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荊小強本來很想拿背後的電視塔說事兒。
蘭玲帶迴來的報告裏麵,有常丹琳對目前湘南電視台的分析。
還沒滿二十歲的常丹琳大專都沒讀完,這半年一直在鵬圳守著外景地建設,張羅劇組,拉扯整個電視劇的拍攝,據說麥培薇過去看了就想把這姑娘要走做副手!
但常丹琳表示老娘是湘南人,跟著小強不去給資本家打工,現在做的一切也是為了讓湘南電視台能改頭換麵出彩。
換句話說她爹媽在單位也能有麵兒,更有效益。
就像之前國內電影發行全都被拿捏在有關部門手裏,所有製片廠、影業公司都賺不到錢,除了偶爾出現《雪原穀》這樣的爆款才能分點羹,所以今年開始分權。
電視台更慘,各省各地基本就是個磚兒台中轉站,什麽資源都被磚兒台捏在手裏,而且各省台還天然沒有抵抗力。
因為地球是圓的,電視信號無線傳播就隻能在高處,越高自然覆蓋麵越大。
這就是滬海台斥巨資修這個電視塔的原因,修了才能徹底覆蓋整個滬海地區,甚至周邊八十公裏範圍內都能收聽收看。
而磚兒台是衛星台,可以輕鬆覆蓋全國,這特麽誰打得過?
湘南地區則因為山區眾多,省台覆蓋麵更慘。
傳播不開就沒收視率,沒收視率就沒廣告投放,沒廣告投放就沒錢發展,走進死循環。
現在電視劇拍出來正在後期編輯製作,比電影簡單得多,那麽就要考慮盜播的問題,她結合滾社搞的電視節目收視率調查公司就要開始試運行。
這樣才能保證湘南台放了,再賣給其他省台放,盡可能賺錢。
荊小強卻打電話問她:“那有沒有可能去爭取湘南電視台上衛視呢?現在不是已經有幾個西部偏遠省份和磚兒台上了衛星電視嗎?湘南能不能爭取到這個呢?”
這對荊小強來說是個順手拚縫兒的事情。
上輩子他98年出國的時候,貌似已經有不少省台陸續上星,也就是說這事兒可與不可都事在人為。
大多數這個年代的事情,其實都關乎於有沒有人敢擔責。
上麵是鼓勵各種創新開放嚐試,空白機會非常多。
湘南台後來能成為國內娛樂業的扛把子,還是有些彪悍本性在裏麵的。
常丹琳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湘南電視台隻要上星,那就是全國播放,電視劇廣告就能達到和磚兒台一個級別的覆蓋。
荊小強開導她,廣告價錢可能前期不如磚兒台,但市場會慢慢證明當硬件水平都一樣了,磚兒台反而是受限製比較多的那個,湘南台隻要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吃螃蟹,不就搞活了?
所以湘南台現在的關鍵在於能否搞定上星資格。
常丹琳立刻返迴湘南去找那些叔叔阿姨探討工作。
大多數時候固然有各種二代做大死坑爹媽,更是堵住了各種普通人上升的機會,但如果遇見真有能力的二代做事還是方便很多。
況且還有明姐的老公,現在作為湘南副台長也聞訊打電話過來探討這一步的得失。
在荊小強這裏當然知道有百利無一害了,省台上星搶了先的絕對吃到肥!
之前上星的幾個省台,都是偏遠遼闊地區為了節約建設差轉台的成本,自身又不具備創新能力。
湘南電視台簡直一拍即合,據說已經開始“運作”。
相比之下滬海呢,做專訪之前看見電視塔聊了幾句,袁嘉介紹其實十年前就遞交了申請,然後這樣那樣的手續、撥款直到前年才開工。
也就是說十年前無比正確的決定,十年後其實已經不太合時宜了。
於是這座聞名遐邇的電視塔,必然會讓滬海台對上星不太感冒,因為一旦上星不就證明這座耗費巨資的塔多餘嘛,誰擔得起這個責?
這倒也談不上追責,畢竟哪怕到現在93年,也沒人敢說上星會怎麽樣,而且電視後麵還有網絡時代這個巨無霸,網絡時代後麵又有移動網絡這個人手一台終端的局麵。
電視台除了覆蓋信號的功能,在全世界也大多都是風景名勝旅遊點。
不過時代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滾動下去,明擺著滬海台會在衛星電視時代落後了。
但荊小強的情商還是不至於在滬海台的節目上談這個。
他談電視塔旁邊隱約能看見的“濱江花園”:“沒錯,無論拍電影還是出國表演,我們都賺了些錢,但我始終記得有位長輩的教誨,與其說創造財富,不如創造更多人的就業機會,所以我們響應國家開發蒲東的號召,到蒲東來修住房,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勤者有其業,勞者有其得……後麵我不記得了,但這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正在經曆的就是這一連串改革中的時代,好了,這裏我要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對每個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觀眾們都有點驚嚇,這是可以在電視上說的嗎?
