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變的不僅僅是這發色,最讓人感到陌生的,是楊淩身上那種再也不加掩飾的昂然英風銳氣!英銳之外,更多了一種可以將天下人命運掌握在手中的梟雄氣度,目光顧盼之間,已然是凜然有威。
梁師成從來自視甚高,可是在此刻楊淩麵前,竟然有一種意欲俯首的衝動,此等人物,若劉郎才氣,若生子當如,若赤壁橫槊,豈是一個死氣沉沉,萬馬齊暗的大宋所能容得下的?為何此前在大宋就沒人能看得出來?
楊淩目光在室內如劍如電般的一掃,擺擺手,幾名衛護著他的甲士行禮退出,還將門輕輕掩上,此刻室中,就剩下趙佶與楊淩兩人而已,趙佶已然不發抖了,臉色略微有些蒼白,定定看著楊淩,沉聲問道:“爾欲弑乎?”
楊淩看看他,輕輕活動了一下筋骨臉上終於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疲憊神色,尋了個地方,自顧自的坐下了,看到楊淩如此無禮的舉動,趙佶臉色更蒼白了幾分,憤然道:“要弑便弑,君王死社稷,朕又何懼?”
楊淩抬頭沒好氣的看看他:“別裝了,老子想殺人現在汴梁就已經是屍山血海了,誰不知道留下這麽多人,是天大的麻煩,說真的,某真想將汴梁屠城一空,你真要逼老子動手不成?”
趙佶強撐著又問:“為何不殺?不震懾群臣,不據以立威,如何立得住腳?朕讀史多矣,欲為權臣,將來行廢立事,哪有一個心慈手軟的?其誰欺欺天乎?”
楊淩疲倦的搖搖頭:“要不是你們不成我何苦接過來?西軍就再不受名分所製,而大宋四下同樣分崩離析,我沒時間一個個的過去打平啊,隻不過,邊關將士因為你們這一幫昏君佞臣,妄死妄傷了不知道有多少,想要什麽,我隻是憑著扶危定難挽救天下的功績堂堂正正去取!”對於楊淩所說的,趙佶半懂不懂。
楊淩疲倦的擺擺手:“今夜事,就如此了,你安心在我監管之下,一應享用,隻要不太過份的,都不會短少你的,老實一些,保你善終就是了,天明之後,還要在群臣麵前,將大位傳給太子趙恆,你這場內禪戲演好,你要明白,這結果已然是比……好多了。”
趙佶哼了一聲,猛然起身:“朕豈能為亂臣賊子所迫?天位有歸,歸於朕身!什麽內禪事,朕豈能如不成器的兒子,為爾等狂悖之途的傀儡?要朕性命,但取就是,俯從爾等,卻是一枕黃粱!”
聽到趙佶聲音猛然高起來外間甲士一下推開門,看到這些重甲之士意欲湧入,趙佶忍不住又腿一軟,坐倒在榻上,本來還想再拿一陣門麵,這下再撐持不住,終於將自家價碼和盤托出:“朕自德薄,罪己就是,今夜之事如此,就算朕還在位上,楊卿還怕功名富貴不保?朕與你君臣相得,齊心協力中興大宋就是,楊卿欲行何事朕皆一力支持!楊卿可為封王,可領樞密,可遣人鎮河東,鎮河北,知開封府!要如何整肅編練禁軍,也一由楊卿自便,朕若在位,天下人心豈不更安?還有誰敢阻撓楊卿行事?”
楊淩一直靜靜的看著趙佶表演,聽到趙佶語調裏麵忍不住帶上了點哀求意味,終於扯扯嘴角算是笑了,他擺擺手,幾名在門口的甲士又無聲退下。
“楊卿若是要扶持太子上位,那麽今夜你率領兵馬,以為孤平叛為名與太子火拚了一場,又當如何解釋?”
楊淩看了看趙佶,當下便眉間一動,“某要的是將爾和太子的勢力一並拔起,我要的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今夜所行之事,無非是如此……”
楊淩望著趙佶,淡淡道:“我不想殺人,並不代表我不敢殺人,你聽聽,外麵現在動靜如何?”
趙佶鎮定心神,就聽見亂了一夜的汴梁城已然安靜不少,此刻卻是另有一種聲音在響動,卻是在全城各處都想起的哭喊之聲,這哭喊聲隱隱約約不知道在多少處同時響起,雖然不如亂事起時那般聲勢驚人,鋪天蓋地,卻也為汴梁全城所聞,不知道讓多少人在這哭喊聲中站立不定!
