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擁有規模相當龐大,待遇優厚至極的官僚隊伍,加上擴張性的各項財政支出方式,冗官冗費,大宋再富庶一些,也經不起這樣折騰!


    所謂王安石變法,無非就是在財政手段上精益求精,爭取再動員出一些淤積的財富和資源出來。而這變法也深深割裂了大宋社會,黨爭之風到現在愈演愈烈。將大宋士風完全敗壞,更讓朝中再難就什麽大事形成共識了。


    趙佶秉政以來,更給大宋財政開了無數個新鮮的失血傷口。這些年下來,大宋財政,實實在在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


    伐燕戰事之後,大宋財政絕境更向深淵滑落,不僅歲入驟減,而且支出還有增加的趨勢。攻滅遼國,卻擔上了重整河北河東防務的巨大財政包袱。現在這些錢還不知道從哪裏生出來,河東亂事又起,要平複下去,更不知道需要多大一筆支出!


    對於大宋財政絕境,趙佶如何能不心知肚明。也就是他,將幾代皇帝變法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家底在十餘年中折騰幹淨的。說實在的,他也拿不出什麽法子來挽救這局麵,大宋冗官冗費已經叫了這麽多年,可誰也沒能治得了。出了個王安石從開源上麵打主意,不僅賠上了自己,更激起絕大風波一直蔓延到現在,就算是現在又生出個王安石,趙佶也是絕不敢用。


    他總是自欺欺人的對自家說,現在朝局正是紛亂的時侯,新舊交接,等平穩下來,再拿出精力也整理財政,怎麽樣也要將這一關挺過去……


    可是越想卻越是束手,現在朝局遲遲不能平穩下來,其中多少也有趙佶心不能定,拖一天算一天的因素在。


    不管內心轉著多少恨恨的念頭,該料理的事情還得料理。畢竟這個天下,是他們趙家的,趙佶強打精神,輕聲動問:“河東平亂。三司就拿不出錢來了麽?”


    高屐仍然是以苦笑應對:“臣實在是有負聖人所托,河東平亂,以一萬能戰之軍計,一年所費,非二百萬貫莫辦。加增軍馬。就加增支用,現在三司度日如年,下個月該支用發放還有數十萬貫計的缺口,臣如何有生化妙手,變出這一筆財計出來?”


    趙佶語氣當中,已經有幾分焦躁,嗯了一聲問道:“難道不能發新屆交鈔,先敷衍一下?”


    高屐忙不迭的避座行禮:“聖人,萬萬不可!交鈔四年一屆,乃是不易正理。貿然增發,隻能讓新出交鈔立刻貶值,市麵動蕩,禍害不可勝言。提前增發交鈔之事,恕三司上下,絕不能從命!”


    交鈔四年一發,每屆交鈔,差不多比前屆增發五成到一倍不等。這是大宋理財之臣遵照不移的法度。等於是將差不多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貶值幅度,分攤到四年當中,這樣交鈔信用還勉強能維持下去。若是不顧一切的貿然增發,隻有讓整個經濟體係崩潰,造成不可挽迴的局麵。


    終大宋一世,不管在南在北。這鈔法基本都是堅持下去的。交鈔製度也伴隨著大宋始終,而後世所謂元朝,卻哪裏有這個智慧掌握鈔法,濫發之後,短短時間就敗壞無遺。


    蒙古人是外來政權,沒那個治國的本事。可是後世號稱極有範兒的民國,卻睜著眼睛從法幣發到金圓券,再加上關金銀元券等等花頭,短短時日也將自己折騰死了。


    大江大海之後跑到小島之上,卻還有那麽多人在幾十年後捧臭腳,追憶並不如煙的往事。掀起這些風潮的人自有其用心在,後麵跟風玩小資裝清新裝冷豔高貴追憶民國似水流年,就實在忍不住為某些人的智商歎息一聲了。


    趙佶哼了一聲,沒多說什麽。高屐卻自己將頭上紗帽摘下,一臉沉痛:“微臣托付不效,國家財計竭蹶如此,微臣自請避位。還請聖人揀選高明,為國理財,掌三司如許年,卻勞聖人煩憂若此,微臣愧悔之心,實難言表,還請聖人治罪。”


    趙佶總算是睜開眼睛,搖頭道:“高卿高卿,何至於此?”


    他擺擺手:“梁卿,快讓高卿起身,為他戴上冠帶。”


    一直在後麵不言不動侍立的梁師成忙不迭的答應一聲,下來就攙扶高屐,高屐如何敢勞動這位隱相大人,一邊道著惶恐一邊起身。梁師成卻老老實實的將高屐扶到錦凳上坐好,為他戴好紗帽,還撣了撣他的朝服,這才迴轉。


    梁師成這樣伺候一番,高屐在錦凳之上忸怩不安的好一會兒才算定下心來,不過心裏麵還是原來的定見,不管眼前聖人如何搓揉,沒錢就是沒錢,也不會自告奮勇去為官家從哪裏生出財用來。


    王黼輩前車之鑒在此,伐燕捐六千萬貫,折騰得天怒人怨,最後罪責還是推到王黼輩頭上,蔡京對他們的指示也就是此次河東事引發的朝局動蕩,靜觀就是,不要想著在其間撈更多的好處。


    趙佶沉吟半晌,又垂詢一句:“現在由樞府暫領的應奉及整理兩路駐泊禁軍財計事,如若交給高卿,還能如前麽?若是能在其間生出數百萬貫,則河東亂事用兵之費,也就有出處了。”


    高屐一凜,頓時提起了全部精神。蕭言現在處境如此,固然通過他將趙楷拉下馬,還有他對神武常勝軍的影響力大遭忌憚是主要因素。可是蕭言掌握的這一大筆財計,所占的份量也絕不見得輕了。


    朝中但凡有力量參與局中勢力,誰不看著這一大筆財源流口水?


    但是這筆財計份量實在太重,從其中得好處的人也實在太多。更不必說還關係著趙佶的錢袋子,誰也不敢一口就將其吞下去,如何處置,還是要等趙佶也決斷。


    蔡京沒有表現出半點想在其間分一杯羹的興趣出來,甚至連坐收厚利的債券也隻買了幾萬貫意思一下,高屐自度肩膀窄力量小,更不敢接過這擔子。趙佶真要將其放在三司,他高某人就沒好日子過了,還不如自請出京來得幹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官並收藏鐵血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