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如此形勢,就算是還有些操守的官吏,這個時候也已經絕望到了極處。
到底是誰,能挽迴這河東戰局,能挽迴這個大宋的命運?
難道這天,真的要轟然倒塌下來了麽?太原城中,一片慌亂景象。多少人潮,湧向四下城門,哭喊著要出城而去。
大戶高第的車馬隊伍,在人群中艱難前湧,開路的健壯仆人和蒼頭,拚命唿喊讓路,甚而用棍棒劈頭蓋臉的四下亂打。
而在地上扶老攜幼步行的,則多是貧戶,帶著一點可憐的細軟和匆匆準備的幹糧,艱難的隨著人潮而動,大戶車馬趕來,他們不是不想讓路,卻給這樣的人潮擠得根本走不動,那些仆人蒼頭揮著棍棒打下來,不少人跌倒在地,包袱滾了一地,人潮一衝,親人分散,撕心裂肺的哭叫聲就響了起來。
地上貧民哀哭,同樣就帶動得車馬上的大戶眷屬也跟著哭泣起來,到了最後,太原四門之上,響動的都是這不知道自家命運如何的哭聲!
這個時候,不論貧富,都是離亂之人,他們此刻命運,都是折可求讓開岢嵐軍通路造成的惡果!
而整個河東路戰局的命運,整個大宋的命運,在這一刻已經到了相當危急的時刻!
神策軍太原府後路大營,設在太原城西,主要負責轉運軍資糧餉的重任。
王黼自從改換門庭以來,一向在河東路諸項事宜上相當配合韓世忠等人,而韓世忠也自然要給王黼如此地位的人一個麵子,不能將太原府內事宜都越殂代皰,以後路大營越過王黼去指揮太原府的一應事宜。
平日裏王黼坐鎮太原府城之內,而太原後路大營在城外二十餘裏處,大家互不幹涉而已。
可是這個時候,當女真軍馬已經兵臨樓煩,太原府城紛亂得不可收拾之際,後路大營留守軍將卻必須要入城而去,必須要助王黼安定如此重要的太原府城內的秩序,這也是韓世忠的交代,這個時候,王黼但有號令,留守軍將,必須束手聽之,保得這河東路最為核心之地的平安!
可後路大營留守軍馬,並沒有多少,韓世忠已經恨不得將每一個能戰之士拉上前線了,駐留後路的轉運之軍,歸於神策軍正軍軍籍的,不過步三指揮騎一指揮而已,其餘都是降等下來作為輔軍民夫使用的原河東路駐泊禁軍。
太原府城騷亂如此,這些河東路本鄉本土的輔軍也是大亂,多少輔軍民夫就想棄軍而走,尋著自家親眷也趕緊踏上逃亡的道路。
留守的神策軍左廂副都虞侯使花榮,是出身勝捷軍的陝西大漢,因為以前騎戰中被韃子鈍器重擊甲胄上,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也震動心肺,落下一個吐血的病根,野戰辛苦不大吃得了,才得了這樣一個提調後路大營的差遣。
平日裏這個陝西大漢溫循儒雅,訥訥似不能言,臨陣而戰不差似誰,但是在對人對事上卻稍軟一些。這個性格正適合留守後路,與一應官吏打交道,雖然免不得吃點虧,可總能換來一個後路平靜,這些時日在太原府文官口中聲名還算不錯。
可這個時候,親衛火把照耀之下,花榮卻是兜鍪下滿頭滿臉的大汗,騰騰冒著熱氣,帶著兩百餘騎疾馳向太原西門。
而留在他身後的太原後路大營,步軍三個指揮卻一時間調動不出來,原因無他,忙著穩定後路大營中的局勢,抓那些準備逃亡的輔軍,同時趕緊修葺寨防,準備車馬,隻要一旦穩定了府城中的局麵,就要將後路大營中堆積如山的軍資糧秣盡可能的轉移入府城當中,做死守之勢。剩下搬不走的,就是一把大火焚之,什麽也不留給女真韃子!
此刻在大營當中,抓的逃亡輔軍已經有五六百人,在校場中跪成黑壓壓的一片,若是換了一個性子更強硬一些的軍將,此刻說不定已經五六百顆人頭滾落在校場之上了!
