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幕中,一個火鐮被人小心地吹出紅亮的火頭,然後一張廢紙被火鐮點燃,接著便落到一個淋了火油的柴火堆上。一團黃紅交加的火焰“騰”地衝天而起。閃爍的火光照亮了周圍一圈稚嫩的臉龐。
朱由校拍拍手道:“全體都有,今天,朕是以學院普通老師的身份組織大家開會,虛頭巴腦的朝廷禮儀就免了。看朕的動作,大家都學著啊。”說罷朱由校雙腿交叉,便直接坐了下去。學子們很好奇這種動作,不少人嘻嘻哈哈地玩了一遍又一遍。
“大家都坐好。朕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朕成立皇家軍事科學工程學院的目的是什麽嗎?”朱由校笑吟吟地說道。
猛如虎第一個跳了起來:“俺知道,研究出更多的武器,好殺敵立功。”
朱由校仰天大笑:“不錯,算個理由。這個軍事科學,實際就是一個專門研究武器裝備的學科。你們還有沒有其他答案。”不少學子交頭接耳,認為猛如虎的答案就是最貼切的理由。
孫傳文這時站起身道:“我認為,學院的目的除了研究武器以外,還應該為軍隊培養軍官。我們既然是新軍,自然不能落於人後。”這番話,贏得了不少讚同之聲。
五大三粗的馬金泉也站起來道:“額以為,軍校就是用來收複遼東的。那些邊軍不頂用,自然隻有我們上了。”這番話贏得了滿堂喝彩,劉招孫和劉招弟自然是用白眼來表示反對。
朱由校笑著壓壓手道:“大家說的都不錯。朕來總結一下吧,軍校設立的目的,就是精忠報國。就是為我大明朝的二次複興。”
……………………………………………………………………………………..
“我泱泱華夏,有五千年的璀璨曆史。每一段曆史,都是天空中最閃亮的星辰。每當朕抬頭仰望星空之時,總會感歎,是什麽樣的力量和信仰,支撐著我們的祖先,不斷開拓奮進。
炎黃二帝打敗了蚩尤,奠定了華夏的基礎;夏商周三代,華夏族努力開拓;秦漢與匈奴惡鬥,穩定了邊疆;魏晉時期五胡亂華,我華夏幾遭滅族;
李唐兵峰之盛,亙古未有;宋朝詩文之瑰麗,已達頂峰;到元朝,華夏雖然有崖山之痛,但又怎樣?太祖皇帝帶領我們又站到了世界之巔,華夏依然傲立於世間。”
軍校學員靜靜聽著皇上並不高亢的話語,臉上的一片暗紅,讓人分辨不出是火光還是因為激動。所有人都是挺直腰背,安靜地聽著皇上繼續說道:
“但今天,朕不得不承認,大明生病了,如果再不抓緊時間,大明真的會病入膏肓。薩爾滸一戰,大明精銳盡失,遼東女真,已然成了氣候;奢安之亂,攪得大明天翻地覆;國內亂象,朕不說,你們也明白。對這一切,朕痛心疾首!!
朕曾經做了一個噩夢。在夢中,大明亡國了。華夏子孫,屈辱而卑微地生活在異族的鋼刀之下。然後,華夏的脊梁被打斷了。他們學會了卑躬屈膝,他們學會了自稱奴才,他們學會了自甘墮落,他們學會了,怎樣親手滅掉華夏崛起之源---自強不息。
朕告訴你們,如果我們今日再不奮發圖強。這個噩夢很快就會降臨。甚至,用不了二十年。隻有短短二十年,你們將會看到,大明會被人怎樣羞辱,大明曆史會怎樣被人修改的一無是處;甚至在幾百年後,依然有人會對大明朝,進行無情的嘲諷和挖苦。
但這能怪誰?隻能怪我們自己。你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勝者為王。帝國不相信眼淚,帝國能相信的隻有鐵和血。大明誕生於戰火之中,大明也必定會在戰火中重生。你們要記住,隻有今天的鐵血大明,才能換來大明的昭昭日月。
朕很清楚的知道今日過後,你們中的多數人,包括朕在內,也許將會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朕希望,我們都能倒在大明的萬裏江山之中,用我們的鮮血,滋潤大明幹涸的土地;那怕我們成為了一抔黃土,也能背負著明字旗,讓它永遠高高飄揚。
太祖訓: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合親,不納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們記住這句話,大明可以被征服,但絕不屈服。
你們是皇家衛隊,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隻有一個目標,精忠報國!!用你們的血肉,用你們的鋼刀,讓全世界都明白:燁燁大明,與日同輝!!”
