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上身份之後,殿門打開,陸議踏步入內,發現屋裏人還真不少,一夥人七七八八的圍坐在一個燭台前,就自己找了一個空缺坐下。
見人數差不多了,一位老者站了出來,讓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身穿朝服,仿佛就是在表明自己的地位與在場眾人的不同,老人拿著渾濁是黃眼居高臨下的掃視了一圈,隨後朗聲道:“諸位今夜來此,自然和我董承一樣都是忠心之人,如今皇帝陛下不幸,被奸臣接連竊取大權,所困囹圄,說到底是我等無能啊。”
陸議聽著,眉頭一皺,心裏暗自罵道這老匹夫,身旁也傳出了幾聲不屑的冷哼。
董承全不顧在坐眾人的反應,繼續自顧自己的說著皇帝的事,無一句不是彰顯他之忠心。
正當在場眾人聽得昏昏欲睡之際,董承從懷中捧出一條玉帶,老人捧著這條玉帶就像捧著聖旨一樣,昏黃的眼睛裏隱隱燃燒著狂熱的血紅色,他奮聲疾唿:“曹賊剛打下徐州這塊硬骨頭,元氣未複,如今還要分神去解決袁術這等逆賊,而袁將軍又在正麵壓製他,又有馬騰,劉表,孫策等將軍又如同幾把;利劍懸在他的周圍,叫他寢食難安,。哈哈哈,曹賊,你沒想到打敗了呂布卻是這樣的下場吧,老天有眼啊!”
這個自以為是的老糊塗,馬騰自己的家務事都沒理幹淨,劉表和孫策之間又相互忌憚,保持著某種危險的平衡,其他的勢力大體也都差不多,這些人雖然對曹操有著一定威懾力,但各自利害關係交錯,其實並不致命。
果然,坐著的人都冷冷地看著董承,看著這位皇親國戚在昏暗的燭光裏手舞足蹈的樣子,像極了戲台上賣力表演的醜角。
“董大人,”一個磨砂般的刺耳聲音打破了董承的自我陶醉,聽得出裏麵按捺不住的火氣。
“你浪費了我們不少時間,說了忒多的廢話了,也該我們說幾句了,我們來此是因為你有陛下的旨意,想必聖旨就在您手上的這條帶子裏,那就打開讓我們這些大老遠跑過來的使者看看,陛下究竟許諾了什麽,我們主公可不能白費力氣。”
“大膽無禮之徒,你是何等身份,今天就算你家主公來此,那他也隻是皇帝陛下的一個臣子而已,豈敢有所放肆。”董承在整理好精神之後,又恢複成了那個冷冷的皇帝近臣的樣子,不陰不陽地望著說話的那人。
那人嘿嘿冷笑,也不怕他,懶散的坐在那裏,捏著手掌,指節發出一陣陣炒豆般的爆聲,充滿了威脅的意味。
察覺氣氛緊繃,一直僵著也不好,陸議咳嗽了一聲,站出來打個圓場,“董大人,我家主公心係聖上,早已厲兵秣馬,但若沒有皇帝陛下的旨意,不敢貿然行勤王之事,所以還請董大人出示聖旨。”
可沒想到董承絲毫不領情,“大家都是為皇帝陛下分憂,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哪有什麽白費力氣之說。”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況且在老夫出宮前皇帝陛下親自叮囑過我,說此詔隻能交於皇室宗親手中。”說完,他將玉帶高舉過頭頂,高聲宣布:“皇叔劉備接旨。”
一個身影緩緩從人群中站起,陸議有些好奇,想借著微弱的燭光,看清這位名聲在外的皇叔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以前隻是耳聞過他原是江湖中人,好像還是一幫之主,卻有一顆匡扶社稷的心,從討董卓開始就四處奔走,最後竟然和皇帝攀上關係,成了一個便宜皇叔,這經曆寫進戲裏也是夠傳奇的。
