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崇簡終究未能躲過這一劫,當他的人頭被骨朵達扔到深州城頭上的時候,或許他至死也不會知道,就在距離自己數百裏的地方,自己所倚仗的一萬成德援軍正在悠然自得地等候著消息,等候著段崇簡被李湞殺死的消息。
對於王元逵來說,段崇簡的死死得恰到好處,也得適得其所,在王元逵看來,李湞殺的人越多,罪孽也便越發深重,也越能讓陛下對盧龍軍越發忌憚。
以一個段崇簡的命來換迴自己三州的地界,這筆買賣簡直是穩賺不賠。
於此同時,幽州。
定州兵馬使朱玉派出的使者尚未到達幽州,所以張仲武至今都不知河北到底發生了什麽,但為保險起見,張仲武已命媯州、幽州五萬戍邊大軍全軍備戰,同時令諸州兵馬使整集各部軍隊原地待命靜候調遣。
而直到定州的兵使將朱玉的手信帶來之後,張仲武的臉上顯得愈發陰沉,不消多問,張仲武幾乎在一瞬間便已猜到了王元逵的目的,同時也為李湞的擅自行動勃然大怒。
“哼!此子太過驕縱,尚未赴任便闖下這等禍事,若是假以時日成了氣候那還了得?!”張仲武拖著病軀,僅僅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已氣喘籲籲。
堂下眾將聞言後深以為然,李湞的死活他們可以不管,但李湞帶走的可是整整三千精騎,這些兵將的命無論如何也不能見死不救。
“使君,話雖如此,但那三千精騎可不能折損在深州啊!”一名武將麵色擔憂地說道。
張仲武聞言後稍稍沉思了片刻,而後說道:“這個倒是無需擔心,他王元逵肚子裏的那點名堂本使一清二楚,他若按兵不動,陛下隻會打我盧龍的板子,但他若動了兵,陛下便各打一頓板子,這個賬他算得比誰都清楚,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絕對不會動兵的!”
“如此說來,那我們大可靜觀其變,那李湞的死活與我們無關!”那名武將聞言後笑道。
不料張仲武聞言後當即怒斥道:“放屁!即便那庶子再惹出什麽事端來也是我盧龍軍的人,何況嚴武正又委托本使多加照料,若他出了事豈不是要陷我於不義?!”
聞言之後,那武將頓時一臉懵逼地杵在原地不知如何作答,心中暗自歎道:明明是順著你的話說的,怎麽又錯了?
張仲武環視眾將,而後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傳令下去,命鎮州、定州兵馬向深州邊境移動,但卻不能跨入深州半步,成德軍不動我不動!”
......
當帝國東部以及中部的大部分藩鎮都陷入一種未知的恐慌中之時,遠在京城大明宮的李忱卻早正在千裏之外靜靜地注視河北發生的一切。
當兵部的戰報與禦史台彈劾的奏疏呈到李忱麵前時,就當眾臣都以為李忱會勃然大怒時,天子李忱卻以一副了然於心的姿態出現在了群臣麵前。
總的來說,兵部的戰報很複雜,因形勢不明,所以兵部將北部所有可能發動戰爭的敵人一一列舉了一遍,李忱粗略算了一下,上到黠戛斯下到奚族,至少有十幾個部落都赫然在列,而針對每一個部落兵部又一一列舉了數十條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同時又一一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對策,最後洋洋灑灑數萬字,僅僅是奏疏就摞了一人多高。
而禦史台的彈劾奏疏同樣也很複雜,大致與兵部的情形差不多,其彈劾的對象遍布東、北部幾乎所有藩鎮的所有五品以上官員,彈劾的理由倒是很簡單,隻一條:戍邊無力,隱瞞軍情。
李忱望著麵前堆積如山的奏疏,不由得微微一笑,而後隻說了一句話:“朕知道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望著拂袖離去的陛下,群臣麵麵相覷,但隨即隻見王歸長又折返而來,望著群臣說道:“陛下有旨,宣白敏中、兵部尚書杜讓能、禦史中丞封敖麟德殿問對!”