通往太原西門的道路,此刻已經擠滿了逃亡百姓,哭喊聲徹地連天的順著一路火光卷動,雖然已經有膽小之輩或者心思靈敏之輩在河東戰局開始之後就已然出奔,但是對於依著太原府城而居的數十萬百姓而言,還是極小一部分。
此刻這幾十萬百姓,一下崩潰,整座太原府城,就如雪崩之勢!區區兩百騎逆流而上,在這樣狂亂的出奔人潮之中,簡直就要被人潮淹沒也似!
這樣的人潮當中,雖然看到甲騎上來,百姓們紛紛讓路,可這樣人潮中數百騎軍也提不起速度來,人人如同花榮一般急得滿頭大汗,如若這樣局麵持續下去,太原府不保,則不管是韓世忠還是盧俊義,南下退路都被斷絕,這場戰事就再也無法收拾!
騎軍指揮擠到花榮身邊,大聲問道:“將主,該如何是好?這座城怎麽說垮下來就垮下來了。太原府中那麽多大宋官吏,到底是幹什麽吃的?”
花榮瞪眼吼了迴去:“某如何知曉?”
兩人對吼之間,花榮,就看見人潮中幾個身影,一人騎在馬上,兩三名小廝緊緊在馬後跟隨,馬上之人似乎連坐直腰的氣力都沒有了,隻是趴著緊緊的抱著馬脖子。
旁邊逃亡百姓火把光芒正映在他的臉上,花榮還識得他,是安撫使幕中一名佐吏,還有個選官身份。差遣正負責與太原府神策軍後路大營勾當糧秣轉運事宜,辦事還算勤謹牢靠,據說王黼許了保他超脫選海,得一個京官地位。
花榮立刻催馬趕過去,衝著那名佐吏大喊:“黃撫勾!這是怎生迴事?你如何擅離職守?”
那黃撫勾竭力直起腰來,迎著滿麵怒色的花榮,惶恐拱手道:“花虞侯,且放下官一條路走罷!連幕中機宜都走了,下官等又有何能為?樓煩距離此間就兩百裏!城中城外,加起來就這麽幾千人馬的正軍,如何當得住女真大軍?女真大軍從岢嵐軍打到太原府西麵樓煩,誰也沒法阻擋一下!就是韓將主也沒擋住這些女真韃子啊!”
花榮怒道:“那是岢嵐軍折家不戰,又幹韓將主何事?韓將主和盧將主兩軍,正在竭力迴援。晉王大軍也在趕來路上,憑什麽這太原府就守不住?官身而臨戰脫逃,你自己知道是個什麽下場!”
那黃撫勾語聲中都帶了哭腔:“下官就繳迴出身文字,這官人不做也罷,韓將主要趕來早就趕來了,如何在女真大軍已經抵達樓煩還不見蹤影?晉王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過沒過黃河!李虞侯,這個時候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罷。河東路晉王已經敗了,大宋已經敗了!這個時候,趕緊撤過黃河,依著黃河而守,看能不能將韃子擋在河北,看大宋能不能熬過這一遭罷!要是李虞侯還記著下官此前差遣勤謹的情分,就抬抬手放下官過去,將來必有厚報!”
不少百姓在旁邊聽見了花榮和這黃撫勾之間的對話,人人也都哭喊。
“將爺,神策軍在哪兒?晉王又在哪兒?”
“官人們都走了,俺們百姓自然也走,難道讓女真韃子殺到頭上來?”
“河東完了!俺們百姓哪裏想離開這本鄉本土?老弱婦孺,這一路不知道要死多少!可又有誰能站出來,保俺們百姓平安?俺們完糧納稅,事到臨頭,還得靠著自家兩條腿尋出一條生路來!”
“你們神策軍口口聲聲晉王晉王,說能主持大局,與韃子死戰的人,唯晉王一人而已,可那位晉王,現在又在哪兒?他怎麽守不住岢嵐軍?他怎麽守不住樓煩?他怎麽此刻不在太原?他怎麽不管住這些當官的自己先逃?官人們保住性命了,俺們百姓們總不能等死!”
