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煎熬,朝臣們通紅的眼睛裏戰意盎然,咬牙切齒死死盯著沙漏,等待細沙流盡上朝鍾響。他們很有信心在朝堂上,將皇上妄圖掌握京營的美夢打得粉碎。
皇上掌握了京營,就等於控製了大明中樞,那我等大臣又何去何從?這種可笑的事情怎麽能發生?為了自己的利益…咳咳大明的安危著想,我們沒有阻攔皇上去毆打蒙古人,皇上為何還要得寸進尺?
不少人整夜不眠不休,自無數古籍中引經據典,在浩瀚的朝堂典故中掘地三尺,終於寫出了花團錦簇的文章。皇上看不懂?本來也就沒打算讓皇上看懂,因為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麽。反正文章通順了就行,文章通順就是正義和天理。
他們還仿效武宗舊事,早早的與家人生死告別。在家人的嚎啕大哭中,決定以死明誌。用自己的生命告知世人,皇權與兵權結合之日,便是人間災難之時。我等盡心盡力操勞國事,民眾有口皆碑,皇上卻要逆天而行。為天下大公,我等自當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在這些試圖給皇上製造麻煩的人中,吏科給事中趙興邦顯得尤為興奮和緊張。自齊黨黨魁亓詩教天啟三年乞歸故裏後,作為齊黨在朝廷裏僅剩的重要成員,他一直試圖擴大齊黨在朝堂裏的影響力。但東林、浙黨勢大,齊黨一直不得願。
本來魏忠賢是個不錯的選擇,齊黨也一直與其有暗中聯係,誰知魏公公竟然莫名失勢了。田爾耕依靠扳倒魏忠賢之功獲得皇上青睞,朝堂上除了原有的東林、齊楚浙黨之外,便又多了個田黨出來,依附之人如過江之鯽。可憐的齊黨因此廣受排擠,幾乎沒了說話的機會。
………………………………………………………………………………………………..
在門下本就不多的年輕才俊,受不了他黨誘惑相繼叛逃後,齊黨的日子越發淒涼,這讓趙興邦憂心忡忡。而皇上借檢驗守備為名,突襲三大營的驚人消息傳來後,趙興邦激動地手舞足蹈,他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趙興邦當夜便與浙黨領袖姚崇文、楚黨黨魁黃彥士緊急商議,以自己出麵上文直諫為條件,達成了三黨攻守同謀。首先對付外實內虛的田黨擴大影響力,之後就是將東林置於死地。
而老對頭東林在皇上的連續打擊下,早已傷筋動骨不複當年之勇。其領袖高攀龍甚至嚴令,不準東林的人借此事出頭。這讓趙興邦暗暗搖頭:這種時候選擇觀望?等著喝洗腳水吧…
趙興邦知道自己當出頭鳥的後果是什麽,但他不在乎隻求一死。因為自己的死,將會換來齊黨真正領袖亓詩教的迴歸,早已賦閑在家的方從哲也會再次出山。如此一來,齊黨就有很大機會在未來的黨爭中分得一杯羹,東林和田黨留下的利益足夠齊楚浙三黨瓜分。
一想到自己即將名垂青史,趙興邦眼珠子就變得血紅。他高舉酒杯,想飛歌,想曼舞。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不合時宜的傳來,將他從瘋癲狀態中喚醒。他急急拉開房門,家中老仆稟告,戶部給事中馮銓求見。
馮銓?此人自從投靠顧秉謙後,在朝中很是得勢。後來不知為何得罪了田爾耕,便又匆忙投靠了浙黨,這才保得給事中的位置。朝中大臣因此對其人品頗為不屑,也不知道姚崇文看上了他那點,居然對其不遺餘力的庇佑。
待趙興邦不緊不慢地來到前廳後,臉色陰鬱的馮銓早已等候多時了。趙興邦也懶得多想便拱手道:“不知馮大人深夜來訪,所為何事啊?”說罷就端起茶杯‘呲溜’喝了口熱茶。
馮銓也不客套便急著說:“趙大人,皇上突襲了三大營後並未迴宮,而是快馬加鞭去了宛平縣的石景山皇明寺。姚崇文姚大人讓我來告訴你,原定計劃有變。姚大人已經與其他人一起趕赴皇明寺。”
“鐺啷”一聲,趙興邦手裏的茶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皇明寺?皇上去哪兒幹什麽?
