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因果加起來,楊淩竟然險險趕在了王黼之前,陰差陽錯之下,更是趕上了上元佳節,一曲《滿江紅》使得太原湧起了一陣報國熱潮,令得無數文士熱血拳拳,無數嬌娘為之傾倒,王黼即便是趕到太原,也不好在朗朗乾坤之下對其下手!


    楊淩考慮甚為周全,即便是如此,王黼目前也不是他能夠撼動的,所幸這個時候便是揮師北上,欲圖收複寰州,朔州,如此大功之下,再度迴返太原,王黼還敢下手?


    太原城西某處,此處便是河東宣撫使節堂,童貫曾為河東,河北宣撫使,北伐統帥,在河東自然是有開衙立府的職權,這宣撫使節堂便是之前童貫的行府。


    現在府衙分為左右兩院,右院便是宣撫副使的居所,到了這個時候,楊淩北上,可是卻是將吳玠留了下來,招攬人才,為其所用,畢竟為了長遠,總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幕僚班底。


    緊緊隻是第一日,便是有數十人前來投效,大半都是秀才左右的底子,其中還有十幾人是舉人,大宋冗官到這個地步,甚至有不少進士及第的人員都是得不到門路,奔走數年依舊沒有補到實缺,來幾個舉人@,沒甚大不了的,吳玠親自坐鎮於此,倒也挑出了二十幾人有實幹能力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是沒有官職的,都是作為楊淩的私人幕僚,薪水也不用官府負責,直接由楊淩支付。


    這些人到了這個時候,隻能是牢牢的和楊淩在一起,隻不過還需要考量其品行,值不值得信任。


    而楊淩所在,此時已經離了太原數十裏。沿路城鎮,都是在出具了憑證之後,給予糧草上的接應,每到一處都是萬人空巷的地步,河東已經近百年沒有戰事了,也是好久沒有看到大軍過境的場景。縱然平日裏有邊軍,廂軍駐紮,可承平百年,還有幾人能開弓舉矛都是說不清楚的。


    韓世忠那邊都是神策軍的菁華所在,更不用說還有白梃助拳,現在晉陽軍要稍稍弱一點,靠的還是以前環慶軍的底子,楊淩從神策軍之中抽調了三千人,才堪堪將這支晉陽新軍的士氣挽迴。


    現在他的身邊也不是名將如雲的場景。隻有嶽飛一人,除此之外,便是前台州防禦使,環慶軍前軍都統王德最受楊淩信重,其他的就是親衛湯懷了。


    其實楊誌的本事,楊淩也能夠料到,隻是還需要證明自己,將來如何。總有提拔他的機會,現在楊淩考慮的還是自家的局勢。


    老種到了這一步。即便是想幫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西軍早就成為一個牢不可破,最大目標還是為了自身存續發展的準藩鎮團體,這已經是一個毋庸諱言的事實,不然朝中也不會用這麽多心力來防備西軍。


    西軍要維持下去,西軍的將門團體要長保富貴下去。原來的根基是西夏猖獗,朝廷再怎麽樣也不能觸碰西軍利益,現在這個根本沒有了,西軍就要別尋他途。


    西軍被調出來遠征兩三年,江南燕地。狠狠廝殺了兩場,元氣大傷,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迴到自家故地,將養元氣,將已經被朝廷童貫等人揉捏得七零八落的西軍再粘合起來。


    按照正常的發展途徑,西軍本來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在真實曆史上,西軍在不光彩的伐燕戰事之後,隻有一部得返陝西,還有相當多的軍馬留在河東或者河北。


    被朝廷分割之後,西軍軍心士氣大跌,每一部都沒有足夠力量了,女真南下之後,河東河北留守的西軍,除了王稟尚在太原苦守了一番之後,其他的都望風即潰,才迴到陝西還沒舔完傷口的那一部西軍被種師中領出來勤王,結果在援太原的時候全軍覆沒。


    可是現在,局麵卻不同了,朝中諸公,盯著的就是楊淩和那支神策軍了,將他們剝離開,好在楊淩安排得妥當,數年之內,神策軍依然為楊淩如臂指揮,畢竟一則離得最近,汴梁生硬難得到這裏,朝堂人認為楊淩也實在不能讓人放心,神策軍威名一時間都蓋過西軍了,朝中諸公,當然先要將這出頭鳥先敲打下去。


    所以才有了神策軍鎮河北,晉陽軍鎮河北,西軍幾乎全部還鎮陝西的風聲傳出來,西軍上下,無不鬆了一口大氣,直唿天之幸天之幸。


    究其所以,還不是因為楊淩橫空出世,一下成為了吸引朝中諸公全部忌憚和仇恨的存在!


    為西軍將來計,怎麽樣也要維持住楊淩這個很能拉仇恨的存在,西軍才有足夠時間舔傷口,將養元氣,直到可以長保西軍將門地位,維持他們在陝西諸路這種有著特權的存在方式。西軍將門團體,當然還談不上有什麽藩鎮割據之心,但是對維護團體利益,除了造反之外,的確是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西軍雖然基本可以確定主力大部迴鎮陝西了,可是他們也知道,一旦北麵有事,朝廷還是要拉西軍出來,此番迴到陝西,沒有五六年是將養不迴來這個元氣的,要知道出師時候十五萬以上的西軍健兒,能迴鄉的不過就剩下一半!


    軍心士氣,都低落到了極點,再輕易拉出來,連伐燕時候的戰力水準都維持不了,而北麵新崛起的那女真韃子,據說戰力還遠在遼人之上!


    朝中諸公為私心計,晉陽軍和神策軍都擺放在不合適的位置,讓神策軍擔起了燕地乃至河北的防守重責,其次就是晉陽軍坐鎮河東,縱然楊淩手下不乏良將,但是七零八落重組的以環慶軍為骨千再設立起來的河東軍鎮,相當時間內,都是實力異常薄弱。


    如果說晉陽軍要是垮了,西軍還得來救駕,西軍上下所想,就是能在陝西呆得盡可能的長,別來北麵倘這個混水。


    而這關鍵所在,就是要增強楊淩實力,讓楊淩親領的晉陽軍和遙控的神策軍,足以為朝廷北麵屏藩,讓西軍再不至於從陝西輕動出來,而且楊淩的存在,也替西軍分薄了多少壓力,楊淩頂在前麵位置越穩,西軍躲在他身後日子就過得越安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下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下官並收藏鐵血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