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優美的旋律響起,現場恢複安靜,而在這一片安靜之中,黎天的身影緩緩自後台走出。


    這一次,他沒有帶吉他,也沒有帶任何東西,隻是換上了一身古代長袍,披了一頭過肩假發。


    卻給人一種飄逸出塵的感覺,仿佛一個從話中走出的書生,正思念遠方的親人。


    他負手而立,眼睛看向天空中那若隱若現的圓月,輕輕張口。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一瞬間,一股悠遠而綿長的氣息,仿佛從黎天身上爆發,將整個舞台渲染的如詩如畫。


    如果再有一壺酒,那就更加完美了。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裏共嬋娟。”


    直到黎天唱完,人們這才從黎天帶給他們的意境中清醒過來。


    特別是最後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更是道盡了人生的真諦。


    黎天也正是希望可以千裏共嬋娟。


    隻是,他不知道,這一切能為此多長時間。


    而在他陷入沉思之時,現場終於爆發出一陣陣的叫好聲。


    直播網站上,也是被彈幕占據,如果不是網站規定,隻有上麵三分之一可以有彈幕,絕對可以發到滿屏都是。


    這時,彈幕上,一條消息瞬間將所有人吸引。


    “中華詩詞協會在微博上公開支持蘇不凡。”


    “真的假的,什麽時候這幫自命清高的文人,開始支持明星了!”


    “好像是真的啊!”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嗎,反正就是翻個牆的事情。”


    於是乎,人們紛紛打開微博,一下子便被置頂的文章嚇了一跳。


    “中華詩詞協會會長協全體成員,預祝蘇不凡好聲音奪冠。”


    都已經被置頂的文章,不會有人去懷疑他的真假,但是他們仍然有些不敢相信這一切會是真的。


    於是乎眾人紛紛點開文章開始觀看。


    “先不說歌曲如何,作為一個詩人,我敢肯定,此首中秋詞,可以傳世。


    上片之中,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間之事變。


    揮灑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蕩之氣,超絕凡塵。


    自古中秋詞百首不止,不乏名家之作,然,自此詞一出,餘詞盡廢,足以獨步古今之概。


    起句如破空而來,奇崛異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化出。


    “不知”兩句,承上意,更做疑問,既不知明月幾時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


    “我欲”三句,蓋因問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風歸去之願,“我欲”與“又恐”相唿應。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就本意說固高妙,就寓意說亦極慰藉。


    “起舞”兩句,仍乘上來,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風歸去,惟有徘徊於月下。


    自首至此,一氣奔放,誠覺有天風海雨逼人之勢。


    換頭,實寫月光照人人無眠。以下愈轉愈深,自成妙諦。


    “不應”兩句,實寫月圓人不圓,頗有惱月之意。


    “人有”三句一轉,言人月無常,從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


    “但願”兩句,更進一步,言人與月既然從古難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軀,借月盟心,長毋相忘。


    原意雖從謝莊《月賦》“隔千裏兮共明月”句化出,蘇不凡加“但願”二字,則情更深,意更濃矣。


    其詞詠月,關合人事。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憤世獨立,自現孤高。


    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


    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


    “不知”數句,筆勢迴折,開合跌宕,多姿多彩,以揭示“出世”,“入世”,即退隱與繼續走這條路間的抉擇和引起的困惑。


    想超脫塵世,乘風歸去,又猶豫徘徊,樓高宇寒不勝之,落足現實,月下“起舞弄清影”,勝似仙境,這就說明詞人並不完全超然自然,而是於自然中覓求“苦中作樂”的生活意義。


    即還是立足於現實,熱衷於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之愛的人間生活,來得更親切更溫暖。


    下片用月襯別情,意在懷人,筆致迴環由寫實為寫意,化景為情。用“轉”“低”“照”三字,描摹隨月光流轉,光影的物移,時間跟著推進,無眠而情生。


    即月光繞過朱閣,又從門戶下射進屋內,照在夜不能寐的人兒身上。


    其明寫月,暗寫人,頗含怨惱之意。


    “不應”二句,筆勢淋漓,頓挫有致,看似賞月,問月,實為懷人。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常事常規,來自我寬解。


    這種演繹自然物理,闡釋悲歡離合,意境豁達,令人玩味不盡。


    末兩句妙用謝莊《月賦》“隔千裏兮共明月”句意,推陳出新,將月圓思親推向更高境界。


    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


    他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


    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遣月中互相慰藉,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當中得到了補償。


    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嚐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麵。


    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濃,並以瀟灑之筆,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我敢斷定,未來幾千年,將傳誦不衰。


    這首《水調歌頭》之所能傳誦千古,原因有三:


    由於它高曠的胸襟、豐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藝術構思,使這首詞所展示的形象廣闊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


    所抒寫的“此事古難全”的離愁別恨能激起各個時代、各種類型的讀者的共鳴。


    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已越過蘇不凡兄弟的界限,“變為一切熱愛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水調歌頭》足以當的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首先,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


    在這裏,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其次,以月為主線,使情,景,理融會貫通起來,是本篇的又一突出特色。


    上片開頭,由月展開思索,通過連續發問,表現對超脫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陰晴圓缺,比賦人間的悲歡離合。


    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著詞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顯得境界高遠,意味深長,情味厚重。


    故而,我中華詩詞這會,誠邀蘇不凡先生加入,並在此祝願蘇不凡先生,在好聲音奪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隨機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吃糖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吃糖豆並收藏無限隨機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