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道觀中呆了半日工夫,按著老者的意思,餘錦也沒有急著離去,如今試煉之地中明王依然還在捕殺著那些可憐的年輕人,他雖然聽老者說那位明王是不會選擇殺死他的,但畢竟什麽事情都不能在還未了解根究如何就去把性命都托付在上頭,他選擇穩妥起見,在道觀中住了下來。
晚上那小道童在屋子後麵的小廚房裏做了兩碟看起來顏色還不錯的蔬菜和一個小木桶裏裝著的米飯,還有不少她在外頭小山林裏摘到的野果,都一股腦放在了屋子裏頭的桌子上麵,老者也完全不客氣,給自己舀了一碗米飯,然後開口笑著說道:“有個小道童還真是不錯啊,你瞧,她這又能種茶還能種些稻穀蔬菜當做飯食,在這深山中日子也過得愜意,以前我可沒這麽好的福分,都是不吃不喝偶爾才吞顆丹藥以作補給。”
小道童雖然不能說話,但是從鼻子裏頭出氣發出了哼哼兩聲,一副你現在才知道我的好這樣的神態,趾高氣昂很是高興,把一旁已經開始吃飯的老者逗得哈哈大笑,忍不住去拍了拍她的腦袋。
餘錦也開始吃飯,但他此時卻沒多少胃口,也沒有什麽想要和這一老一幼逗趣兒的心思,在老者白日亭中與他說了那些事情之後他現在是心事重重,隻覺得若是思索不清理不出這一大把亂糟糟事情中的線索脈絡便什麽事情都幹不了,他吃了幾口飯,放下木箸,看著那顏色很不錯的蔬菜怔怔出神。
老者瞧著他的樣子,用筷子敲了敲碗沿,笑著問道:“看起來你還在想那些事情啊?”
餘錦點頭。
老者說道:“白天跟你說的那些是為了讓你知道現在這試煉之地中的大致情形,但有些關於冥冥天理不可說破的東西我也隻能點到為止,畢竟我雖說也不在乎什麽天雷劈頂受因果之中的報應,但很多東西藏著掖著還是要比告訴你好,想來我現在說了你也肯定隻會更加迷茫,不過除此之外,那些你心裏頭的其它事情倒是可以和我講一講,說不準我能給你個答案。”
餘錦沉默片刻後,歎了口氣,說道:“我在遇著那野狼群的時候,有個同伴與我一起行動,隻是在被圍困之時我想自己死了便死了能救她一命最好,於是將她從山澗上推了下去讓她能活下來,但前輩你說此時試煉之地中有個明王在作祟,他先前可能是不殺我,我那個同伴可能也不會死,但我此時與她分離,卻不知道我那個舉動是好是壞,她要是被明王遇上,我想我這輩子都沒辦法原諒自己。”
老者搖了搖頭,微笑道:“這一點啊,你大可放心。”
餘錦眼神一變,急切問道:“前輩你知道她的情況麽?”
老者笑道:“那葉家的人在江湖上隻要報出身份想來也沒有多少不長眼的家夥會惹,何況是葉家這一代的金枝玉葉一根女子獨苗,怎麽會就折在這裏?你且放心吧,她已經被葉家的人給救了出去,沒有大礙。”
餘錦依然是疑惑,問道:“但前輩你是……如何知曉的?”