………………………………………………………………………………………………
對於自己突襲三大營後,群臣會有的各種反應,朱由校早已心知肚明。你們不是想借此說個痛快嗎,勞資偏讓你們有屎拉不出,憋死你們。誰說勞資一定要迴京的,皇上要春遊行不行?讓你們也嚐嚐,一拳揮空的感覺的什麽。隻準你們算計皇上?勞資也會消遣你們。
你們一定以為,勞資會借這次機會掌握京營大權,然後與田爾耕一夥鬥得天昏地暗。但是京營這種隻會裝帥耍酷種田養豬,早就爛大街的貨色要來何用。難不成留給老奴打怪升級刷經驗撿金幣,最後爆出屠龍刀?
在你們的思維裏一定以為,勞資會義無反顧地接手京營這個爛攤子,然後鬥垮田爾耕,重新安插自己的人手,從而徹底掌握朝政。你們也等著朝堂大亂之時,順手撿果子撈好處。可惜啊,皇家科學院的真正含義,你們到現在都沒弄清楚。
京營,勞資是一定會掌握在手裏的,但卻不是現在。朝政,也會盡歸我手的,但時間還早。科學院還僅僅是萌芽階段,受不得太大波折,更沒法對抗來自朝堂的各種陰謀算計。等到科學院筋骨強健之時,我還會看你們的臉色?笑話。現在嘛,還是先去會會那個妖尼…
…………………………………………………………………………………………………
晨露消散百鳥爭鳴之時,和煦的春光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奔波一夜的皇家衛隊,也踏著朝陽來到了石景山。還沒等衛隊站穩腳跟,幾個守在山門外死太監,見來了一大群丘八,頓時鼻子朝天趾高氣揚的指著衛隊痛罵。說這裏是太後的香火院,不容丘八撒野。
死太監素質低下隨便罵人肯定是不對的,皇家衛隊要是為此事殺人會被陛下砍頭。於是士兵找來幾根竹竿,從衣服的左袖進右袖出,把幾個死太監掛在了樹叉上放風箏。
猛如虎聽皇上說過要文明執法,他自認也是這麽做的。可那幾個太監竟然用尖利的叫聲表示反對。惱怒之下,就讓人把竹竿削尖了插在太監的屁股下。隨著竹竿的上下晃蕩,悠長而淒慘的哀嚎四起,猛如虎這才心滿意足地率領衛隊,進了山門清理閑雜人等。
石景山風景秀麗春色怡人,參天大樹直衝雲霄,林間花草爭奇鬥豔。一條碎石鋪就的行人小道,在巨石間穿梭延伸直通山頂。幾個腿腳直晃悠的比丘尼,嘴裏念著不知所謂的法號,在衛隊士兵身邊瑟瑟發抖。鳥兒和蟲子也聰明的閉上了嘴巴,早已沒了蹤影。
朱熹在《童蒙須知》中說正確的走路方式是:“凡步行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朱由校認為跑了一整夜腿腳酸痛不已,散步才是最佳選擇…心情極好的朱由校,很騷包地搖著紙扇,嚴格按照朱老爺子的要求,在眾人的陪同下徐徐而行,欣賞沿途迤邐景致。
…………………………………………………………………………………………..