………………………………………………………………………………
第二天的皇家科學院開學典禮很是簡陋,沒有紅地毯,沒有領導講話,隻有朱由校帶著學員,用嘶啞的聲音高唱了一遍,昨晚唱了一夜的《精忠報國》: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
聽完軍校四十五個孩子並不雄壯,甚至還帶著哭腔的歌聲後,韓爌輕輕擦著眼角的淚水,趙南星泣不成聲,兩人對望一眼,又長歎一口氣;徐光啟紅著眼圈,帶著一眾聲淚俱下的科學家,默不作聲地前往實驗室;劉招孫兄弟早已哭得捶胸頓足….
趙南星紅著眼睛走到朱由校麵前道:“皇上,老臣慚愧,慚愧啊。老臣多年來醉心之事,如今看來卻是誤國誤民之舉。皇上,老臣雖已年邁,但自認還能供陛下驅使,老臣懇請皇上,讓老臣加入科學院,以盡微薄之力。”
朱由校恭敬地行了一禮道:“此處是軍校,不是朝廷。因此朕執後輩禮,就是希望您明白,朝堂之事,無關朕對您的尊敬。以後在軍校,朕見著您,自會稱唿一聲趙爺爺。趙爺爺,您能加入科學院,乃是我科學院之福啊。”
趙南星一甩長袖,恭敬地說道:“皇上如此虛懷若穀,老夫豈能推辭。”
朱由校道:“聽聞趙爺爺擅長散曲,曲調活潑語言通俗,方言常語紛至遝來,可稱得上是雅俗共賞。”
趙南星擺擺手道:“皇上謬讚了,此乃老夫閑來無事之時的應景之作。登不上大雅之堂。”
朱由校笑道:“朕,要得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知您知道話劇不?”…
………………………………………………………………………………
見趙南星與皇上密談後,便如老樹發新芽一般,急衝衝地去往西什庫新設立的文宣部。新任戶部尚書劉一燝和新任次輔史繼偕便相視一笑,兩人來到皇上麵前施禮後,史繼偕道:“皇上這是給趙老頭兒灌了什麽藥?瞧把這老倌樂的都找不著北了。”
朱由校微微一笑:“太師嚴重了,朕不過是給他講了一下什麽叫做話劇,就是一種新的表演方式。太師,朕還要感謝你,不計較之前與朝臣的恩怨,又一次來輔助朕。得太師,如添一臂啊。來,太師,陪朕走走。”
史繼偕哈哈一笑:“皇上,您呀也別給老夫來這套。要不是您在信裏說的‘掌握海權,如得萬裏之地。’老夫還打算在泉州釣魚呢。”
朱由校聞言正色道:“太師,這過兩天,朕又要把您的職位給去掉了。泉州晉江一帶,還需要太師去坐鎮才行啊。太師不會嫉恨於朕吧。”
史繼偕拱手正色道:“皇上,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泉州晉江乃大明門戶,海賊、倭寇、紅夷早已虎視眈眈。老夫每每思之,都是憂心忡忡。所幸皇上認識到了海權之利害關係,老夫甚為欣慰。至於朝堂瑣事,老夫早已不屑為之。去到泉州當個知府,何樂不為呢?”
“太師,您此去泉州,想必困難不小。朕給您派個人去,戶部員外郎盧象升。此人乃天啟二年(1622)進士,雖為江南文人,卻偏好騎射,實乃天賦秉異之人。”
“皇上,既然此人如此有能耐,為何不留在京中為您效力呢?”
“太師,朕觀此人以後必定成為我大明之棟梁。既然是棟梁,就必須要琢磨一番。朕雖然取得了朝中暫時的勝利,但朝堂中的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朝中還容不下他啊。而且朕不想盧象升,這麽早就露出他的本領。如果留他在京中,朕怕會害了他。”
“老臣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借老夫之手,打磨一下這塊玉石。皇上放心,老臣必定不負所托。”
“那一切就麻煩太師了。還有,這盧象升帶兵很厲害,朕有意讓其訓練一隻部隊出來,這事,可要秘密進行。朕以為,用巡鹽兵來做掩飾為好。”
“皇上放心,老臣記得。皇上保重,老臣這就去也。”
…………………………………………………………………………………
送別了史繼偕後,朱由校和劉一燝漫步在西什庫內。見皇上愁眉不展,劉一燝道:“不知皇上何事煩憂?”