對黃撫勾這等官人,花榮還能拉下臉來,真要從馬上拖下來押迴城中交王黼處置,花榮也硬得下心腸,哪怕黃撫勾往日交割糧草還有與花榮喝酒言笑的交情在。
可如許扶老攜幼哀哭而走的百姓麵前,花榮卻無言應對。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號令,不及於岢嵐軍折家軍?折家軍讓開通路,在北麵死戰的韓世忠兩部,同樣陷住了絕大險境之中!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在汴梁攪動風雲,好容易才掌握了朝中局麵,竭力經營出一支軍馬,正在渡黃河趕來,但是擁禦駕在軍中,行程哪裏趕得及?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已經竭盡全力了,從河東到燕地,現在與女真韃子死戰的,隻有晉王麾下人馬?
不管什麽理由,可就算是從晉王到俺們,已經拚盡了氣力,還是沒有護住此刻太原府中百姓!
這個大宋,到底是怎麽了?女真崛起,終會南侵,晉王如此英雄人物,現下也陷入危局,前途莫測,而如果這個大宋沒有晉王,眼前這幅景象,又會慘酷到如何地步?
晉王啊晉王,哪怕是你,能挽迴這天傾之勢否?
花榮頹然垂首,任黃撫勾和大隊百姓從身邊湧過,身後甲騎,都默然注視著眼前一切。
多少車馬人潮,紛紛從身邊湧過,其中官服猶在身上之輩,比比也是,都掩麵從這些如礁石一般的甲騎身邊繞過。
這是總崩潰之勢,這個浮華太久的大宋統治體係,已然朽裂敗壞得隻有內鬥的本事,已經沒有和外敵決死拚殺到底的勇氣!
花榮猛然抬頭,大聲下令:“俺們神策軍,就與這太原同殉也罷!繼續入城,尋著王安撫,說什麽也要守住此城!不管多久,也要等到晉王的到來!”安撫使衙署當中,已經是一片紛亂景象,到處都是火把擾動,到處都是人影奔走。
長長的車馬隊伍已經在衙署照壁前等候,此刻城中還能找到的人馬上千,俱守著安撫使衙署外麵等候,隻等著王黼一聲號令,就撤出太原府去。
王黼在一片黑暗中的節堂,望著滿地狼藉靜靜不語。
折可求這一記讓開通路,隻是簡單動作,卻將河東戰局整個敗壞,更不用提此刻女真東路大軍也已然蜂擁南下!
誰也沒有想到,素來以忠勇聞名的折家軍,在有折彥質這個剛直烈性之人坐鎮的情況下,還出了折可求這樣的人物。
難道真是大宋末世了麽?連折家軍都不可恃了?
不管怎麽說,女真軍馬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勢如破竹南下,一直打到了太原府西大門樓煩了。太原若是在韓世忠楊淩趕來之前陷落,則北麵盧俊義所部還可以走太行八徑撤往河***世忠兵馬則隻有被女真軍馬合圍,覆滅在汾河河穀中的下場了。
楊淩起家精銳敗亡,則滿朝之敵,自然就要群起而上,將他撕咬得粉碎。而已然失去威權的趙家聖人,還能不能號令天下強鎮,打贏了女真的這一戰?而更大可能,是楊淩據殘部而負隅,先在大宋打一場內戰再說!
隻怕在女真大軍兩路殺入汴梁之後,這大宋朝局還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罷。
沉重的腳步聲響起,聽著那連唿帶喘的聲音,王黼就知道是索超來了,在外聽他號令奔走集中所有能抓在手裏的人馬,已然是累得夠嗆。
王黼抬手,黑暗中目光精光四射,讓喘著粗氣的索超就是一個哆嗦。
索超祖上雖然出身京營,可在河東已經三代,在此間鄉土情重,現如今隻有聯合神策軍留守兵馬,總能打一打!
王黼沉吟了片刻,“欲逃文官,悉數斬之,城中百姓,出者放行之,另外,勝捷軍接管城防,所有兵馬,均由王稟統領。”
文臣百餘年的積威之下,饒是索超已經隱隱覺得大頭巾輩的權威此時已經有動搖之勢,還是噤若寒蟬的垂首領命,看著王黼站起身來,大步走出節堂之外。
多少安撫衙署幕府中人,因為實在和王黼關係太深而不好先奔,這個時候已經等得抓耳撓腮。看到王黼出來,頓時飛大鬧,包括太原附廓縣令在內,也趕緊上前,“走了罷大人,退守黃河,再圖反攻,河東事不可為,且留有用之身。”
王黼卻不曾答話,身前身後,幾十名雄壯甲士拱衛,身後索超已經是大斧在握,他重重一揮手:“一個不留,殺之無罪!”(未完待續。)
到底是誰,能挽迴這河東戰局,能挽迴這個大宋的命運?