習慣了各種官方語言的電視報刊,這可以在電視上說嗎?
恰恰九十年代還真是啥都敢說,因為公開發言的渠道就那麽幾個,很好管控。
所以甄別、篩選管理也容易。
反而是到了後麵網絡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台手機都能廣而告之,這個管控壓力巨大,自然也就管得越來越嚴。
好比荊小強這話頭一轉:“就像剛才你說的,因為這是個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時代,一切都有可能,在蘇京路開一家店可能會賺幾十萬,到蒲東來買套房可能會房價暴漲,辭職下海可能會創業成功,很多領域都是空白,等待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們去拚搏,相比階層固化的舊時代,這就是最好的時代,可如果你瞻前顧後,得過且過,隻想享受卻不願付出努力,錯過了這個火紅的年代,在你的人生當中,肯定就是最糟糕的時代。”
沒錯,這就是說他自己。
相比早就階層固化的歐美社會,相比二三十年後內卷越來越嚴重的國內,八九十年代絕對是草根逆襲、白手起家的最佳階段。
放到二三十年後,他這番言論可能在網上會被罵到死,你不過就是個唱歌的,有什麽資格慫恿別人去創業、去買房……
但這時候起碼聽了他的,改掉那種還等著福利買房的思維,想方設法來蒲東買套房,幾十年後一定都會是荊小強的腦殘粉。
由此,荊小強這麽一個電視訪談,直接帶動了滬海房地產經濟的爆發!
這也不離譜,八九十年代的很多曆史事件,都是因為一張報紙、一段新聞之類引起的。
荊小強在滬海的口碑本來就好,一說起他搞那個房地產,拆遷賠付很公道,買房交房更是信譽至上按時又按量。
知道點內幕的還會說起哦哦,就是那個《轉角遇見你》電影裏麵那個超市呀,那就是荊小強他們當時搞來拍電影的。
hk已經很流行這種超市了,國際社區那邊有個大的,但沒有這個方便呀。
對的,那個國際大商超適合歐美人開車,十天半個月采購一大車的模式,這會兒隻有自行車擠公交,千裏迢迢跑這麽遠過去能帶多少?
還得是這種小區商超,好多人去濱江花園看稀奇,然後好多房地產公司也學習取經,搞一個小區,搞個這樣的小超市的確很有必要。
正規的超市搞不來,先搞個擴大版的雜貨店嘛。
緊接著滬海發行量最大的晚報,把這段專訪整理出來,更把那段孟子說的“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勤者有其業,勞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學,童年有其樂,讀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養,車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農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優者有其榮,能者得其用,閱者有其悟,學者有其為”補齊,廣為宣傳!
因為這會兒的國內的習慣就是發了工資每個月存點錢,沒有任何投資意識,就儲蓄,國內儲蓄據說到了驚人的地步。
所以滬海這種老金融中心搞股票的時候,瘋了一樣的老百姓都來參與,因為實在是沒有投資渠道,除了存錢拿利息不知道任何投資渠道,當然之前也不允許搞投機倒把。
荊小強本來想說的是鼓勵大家抓住這個時代機遇,不要渾渾噩噩的隨波逐流就荒廢了。
結果被有些傳媒大張旗鼓的一宣傳,就成了鼓勵買房,鼓勵創業,鼓勵下海。
噢喲,真的真的,滬海房市一下就火熱起來了呀。
各家的房子都好賣了。
這下滬海戲劇學院的院係領導們也不吭聲了。
整個戲劇學院都轟動,買房!
小強說的買房。
聽說羅莉、杜若蘭她們幾個去年就跟著荊小強去蒲東買了小公寓,以後不管畢業在哪裏,滬海有個家了呀!
這時候全國人民都還是很想成為滬海寧的,每年能分配到話劇團、製片廠的名額都極其有限,大部分人就算能分配也是要去其他省市,而且聽說這兩年已經開始越來越少分配,要自主擇業。
這都是現實,再把以前那套讀書期間決不允許拍戲,不許賺錢的規矩拿來套,大多數人都很吃虧。
連老師、教授都心動,他們手頭多半開始活絡了,不管是幫著帶考生,還是兼職下劇組,肯定比工資強。
主動來舞蹈係這邊找荊小強打聽,買房子是有什麽說頭嘛,畢竟幾十萬也不是小數目,問問也不打緊。
荊小強才確認院裏麵的老師住房也非常緊張。
蘭玲帶迴來的報告裏麵,有常丹琳對目前湘南電視台的分析。
還沒滿二十歲的常丹琳大專都沒讀完,這半年一直在鵬圳守著外景地建設,張羅劇組,拉扯整個電視劇的拍攝,據說麥培薇過去看了就想把這姑娘要走做副手!