“劉一燝,朕煩憂的還是這漕運之事。依你這幾個月在漕運沿途的調查,朕深感擔憂。漕運時斷時續已經持續了有一段時間了,南方大批糧食運不上來,萬一京城附近有變,可會出大亂子。”
“皇上,漕運目前成這個樣子,除了有水賊作亂,各地官府也脫不了責任。說句難聽的,要是漕運打通了,他們怎麽控製糧價呢?”
“這一點,朕也想到了,不知你有何解決之法?”
“皇上,漕運沿岸囤糧無非是想賣個好價錢。而他們敢於囤糧的原因,就在於遼東不穩。另外,四川的糧食運不上來也是主因。漕運之冰寒,非一日可以解決。隻要將四川糧道打通,漕運之困局,立解。”
朱由校聞言,眼神看向了西南:楊漣和左光鬥已經去往西南之地四個月了,不知他們那裏的情況怎樣呢?四川危局一旦解開,大明就可以鬆口氣了…
朱由校拍拍手道:“全體都有,今天,朕是以學院普通老師的身份組織大家開會,虛頭巴腦的朝廷禮儀就免了。看朕的動作,大家都學著啊。”說罷朱由校雙腿交叉,便直接坐了下去。學子們很好奇這種動作,不少人嘻嘻哈哈地玩了一遍又一遍。
“大家都坐好。朕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朕成立皇家軍事科學工程學院的目的是什麽嗎?”朱由校笑吟吟地說道。
猛如虎第一個跳了起來:“俺知道,研究出更多的武器,好殺敵立功。”
朱由校仰天大笑:“不錯,算個理由。這個軍事科學,實際就是一個專門研究武器裝備的學科。你們還有沒有其他答案。”不少學子交頭接耳,認為猛如虎的答案就是最貼切的理由。
孫傳文這時站起身道:“我認為,學院的目的除了研究武器以外,還應該為軍隊培養軍官。我們既然是新軍,自然不能落於人後。”這番話,贏得了不少讚同之聲。
五大三粗的馬金泉也站起來道:“額以為,軍校就是用來收複遼東的。那些邊軍不頂用,自然隻有我們上了。”這番話贏得了滿堂喝彩,劉招孫和劉招弟自然是用白眼來表示反對。
朱由校笑著壓壓手道:“大家說的都不錯。朕來總結一下吧,軍校設立的目的,就是精忠報國。就是為我大明朝的二次複興。”
……………………………………………………………………………………..
“我泱泱華夏,有五千年的璀璨曆史。每一段曆史,都是天空中最閃亮的星辰。每當朕抬頭仰望星空之時,總會感歎,是什麽樣的力量和信仰,支撐著我們的祖先,不斷開拓奮進。
炎黃二帝打敗了蚩尤,奠定了華夏的基礎;夏商周三代,華夏族努力開拓;秦漢與匈奴惡鬥,穩定了邊疆;魏晉時期五胡亂華,我華夏幾遭滅族;
李唐兵峰之盛,亙古未有;宋朝詩文之瑰麗,已達頂峰;到元朝,華夏雖然有崖山之痛,但又怎樣?太祖皇帝帶領我們又站到了世界之巔,華夏依然傲立於世間。”
軍校學員靜靜聽著皇上並不高亢的話語,臉上的一片暗紅,讓人分辨不出是火光還是因為激動。所有人都是挺直腰背,安靜地聽著皇上繼續說道:
“但今天,朕不得不承認,大明生病了,如果再不抓緊時間,大明真的會病入膏肓。薩爾滸一戰,大明精銳盡失,遼東女真,已然成了氣候;奢安之亂,攪得大明天翻地覆;國內亂象,朕不說,你們也明白。對這一切,朕痛心疾首!!
朕曾經做了一個噩夢。在夢中,大明亡國了。華夏子孫,屈辱而卑微地生活在異族的鋼刀之下。然後,華夏的脊梁被打斷了。他們學會了卑躬屈膝,他們學會了自稱奴才,他們學會了自甘墮落,他們學會了,怎樣親手滅掉華夏崛起之源---自強不息。
朕告訴你們,如果我們今日再不奮發圖強。這個噩夢很快就會降臨。甚至,用不了二十年。隻有短短二十年,你們將會看到,大明會被人怎樣羞辱,大明曆史會怎樣被人修改的一無是處;甚至在幾百年後,依然有人會對大明朝,進行無情的嘲諷和挖苦。
但這能怪誰?隻能怪我們自己。你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勝者為王。帝國不相信眼淚,帝國能相信的隻有鐵和血。大明誕生於戰火之中,大明也必定會在戰火中重生。你們要記住,隻有今天的鐵血大明,才能換來大明的昭昭日月。
朕很清楚的知道今日過後,你們中的多數人,包括朕在內,也許將會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朕希望,我們都能倒在大明的萬裏江山之中,用我們的鮮血,滋潤大明幹涸的土地;那怕我們成為了一抔黃土,也能背負著明字旗,讓它永遠高高飄揚。
太祖訓: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合親,不納供,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們記住這句話,大明可以被征服,但絕不屈服。
你們是皇家衛隊,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隻有一個目標,精忠報國!!用你們的血肉,用你們的鋼刀,讓全世界都明白:燁燁大明,與日同輝!!”