三人聞言當即領旨轉往麟德殿,當進入麟德殿之後,還不待李忱賜坐,便隻見白敏中率先問道:“關於河北一事,陛下可......”
“朕知道!”不待白敏中說完,李忱便打斷道。
三人聞言後相互對視一眼,白敏中緊接著問道:“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李忱先是示意王歸長賜坐,而後麵帶微笑地說道:“這一切皆是李湞所為!根本沒有什麽藩賊入侵!”
三人頓時大驚失色,而李忱這才將河北發生之事一一說與三人,而後隻見白敏中若有所思道:“既然陛下已經知道,為何不降罪於李湞以安撫王元逵?”
聞言之後,隻見杜讓能開口說道:“白相此言差矣,李湞何罪之有?若說有罪的話那也是安平縣令與深州刺史,李湞不過是救父心切罷了,難道還要等著李承業真正死在深州再來請旨麽?”
說罷之後,杜讓能轉而衝李忱說道:“陛下,臣以為李湞忠孝可佳,不應治罪!”
見封敖不言不語,李忱笑問道:“此事禦史台怎麽看?”
封敖想了想答道:“臣以為如今我等隻是道聽途說,待將那李湞與一幹人等召入京城交由三司會審之後才能決斷!”
李忱聞言之後想了想,問道:“諸卿以為河北三鎮如何?”
三人不明李忱此問所言何意,白敏中率先答道:“河北三鎮以盧龍實力最強,轄區也最廣,相比之下成德與魏博則要弱了些,而且三鎮之間表麵雖相安無事,但暗地裏卻是相互掣肘,這對於朝廷來說倒也是件好事!”
對於白敏中所言,封敖與杜讓能倒是沒有反對,所以連連點頭稱是。
李忱則緊接著說道:“所以換句話說,盧龍乃是三鎮中對朝廷威脅最大的,雖然張仲武素來對朝廷忠貞不二,但其已年邁,又有傷病纏身,他在時或許盧龍軍還算聽話,但他若是不在了呢?誰能保證下一任節度使也能如他那般對朝廷畢恭畢敬?”(未完待續。)
段崇簡終究未能躲過這一劫,當他的人頭被骨朵達扔到深州城頭上的時候,或許他至死也不會知道,就在距離自己數百裏的地方,自己所倚仗的一萬成德援軍正在悠然自得地等候著消息,等候著段崇簡被李湞殺死的消息。
對於王元逵來說,段崇簡的死死得恰到好處,也得適得其所,在王元逵看來,李湞殺的人越多,罪孽也便越發深重,也越能讓陛下對盧龍軍越發忌憚。
以一個段崇簡的命來換迴自己三州的地界,這筆買賣簡直是穩賺不賠。
於此同時,幽州。
定州兵馬使朱玉派出的使者尚未到達幽州,所以張仲武至今都不知河北到底發生了什麽,但為保險起見,張仲武已命媯州、幽州五萬戍邊大軍全軍備戰,同時令諸州兵馬使整集各部軍隊原地待命靜候調遣。
而直到定州的兵使將朱玉的手信帶來之後,張仲武的臉上顯得愈發陰沉,不消多問,張仲武幾乎在一瞬間便已猜到了王元逵的目的,同時也為李湞的擅自行動勃然大怒。
“哼!此子太過驕縱,尚未赴任便闖下這等禍事,若是假以時日成了氣候那還了得?!”張仲武拖著病軀,僅僅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已氣喘籲籲。
堂下眾將聞言後深以為然,李湞的死活他們可以不管,但李湞帶走的可是整整三千精騎,這些兵將的命無論如何也不能見死不救。
“使君,話雖如此,但那三千精騎可不能折損在深州啊!”一名武將麵色擔憂地說道。
張仲武聞言後稍稍沉思了片刻,而後說道:“這個倒是無需擔心,他王元逵肚子裏的那點名堂本使一清二楚,他若按兵不動,陛下隻會打我盧龍的板子,但他若動了兵,陛下便各打一頓板子,這個賬他算得比誰都清楚,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絕對不會動兵的!”