但常丹琳表示老娘是湘南人,跟著小強不去給資本家打工,現在做的一切也是為了讓湘南電視台能改頭換麵出彩。
換句話說她爹媽在單位也能有麵兒,更有效益。
就像之前國內電影發行全都被拿捏在有關部門手裏,所有製片廠、影業公司都賺不到錢,除了偶爾出現《雪原穀》這樣的爆款才能分點羹,所以今年開始分權。
電視台更慘,各省各地基本就是個磚兒台中轉站,什麽資源都被磚兒台捏在手裏,而且各省台還天然沒有抵抗力。
因為地球是圓的,電視信號無線傳播就隻能在高處,越高自然覆蓋麵越大。
這就是滬海台斥巨資修這個電視塔的原因,修了才能徹底覆蓋整個滬海地區,甚至周邊八十公裏範圍內都能收聽收看。
而磚兒台是衛星台,可以輕鬆覆蓋全國,這特麽誰打得過?
湘南地區則因為山區眾多,省台覆蓋麵更慘。
傳播不開就沒收視率,沒收視率就沒廣告投放,沒廣告投放就沒錢發展,走進死循環。
現在電視劇拍出來正在後期編輯製作,比電影簡單得多,那麽就要考慮盜播的問題,她結合滾社搞的電視節目收視率調查公司就要開始試運行。
這樣才能保證湘南台放了,再賣給其他省台放,盡可能賺錢。
荊小強卻打電話問她:“那有沒有可能去爭取湘南電視台上衛視呢?現在不是已經有幾個西部偏遠省份和磚兒台上了衛星電視嗎?湘南能不能爭取到這個呢?”
這對荊小強來說是個順手拚縫兒的事情。
上輩子他98年出國的時候,貌似已經有不少省台陸續上星,也就是說這事兒可與不可都事在人為。
大多數這個年代的事情,其實都關乎於有沒有人敢擔責。
上麵是鼓勵各種創新開放嚐試,空白機會非常多。
湘南台後來能成為國內娛樂業的扛把子,還是有些彪悍本性在裏麵的。
常丹琳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湘南電視台隻要上星,那就是全國播放,電視劇廣告就能達到和磚兒台一個級別的覆蓋。
荊小強開導她,廣告價錢可能前期不如磚兒台,但市場會慢慢證明當硬件水平都一樣了,磚兒台反而是受限製比較多的那個,湘南台隻要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吃螃蟹,不就搞活了?
所以湘南台現在的關鍵在於能否搞定上星資格。
常丹琳立刻返迴湘南去找那些叔叔阿姨探討工作。
大多數時候固然有各種二代做大死坑爹媽,更是堵住了各種普通人上升的機會,但如果遇見真有能力的二代做事還是方便很多。
況且還有明姐的老公,現在作為湘南副台長也聞訊打電話過來探討這一步的得失。
在荊小強這裏當然知道有百利無一害了,省台上星搶了先的絕對吃到肥!
之前上星的幾個省台,都是偏遠遼闊地區為了節約建設差轉台的成本,自身又不具備創新能力。
湘南電視台簡直一拍即合,據說已經開始“運作”。
相比之下滬海呢,做專訪之前看見電視塔聊了幾句,袁嘉介紹其實十年前就遞交了申請,然後這樣那樣的手續、撥款直到前年才開工。
也就是說十年前無比正確的決定,十年後其實已經不太合時宜了。
於是這座聞名遐邇的電視塔,必然會讓滬海台對上星不太感冒,因為一旦上星不就證明這座耗費巨資的塔多餘嘛,誰擔得起這個責?
這倒也談不上追責,畢竟哪怕到現在93年,也沒人敢說上星會怎麽樣,而且電視後麵還有網絡時代這個巨無霸,網絡時代後麵又有移動網絡這個人手一台終端的局麵。
電視台除了覆蓋信號的功能,在全世界也大多都是風景名勝旅遊點。
不過時代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滾動下去,明擺著滬海台會在衛星電視時代落後了。
但荊小強的情商還是不至於在滬海台的節目上談這個。
他談電視塔旁邊隱約能看見的“濱江花園”:“沒錯,無論拍電影還是出國表演,我們都賺了些錢,但我始終記得有位長輩的教誨,與其說創造財富,不如創造更多人的就業機會,所以我們響應國家開發蒲東的號召,到蒲東來修住房,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勤者有其業,勞者有其得……後麵我不記得了,但這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我們正在經曆的就是這一連串改革中的時代,好了,這裏我要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對每個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觀眾們都有點驚嚇,這是可以在電視上說的嗎?