老者目光從餘錦身上抬起,望向道觀外頭的山林以及更遠方,用木箸作指,點了點外頭,然後說道:“這一方在後來被稱為試煉之地的地方,過去是東吳的皇宮所在,你知道東吳皇宮中有各種各樣的機關以及陣法,都沒能被楚國的鐵騎給踩過去,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除卻連如今朝廷中那幾個權謀之人都失算的氣運陣,還有一座皇宮寶庫中數之不盡的機關以及寶藏,雖然被明王攪亂幾乎是毀於一旦,但隻要有一點氣運猶存,便依然不會完全毀滅。”
老者停了停,扒了口飯,然後繼續說道:“世間有愛棋之人,知曉棋局廝殺中即使大龍被搗看似一盤散沙再無翻盤機會,但隻要有那麽一顆可以作為陣眼的棋子在,就依然不是死局,那些外頭的武道大宗師估摸著是能猜測出這缺胳膊斷腿的東吳皇宮殘骸肯定無法封印住那個氣機沸騰仿佛滔滔江水的明王如此多年月,肯定是有一個能夠讓大陣與封印運作不止的陣眼存在。”
餘錦聽著老者這些看似與他所問不著邊際的話語,突然好像明白了什麽,麵色一僵,有些震驚地看著眼前這個須發皆白長眉落在眼角的年邁老者。
老者笑道:“無論是那個家夥為何這麽多年盡管不斷以青色氣運衝撞封印但卻始終無法逃脫,還是你那個同伴的事情為何像是在我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一樣,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都在我眼皮子底下,或者說都是在我的世界之內進行的。”
餘錦已經猜到了十有八九,唿吸有些急促,但終於沉靜下來,點了點頭,長吐一口氣,說道:“也難怪前輩你身在道觀卻知曉整個試煉之地中的情形,原來前輩便是陣眼。”
“就是這麽一碼事。”老者亦是點頭,有些欣慰地看著這個心思機敏的年輕人,然後說道,“不過那個家夥已經從明珠塔下逃了出來,我是有心去阻擋一番,隻可惜我如今空有氣運氣機,看起來是本事很大,但卻僅僅是繡花枕頭罷了,真正遇上什麽洞玄轉世境界的宗師,像是那個家夥一樣的人物,我估計馬上就會被直接打碎掉這具本來就搖搖欲墜的身軀,形散之後,等到那個家夥吸納了我的氣運,將陣眼加諸己身,那估計別說是幾個武道宗師,就算是清虛宮上那個千年一出的大真人也降服不了。”
餘錦問道:“那前輩你的意思是,你現在與那明王一樣,都是身具氣運之人,隻是氣運不同?”
老者說道:“我身上氣運,是這東吳最後的家底子了,讓我作為陣眼活到此刻,我私心之下是想要東吳氣運能夠保留得更久一些,但除卻這私心,我也不得不尋求一個應運之人能夠全盤接納這東吳氣運,那些武道宗師在武道上算是登峰造極,但卻沒法子收得下如此大的一筆財寶,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那個家夥吸納掉這東吳最後的氣運,他是身具氣運的人物,自然可以強行收下另一股氣運,但若是給了他,不說其它,就說這江南道上,估計就得死上無數無辜人了。”
餘錦搖頭道:“這氣運之事太過玄妙,前輩說的我卻是隻能聽明白大概,聽不懂裏頭的細枝末節。”
老者吃完了飯,把碗筷放在小道童身前,小道童嘴巴嘟了嘟,不情願去洗刷碗筷,但老者摸了摸她的頭,和聲說今日我與客人有事情說,就麻煩你多做些活兒,明天可以少打坐半個時辰。
聽到能夠減去半個時辰枯燥無味的打坐時間,小道童轉眼就變得開心了起來,抱著自己的碗筷和老者的碗筷往後頭一蹦一跳而去。
老者轉過身來,看著餘錦,繼續說道:“氣運之事,看似玄妙,其實也隻是因為存在得較為隱晦不易被凡俗之人察覺罷了,一國有國之氣運,一人亦有人之氣運,氣運反過來寫,就是運氣二字,有運氣的話幹什麽都會容易不少,隻是普通人的氣運都太過微渺,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說得上氣運的隻有五個顏色,分別是黃赤青紫墨,黃色氣運為最大,是真龍之氣,也就是一國天子,一國天下所具備的氣運,如今楚國韓家,便是有黃氣之人,而赤色氣運不同,是逆氣,與黃氣相生相克,有赤氣之人,或有赤氣之國,絕大多數都是會被抹除的,也有可能赤氣吞黃,那赤氣便會轉為黃氣,而又會出現新的赤氣,這便是所謂分分合合的天道定數,無永久之國也無永久之君,過去有秦帝妄圖吞並天下黃氣,抹除一切赤氣,不惜修黃氣長城,出海蓬萊尋永恆秘方,但最後也擋不住天下大勢。”
餘錦點頭道:“原來如此,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天下分合是由於君王無度,或者因為天下不定等等因素導致反叛滅國,但從氣運的角度來說,就是由於黃氣逐漸弱小,赤氣逐漸強盛,最後赤氣吞黃,反之則是赤氣勢弱,黃氣大成,則讓天下歸心,這裏頭的事情,的確是能夠用這樣玄妙的道理解釋得通。”
老者微微笑了笑:“跟你這樣的年輕人說話,倒是不需要我費去太多口舌,很好,除去這關乎天下的赤氣黃氣,另外的青色氣運則是江湖氣運,那個明王就是個身具江湖氣運的人物,所以那些武道宗師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直接殺死他,這就是氣運克製的道理,他是戰國時代江湖最後的大氣運者,無論是不是魔宗中人,都該死在這個新江湖裏頭了,同時,說迴剛剛我說的吸納氣運一事,普通人之無法吸納氣運的,隻有身具氣運的人才有資格去吸納另一種氣運,所以我才擔心他會想著吸納東吳氣運。”
餘錦找著老者說著說著停下空閑的時間,問道:“他吸納了氣運,會變得更厲害麽?”
