詮釋角色,現在他也輕易的把控住了全場電影人的共情。


    讓大家全都帶著心有戚戚的認同感在鼓掌,全都覺得這個最佳外語片實至名歸,這個華裔導演是有點東西的。


    結果那位主持人在送三位下台之後,才隨口提示:“不會有人還不知道吧,這實際上還是《加勒比海盜》的導演,感謝您在洗碗的同時也構想出了這樣一場奇幻大戲……”


    剛落下的掌聲,不由得再次雷鳴般高漲。


    哦哦哦,如果說最佳外語片的設置,本來隻是給全世界其他文化一種來電影聖殿朝聖的施舍,其實一貫並不太重要。


    荊小強卻精確把控到這個缺口,用作自己港產西片的切入點。


    一旦《太平輪》衝破了這個缺口,後麵源源不斷的電影都會衝擊這個薄弱點,以他選擇創作都是後來年度大戲甚至幾年、十年經典作品的檔次,這個最佳外語片的門類幾乎會被他把持。


    安寧這些熟麵孔反複拿最佳外語片簡直是在嘲諷組委會設置,所以隻能把這種全程英語配音的華語片當做西語片參加更多獎項。


    這時候觀眾席上的電影人們已經看出輪廓了!


    這個說話幽默的華裔導演,並不是剛才大家以為的《海角》隻是恰好演出了他跟太太之間的相濡以沫,才會拍得如此讓人感動。


    人家拍商業奇幻大片,一樣手法嫻熟,效果驚人!


    本以為他隻是個但手熟爾的賣油翁,沒想到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高手。再看看正在相互打擂台的《角鬥士》、《贖罪》,又是兩位華裔導演在對決。


    而且老餘已經接連出了《生死時速》、《諜影重重》、《古墓麗影》、《速度與激情》這一連串高票房電影,獲得整個市場的高度認可。


    麥培薇那邊接戲接到手軟。


    荊小強都不再給老餘輸送劇本,更放手讓他自己帶團隊去賺錢,徹底帶動hk電影人開始成建製的走上行業舞台。


    資源要轉給其他躍躍欲試希望進入北美市場的hk導演。


    未來好來塢,真的要被華裔製作團隊在荊小強的帶領下占領高端市場嗎?


    沒錯,實際上好來塢目前對荊小強的抵製聲不大。


    除了因為哥倫比亞影業、迪尼士影業、華納影業這些巨頭跟荊小強有合作,大公司大資本家們看到的都是這種合作隻會讓利益滾滾來。


    還因為好來塢實際上是個巨大的產業,年產三五百部電影,荊小強他們能輸送的不過在三五十部內,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且全都是奔著高票房去的大片,這對實際上的本土產業鏈影響並不大,包括相關的發行、製作等部門也跟著有生意,整個行業比之前更繁榮。


    被搶生意的其實是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這類中高端頂尖的團隊成員,而這些大老自己又不缺戲,甚至更享受這種高手過招的感覺。


    這跟之前焦盆製造輸入花旗之後,整個花旗汽車工業、電器製造業成半的坍塌,毀滅性打擊完全不同。


    所以好導演、好製作反而更願意用價廉物美的hk團隊來充實自己的創作,有競爭關係的團隊那就我們避開競爭做其他類型。


    電影工業還是比傳統製造業好轉型掉頭。


    更何況,這還是個電腦後期瘋狂進入市場的全新時代,有大量全新崗位在增加。


    不抵觸。


    馬上就有很多老板在私下詢問黎鞍這個華裔導演有沒有檔期,老餘太搶手了,這個也行。


    這時候才開始介紹另外兩部最佳影片提名,中間間雜頒發了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獎。


    除了最佳改編劇本獎沒有荊小強的提名,他簡直毫無懸念的拿走了《角鬥士》的原創劇本,《加勒比海盜》的視覺效果,《贖罪》的原創主題曲,甚至還上台演唱了這首歌。


    四座小金人!


    劇本、音樂、監製也就罷了,頻繁閃亮登場的荊小強是從《加勒比海盜》女主角的手中接過這枚視覺效果的小金人,當然也得了瑪索姐姐的香吻一枚,再簡單介紹下這部戲裏匪夷所思的骷髏特效的製作原理。


    瑪索姐姐也能像說相聲似的捧跟驚歎,我們拍的時候還不是這樣,原來後期是這麽製作啊。


    這是位於洛杉磯的“精靈之花視覺影像”製作團隊,目前有超過兩百人的高級工程師,外加在亞洲地區外包基礎工作的近三千人規模。


    電影特效產業已經進展到了一個全新時代!


    觀眾席上的好來塢電影人們紛紛臥槽、牛逼!


    實際上沒有荊小強的話,首先是星球大戰那邊帶動的團隊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這種電腦後期的雛形,九十年代初那位蘋果教主在迪尼士的合作中逐漸帶團隊上路,然後把這個團隊以幾十億賣給迪尼士,他又反過去有資金有技術底蘊的開始推動新時代的蘋果改革。


    可這一切,從93年迪尼士ceo弗蘭克跟荊小強合作開始就沒了。


    荊小強那時就帶著嗦尼團隊展現出超人一等的電影後期製作能力,連卡登伯格都放棄了跟蘋果教主工作室的合作。


    等到


    弗蘭克意外身亡,迪尼士改頭換麵,整個精靈之花影像製作規模突飛猛進,從《太平輪》開始之後一係列大片製作獲得豐沃經費滋養,就不是其他幾個好來塢電腦後期工作室團隊還能比擬的龐然大物了。


    這個超級電腦影像後期公司,就在米高那個夢幻莊園裏,是標標準準的花旗公司,從管理到主骨架全都是歐美人,二三十個內地來的工程師都經常更換。


    隻有白菜價的外包活兒才會甩到亞洲去完成。


    可這也是動不動就幾百萬美刀的業務,比生產泳衣、紡織品甚至高級定製成衣都來錢多了!


    看看《角鬥士》等幾部“羅伯特係”的大片效果,的確在後期製作上有巨大領先優勢。


    這就促成所有好來塢電影人都要思考下,未來的大片都要走這樣的電腦化之路嗎?


    還是有很多老頑固,固守老的電影製作方式不放。


    那就隻有用漫威片來教他們做人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秋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秋月明並收藏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