楊淩語聲不祥的響起:“都門禁軍倡亂,其軍將輩,上至三衙管軍,下至大小使臣,將盡數拿下,或殺或囚,無一幸免!現在就是神策軍分隊前去拿人抄家!新君即位少不得就有幾百顆人頭為新君賀!”
趙佶汗出如雨想開口說什麽,卻訥訥的發不出聲音來,楊淩起身,打量了趙佶一眼,微笑道:“你怎麽就以為老子不敢殺你?”
“我固然不想大宋亂,不想元氣消耗過甚。不想在幾年之後天崩地裂的大變當中大宋依然無力抵抗!可是老子都走到這一步了,你以為老子還會放你在大位之上,等著有機會將老子千刀萬剮麽?你以為老子真的有這麽傻?嗯?!”
最後一聲反問,猙獰無比,趙佶聽到,汗出得都快虛脫了。
楊淩緊緊按著手中劍柄,緩緩走動:“什麽再迴大位,想也不必想了,就是天明之後內禪事,你要生出什麽老子不想看到的變故出來,同樣還是一個死字!天下人視我為操莽,豈能沒有一個操莽的樣子?聽命行事,可保餘年,不然你就以為老子真怕擔上一個弑字?”
趙佶閉上眼睛,哆嗦點頭。在楊淩麵前,竟然連發聲都不敢了,楊淩揉揉臉頰,這兇惡模樣做久了,的確有點累。
不過趙佶就吃這一套,他對自家性命看得比什麽都重,不管別人如何苛待與他,隻要能保命,都能安心承受下來!
女真破汴梁,挾他北上,妻子兒女為女真人所侮辱殺戮,他忍下來了,在五國城中坐井觀天,他忍下來了,女真人但有什麽盛典,都將他牽出來表演一番,他也忍下來了,如此境遇,還給他活了十多年!
對於趙佶而言,萬幸的就是。,不必整個民族,都陪著他這個君王一齊蒙羞千年!
在楊淩有若實質的鋒利目光逼視下,趙佶終於閉眼點頭:“朕……從楊卿所言就是,朕隻求餘年。”
是不是隻求餘年不敢說,反正在內禪事上,趙佶絕不敢再生出什麽心思來,此子,真能弑君!
楊淩無聲的笑了笑,淡淡道:“既如此,聖人且先梳洗,臣奉聖人移駕南薰門外行在駐蹕,就是今上,安定禁中人心之後,也要來拜於聖人麵前臣謹告退。”
趙佶閉目點頭,連看楊淩的勇氣都沒有了,楊淩再不多說什麽,轉身而出,步入小樓之下。
院中太子與耿南仲等諸官,都被押入廂房當中看守,而院中滿滿當當都是趙佶帶來的那些內使班直皇城司使臣,看到楊淩步出,都匍匐在地,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多少甲士,都肅然行禮,樓上趙佶,在楊淩麵前,同樣不敢有半點作色,此刻這小院當中,隻有楊淩按劍而立。
在另一側廂房,這個時侯卻是門輕輕一響,一個苗條倩影,輕盈步出,火光之下,容顏如玉,清豔不著塵俗,正是李師師。
她一雙秋水明眸,癡癡的看著楊淩鬢邊白發,等楊淩目光迎上,李師師卻靜靜斂容下拜。
那雙秋水明眸中的情意,也深深的收入了心底,楊淩輕輕歎息一聲,微微垂首,再抬起頭來,已然是男兒之心如鐵。
“奉聖人移駕!”天色漸漸的亮了起來。
……
大宋宣和六年臘月,京師生亂,都門禁軍鼓噪生事,脅太子,迫徽宗退位,三司使楊大人率軍平亂,徽宗遂下罪己詔傳位於太子恆,而後暗疾發作,抱病數日,藥石難醫,半月乃崩。
新君初立,年號靖康,適逢女真犯邊,三司使楊淩左遷河北河東兩路宣撫使,天下兵馬大元帥,賜爵晉王,晉王擁帝禦駕北征,設陪都太原——《大晉太祖傳》