“廢話。”老者笑罵道,“他此時雖有青色氣運但在大陣被破後還是擋不住那麽多武道宗師的力量,畢竟克製不代表無可匹敵,隻是相對更麻煩一些而已,但隻要他吸納了這東吳氣運,不說舉世無雙,但也是可以一腳踏上天君境門檻了,武道境界越是低,便越是與氣機相關有氣運無關,若是越高,便越與氣機無關與氣運相關,那洞玄境界的武人與天地氣機合一,舉手投足早已不是普通武人氣機二字中的本事了,轉世境界的武人雖然不能溝通天地,但體內氣機輪轉無窮,也可以說與氣機無關,他們想要踏上更高的台階,以及無需再過分去修煉氣機,而是要往氣運這玄妙法門中間去領悟出奧妙。”
餘錦沉聲問道:“那這樣的話,那個明王肯定會找前輩你的吧,若是被他給找著這裏,那豈不是完蛋?”
老者卻依然微微笑著,說道:“無妨,你瞧得見那是因為你不同,但他卻不可能瞧得見的,他是知道我肯定就在這裏,但想要找著進來的法門,就不是這麽短短日子可以找著的,給他個五六年七八年去慢慢來,估摸著還有希望,否則他要是這麽容易就破得開,還管什麽年輕人,早就吸納了我身上東吳氣運衝出去殺人了。”
餘錦聽到無礙,於是放下心神,趕緊拍了個響亮的馬屁:“前輩還是厲害的嘛。”
老者哈哈笑道:“你這小子,倒是會說話啊。”
“前輩請繼續說。”
老者繼續說道:“紫氣其實也算是和青氣差不多的存在,隻是紫氣是氣運中最為特殊的一種,並非是應運而成,應天道大勢而生的,而是靠著依附黃氣,為黃氣增加長度厚重的附屬氣運,如今天下,大概是楚國的朝廷廟堂中有幾個人物是有紫色氣運的,但我也不清楚,以前倒是有個叫張洗虛的家夥,有紫氣加身,隻是那個家夥是東吳的仇家,當時東吳若是能夠靠著大陣抵擋多兩個月的時間,等到糧草接濟上來,重整旗鼓,楚國的天下哪裏能拿的那般輕鬆。”
老者說到張洗虛的時候,頓時有些咬牙切齒起來。
餘錦知道老者既然身懷東吳舊日氣運,又是這東吳皇宮中的陣眼所在,必然是與舊日那個東吳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人物,於是也不去多說什麽。
老者接著說道:“最後的墨氣,便是我身上這東吳的氣運了,你遇著的那群野狼也是因為身有墨氣才會那般兇狠又仿佛有了些靈性,這墨氣本來也是赤黃二氣中的一種,東吳過去也是黃氣鼎盛,隻是由於楚國從赤氣吞黃然後掃滅戰國得了最為強絕的黃氣,東吳一國實在乏力抵擋不住,待到滅國之後,這黃氣也就轉成了墨氣,墨氣也可以說是死氣,不可轉赤不可化黃,苟延殘喘之氣罷了。”
老者說到這裏,那和藹的笑容底下多少露出了些哀色。
終於老者還是擺了擺手,搖頭笑道:“東吳不說是被大勢所趨導致滿盤皆輸,其實怎麽看當時也打不過楚國了,那時楚國鐵騎天下為冠,又有那般多的天縱之才,加上那時候陛下已經沒了翻盤的心思,唉,說句不臣的話,陛下那種人當什麽皇帝,作個無牽無掛的江湖人,卻不知道有多好。”
