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人的努力下,科學院四周出現了廣袤的黑色土地,原本覆蓋其上的冰雪,變成了科學院水庫與護城河河道之中,高高矗立的白色之山。這座冰雪之山,在冬天最後的寒風中,向京城市民展示了什麽叫做人心齊泰山移。


    當冰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消融,水庫與護城河內開始出現浮冰之時,久違的春天終於來了。一夜之間,整個京城就換上了令人賞心悅目的綠裝;萬物生長的沙沙聲,成為大自然饋贈的最美妙樂章。


    農夫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科學院,準備開始春耕。最喜歡聽見腰兜裏的銅錢叮鈴作響,這是農人最美好的期望。今年的春天,終於可以安然度過。


    已經成為科學院仆役的大批流民,坐在各自並不寬敞的簡易房屋裏,不斷迴味著這個冬天神奇的一切。摸著粗糙的家具,流民喝了一口小酒,對新的一年充滿了希望。


    朱由校蹲在護城河邊,伸手探了探河水,冰冷刺骨。順手撿起一塊浮冰,打了個水漂。河麵水紋極有韻味的層層綻開,就像無數野花盛開其中。


    信王也想打個水漂,卻把冰塊一下扔進了水裏。冰塊在水中起伏了幾下後,頑強地冒出了頭上下翻滾著,似乎正在嘲笑大唿小叫的信王。


    韓爌笑嗬嗬地看著兩個少年人,背著手站在河邊,感受著春天的氣息;趙南星隨手扯了一朵野花,似乎想起了什麽詩句,不時吟哦有聲;葉向高與劉一燝,小聲談論著什麽,言語中頗多興奮之色。


    猛如虎和劉招孫,帶著各自的小旗,正在四周巡邏。一隊北往的大雁引起了兩人的興趣,對於大雁用來紅燒還是燒烤才是人間美味,成為了兩人此時議論的主題。


    徐光啟帶著科學院的一眾人,散布在護城河兩岸,不時做著標記。工匠們則根據標記,不時打下幾個木樁。然後再插入一根有標尺的鐵棍。


    科學院裏的農夫和無數仆役,牽著耕牛,提著農具,在護城河四周的土地上辛勤勞作,不時飄來他們粗俗卻不失樸素的農歌。十多個小屁孩,正在田間野地裏努力挖掘鮮嫩的野菜,一串咯咯咯的笑聲,驚起了無數麻雀…


    ………………………………………………………………………………………….


    朱由校正在眺目北望之時,韓爌將手裏的一塊泥巴捏散後撒進農田,他也跟著皇上的視線,看了看北方說道:“皇上,這個冬天可是消耗了不少資金啊。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如今已經用去了一半,老臣有點擔心。”


    朱由校笑道:“擔心什麽?擔心朕找不到賺錢的法子?隻要錢能流動起來,朕就不擔心。這個冬天,朕一直堅持給農夫和流民足夠的工錢,就是為了讓錢流動起來。這七百五十萬兩白銀,隻是一個引子。朕有信心讓這些錢再重新迴到銀庫裏。”


    韓爌捏著胡子道:“但老臣始終想不明白,這錢怎麽會流動起來。又是怎麽流動的。這裏麵有何道理?”


    朱由校笑著搖搖頭,他不準備解釋這種有關經濟學原理的事情,他也不想在現在成為經濟學專家。有些事,還是自己知道就好。等到大明徹底脫胎換骨之後,他並不介意與人分享後世的各種經驗與總結。現在嘛,還是讓眾人把自己當成無所不能的皇上就好。


    這時,宋應星和王徵帶著幾個工匠和幾十個仆役,用牛車拖著幾艘小漁船和木料,匆匆趕到了河邊。剛到河邊,王徵便指揮工匠開始搭建僅容兩人通過的簡易浮橋。


    宋應星對著工匠交待了幾句後,便來到朱由校麵前道:“皇上,浮橋已經開始搭建,預計五日內便可在護城河上,搭建起三十座浮橋。但微臣有一事不明,搭建浮橋為何要找微臣?微臣並不善於道路橋梁修建之道。”


    朱由校微微一笑,並不答話。他走到河邊看了看正在忙碌的眾人,轉頭說道:“這浮橋是用來養魚的,也就是網箱養魚。將特製的漁網用竹竿固定成上方開口的箱子狀,然後再與浮橋固定在一起。


    每個網箱中投入一定數量的幼魚,每日定時投放一些飼料。這樣的養魚之法,比起普通養魚的方式,不僅單位產出量大,而且最關鍵的速度快。朕能想出法子,卻並不擅長養殖之道,因此就把你找來了。這個項目交給你了,朕不問過程,隻看結果,放心大膽去做便是。


    網箱養魚最好在活水之中進行,因此朕才下令科學院的護城河與水庫,必須與北海之水以及與護城河之水相連。這樣一來,河水才會流動,而不是形成一潭死水。如此一來,養魚灌溉兩不誤。畢竟這外圍的良田,每日所需的灌溉用水也不少。”


    宋應星扣了扣腦袋,又疑惑地看了看皇上:自己長於農耕養殖之道,對於金石研究也頗有心得,卻從未聽說過什麽網箱養魚。難道皇上挖掘護城河與水庫就是為了種田養魚?而不是外人猜測的什麽,為了保護科學院?