今夜後的汴梁清晨,本來應該滿滿都是屠蘇的酒氣,脂粉的香氣,四下仿佛還嫋繞著歌妓的曲聲,整座城市,帶著一點宿醉之後的慵懶醒來。
水車咯吱咯吱的走過街巷,瓦子裏的小使女睡眼惺忪,鬢發散亂的將姐姐昨夜用過的殘湯傾出,街巷中開始飄揚出早餐的香氣,而各處正店瓦子裏麵通宵高樂的各色人等打著哈欠出門,拱手作別而去,迴到自家補一場好眠。
走街穿巷唱晨善的道人,一頭挨著被擾了清夢之人的喝罵,一頭袖子裏麵囊著功德錢,也正安步當車的準備迴到掛單的庵觀宮院。
要應聖人揲封的道官們點卯,走一路哼一路的道情,悠悠揚揚,頗為好聽,斯時汴梁,連河道中流淌的都是滿滿脂粉氣,滿滿都是安閑升平的意味。
而這般景象,卻在花朝之夜之後,為之完全打破,汴梁滿城數十萬民居,家家閉戶,街市之上,冷冷清清。在自家中的人還好說,生個小茶炊子燒點熱水,將就弄點吃食。就小心翼翼的從門縫窗縫向外觀望,膽子大一點還在牆頭上露出半個腦袋,看著空蕩蕩的街麵。
那些夜間留宿在瓦子裏麵的就遭了殃,既擔心家裏,又輕易不敢出門,愁眉苦臉的在相熟大姐的香閨裏打轉,哪怕身邊女娘再風情萬種,也沒了在床單上滾她一滾的心思。
七十二家正店,家家都未曾下門板,大相國寺,景靈宮,玉清宮等佛道宮觀,重門深鎖,往日高門貴第門戶森嚴,寂無人聲。
街道上紛亂成一團,到處都是昨夜亂後景象,什麽破爛器物都有,跑丟的鞋子都不知道有幾百上千雙,什麽刀槍哨棒,門杠火叉,昨夜禁軍軍漢據以作亂的器械,也丟得滿途都是,還有亂軍被踏傷了腰胯,挨到一半走不得了,隻能縮在門戶之下,低低呻吟,等著有人前來救治,有好心人家,就從牆頭送一甌熱水下來,卻也絕不敢出門招禍。
昨夜燃起的火頭,為水社次第撲息,絕了這個迫在眉睫的禍患之後,水社中人丟了水車水龍也各自歸家,火場餘灰無人清掃,為風一卷,紛紛揚揚而下,給這座突然變得死寂的都城更添三分淒涼景況。
密布城中的多少官衙,此刻同樣重門深鎖,門口值守老軍都不見了蹤影,大宋官員本來就不以勤奮著稱,往常都難得準時準點前來畫卯,今日更不用說,絕無一人還想到自家差遣,各處往日氣象森嚴的衙門,全都成了空堂。
就連開封府,今日同樣是門戶緊閉!往日府衙前麵天色未明就開始抓鬮行事,多少三班壯快,早早就要來等著班頭分派今日差使,要弄到多少公中錢等著大家分派,寫狀先生也安步當車,夾著白星布的紙筆包來討今日生活,這麽多人蝟集在府衙外頭,賣早食的小販也早就挑著擔子過來,大家你三文我五文的湊起來,先吃點熱乎的墊墊,少不得還有爭多論少,唿斥吆喝的擾攘之聲。
而在今日,什麽樣的響動聲都不見了。
此刻在汴梁城中,響動的隻有一隊隊新編的神策軍軍漢的列隊走動聲,領隊的黑雲都親衛甲士馬蹄敲擊青石板聲,還有一名名禁軍軍將門戶被砸開,往日騎在軍漢頭上作威作福的軍將被押出門,家人在後追趕的哭喊聲!
這些都門禁軍軍將,每年從大宋生民辛辛苦苦繳納的稅賦當中撈取幾千萬貫的資財,將大宋拖得疲敝不堪,占役驅使幾十萬禁軍軍漢,將大宋都門禁軍折騰得絲毫派不上用場,在真實曆史上,麵對胡虜又是望風先逃,將幾千萬漢家子女拱手葬送在胡騎鐵蹄之下,他們可曾想到,竟然有今日?
文臣壓製武臣,固然是錯。可這絕不是持戈之輩,對這民族,這文明的生死大敵,北向不敢發一矢的借口!