“百年東吳,三代帝王,戰國最初那會兒誰人能擋東吳兵鋒,大戟士到哪兒,哪兒就得俯首稱臣,雖然到了陛下那個年頭,國運不如以前,加上這江南淮南一代頻發災害百姓過得也不安穩,有些困難的年月不說百姓自己吃得飽不飽,反正連當兵的都幾乎是餓一天飽一天的,哪裏能全力作戰,加上後來長江之南一戰,楚國渡水,那個穿白衣的武將如劍尖一般破開東吳大門,早就沒法子去打什麽大勝仗了,一路潰敗啊,本來守杭州還有些周旋機會,但杭州千年古跡,不能受兵害,五萬大軍開門投降,陛下也知道裏頭的無奈,滿朝文武都低著頭,陛下卻沒法什麽怒火,國破了是國破了,但若是又亡了國,還得在史書上被留下一道引戰火入古城遺跡至使千年珍寶毀於一旦的罵名,那就太過不值了,那守杭州的武將不想在史書上留下這種會被罵個千百年的罪名。再到後來的赤湖一役,精銳將士直接被先斷了糧道再絕了水路死六萬降一二萬,連五千鐵流星騎兵也沒能留下幾個,便是結局注定,陛下被勸著往南退,但最後那些當官的都退了或是投降了,陛下一劍守皇宮之門,也沒見他有任何後悔。”
老者發出一聲長歎,說完了話,看著聽得已經失神的餘錦,自嘲一笑。
“你就當我對著晚輩發發牢騷好了,人年紀太大了,不願意把以前的臭事爛在肚子裏,其實怎麽說,和我也沒多大關係,我隻不過是個身在東吳皇宮但與這些國事一點幹係都沒有的道士罷了,修道之人本來應該講究清靜,體內雜陳不能太多,包括這些所謂國事天下事,對於修道者來說都是紅塵埃土,不如掃去。”
老者望著遠處,緩緩說道。
“但東吳滅是滅了,那些裏頭的情懷啊,縱然是我這麽個道士,過了這麽多年頭,也難以釋懷,當時看著陛下脫了龍袍,係劍在腰側,麵前是黑壓壓的楚國鐵騎,那支天底下可以稱上無敵兩個字的鐵騎,背後呢,除了這麽一座已經空了的皇宮,就沒幾個能用的人了,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得也殉國了,隻剩下作為皇帝的他一個人,守著東吳最後的一份尊嚴,那時候我就想,什麽江湖人一劍一步萬裏殺人,什麽大文士落筆天成如真龍入墨,都算個啥,與陛下那時候比起來,都是流螢比皓月。”
老者眼中滿是追憶。
像是多年未曾傾吐過這些事情,突然遇著了一個能夠值得他說出這些話的晚輩,一股腦什麽都不管,也沒啥子顧忌統統都從心中吐露了出來。
然後他看著餘錦腰間兩側掛著的春草與秋螢。
這兩柄劍,在那一場最後稱不上戰役的戰役後,由他從陛下倒下的那個地方找到,放在了東吳寶庫的深處。這兩柄劍與劍主一樣,受到了當時那支楚國騎兵的最高待遇,敵首本該是一筆巨大的戰功,割去頭顱起碼能賺個連升四級,還能得幾千兩白銀的成果,但卻沒有人拿走劍,也沒有人割去陛下的頭顱,直到韓家的帝王到了這裏後,才下令收斂諸葛氏屍身,厚葬之。