陽光透過樹梢傾瀉下來,林間頓時一片斑斕之色。清風悠悠有詩而來,那是傅山和孫元化正在搜腸刮肚的進行吟詩比賽,自持詩禮傳家的王家兄妹當然不甘人後。
傅山搖頭晃腦吟出唐寅的‘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他有些想趙四娘了;王婉琳輕聲念出秦觀的‘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眼神幽怨;王允兒聲音清脆的念著‘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她最喜歡才高八鬥的蘇軾。
王大個得意地念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話音剛落就被眾人一通白眼,隻好掩麵而逃。孫少卿沉穩許多,他認為最能代表此刻心情的,是元人虞集的‘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沈百五見多識廣,說起南北二京的過往典故風景名勝,可謂信手拈來。他樂嗬嗬地對朱由校說:“皇上,這皇明寺前身乃黃村寺,英宗年間改為天順保明寺,自開山主持呂姑與皇室有了瓜葛自稱皇姑後,又改為皇明寺,民間也稱皇姑寺。
再後來,這皇明寺就成了咱大明太後的香火院,輕易沒人敢動。因主持身份尊貴信徒眾多,京城範圍內除了佛、道之外,就以皇明寺為大,終年香火不絕誦經聲不斷。又因這石景山每年春末夏初之時蛙聲鼎沸,所以民間也有‘山上山下,一片呱呱’的俗語。”
朱由校走了兩步停在小溪邊。他抬頭看了看四周,緩緩說道:“今日朕春遊興致很高,也來作詩一首應應景。既然你剛才提到了青蛙,那朕就作一首《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
…………………………………………………………………………………………….
沿著碎石山路走了不到一刻鍾,眼前出現一條平整寬闊的青石路,七拐八繞地延伸進不遠處的山村之中,此處便是皇明寺所在地黃村。村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衛隊士兵已經擠滿了這個普通而略顯破舊的小村子。
朱由校把扇子往手裏敲了敲,站在村外細細看了看,這裏要山沒山要水沒水,窮得來連雞鳴狗叫聲都沒有,沒覺得有啥獨特之處。倒是遠處山坡上的姚家寺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更加吸引人眼球。這騙人的妖教也不知道多下點本錢包裝包裝,差評。
全身重甲的猛如虎如同一個人形鐵罐,走起路“咣咣”直響,他上前彎腰低頭拱手道:“皇上,此處已經戒嚴,閑雜人等都被嚴令呆在家中不得外出。小的讓人在搜索時,把村裏會打鳴叫喚的脖子都擰了,皇上隻管安心上香,絕對不會被雜音打擾。”
得,還沒上香呢就先欠下了一筆命債,朱由校甚至都能感覺到滿村子的咒怨。為了實現仙福永享壽與天齊這一偉大目標,決定不和這家夥計較。隻是對猛如虎耳語道,賠償村民的錢財從他月俸裏加倍扣除。這殘害村民家畜的黑鍋,衛隊不背。
………………………………………………………………………………………………
朱由校在村裏走了幾步,就饒有興致地欣賞起周圍的民居來。黃土夯築的牆壁已經一片斑駁,露出裏麵的竹篾,但為何屋頂覆蓋的是紅茅草?那是南方才有的,這在懷來縣程高山家見過。那窗子見了鬼了,居然是黃梨木做的,不僅雕有精美花紋,還有紗幔覆蓋其上…
牆角沒見到農家常見物什,倒是幾雙尖足鳳頭的高跟鞋極為刺眼。這種鞋底後部裝有大約寸高的長圓底跟,外以絲綢裱裹的高跟鞋價格不菲,本為明朝貴族女子所穿,後來一些商賈巨富人家女子也悄悄穿著。大明如此富裕了?我怎麽不知道…
滿清那種變態裹腳陋習在明朝有,但絕對不是普遍現象,至少朱由校就沒見過。為了走路婀娜多姿如隨風楊柳,民間女子多用纏腳布將足部束緊墊高,而貴族女子則多穿高跟鞋。這與現代女性把腳拚命塞進恨天高顯擺是一個道理。但這裏的村姑竟然也有如此覺悟?