劉備的身影漸漸清晰起來,看樣子是一名壯實的中年男子,長了一張寫滿了歲月滄桑的臉,一頭灰黑的厚發看上去沒怎麽打理過,看上去略顯疲憊,卻有一雙泉水般晶亮的精神眸子,讓他看上去起碼要年輕幾歲。衣著及其簡樸,透著一股說不出的風塵仆仆,身上披著一襲結實的長披風,隨意地領口打了個節。陸議坐在劉備身後,看著他的背影,莫名的覺得此人有一股俠士之風。
隻見劉備走到董承跟前,單膝跪下,這讓董承不是特別滿意。
“備受旨。”隨後從接過董承手裏的玉帶。
劉備接過玉帶之後,將其打開,看了一眼,隨即讀了起來,內容大致是皇帝很慘,曹操人人得而誅之.....諸如此類的連篇廢話,沒有任何說是有幫助的話,甚至事成之後的封賞也沒怎麽提過,可見皇帝對此事的態度也是不甚樂觀。
長篇累牘的聖旨讀下來,早已讓眾人聽得耳裏流油,心裏滴血,紛紛思考自己大老遠的跑許都究竟是為了什麽。
讀完之後,劉備順手將玉帶放進懷裏,準備轉身離開。
“劉皇叔,你這是什麽意思?”有人發出疑問。
“聖旨所言之事,刻不容緩,備須立即著手,失禮之處,還望諸位見諒,告辭。”說完,頭也不迴的走了。
在劉備走後,人群的不滿爆發,直指董承,要他給個解釋,董承便又把皇帝搬出來說事,結果毫無用處,其中脾氣暴躁的都準備動手了,幸好還有不乏像陸議一樣和稀泥的人,與會才不至於徹底鬧翻,最後董承還是選擇屈服,給眾人許諾事成之後都會加官進爵,這才不了了之。
趁夜摸迴到客房的陸議,此刻心緒萬千,這次的討賊大會看著人多,卻大都並非真心,隻想著能不能渾水摸魚撈點好處。以利相聚,以利勾結,最後也將因利盡而散去,這是他此次與會所得的最大收獲。原本以為奇襲許都的計劃能夠可以得到他人的配合,聖旨其實倒不是特別重要,朝這勢頭來看,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待在江東。
聖旨....,對了,劉備,他說聖旨所言之事刻不容緩,那他究竟是打算幹什麽,還是說這聖旨裏還有提及其他事,難道他有所隱瞞?
“算了。別想那麽多了,還是收拾收拾東西,一早就迴江東吧。”話雖如此,陸議心中還是有幾分不甘。
見人數差不多了,一位老者站了出來,讓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身穿朝服,仿佛就是在表明自己的地位與在場眾人的不同,老人拿著渾濁是黃眼居高臨下的掃視了一圈,隨後朗聲道:“諸位今夜來此,自然和我董承一樣都是忠心之人,如今皇帝陛下不幸,被奸臣接連竊取大權,所困囹圄,說到底是我等無能啊。”
陸議聽著,眉頭一皺,心裏暗自罵道這老匹夫,身旁也傳出了幾聲不屑的冷哼。
董承全不顧在坐眾人的反應,繼續自顧自己的說著皇帝的事,無一句不是彰顯他之忠心。
正當在場眾人聽得昏昏欲睡之際,董承從懷中捧出一條玉帶,老人捧著這條玉帶就像捧著聖旨一樣,昏黃的眼睛裏隱隱燃燒著狂熱的血紅色,他奮聲疾唿:“曹賊剛打下徐州這塊硬骨頭,元氣未複,如今還要分神去解決袁術這等逆賊,而袁將軍又在正麵壓製他,又有馬騰,劉表,孫策等將軍又如同幾把;利劍懸在他的周圍,叫他寢食難安,。哈哈哈,曹賊,你沒想到打敗了呂布卻是這樣的下場吧,老天有眼啊!”