這兩柄劍啊。
這兩柄劍啊。
那時日滿當空,天光普照。
春草出鞘,光芒比天光還要亮。
那日,東吳皇宮諸葛儀,一人守國,春草於左,秋螢於右,麵向三千大楚最精銳鐵騎,三日內斬九百六十二騎,是亡國之君不假,但亦是當時整個天下,劍道最強,人間最風采。
晚上那小道童在屋子後麵的小廚房裏做了兩碟看起來顏色還不錯的蔬菜和一個小木桶裏裝著的米飯,還有不少她在外頭小山林裏摘到的野果,都一股腦放在了屋子裏頭的桌子上麵,老者也完全不客氣,給自己舀了一碗米飯,然後開口笑著說道:“有個小道童還真是不錯啊,你瞧,她這又能種茶還能種些稻穀蔬菜當做飯食,在這深山中日子也過得愜意,以前我可沒這麽好的福分,都是不吃不喝偶爾才吞顆丹藥以作補給。”
小道童雖然不能說話,但是從鼻子裏頭出氣發出了哼哼兩聲,一副你現在才知道我的好這樣的神態,趾高氣昂很是高興,把一旁已經開始吃飯的老者逗得哈哈大笑,忍不住去拍了拍她的腦袋。
餘錦也開始吃飯,但他此時卻沒多少胃口,也沒有什麽想要和這一老一幼逗趣兒的心思,在老者白日亭中與他說了那些事情之後他現在是心事重重,隻覺得若是思索不清理不出這一大把亂糟糟事情中的線索脈絡便什麽事情都幹不了,他吃了幾口飯,放下木箸,看著那顏色很不錯的蔬菜怔怔出神。
老者瞧著他的樣子,用筷子敲了敲碗沿,笑著問道:“看起來你還在想那些事情啊?”
餘錦點頭。
老者說道:“白天跟你說的那些是為了讓你知道現在這試煉之地中的大致情形,但有些關於冥冥天理不可說破的東西我也隻能點到為止,畢竟我雖說也不在乎什麽天雷劈頂受因果之中的報應,但很多東西藏著掖著還是要比告訴你好,想來我現在說了你也肯定隻會更加迷茫,不過除此之外,那些你心裏頭的其它事情倒是可以和我講一講,說不準我能給你個答案。”
餘錦沉默片刻後,歎了口氣,說道:“我在遇著那野狼群的時候,有個同伴與我一起行動,隻是在被圍困之時我想自己死了便死了能救她一命最好,於是將她從山澗上推了下去讓她能活下來,但前輩你說此時試煉之地中有個明王在作祟,他先前可能是不殺我,我那個同伴可能也不會死,但我此時與她分離,卻不知道我那個舉動是好是壞,她要是被明王遇上,我想我這輩子都沒辦法原諒自己。”
老者搖了搖頭,微笑道:“這一點啊,你大可放心。”
餘錦眼神一變,急切問道:“前輩你知道她的情況麽?”
老者笑道:“那葉家的人在江湖上隻要報出身份想來也沒有多少不長眼的家夥會惹,何況是葉家這一代的金枝玉葉一根女子獨苗,怎麽會就折在這裏?你且放心吧,她已經被葉家的人給救了出去,沒有大礙。”
餘錦依然是疑惑,問道:“但前輩你是……如何知曉的?”