“如此說來,那我們大可靜觀其變,那李湞的死活與我們無關!”那名武將聞言後笑道。
不料張仲武聞言後當即怒斥道:“放屁!即便那庶子再惹出什麽事端來也是我盧龍軍的人,何況嚴武正又委托本使多加照料,若他出了事豈不是要陷我於不義?!”
聞言之後,那武將頓時一臉懵逼地杵在原地不知如何作答,心中暗自歎道:明明是順著你的話說的,怎麽又錯了?
張仲武環視眾將,而後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傳令下去,命鎮州、定州兵馬向深州邊境移動,但卻不能跨入深州半步,成德軍不動我不動!”
......
當帝國東部以及中部的大部分藩鎮都陷入一種未知的恐慌中之時,遠在京城大明宮的李忱卻早正在千裏之外靜靜地注視河北發生的一切。
當兵部的戰報與禦史台彈劾的奏疏呈到李忱麵前時,就當眾臣都以為李忱會勃然大怒時,天子李忱卻以一副了然於心的姿態出現在了群臣麵前。
總的來說,兵部的戰報很複雜,因形勢不明,所以兵部將北部所有可能發動戰爭的敵人一一列舉了一遍,李忱粗略算了一下,上到黠戛斯下到奚族,至少有十幾個部落都赫然在列,而針對每一個部落兵部又一一列舉了數十條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同時又一一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對策,最後洋洋灑灑數萬字,僅僅是奏疏就摞了一人多高。
而禦史台的彈劾奏疏同樣也很複雜,大致與兵部的情形差不多,其彈劾的對象遍布東、北部幾乎所有藩鎮的所有五品以上官員,彈劾的理由倒是很簡單,隻一條:戍邊無力,隱瞞軍情。
李忱望著麵前堆積如山的奏疏,不由得微微一笑,而後隻說了一句話:“朕知道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望著拂袖離去的陛下,群臣麵麵相覷,但隨即隻見王歸長又折返而來,望著群臣說道:“陛下有旨,宣白敏中、兵部尚書杜讓能、禦史中丞封敖麟德殿問對!”
三人聞言當即領旨轉往麟德殿,當進入麟德殿之後,還不待李忱賜坐,便隻見白敏中率先問道:“關於河北一事,陛下可......”
“朕知道!”不待白敏中說完,李忱便打斷道。
三人聞言後相互對視一眼,白敏中緊接著問道:“臣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李忱先是示意王歸長賜坐,而後麵帶微笑地說道:“這一切皆是李湞所為!根本沒有什麽藩賊入侵!”
三人頓時大驚失色,而李忱這才將河北發生之事一一說與三人,而後隻見白敏中若有所思道:“既然陛下已經知道,為何不降罪於李湞以安撫王元逵?”
聞言之後,隻見杜讓能開口說道:“白相此言差矣,李湞何罪之有?若說有罪的話那也是安平縣令與深州刺史,李湞不過是救父心切罷了,難道還要等著李承業真正死在深州再來請旨麽?”
說罷之後,杜讓能轉而衝李忱說道:“陛下,臣以為李湞忠孝可佳,不應治罪!”
見封敖不言不語,李忱笑問道:“此事禦史台怎麽看?”
封敖想了想答道:“臣以為如今我等隻是道聽途說,待將那李湞與一幹人等召入京城交由三司會審之後才能決斷!”
李忱聞言之後想了想,問道:“諸卿以為河北三鎮如何?”
三人不明李忱此問所言何意,白敏中率先答道:“河北三鎮以盧龍實力最強,轄區也最廣,相比之下成德與魏博則要弱了些,而且三鎮之間表麵雖相安無事,但暗地裏卻是相互掣肘,這對於朝廷來說倒也是件好事!”
對於白敏中所言,封敖與杜讓能倒是沒有反對,所以連連點頭稱是。
李忱則緊接著說道:“所以換句話說,盧龍乃是三鎮中對朝廷威脅最大的,雖然張仲武素來對朝廷忠貞不二,但其已年邁,又有傷病纏身,他在時或許盧龍軍還算聽話,但他若是不在了呢?誰能保證下一任節度使也能如他那般對朝廷畢恭畢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