朱由校正要命人推開房門一問究竟,就聽見法螺號響,大隊高舉五色經幡的比丘尼出現在村裏,隊伍前麵是幾個低頭碎步快跑的太監。領頭太監約莫五旬,生得白白淨淨肥頭大耳。跑起路來就見那滾圓的肚子,如同一個水袋上下晃悠。
距離皇上還有兩丈開外,那太監便急急跪拜在地,氣喘籲籲地高聲喊道:“不知皇上駕到,小的迎駕來遲,奴才該死。”身後太監也天女散花般跪了下來。
這時一片低沉的誦經聲傳來,經幡向左右散開,兩隊手持淨水瓶的少年比丘尼口中念念有詞,沿途用柳枝沾水向天空揮灑,動作極為舒緩養眼。隨後便有一個慈眉善目寶相莊嚴的年老比丘尼,緩緩出現在眾人眼前。
…………………………………………………………………………………………..
那比丘尼不急不緩地走到朱由校麵前,淺淺彎腰低頭施了一禮,便雙手合十道:“貧尼順天保明寺主持歸圓,不知皇上大駕光臨。貧尼迎接來遲,望皇上恕罪。”
比丘尼言語說的恭敬,但渾身上下,那股濃濃的唯我獨尊的味道,怎麽也掩飾不了。這種裝13過分的招數,在神鬼思想泛濫的明朝很有市場。但對無神論者朱由校來說,屬於無效攻擊。這會兒沒用板磚打招唿,都已經算他給滿天神佛麵子了。
朱由校鼻子裏“哼”了一聲,看也不看這老尼姑說:“嗯,帶朕轉轉你這寺廟吧。”
歸圓肌肉鬆弛的老臉明顯抖了一下,她怎麽也想不到,皇上到了太後的香火院竟然會是如此不敬,這接下來可不好忽悠了啊。但歸圓人老成精,立刻淡淡一笑道:“如此,便由貧尼帶路。為皇上講解一二。皇上這邊請。”
朱由校看了看依舊趴在地上的死太監,又看了看牆角的高跟鞋,再看了看滿臉笑意的歸圓,便淡淡說道:“不急,朕今天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道士說:禿驢,你竟敢和貧道搶師太。”
皇上掌握了京營,就等於控製了大明中樞,那我等大臣又何去何從?這種可笑的事情怎麽能發生?為了自己的利益…咳咳大明的安危著想,我們沒有阻攔皇上去毆打蒙古人,皇上為何還要得寸進尺?
不少人整夜不眠不休,自無數古籍中引經據典,在浩瀚的朝堂典故中掘地三尺,終於寫出了花團錦簇的文章。皇上看不懂?本來也就沒打算讓皇上看懂,因為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麽。反正文章通順了就行,文章通順就是正義和天理。
他們還仿效武宗舊事,早早的與家人生死告別。在家人的嚎啕大哭中,決定以死明誌。用自己的生命告知世人,皇權與兵權結合之日,便是人間災難之時。我等盡心盡力操勞國事,民眾有口皆碑,皇上卻要逆天而行。為天下大公,我等自當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在這些試圖給皇上製造麻煩的人中,吏科給事中趙興邦顯得尤為興奮和緊張。自齊黨黨魁亓詩教天啟三年乞歸故裏後,作為齊黨在朝廷裏僅剩的重要成員,他一直試圖擴大齊黨在朝堂裏的影響力。但東林、浙黨勢大,齊黨一直不得願。
本來魏忠賢是個不錯的選擇,齊黨也一直與其有暗中聯係,誰知魏公公竟然莫名失勢了。田爾耕依靠扳倒魏忠賢之功獲得皇上青睞,朝堂上除了原有的東林、齊楚浙黨之外,便又多了個田黨出來,依附之人如過江之鯽。可憐的齊黨因此廣受排擠,幾乎沒了說話的機會。
………………………………………………………………………………………………..