老者目光從餘錦身上抬起,望向道觀外頭的山林以及更遠方,用木箸作指,點了點外頭,然後說道:“這一方在後來被稱為試煉之地的地方,過去是東吳的皇宮所在,你知道東吳皇宮中有各種各樣的機關以及陣法,都沒能被楚國的鐵騎給踩過去,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除卻連如今朝廷中那幾個權謀之人都失算的氣運陣,還有一座皇宮寶庫中數之不盡的機關以及寶藏,雖然被明王攪亂幾乎是毀於一旦,但隻要有一點氣運猶存,便依然不會完全毀滅。”
老者停了停,扒了口飯,然後繼續說道:“世間有愛棋之人,知曉棋局廝殺中即使大龍被搗看似一盤散沙再無翻盤機會,但隻要有那麽一顆可以作為陣眼的棋子在,就依然不是死局,那些外頭的武道大宗師估摸著是能猜測出這缺胳膊斷腿的東吳皇宮殘骸肯定無法封印住那個氣機沸騰仿佛滔滔江水的明王如此多年月,肯定是有一個能夠讓大陣與封印運作不止的陣眼存在。”
餘錦聽著老者這些看似與他所問不著邊際的話語,突然好像明白了什麽,麵色一僵,有些震驚地看著眼前這個須發皆白長眉落在眼角的年邁老者。
老者笑道:“無論是那個家夥為何這麽多年盡管不斷以青色氣運衝撞封印但卻始終無法逃脫,還是你那個同伴的事情為何像是在我眼皮子底下發生的一樣,其實都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都在我眼皮子底下,或者說都是在我的世界之內進行的。”
餘錦已經猜到了十有八九,唿吸有些急促,但終於沉靜下來,點了點頭,長吐一口氣,說道:“也難怪前輩你身在道觀卻知曉整個試煉之地中的情形,原來前輩便是陣眼。”
“就是這麽一碼事。”老者亦是點頭,有些欣慰地看著這個心思機敏的年輕人,然後說道,“不過那個家夥已經從明珠塔下逃了出來,我是有心去阻擋一番,隻可惜我如今空有氣運氣機,看起來是本事很大,但卻僅僅是繡花枕頭罷了,真正遇上什麽洞玄轉世境界的宗師,像是那個家夥一樣的人物,我估計馬上就會被直接打碎掉這具本來就搖搖欲墜的身軀,形散之後,等到那個家夥吸納了我的氣運,將陣眼加諸己身,那估計別說是幾個武道宗師,就算是清虛宮上那個千年一出的大真人也降服不了。”
餘錦問道:“那前輩你的意思是,你現在與那明王一樣,都是身具氣運之人,隻是氣運不同?”
老者說道:“我身上氣運,是這東吳最後的家底子了,讓我作為陣眼活到此刻,我私心之下是想要東吳氣運能夠保留得更久一些,但除卻這私心,我也不得不尋求一個應運之人能夠全盤接納這東吳氣運,那些武道宗師在武道上算是登峰造極,但卻沒法子收得下如此大的一筆財寶,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那個家夥吸納掉這東吳最後的氣運,他是身具氣運的人物,自然可以強行收下另一股氣運,但若是給了他,不說其它,就說這江南道上,估計就得死上無數無辜人了。”
餘錦搖頭道:“這氣運之事太過玄妙,前輩說的我卻是隻能聽明白大概,聽不懂裏頭的細枝末節。”
老者吃完了飯,把碗筷放在小道童身前,小道童嘴巴嘟了嘟,不情願去洗刷碗筷,但老者摸了摸她的頭,和聲說今日我與客人有事情說,就麻煩你多做些活兒,明天可以少打坐半個時辰。
聽到能夠減去半個時辰枯燥無味的打坐時間,小道童轉眼就變得開心了起來,抱著自己的碗筷和老者的碗筷往後頭一蹦一跳而去。
老者轉過身來,看著餘錦,繼續說道:“氣運之事,看似玄妙,其實也隻是因為存在得較為隱晦不易被凡俗之人察覺罷了,一國有國之氣運,一人亦有人之氣運,氣運反過來寫,就是運氣二字,有運氣的話幹什麽都會容易不少,隻是普通人的氣運都太過微渺,可以忽略不計,真正說得上氣運的隻有五個顏色,分別是黃赤青紫墨,黃色氣運為最大,是真龍之氣,也就是一國天子,一國天下所具備的氣運,如今楚國韓家,便是有黃氣之人,而赤色氣運不同,是逆氣,與黃氣相生相克,有赤氣之人,或有赤氣之國,絕大多數都是會被抹除的,也有可能赤氣吞黃,那赤氣便會轉為黃氣,而又會出現新的赤氣,這便是所謂分分合合的天道定數,無永久之國也無永久之君,過去有秦帝妄圖吞並天下黃氣,抹除一切赤氣,不惜修黃氣長城,出海蓬萊尋永恆秘方,但最後也擋不住天下大勢。”
餘錦點頭道:“原來如此,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天下分合是由於君王無度,或者因為天下不定等等因素導致反叛滅國,但從氣運的角度來說,就是由於黃氣逐漸弱小,赤氣逐漸強盛,最後赤氣吞黃,反之則是赤氣勢弱,黃氣大成,則讓天下歸心,這裏頭的事情,的確是能夠用這樣玄妙的道理解釋得通。”
老者微微笑了笑:“跟你這樣的年輕人說話,倒是不需要我費去太多口舌,很好,除去這關乎天下的赤氣黃氣,另外的青色氣運則是江湖氣運,那個明王就是個身具江湖氣運的人物,所以那些武道宗師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直接殺死他,這就是氣運克製的道理,他是戰國時代江湖最後的大氣運者,無論是不是魔宗中人,都該死在這個新江湖裏頭了,同時,說迴剛剛我說的吸納氣運一事,普通人之無法吸納氣運的,隻有身具氣運的人才有資格去吸納另一種氣運,所以我才擔心他會想著吸納東吳氣運。”
餘錦找著老者說著說著停下空閑的時間,問道:“他吸納了氣運,會變得更厲害麽?”