難道這天,真的要轟然倒塌下來了麽?太原城中,一片慌亂景象。多少人潮,湧向四下城門,哭喊著要出城而去。
大戶高第的車馬隊伍,在人群中艱難前湧,開路的健壯仆人和蒼頭,拚命唿喊讓路,甚而用棍棒劈頭蓋臉的四下亂打。
而在地上扶老攜幼步行的,則多是貧戶,帶著一點可憐的細軟和匆匆準備的幹糧,艱難的隨著人潮而動,大戶車馬趕來,他們不是不想讓路,卻給這樣的人潮擠得根本走不動,那些仆人蒼頭揮著棍棒打下來,不少人跌倒在地,包袱滾了一地,人潮一衝,親人分散,撕心裂肺的哭叫聲就響了起來。
地上貧民哀哭,同樣就帶動得車馬上的大戶眷屬也跟著哭泣起來,到了最後,太原四門之上,響動的都是這不知道自家命運如何的哭聲!
這個時候,不論貧富,都是離亂之人,他們此刻命運,都是折可求讓開岢嵐軍通路造成的惡果!
而整個河東路戰局的命運,整個大宋的命運,在這一刻已經到了相當危急的時刻!
神策軍太原府後路大營,設在太原城西,主要負責轉運軍資糧餉的重任。
王黼自從改換門庭以來,一向在河東路諸項事宜上相當配合韓世忠等人,而韓世忠也自然要給王黼如此地位的人一個麵子,不能將太原府內事宜都越殂代皰,以後路大營越過王黼去指揮太原府的一應事宜。
平日裏王黼坐鎮太原府城之內,而太原後路大營在城外二十餘裏處,大家互不幹涉而已。
可是這個時候,當女真軍馬已經兵臨樓煩,太原府城紛亂得不可收拾之際,後路大營留守軍將卻必須要入城而去,必須要助王黼安定如此重要的太原府城內的秩序,這也是韓世忠的交代,這個時候,王黼但有號令,留守軍將,必須束手聽之,保得這河東路最為核心之地的平安!
可後路大營留守軍馬,並沒有多少,韓世忠已經恨不得將每一個能戰之士拉上前線了,駐留後路的轉運之軍,歸於神策軍正軍軍籍的,不過步三指揮騎一指揮而已,其餘都是降等下來作為輔軍民夫使用的原河東路駐泊禁軍。
太原府城騷亂如此,這些河東路本鄉本土的輔軍也是大亂,多少輔軍民夫就想棄軍而走,尋著自家親眷也趕緊踏上逃亡的道路。
留守的神策軍左廂副都虞侯使花榮,是出身勝捷軍的陝西大漢,因為以前騎戰中被韃子鈍器重擊甲胄上,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也震動心肺,落下一個吐血的病根,野戰辛苦不大吃得了,才得了這樣一個提調後路大營的差遣。
平日裏這個陝西大漢溫循儒雅,訥訥似不能言,臨陣而戰不差似誰,但是在對人對事上卻稍軟一些。這個性格正適合留守後路,與一應官吏打交道,雖然免不得吃點虧,可總能換來一個後路平靜,這些時日在太原府文官口中聲名還算不錯。
可這個時候,親衛火把照耀之下,花榮卻是兜鍪下滿頭滿臉的大汗,騰騰冒著熱氣,帶著兩百餘騎疾馳向太原西門。
而留在他身後的太原後路大營,步軍三個指揮卻一時間調動不出來,原因無他,忙著穩定後路大營中的局勢,抓那些準備逃亡的輔軍,同時趕緊修葺寨防,準備車馬,隻要一旦穩定了府城中的局麵,就要將後路大營中堆積如山的軍資糧秣盡可能的轉移入府城當中,做死守之勢。剩下搬不走的,就是一把大火焚之,什麽也不留給女真韃子!
此刻在大營當中,抓的逃亡輔軍已經有五六百人,在校場中跪成黑壓壓的一片,若是換了一個性子更強硬一些的軍將,此刻說不定已經五六百顆人頭滾落在校場之上了!