和文臣士大夫輩的周旋,楊淩尚可為了顧全大宋局麵不至於大亂,緩上一口氣,可是對於都門禁軍,不管是從自固權位的角度,還是為了準備幾年之後的那場決戰,也必須將都門禁軍這毒瘤鏟除,在其灰燼之上,揀選出一支強軍來,帶到北疆,浴血拚殺,假以時日,還是封狼居胥的漢家好兒郎!(未完待續。)
梁師成從來自視甚高,可是在此刻楊淩麵前,竟然有一種意欲俯首的衝動,此等人物,若劉郎才氣,若生子當如,若赤壁橫槊,豈是一個死氣沉沉,萬馬齊暗的大宋所能容得下的?為何此前在大宋就沒人能看得出來?
楊淩目光在室內如劍如電般的一掃,擺擺手,幾名衛護著他的甲士行禮退出,還將門輕輕掩上,此刻室中,就剩下趙佶與楊淩兩人而已,趙佶已然不發抖了,臉色略微有些蒼白,定定看著楊淩,沉聲問道:“爾欲弑乎?”
楊淩看看他,輕輕活動了一下筋骨臉上終於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疲憊神色,尋了個地方,自顧自的坐下了,看到楊淩如此無禮的舉動,趙佶臉色更蒼白了幾分,憤然道:“要弑便弑,君王死社稷,朕又何懼?”
楊淩抬頭沒好氣的看看他:“別裝了,老子想殺人現在汴梁就已經是屍山血海了,誰不知道留下這麽多人,是天大的麻煩,說真的,某真想將汴梁屠城一空,你真要逼老子動手不成?”
趙佶強撐著又問:“為何不殺?不震懾群臣,不據以立威,如何立得住腳?朕讀史多矣,欲為權臣,將來行廢立事,哪有一個心慈手軟的?其誰欺欺天乎?”
楊淩疲倦的搖搖頭:“要不是你們不成我何苦接過來?西軍就再不受名分所製,而大宋四下同樣分崩離析,我沒時間一個個的過去打平啊,隻不過,邊關將士因為你們這一幫昏君佞臣,妄死妄傷了不知道有多少,想要什麽,我隻是憑著扶危定難挽救天下的功績堂堂正正去取!”對於楊淩所說的,趙佶半懂不懂。
楊淩疲倦的擺擺手:“今夜事,就如此了,你安心在我監管之下,一應享用,隻要不太過份的,都不會短少你的,老實一些,保你善終就是了,天明之後,還要在群臣麵前,將大位傳給太子趙恆,你這場內禪戲演好,你要明白,這結果已然是比……好多了。”
趙佶哼了一聲,猛然起身:“朕豈能為亂臣賊子所迫?天位有歸,歸於朕身!什麽內禪事,朕豈能如不成器的兒子,為爾等狂悖之途的傀儡?要朕性命,但取就是,俯從爾等,卻是一枕黃粱!”
聽到趙佶聲音猛然高起來外間甲士一下推開門,看到這些重甲之士意欲湧入,趙佶忍不住又腿一軟,坐倒在榻上,本來還想再拿一陣門麵,這下再撐持不住,終於將自家價碼和盤托出:“朕自德薄,罪己就是,今夜之事如此,就算朕還在位上,楊卿還怕功名富貴不保?朕與你君臣相得,齊心協力中興大宋就是,楊卿欲行何事朕皆一力支持!楊卿可為封王,可領樞密,可遣人鎮河東,鎮河北,知開封府!要如何整肅編練禁軍,也一由楊卿自便,朕若在位,天下人心豈不更安?還有誰敢阻撓楊卿行事?”
楊淩一直靜靜的看著趙佶表演,聽到趙佶語調裏麵忍不住帶上了點哀求意味,終於扯扯嘴角算是笑了,他擺擺手,幾名在門口的甲士又無聲退下。
“楊卿若是要扶持太子上位,那麽今夜你率領兵馬,以為孤平叛為名與太子火拚了一場,又當如何解釋?”
楊淩看了看趙佶,當下便眉間一動,“某要的是將爾和太子的勢力一並拔起,我要的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今夜所行之事,無非是如此……”
楊淩望著趙佶,淡淡道:“我不想殺人,並不代表我不敢殺人,你聽聽,外麵現在動靜如何?”
趙佶鎮定心神,就聽見亂了一夜的汴梁城已然安靜不少,此刻卻是另有一種聲音在響動,卻是在全城各處都想起的哭喊之聲,這哭喊聲隱隱約約不知道在多少處同時響起,雖然不如亂事起時那般聲勢驚人,鋪天蓋地,卻也為汴梁全城所聞,不知道讓多少人在這哭喊聲中站立不定!