    雖然心裏滿是問號,但是隻要對於農桑有利的事情,宋應星向來都不推辭。既然這裏的水可以用來灌溉,那引水渠要檢查一下是否已經挖好,蓄水池也要找對地方,還得弄幾個水車。哎,老父與妻兒已經到京,隻有讓他們現在家裏呆著,改日再去京城一遊…


    ……………………………………………………………………………………….


    葉向高站在一邊,笑眯眯地聽完了這場對話,他對於皇上如此重視農耕之事,感到很是滿意。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嘴上說的重視農耕,結果做的事情卻是傷農人最深。


    如果按照皇上所說,網箱養魚可以大幅增加產量,那農人和市民也就多了一道吃食;而修建水庫和護城河,對於農耕的作用不言而喻。此法如果堅持推廣下去,將大幅提高京城自身的糧食產量,減少對於南直隸的依賴,可謂一箭雙雕。皇上此法甚妙,甚妙啊…


    首輔滿懷崇敬地說道:“老臣今日方才明白,皇上在冬日裏大肆派發銅錢的道理。原來是為了提高農夫的收入,讓其安心種地。而流民有了資財後,也會在科學院盡心盡力做事。


    皇上此舉可是效法宋朝時,招募廂軍之法?此法甚妙啊,隻需耗費少許,卻減少了朝廷的大麻煩。老臣佩服。”


    朱由校發現這事不解釋不行了。效法宋朝的二百五做法?這簡直是對於二十一世紀自學大學本科生,刺果果的蔑視。


    “首輔,您就沒發現,這周圍幾十裏地都沒有農戶,也沒了村莊了嗎?所有人都已經遷移到了科學院內居住。這周圍別說買糧食,連打個醬油都得走十裏地。這裏麵每天上萬人的吃喝拉撒,要是弄好了,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科學院的百貨商店是幹什麽用的?就是指著這上萬人每天的消費的。可很多人都是窮光蛋,朕不提前發點錢給他們,這些人用什麽來消費?要是沒人消費,朕的百貨商店不得成笑話。您知道不?這就叫壟斷消費。朕早就說過,發出去的錢,朕有辦法收迴來的。”


    見皇上說完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葉向高決定收迴對於皇上的崇敬。心裏不斷哀歎,皇家的恩賜果然不好拿,咱這小皇上什麽時候也學的這麽壞了…


    朱由校頓了頓繼續說道:“首輔,剛才說的話,就是引出一個概念,壟斷消費。咱麽隻有繼續努力,創造出更多的大明獨有的產品包括技術,才能產品定價權上掌握先機。這樣才能賺取更多的錢財,為大明的發展添足火力。


    至於剛才說賺取農人與流民的錢財,那就是一個笑話,朕就算再落魄,也不會用這種法子。但百姓如果沒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是不能支撐起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這樣的國家不僅極不正常,其發展也不會持久。因此朕會想方設法增加百姓的收入,起到消費引導作用。


    不過對於一些,喜歡把銀子和銀票放在家裏聽響的土鱉,朕不僅不介意,還會大力采用這種壟斷消費辦法。大明現在的困境,一方麵有自身的原因,另一個就是很多人不把白銀拿出來流通。


    而他們不願意拿出白銀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現在的大明,無法提供給他們消費動力。不過,朕可以提供這個動力。”見葉向高幡然醒悟似的想要說什麽,朱由校就把食指放到了嘴邊。有些話,心知肚明即可…


    …………………………………………………………………………………………..


    朱由校背著手站在一塊大青石上,心裏也在不斷打鼓:這些大臣沒一個傻子,不僅早已習慣了自己這種半文半白的說話方式,也開始主動思索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自己這個半灌水很快就不能再幫助他們了。而自己也要學著怎麽徹底融入明朝…


    明朝是一個古典與開放並存的時代,大臣們雖然有時候有些古板,但他們交談多用白話文。甚至在奏折中也頻頻出現民間俚語。真正的之乎者也隻存在於太學院中。刻板的老夫子在這個時代,就是迂腐的代名詞。


    明朝也是一個包容而追求個性的時代,連朝鮮的馬尾巴裝飾,也能獲得很多人的青睞。民間對於宋朝以來的所謂理學,早就嗤之以鼻,更多的開始追求自身的價值與實現。他們喜好一切新鮮事物,從來不願意當個土鱉。


    朱由校簡直愛死了這樣的明朝,他衷心感謝上蒼沒有在穿越時,把自己丟到什麽亂七八糟的朝代。他在心裏又一次默默感謝之後,嘴角一歪:嘿嘿,大明的土鱉們,小子找你們求財來了。渾然不覺自己雙手又抓又撓的樣子,像極了往洞裏摟吃食的土撥鼠。


    熟知皇上人品的韓爌,看見皇上臉上的邪魅笑容後,心裏不由得歎道:不知誰又要倒黴了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少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喝水的犀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喝水的犀牛並收藏大明少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