習慣了各種官方語言的電視報刊,這可以在電視上說嗎?
恰恰九十年代還真是啥都敢說,因為公開發言的渠道就那麽幾個,很好管控。
所以甄別、篩選管理也容易。
反而是到了後麵網絡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台手機都能廣而告之,這個管控壓力巨大,自然也就管得越來越嚴。
好比荊小強這話頭一轉:“就像剛才你說的,因為這是個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時代,一切都有可能,在蘇京路開一家店可能會賺幾十萬,到蒲東來買套房可能會房價暴漲,辭職下海可能會創業成功,很多領域都是空白,等待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們去拚搏,相比階層固化的舊時代,這就是最好的時代,可如果你瞻前顧後,得過且過,隻想享受卻不願付出努力,錯過了這個火紅的年代,在你的人生當中,肯定就是最糟糕的時代。”
沒錯,這就是說他自己。
相比早就階層固化的歐美社會,相比二三十年後內卷越來越嚴重的國內,八九十年代絕對是草根逆襲、白手起家的最佳階段。
放到二三十年後,他這番言論可能在網上會被罵到死,你不過就是個唱歌的,有什麽資格慫恿別人去創業、去買房……
但這時候起碼聽了他的,改掉那種還等著福利買房的思維,想方設法來蒲東買套房,幾十年後一定都會是荊小強的腦殘粉。
由此,荊小強這麽一個電視訪談,直接帶動了滬海房地產經濟的爆發!
這也不離譜,八九十年代的很多曆史事件,都是因為一張報紙、一段新聞之類引起的。
荊小強在滬海的口碑本來就好,一說起他搞那個房地產,拆遷賠付很公道,買房交房更是信譽至上按時又按量。
知道點內幕的還會說起哦哦,就是那個《轉角遇見你》電影裏麵那個超市呀,那就是荊小強他們當時搞來拍電影的。
hk已經很流行這種超市了,國際社區那邊有個大的,但沒有這個方便呀。
對的,那個國際大商超適合歐美人開車,十天半個月采購一大車的模式,這會兒隻有自行車擠公交,千裏迢迢跑這麽遠過去能帶多少?
還得是這種小區商超,好多人去濱江花園看稀奇,然後好多房地產公司也學習取經,搞一個小區,搞個這樣的小超市的確很有必要。
正規的超市搞不來,先搞個擴大版的雜貨店嘛。
緊接著滬海發行量最大的晚報,把這段專訪整理出來,更把那段孟子說的“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勤者有其業,勞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學,童年有其樂,讀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養,車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農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優者有其榮,能者得其用,閱者有其悟,學者有其為”補齊,廣為宣傳!
因為這會兒的國內的習慣就是發了工資每個月存點錢,沒有任何投資意識,就儲蓄,國內儲蓄據說到了驚人的地步。
所以滬海這種老金融中心搞股票的時候,瘋了一樣的老百姓都來參與,因為實在是沒有投資渠道,除了存錢拿利息不知道任何投資渠道,當然之前也不允許搞投機倒把。
荊小強本來想說的是鼓勵大家抓住這個時代機遇,不要渾渾噩噩的隨波逐流就荒廢了。
結果被有些傳媒大張旗鼓的一宣傳,就成了鼓勵買房,鼓勵創業,鼓勵下海。
噢喲,真的真的,滬海房市一下就火熱起來了呀。
各家的房子都好賣了。
這下滬海戲劇學院的院係領導們也不吭聲了。
整個戲劇學院都轟動,買房!
小強說的買房。
聽說羅莉、杜若蘭她們幾個去年就跟著荊小強去蒲東買了小公寓,以後不管畢業在哪裏,滬海有個家了呀!
這時候全國人民都還是很想成為滬海寧的,每年能分配到話劇團、製片廠的名額都極其有限,大部分人就算能分配也是要去其他省市,而且聽說這兩年已經開始越來越少分配,要自主擇業。
這都是現實,再把以前那套讀書期間決不允許拍戲,不許賺錢的規矩拿來套,大多數人都很吃虧。
連老師、教授都心動,他們手頭多半開始活絡了,不管是幫著帶考生,還是兼職下劇組,肯定比工資強。
主動來舞蹈係這邊找荊小強打聽,買房子是有什麽說頭嘛,畢竟幾十萬也不是小數目,問問也不打緊。
荊小強才確認院裏麵的老師住房也非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