楊淩語聲不祥的響起:“都門禁軍倡亂,其軍將輩,上至三衙管軍,下至大小使臣,將盡數拿下,或殺或囚,無一幸免!現在就是神策軍分隊前去拿人抄家!新君即位少不得就有幾百顆人頭為新君賀!”
趙佶汗出如雨想開口說什麽,卻訥訥的發不出聲音來,楊淩起身,打量了趙佶一眼,微笑道:“你怎麽就以為老子不敢殺你?”
“我固然不想大宋亂,不想元氣消耗過甚。不想在幾年之後天崩地裂的大變當中大宋依然無力抵抗!可是老子都走到這一步了,你以為老子還會放你在大位之上,等著有機會將老子千刀萬剮麽?你以為老子真的有這麽傻?嗯?!”
最後一聲反問,猙獰無比,趙佶聽到,汗出得都快虛脫了。
楊淩緊緊按著手中劍柄,緩緩走動:“什麽再迴大位,想也不必想了,就是天明之後內禪事,你要生出什麽老子不想看到的變故出來,同樣還是一個死字!天下人視我為操莽,豈能沒有一個操莽的樣子?聽命行事,可保餘年,不然你就以為老子真怕擔上一個弑字?”
趙佶閉上眼睛,哆嗦點頭。在楊淩麵前,竟然連發聲都不敢了,楊淩揉揉臉頰,這兇惡模樣做久了,的確有點累。
不過趙佶就吃這一套,他對自家性命看得比什麽都重,不管別人如何苛待與他,隻要能保命,都能安心承受下來!
女真破汴梁,挾他北上,妻子兒女為女真人所侮辱殺戮,他忍下來了,在五國城中坐井觀天,他忍下來了,女真人但有什麽盛典,都將他牽出來表演一番,他也忍下來了,如此境遇,還給他活了十多年!
對於趙佶而言,萬幸的就是。,不必整個民族,都陪著他這個君王一齊蒙羞千年!
在楊淩有若實質的鋒利目光逼視下,趙佶終於閉眼點頭:“朕……從楊卿所言就是,朕隻求餘年。”
是不是隻求餘年不敢說,反正在內禪事上,趙佶絕不敢再生出什麽心思來,此子,真能弑君!
楊淩無聲的笑了笑,淡淡道:“既如此,聖人且先梳洗,臣奉聖人移駕南薰門外行在駐蹕,就是今上,安定禁中人心之後,也要來拜於聖人麵前臣謹告退。”
趙佶閉目點頭,連看楊淩的勇氣都沒有了,楊淩再不多說什麽,轉身而出,步入小樓之下。
院中太子與耿南仲等諸官,都被押入廂房當中看守,而院中滿滿當當都是趙佶帶來的那些內使班直皇城司使臣,看到楊淩步出,都匍匐在地,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多少甲士,都肅然行禮,樓上趙佶,在楊淩麵前,同樣不敢有半點作色,此刻這小院當中,隻有楊淩按劍而立。
在另一側廂房,這個時侯卻是門輕輕一響,一個苗條倩影,輕盈步出,火光之下,容顏如玉,清豔不著塵俗,正是李師師。
她一雙秋水明眸,癡癡的看著楊淩鬢邊白發,等楊淩目光迎上,李師師卻靜靜斂容下拜。
那雙秋水明眸中的情意,也深深的收入了心底,楊淩輕輕歎息一聲,微微垂首,再抬起頭來,已然是男兒之心如鐵。
“奉聖人移駕!”天色漸漸的亮了起來。
……
大宋宣和六年臘月,京師生亂,都門禁軍鼓噪生事,脅太子,迫徽宗退位,三司使楊大人率軍平亂,徽宗遂下罪己詔傳位於太子恆,而後暗疾發作,抱病數日,藥石難醫,半月乃崩。
新君初立,年號靖康,適逢女真犯邊,三司使楊淩左遷河北河東兩路宣撫使,天下兵馬大元帥,賜爵晉王,晉王擁帝禦駕北征,設陪都太原——《大晉太祖傳》
今夜後的汴梁清晨,本來應該滿滿都是屠蘇的酒氣,脂粉的香氣,四下仿佛還嫋繞著歌妓的曲聲,整座城市,帶著一點宿醉之後的慵懶醒來。