通往太原西門的道路,此刻已經擠滿了逃亡百姓,哭喊聲徹地連天的順著一路火光卷動,雖然已經有膽小之輩或者心思靈敏之輩在河東戰局開始之後就已然出奔,但是對於依著太原府城而居的數十萬百姓而言,還是極小一部分。
此刻這幾十萬百姓,一下崩潰,整座太原府城,就如雪崩之勢!區區兩百騎逆流而上,在這樣狂亂的出奔人潮之中,簡直就要被人潮淹沒也似!
這樣的人潮當中,雖然看到甲騎上來,百姓們紛紛讓路,可這樣人潮中數百騎軍也提不起速度來,人人如同花榮一般急得滿頭大汗,如若這樣局麵持續下去,太原府不保,則不管是韓世忠還是盧俊義,南下退路都被斷絕,這場戰事就再也無法收拾!
騎軍指揮擠到花榮身邊,大聲問道:“將主,該如何是好?這座城怎麽說垮下來就垮下來了。太原府中那麽多大宋官吏,到底是幹什麽吃的?”
花榮瞪眼吼了迴去:“某如何知曉?”
兩人對吼之間,花榮,就看見人潮中幾個身影,一人騎在馬上,兩三名小廝緊緊在馬後跟隨,馬上之人似乎連坐直腰的氣力都沒有了,隻是趴著緊緊的抱著馬脖子。
旁邊逃亡百姓火把光芒正映在他的臉上,花榮還識得他,是安撫使幕中一名佐吏,還有個選官身份。差遣正負責與太原府神策軍後路大營勾當糧秣轉運事宜,辦事還算勤謹牢靠,據說王黼許了保他超脫選海,得一個京官地位。
花榮立刻催馬趕過去,衝著那名佐吏大喊:“黃撫勾!這是怎生迴事?你如何擅離職守?”
那黃撫勾竭力直起腰來,迎著滿麵怒色的花榮,惶恐拱手道:“花虞侯,且放下官一條路走罷!連幕中機宜都走了,下官等又有何能為?樓煩距離此間就兩百裏!城中城外,加起來就這麽幾千人馬的正軍,如何當得住女真大軍?女真大軍從岢嵐軍打到太原府西麵樓煩,誰也沒法阻擋一下!就是韓將主也沒擋住這些女真韃子啊!”
花榮怒道:“那是岢嵐軍折家不戰,又幹韓將主何事?韓將主和盧將主兩軍,正在竭力迴援。晉王大軍也在趕來路上,憑什麽這太原府就守不住?官身而臨戰脫逃,你自己知道是個什麽下場!”
那黃撫勾語聲中都帶了哭腔:“下官就繳迴出身文字,這官人不做也罷,韓將主要趕來早就趕來了,如何在女真大軍已經抵達樓煩還不見蹤影?晉王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過沒過黃河!李虞侯,這個時候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罷。河東路晉王已經敗了,大宋已經敗了!這個時候,趕緊撤過黃河,依著黃河而守,看能不能將韃子擋在河北,看大宋能不能熬過這一遭罷!要是李虞侯還記著下官此前差遣勤謹的情分,就抬抬手放下官過去,將來必有厚報!”
不少百姓在旁邊聽見了花榮和這黃撫勾之間的對話,人人也都哭喊。
“將爺,神策軍在哪兒?晉王又在哪兒?”
“官人們都走了,俺們百姓自然也走,難道讓女真韃子殺到頭上來?”
“河東完了!俺們百姓哪裏想離開這本鄉本土?老弱婦孺,這一路不知道要死多少!可又有誰能站出來,保俺們百姓平安?俺們完糧納稅,事到臨頭,還得靠著自家兩條腿尋出一條生路來!”
“你們神策軍口口聲聲晉王晉王,說能主持大局,與韃子死戰的人,唯晉王一人而已,可那位晉王,現在又在哪兒?他怎麽守不住岢嵐軍?他怎麽守不住樓煩?他怎麽此刻不在太原?他怎麽不管住這些當官的自己先逃?官人們保住性命了,俺們百姓們總不能等死!”
對黃撫勾這等官人,花榮還能拉下臉來,真要從馬上拖下來押迴城中交王黼處置,花榮也硬得下心腸,哪怕黃撫勾往日交割糧草還有與花榮喝酒言笑的交情在。
可如許扶老攜幼哀哭而走的百姓麵前,花榮卻無言應對。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號令,不及於岢嵐軍折家軍?折家軍讓開通路,在北麵死戰的韓世忠兩部,同樣陷住了絕大險境之中!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在汴梁攪動風雲,好容易才掌握了朝中局麵,竭力經營出一支軍馬,正在渡黃河趕來,但是擁禦駕在軍中,行程哪裏趕得及?