“廢話。”老者笑罵道,“他此時雖有青色氣運但在大陣被破後還是擋不住那麽多武道宗師的力量,畢竟克製不代表無可匹敵,隻是相對更麻煩一些而已,但隻要他吸納了這東吳氣運,不說舉世無雙,但也是可以一腳踏上天君境門檻了,武道境界越是低,便越是與氣機相關有氣運無關,若是越高,便越與氣機無關與氣運相關,那洞玄境界的武人與天地氣機合一,舉手投足早已不是普通武人氣機二字中的本事了,轉世境界的武人雖然不能溝通天地,但體內氣機輪轉無窮,也可以說與氣機無關,他們想要踏上更高的台階,以及無需再過分去修煉氣機,而是要往氣運這玄妙法門中間去領悟出奧妙。”
餘錦沉聲問道:“那這樣的話,那個明王肯定會找前輩你的吧,若是被他給找著這裏,那豈不是完蛋?”
老者卻依然微微笑著,說道:“無妨,你瞧得見那是因為你不同,但他卻不可能瞧得見的,他是知道我肯定就在這裏,但想要找著進來的法門,就不是這麽短短日子可以找著的,給他個五六年七八年去慢慢來,估摸著還有希望,否則他要是這麽容易就破得開,還管什麽年輕人,早就吸納了我身上東吳氣運衝出去殺人了。”
餘錦聽到無礙,於是放下心神,趕緊拍了個響亮的馬屁:“前輩還是厲害的嘛。”
老者哈哈笑道:“你這小子,倒是會說話啊。”
“前輩請繼續說。”
老者繼續說道:“紫氣其實也算是和青氣差不多的存在,隻是紫氣是氣運中最為特殊的一種,並非是應運而成,應天道大勢而生的,而是靠著依附黃氣,為黃氣增加長度厚重的附屬氣運,如今天下,大概是楚國的朝廷廟堂中有幾個人物是有紫色氣運的,但我也不清楚,以前倒是有個叫張洗虛的家夥,有紫氣加身,隻是那個家夥是東吳的仇家,當時東吳若是能夠靠著大陣抵擋多兩個月的時間,等到糧草接濟上來,重整旗鼓,楚國的天下哪裏能拿的那般輕鬆。”
老者說到張洗虛的時候,頓時有些咬牙切齒起來。
餘錦知道老者既然身懷東吳舊日氣運,又是這東吳皇宮中的陣眼所在,必然是與舊日那個東吳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人物,於是也不去多說什麽。
老者接著說道:“最後的墨氣,便是我身上這東吳的氣運了,你遇著的那群野狼也是因為身有墨氣才會那般兇狠又仿佛有了些靈性,這墨氣本來也是赤黃二氣中的一種,東吳過去也是黃氣鼎盛,隻是由於楚國從赤氣吞黃然後掃滅戰國得了最為強絕的黃氣,東吳一國實在乏力抵擋不住,待到滅國之後,這黃氣也就轉成了墨氣,墨氣也可以說是死氣,不可轉赤不可化黃,苟延殘喘之氣罷了。”
老者說到這裏,那和藹的笑容底下多少露出了些哀色。
終於老者還是擺了擺手,搖頭笑道:“東吳不說是被大勢所趨導致滿盤皆輸,其實怎麽看當時也打不過楚國了,那時楚國鐵騎天下為冠,又有那般多的天縱之才,加上那時候陛下已經沒了翻盤的心思,唉,說句不臣的話,陛下那種人當什麽皇帝,作個無牽無掛的江湖人,卻不知道有多好。”