水車咯吱咯吱的走過街巷,瓦子裏的小使女睡眼惺忪,鬢發散亂的將姐姐昨夜用過的殘湯傾出,街巷中開始飄揚出早餐的香氣,而各處正店瓦子裏麵通宵高樂的各色人等打著哈欠出門,拱手作別而去,迴到自家補一場好眠。
走街穿巷唱晨善的道人,一頭挨著被擾了清夢之人的喝罵,一頭袖子裏麵囊著功德錢,也正安步當車的準備迴到掛單的庵觀宮院。
要應聖人揲封的道官們點卯,走一路哼一路的道情,悠悠揚揚,頗為好聽,斯時汴梁,連河道中流淌的都是滿滿脂粉氣,滿滿都是安閑升平的意味。
而這般景象,卻在花朝之夜之後,為之完全打破,汴梁滿城數十萬民居,家家閉戶,街市之上,冷冷清清。在自家中的人還好說,生個小茶炊子燒點熱水,將就弄點吃食。就小心翼翼的從門縫窗縫向外觀望,膽子大一點還在牆頭上露出半個腦袋,看著空蕩蕩的街麵。
那些夜間留宿在瓦子裏麵的就遭了殃,既擔心家裏,又輕易不敢出門,愁眉苦臉的在相熟大姐的香閨裏打轉,哪怕身邊女娘再風情萬種,也沒了在床單上滾她一滾的心思。
七十二家正店,家家都未曾下門板,大相國寺,景靈宮,玉清宮等佛道宮觀,重門深鎖,往日高門貴第門戶森嚴,寂無人聲。
街道上紛亂成一團,到處都是昨夜亂後景象,什麽破爛器物都有,跑丟的鞋子都不知道有幾百上千雙,什麽刀槍哨棒,門杠火叉,昨夜禁軍軍漢據以作亂的器械,也丟得滿途都是,還有亂軍被踏傷了腰胯,挨到一半走不得了,隻能縮在門戶之下,低低呻吟,等著有人前來救治,有好心人家,就從牆頭送一甌熱水下來,卻也絕不敢出門招禍。
昨夜燃起的火頭,為水社次第撲息,絕了這個迫在眉睫的禍患之後,水社中人丟了水車水龍也各自歸家,火場餘灰無人清掃,為風一卷,紛紛揚揚而下,給這座突然變得死寂的都城更添三分淒涼景況。
密布城中的多少官衙,此刻同樣重門深鎖,門口值守老軍都不見了蹤影,大宋官員本來就不以勤奮著稱,往常都難得準時準點前來畫卯,今日更不用說,絕無一人還想到自家差遣,各處往日氣象森嚴的衙門,全都成了空堂。
就連開封府,今日同樣是門戶緊閉!往日府衙前麵天色未明就開始抓鬮行事,多少三班壯快,早早就要來等著班頭分派今日差使,要弄到多少公中錢等著大家分派,寫狀先生也安步當車,夾著白星布的紙筆包來討今日生活,這麽多人蝟集在府衙外頭,賣早食的小販也早就挑著擔子過來,大家你三文我五文的湊起來,先吃點熱乎的墊墊,少不得還有爭多論少,唿斥吆喝的擾攘之聲。
而在今日,什麽樣的響動聲都不見了。
此刻在汴梁城中,響動的隻有一隊隊新編的神策軍軍漢的列隊走動聲,領隊的黑雲都親衛甲士馬蹄敲擊青石板聲,還有一名名禁軍軍將門戶被砸開,往日騎在軍漢頭上作威作福的軍將被押出門,家人在後追趕的哭喊聲!
這些都門禁軍軍將,每年從大宋生民辛辛苦苦繳納的稅賦當中撈取幾千萬貫的資財,將大宋拖得疲敝不堪,占役驅使幾十萬禁軍軍漢,將大宋都門禁軍折騰得絲毫派不上用場,在真實曆史上,麵對胡虜又是望風先逃,將幾千萬漢家子女拱手葬送在胡騎鐵蹄之下,他們可曾想到,竟然有今日?
文臣壓製武臣,固然是錯。可這絕不是持戈之輩,對這民族,這文明的生死大敵,北向不敢發一矢的借口!
和文臣士大夫輩的周旋,楊淩尚可為了顧全大宋局麵不至於大亂,緩上一口氣,可是對於都門禁軍,不管是從自固權位的角度,還是為了準備幾年之後的那場決戰,也必須將都門禁軍這毒瘤鏟除,在其灰燼之上,揀選出一支強軍來,帶到北疆,浴血拚殺,假以時日,還是封狼居胥的漢家好兒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