在門下本就不多的年輕才俊,受不了他黨誘惑相繼叛逃後,齊黨的日子越發淒涼,這讓趙興邦憂心忡忡。而皇上借檢驗守備為名,突襲三大營的驚人消息傳來後,趙興邦激動地手舞足蹈,他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趙興邦當夜便與浙黨領袖姚崇文、楚黨黨魁黃彥士緊急商議,以自己出麵上文直諫為條件,達成了三黨攻守同謀。首先對付外實內虛的田黨擴大影響力,之後就是將東林置於死地。
而老對頭東林在皇上的連續打擊下,早已傷筋動骨不複當年之勇。其領袖高攀龍甚至嚴令,不準東林的人借此事出頭。這讓趙興邦暗暗搖頭:這種時候選擇觀望?等著喝洗腳水吧…
趙興邦知道自己當出頭鳥的後果是什麽,但他不在乎隻求一死。因為自己的死,將會換來齊黨真正領袖亓詩教的迴歸,早已賦閑在家的方從哲也會再次出山。如此一來,齊黨就有很大機會在未來的黨爭中分得一杯羹,東林和田黨留下的利益足夠齊楚浙三黨瓜分。
一想到自己即將名垂青史,趙興邦眼珠子就變得血紅。他高舉酒杯,想飛歌,想曼舞。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不合時宜的傳來,將他從瘋癲狀態中喚醒。他急急拉開房門,家中老仆稟告,戶部給事中馮銓求見。
馮銓?此人自從投靠顧秉謙後,在朝中很是得勢。後來不知為何得罪了田爾耕,便又匆忙投靠了浙黨,這才保得給事中的位置。朝中大臣因此對其人品頗為不屑,也不知道姚崇文看上了他那點,居然對其不遺餘力的庇佑。
待趙興邦不緊不慢地來到前廳後,臉色陰鬱的馮銓早已等候多時了。趙興邦也懶得多想便拱手道:“不知馮大人深夜來訪,所為何事啊?”說罷就端起茶杯‘呲溜’喝了口熱茶。
馮銓也不客套便急著說:“趙大人,皇上突襲了三大營後並未迴宮,而是快馬加鞭去了宛平縣的石景山皇明寺。姚崇文姚大人讓我來告訴你,原定計劃有變。姚大人已經與其他人一起趕赴皇明寺。”
“鐺啷”一聲,趙興邦手裏的茶碗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皇明寺?皇上去哪兒幹什麽?
………………………………………………………………………………………………
對於自己突襲三大營後,群臣會有的各種反應,朱由校早已心知肚明。你們不是想借此說個痛快嗎,勞資偏讓你們有屎拉不出,憋死你們。誰說勞資一定要迴京的,皇上要春遊行不行?讓你們也嚐嚐,一拳揮空的感覺的什麽。隻準你們算計皇上?勞資也會消遣你們。
你們一定以為,勞資會借這次機會掌握京營大權,然後與田爾耕一夥鬥得天昏地暗。但是京營這種隻會裝帥耍酷種田養豬,早就爛大街的貨色要來何用。難不成留給老奴打怪升級刷經驗撿金幣,最後爆出屠龍刀?