難道跟他們說。晉王已經竭盡全力了,從河東到燕地,現在與女真韃子死戰的,隻有晉王麾下人馬?
不管什麽理由,可就算是從晉王到俺們,已經拚盡了氣力,還是沒有護住此刻太原府中百姓!
這個大宋,到底是怎麽了?女真崛起,終會南侵,晉王如此英雄人物,現下也陷入危局,前途莫測,而如果這個大宋沒有晉王,眼前這幅景象,又會慘酷到如何地步?
晉王啊晉王,哪怕是你,能挽迴這天傾之勢否?
花榮頹然垂首,任黃撫勾和大隊百姓從身邊湧過,身後甲騎,都默然注視著眼前一切。
多少車馬人潮,紛紛從身邊湧過,其中官服猶在身上之輩,比比也是,都掩麵從這些如礁石一般的甲騎身邊繞過。
這是總崩潰之勢,這個浮華太久的大宋統治體係,已然朽裂敗壞得隻有內鬥的本事,已經沒有和外敵決死拚殺到底的勇氣!
花榮猛然抬頭,大聲下令:“俺們神策軍,就與這太原同殉也罷!繼續入城,尋著王安撫,說什麽也要守住此城!不管多久,也要等到晉王的到來!”安撫使衙署當中,已經是一片紛亂景象,到處都是火把擾動,到處都是人影奔走。
長長的車馬隊伍已經在衙署照壁前等候,此刻城中還能找到的人馬上千,俱守著安撫使衙署外麵等候,隻等著王黼一聲號令,就撤出太原府去。
王黼在一片黑暗中的節堂,望著滿地狼藉靜靜不語。
折可求這一記讓開通路,隻是簡單動作,卻將河東戰局整個敗壞,更不用提此刻女真東路大軍也已然蜂擁南下!
誰也沒有想到,素來以忠勇聞名的折家軍,在有折彥質這個剛直烈性之人坐鎮的情況下,還出了折可求這樣的人物。
難道真是大宋末世了麽?連折家軍都不可恃了?
不管怎麽說,女真軍馬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勢如破竹南下,一直打到了太原府西大門樓煩了。太原若是在韓世忠楊淩趕來之前陷落,則北麵盧俊義所部還可以走太行八徑撤往河***世忠兵馬則隻有被女真軍馬合圍,覆滅在汾河河穀中的下場了。
楊淩起家精銳敗亡,則滿朝之敵,自然就要群起而上,將他撕咬得粉碎。而已然失去威權的趙家聖人,還能不能號令天下強鎮,打贏了女真的這一戰?而更大可能,是楊淩據殘部而負隅,先在大宋打一場內戰再說!
隻怕在女真大軍兩路殺入汴梁之後,這大宋朝局還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罷。
沉重的腳步聲響起,聽著那連唿帶喘的聲音,王黼就知道是索超來了,在外聽他號令奔走集中所有能抓在手裏的人馬,已然是累得夠嗆。
王黼抬手,黑暗中目光精光四射,讓喘著粗氣的索超就是一個哆嗦。
索超祖上雖然出身京營,可在河東已經三代,在此間鄉土情重,現如今隻有聯合神策軍留守兵馬,總能打一打!
王黼沉吟了片刻,“欲逃文官,悉數斬之,城中百姓,出者放行之,另外,勝捷軍接管城防,所有兵馬,均由王稟統領。”
文臣百餘年的積威之下,饒是索超已經隱隱覺得大頭巾輩的權威此時已經有動搖之勢,還是噤若寒蟬的垂首領命,看著王黼站起身來,大步走出節堂之外。
多少安撫衙署幕府中人,因為實在和王黼關係太深而不好先奔,這個時候已經等得抓耳撓腮。看到王黼出來,頓時飛大鬧,包括太原附廓縣令在內,也趕緊上前,“走了罷大人,退守黃河,再圖反攻,河東事不可為,且留有用之身。”
王黼卻不曾答話,身前身後,幾十名雄壯甲士拱衛,身後索超已經是大斧在握,他重重一揮手:“一個不留,殺之無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