這個自以為是的老糊塗,馬騰自己的家務事都沒理幹淨,劉表和孫策之間又相互忌憚,保持著某種危險的平衡,其他的勢力大體也都差不多,這些人雖然對曹操有著一定威懾力,但各自利害關係交錯,其實並不致命。
果然,坐著的人都冷冷地看著董承,看著這位皇親國戚在昏暗的燭光裏手舞足蹈的樣子,像極了戲台上賣力表演的醜角。
“董大人,”一個磨砂般的刺耳聲音打破了董承的自我陶醉,聽得出裏麵按捺不住的火氣。
“你浪費了我們不少時間,說了忒多的廢話了,也該我們說幾句了,我們來此是因為你有陛下的旨意,想必聖旨就在您手上的這條帶子裏,那就打開讓我們這些大老遠跑過來的使者看看,陛下究竟許諾了什麽,我們主公可不能白費力氣。”
“大膽無禮之徒,你是何等身份,今天就算你家主公來此,那他也隻是皇帝陛下的一個臣子而已,豈敢有所放肆。”董承在整理好精神之後,又恢複成了那個冷冷的皇帝近臣的樣子,不陰不陽地望著說話的那人。
那人嘿嘿冷笑,也不怕他,懶散的坐在那裏,捏著手掌,指節發出一陣陣炒豆般的爆聲,充滿了威脅的意味。
察覺氣氛緊繃,一直僵著也不好,陸議咳嗽了一聲,站出來打個圓場,“董大人,我家主公心係聖上,早已厲兵秣馬,但若沒有皇帝陛下的旨意,不敢貿然行勤王之事,所以還請董大人出示聖旨。”
可沒想到董承絲毫不領情,“大家都是為皇帝陛下分憂,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哪有什麽白費力氣之說。”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況且在老夫出宮前皇帝陛下親自叮囑過我,說此詔隻能交於皇室宗親手中。”說完,他將玉帶高舉過頭頂,高聲宣布:“皇叔劉備接旨。”
一個身影緩緩從人群中站起,陸議有些好奇,想借著微弱的燭光,看清這位名聲在外的皇叔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以前隻是耳聞過他原是江湖中人,好像還是一幫之主,卻有一顆匡扶社稷的心,從討董卓開始就四處奔走,最後竟然和皇帝攀上關係,成了一個便宜皇叔,這經曆寫進戲裏也是夠傳奇的。
劉備的身影漸漸清晰起來,看樣子是一名壯實的中年男子,長了一張寫滿了歲月滄桑的臉,一頭灰黑的厚發看上去沒怎麽打理過,看上去略顯疲憊,卻有一雙泉水般晶亮的精神眸子,讓他看上去起碼要年輕幾歲。衣著及其簡樸,透著一股說不出的風塵仆仆,身上披著一襲結實的長披風,隨意地領口打了個節。陸議坐在劉備身後,看著他的背影,莫名的覺得此人有一股俠士之風。
隻見劉備走到董承跟前,單膝跪下,這讓董承不是特別滿意。
“備受旨。”隨後從接過董承手裏的玉帶。
劉備接過玉帶之後,將其打開,看了一眼,隨即讀了起來,內容大致是皇帝很慘,曹操人人得而誅之.....諸如此類的連篇廢話,沒有任何說是有幫助的話,甚至事成之後的封賞也沒怎麽提過,可見皇帝對此事的態度也是不甚樂觀。
長篇累牘的聖旨讀下來,早已讓眾人聽得耳裏流油,心裏滴血,紛紛思考自己大老遠的跑許都究竟是為了什麽。
讀完之後,劉備順手將玉帶放進懷裏,準備轉身離開。
“劉皇叔,你這是什麽意思?”有人發出疑問。
“聖旨所言之事,刻不容緩,備須立即著手,失禮之處,還望諸位見諒,告辭。”說完,頭也不迴的走了。
在劉備走後,人群的不滿爆發,直指董承,要他給個解釋,董承便又把皇帝搬出來說事,結果毫無用處,其中脾氣暴躁的都準備動手了,幸好還有不乏像陸議一樣和稀泥的人,與會才不至於徹底鬧翻,最後董承還是選擇屈服,給眾人許諾事成之後都會加官進爵,這才不了了之。
趁夜摸迴到客房的陸議,此刻心緒萬千,這次的討賊大會看著人多,卻大都並非真心,隻想著能不能渾水摸魚撈點好處。以利相聚,以利勾結,最後也將因利盡而散去,這是他此次與會所得的最大收獲。原本以為奇襲許都的計劃能夠可以得到他人的配合,聖旨其實倒不是特別重要,朝這勢頭來看,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待在江東。
聖旨....,對了,劉備,他說聖旨所言之事刻不容緩,那他究竟是打算幹什麽,還是說這聖旨裏還有提及其他事,難道他有所隱瞞?
“算了。別想那麽多了,還是收拾收拾東西,一早就迴江東吧。”話雖如此,陸議心中還是有幾分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