在你們的思維裏一定以為,勞資會義無反顧地接手京營這個爛攤子,然後鬥垮田爾耕,重新安插自己的人手,從而徹底掌握朝政。你們也等著朝堂大亂之時,順手撿果子撈好處。可惜啊,皇家科學院的真正含義,你們到現在都沒弄清楚。
京營,勞資是一定會掌握在手裏的,但卻不是現在。朝政,也會盡歸我手的,但時間還早。科學院還僅僅是萌芽階段,受不得太大波折,更沒法對抗來自朝堂的各種陰謀算計。等到科學院筋骨強健之時,我還會看你們的臉色?笑話。現在嘛,還是先去會會那個妖尼…
…………………………………………………………………………………………………
晨露消散百鳥爭鳴之時,和煦的春光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奔波一夜的皇家衛隊,也踏著朝陽來到了石景山。還沒等衛隊站穩腳跟,幾個守在山門外死太監,見來了一大群丘八,頓時鼻子朝天趾高氣揚的指著衛隊痛罵。說這裏是太後的香火院,不容丘八撒野。
死太監素質低下隨便罵人肯定是不對的,皇家衛隊要是為此事殺人會被陛下砍頭。於是士兵找來幾根竹竿,從衣服的左袖進右袖出,把幾個死太監掛在了樹叉上放風箏。
猛如虎聽皇上說過要文明執法,他自認也是這麽做的。可那幾個太監竟然用尖利的叫聲表示反對。惱怒之下,就讓人把竹竿削尖了插在太監的屁股下。隨著竹竿的上下晃蕩,悠長而淒慘的哀嚎四起,猛如虎這才心滿意足地率領衛隊,進了山門清理閑雜人等。
石景山風景秀麗春色怡人,參天大樹直衝雲霄,林間花草爭奇鬥豔。一條碎石鋪就的行人小道,在巨石間穿梭延伸直通山頂。幾個腿腳直晃悠的比丘尼,嘴裏念著不知所謂的法號,在衛隊士兵身邊瑟瑟發抖。鳥兒和蟲子也聰明的閉上了嘴巴,早已沒了蹤影。
朱熹在《童蒙須知》中說正確的走路方式是:“凡步行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朱由校認為跑了一整夜腿腳酸痛不已,散步才是最佳選擇…心情極好的朱由校,很騷包地搖著紙扇,嚴格按照朱老爺子的要求,在眾人的陪同下徐徐而行,欣賞沿途迤邐景致。
…………………………………………………………………………………………..
陽光透過樹梢傾瀉下來,林間頓時一片斑斕之色。清風悠悠有詩而來,那是傅山和孫元化正在搜腸刮肚的進行吟詩比賽,自持詩禮傳家的王家兄妹當然不甘人後。
傅山搖頭晃腦吟出唐寅的‘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他有些想趙四娘了;王婉琳輕聲念出秦觀的‘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眼神幽怨;王允兒聲音清脆的念著‘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她最喜歡才高八鬥的蘇軾。
王大個得意地念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話音剛落就被眾人一通白眼,隻好掩麵而逃。孫少卿沉穩許多,他認為最能代表此刻心情的,是元人虞集的‘若待明朝風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沈百五見多識廣,說起南北二京的過往典故風景名勝,可謂信手拈來。他樂嗬嗬地對朱由校說:“皇上,這皇明寺前身乃黃村寺,英宗年間改為天順保明寺,自開山主持呂姑與皇室有了瓜葛自稱皇姑後,又改為皇明寺,民間也稱皇姑寺。
再後來,這皇明寺就成了咱大明太後的香火院,輕易沒人敢動。因主持身份尊貴信徒眾多,京城範圍內除了佛、道之外,就以皇明寺為大,終年香火不絕誦經聲不斷。又因這石景山每年春末夏初之時蛙聲鼎沸,所以民間也有‘山上山下,一片呱呱’的俗語。”
朱由校走了兩步停在小溪邊。他抬頭看了看四周,緩緩說道:“今日朕春遊興致很高,也來作詩一首應應景。既然你剛才提到了青蛙,那朕就作一首《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
…………………………………………………………………………………………….