“百年東吳,三代帝王,戰國最初那會兒誰人能擋東吳兵鋒,大戟士到哪兒,哪兒就得俯首稱臣,雖然到了陛下那個年頭,國運不如以前,加上這江南淮南一代頻發災害百姓過得也不安穩,有些困難的年月不說百姓自己吃得飽不飽,反正連當兵的都幾乎是餓一天飽一天的,哪裏能全力作戰,加上後來長江之南一戰,楚國渡水,那個穿白衣的武將如劍尖一般破開東吳大門,早就沒法子去打什麽大勝仗了,一路潰敗啊,本來守杭州還有些周旋機會,但杭州千年古跡,不能受兵害,五萬大軍開門投降,陛下也知道裏頭的無奈,滿朝文武都低著頭,陛下卻沒法什麽怒火,國破了是國破了,但若是又亡了國,還得在史書上被留下一道引戰火入古城遺跡至使千年珍寶毀於一旦的罵名,那就太過不值了,那守杭州的武將不想在史書上留下這種會被罵個千百年的罪名。再到後來的赤湖一役,精銳將士直接被先斷了糧道再絕了水路死六萬降一二萬,連五千鐵流星騎兵也沒能留下幾個,便是結局注定,陛下被勸著往南退,但最後那些當官的都退了或是投降了,陛下一劍守皇宮之門,也沒見他有任何後悔。”
老者發出一聲長歎,說完了話,看著聽得已經失神的餘錦,自嘲一笑。
“你就當我對著晚輩發發牢騷好了,人年紀太大了,不願意把以前的臭事爛在肚子裏,其實怎麽說,和我也沒多大關係,我隻不過是個身在東吳皇宮但與這些國事一點幹係都沒有的道士罷了,修道之人本來應該講究清靜,體內雜陳不能太多,包括這些所謂國事天下事,對於修道者來說都是紅塵埃土,不如掃去。”
老者望著遠處,緩緩說道。
“但東吳滅是滅了,那些裏頭的情懷啊,縱然是我這麽個道士,過了這麽多年頭,也難以釋懷,當時看著陛下脫了龍袍,係劍在腰側,麵前是黑壓壓的楚國鐵騎,那支天底下可以稱上無敵兩個字的鐵騎,背後呢,除了這麽一座已經空了的皇宮,就沒幾個能用的人了,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得也殉國了,隻剩下作為皇帝的他一個人,守著東吳最後的一份尊嚴,那時候我就想,什麽江湖人一劍一步萬裏殺人,什麽大文士落筆天成如真龍入墨,都算個啥,與陛下那時候比起來,都是流螢比皓月。”
老者眼中滿是追憶。
像是多年未曾傾吐過這些事情,突然遇著了一個能夠值得他說出這些話的晚輩,一股腦什麽都不管,也沒啥子顧忌統統都從心中吐露了出來。
然後他看著餘錦腰間兩側掛著的春草與秋螢。
這兩柄劍,在那一場最後稱不上戰役的戰役後,由他從陛下倒下的那個地方找到,放在了東吳寶庫的深處。這兩柄劍與劍主一樣,受到了當時那支楚國騎兵的最高待遇,敵首本該是一筆巨大的戰功,割去頭顱起碼能賺個連升四級,還能得幾千兩白銀的成果,但卻沒有人拿走劍,也沒有人割去陛下的頭顱,直到韓家的帝王到了這裏後,才下令收斂諸葛氏屍身,厚葬之。
這兩柄劍啊。
這兩柄劍啊。
那時日滿當空,天光普照。
春草出鞘,光芒比天光還要亮。
那日,東吳皇宮諸葛儀,一人守國,春草於左,秋螢於右,麵向三千大楚最精銳鐵騎,三日內斬九百六十二騎,是亡國之君不假,但亦是當時整個天下,劍道最強,人間最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