沿著碎石山路走了不到一刻鍾,眼前出現一條平整寬闊的青石路,七拐八繞地延伸進不遠處的山村之中,此處便是皇明寺所在地黃村。村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衛隊士兵已經擠滿了這個普通而略顯破舊的小村子。
朱由校把扇子往手裏敲了敲,站在村外細細看了看,這裏要山沒山要水沒水,窮得來連雞鳴狗叫聲都沒有,沒覺得有啥獨特之處。倒是遠處山坡上的姚家寺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更加吸引人眼球。這騙人的妖教也不知道多下點本錢包裝包裝,差評。
全身重甲的猛如虎如同一個人形鐵罐,走起路“咣咣”直響,他上前彎腰低頭拱手道:“皇上,此處已經戒嚴,閑雜人等都被嚴令呆在家中不得外出。小的讓人在搜索時,把村裏會打鳴叫喚的脖子都擰了,皇上隻管安心上香,絕對不會被雜音打擾。”
得,還沒上香呢就先欠下了一筆命債,朱由校甚至都能感覺到滿村子的咒怨。為了實現仙福永享壽與天齊這一偉大目標,決定不和這家夥計較。隻是對猛如虎耳語道,賠償村民的錢財從他月俸裏加倍扣除。這殘害村民家畜的黑鍋,衛隊不背。
………………………………………………………………………………………………
朱由校在村裏走了幾步,就饒有興致地欣賞起周圍的民居來。黃土夯築的牆壁已經一片斑駁,露出裏麵的竹篾,但為何屋頂覆蓋的是紅茅草?那是南方才有的,這在懷來縣程高山家見過。那窗子見了鬼了,居然是黃梨木做的,不僅雕有精美花紋,還有紗幔覆蓋其上…
牆角沒見到農家常見物什,倒是幾雙尖足鳳頭的高跟鞋極為刺眼。這種鞋底後部裝有大約寸高的長圓底跟,外以絲綢裱裹的高跟鞋價格不菲,本為明朝貴族女子所穿,後來一些商賈巨富人家女子也悄悄穿著。大明如此富裕了?我怎麽不知道…
滿清那種變態裹腳陋習在明朝有,但絕對不是普遍現象,至少朱由校就沒見過。為了走路婀娜多姿如隨風楊柳,民間女子多用纏腳布將足部束緊墊高,而貴族女子則多穿高跟鞋。這與現代女性把腳拚命塞進恨天高顯擺是一個道理。但這裏的村姑竟然也有如此覺悟?
朱由校正要命人推開房門一問究竟,就聽見法螺號響,大隊高舉五色經幡的比丘尼出現在村裏,隊伍前麵是幾個低頭碎步快跑的太監。領頭太監約莫五旬,生得白白淨淨肥頭大耳。跑起路來就見那滾圓的肚子,如同一個水袋上下晃悠。
距離皇上還有兩丈開外,那太監便急急跪拜在地,氣喘籲籲地高聲喊道:“不知皇上駕到,小的迎駕來遲,奴才該死。”身後太監也天女散花般跪了下來。
這時一片低沉的誦經聲傳來,經幡向左右散開,兩隊手持淨水瓶的少年比丘尼口中念念有詞,沿途用柳枝沾水向天空揮灑,動作極為舒緩養眼。隨後便有一個慈眉善目寶相莊嚴的年老比丘尼,緩緩出現在眾人眼前。
…………………………………………………………………………………………..
那比丘尼不急不緩地走到朱由校麵前,淺淺彎腰低頭施了一禮,便雙手合十道:“貧尼順天保明寺主持歸圓,不知皇上大駕光臨。貧尼迎接來遲,望皇上恕罪。”
比丘尼言語說的恭敬,但渾身上下,那股濃濃的唯我獨尊的味道,怎麽也掩飾不了。這種裝13過分的招數,在神鬼思想泛濫的明朝很有市場。但對無神論者朱由校來說,屬於無效攻擊。這會兒沒用板磚打招唿,都已經算他給滿天神佛麵子了。
朱由校鼻子裏“哼”了一聲,看也不看這老尼姑說:“嗯,帶朕轉轉你這寺廟吧。”
歸圓肌肉鬆弛的老臉明顯抖了一下,她怎麽也想不到,皇上到了太後的香火院竟然會是如此不敬,這接下來可不好忽悠了啊。但歸圓人老成精,立刻淡淡一笑道:“如此,便由貧尼帶路。為皇上講解一二。皇上這邊請。”
朱由校看了看依舊趴在地上的死太監,又看了看牆角的高跟鞋,再看了看滿臉笑意的歸圓,便淡淡說道:“不急,朕今天給你講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道士說:禿驢,你竟敢和貧道搶師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