………………………………………………………………………………
第二天的皇家科學院開學典禮很是簡陋,沒有紅地毯,沒有領導講話,隻有朱由校帶著學員,用嘶啞的聲音高唱了一遍,昨晚唱了一夜的《精忠報國》: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
聽完軍校四十五個孩子並不雄壯,甚至還帶著哭腔的歌聲後,韓爌輕輕擦著眼角的淚水,趙南星泣不成聲,兩人對望一眼,又長歎一口氣;徐光啟紅著眼圈,帶著一眾聲淚俱下的科學家,默不作聲地前往實驗室;劉招孫兄弟早已哭得捶胸頓足….
趙南星紅著眼睛走到朱由校麵前道:“皇上,老臣慚愧,慚愧啊。老臣多年來醉心之事,如今看來卻是誤國誤民之舉。皇上,老臣雖已年邁,但自認還能供陛下驅使,老臣懇請皇上,讓老臣加入科學院,以盡微薄之力。”
朱由校恭敬地行了一禮道:“此處是軍校,不是朝廷。因此朕執後輩禮,就是希望您明白,朝堂之事,無關朕對您的尊敬。以後在軍校,朕見著您,自會稱唿一聲趙爺爺。趙爺爺,您能加入科學院,乃是我科學院之福啊。”
趙南星一甩長袖,恭敬地說道:“皇上如此虛懷若穀,老夫豈能推辭。”
朱由校道:“聽聞趙爺爺擅長散曲,曲調活潑語言通俗,方言常語紛至遝來,可稱得上是雅俗共賞。”
趙南星擺擺手道:“皇上謬讚了,此乃老夫閑來無事之時的應景之作。登不上大雅之堂。”
朱由校笑道:“朕,要得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知您知道話劇不?”…
………………………………………………………………………………
見趙南星與皇上密談後,便如老樹發新芽一般,急衝衝地去往西什庫新設立的文宣部。新任戶部尚書劉一燝和新任次輔史繼偕便相視一笑,兩人來到皇上麵前施禮後,史繼偕道:“皇上這是給趙老頭兒灌了什麽藥?瞧把這老倌樂的都找不著北了。”
朱由校微微一笑:“太師嚴重了,朕不過是給他講了一下什麽叫做話劇,就是一種新的表演方式。太師,朕還要感謝你,不計較之前與朝臣的恩怨,又一次來輔助朕。得太師,如添一臂啊。來,太師,陪朕走走。”
史繼偕哈哈一笑:“皇上,您呀也別給老夫來這套。要不是您在信裏說的‘掌握海權,如得萬裏之地。’老夫還打算在泉州釣魚呢。”
朱由校聞言正色道:“太師,這過兩天,朕又要把您的職位給去掉了。泉州晉江一帶,還需要太師去坐鎮才行啊。太師不會嫉恨於朕吧。”
史繼偕拱手正色道:“皇上,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泉州晉江乃大明門戶,海賊、倭寇、紅夷早已虎視眈眈。老夫每每思之,都是憂心忡忡。所幸皇上認識到了海權之利害關係,老夫甚為欣慰。至於朝堂瑣事,老夫早已不屑為之。去到泉州當個知府,何樂不為呢?”
“太師,您此去泉州,想必困難不小。朕給您派個人去,戶部員外郎盧象升。此人乃天啟二年(1622)進士,雖為江南文人,卻偏好騎射,實乃天賦秉異之人。”
“皇上,既然此人如此有能耐,為何不留在京中為您效力呢?”
“太師,朕觀此人以後必定成為我大明之棟梁。既然是棟梁,就必須要琢磨一番。朕雖然取得了朝中暫時的勝利,但朝堂中的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朝中還容不下他啊。而且朕不想盧象升,這麽早就露出他的本領。如果留他在京中,朕怕會害了他。”
“老臣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借老夫之手,打磨一下這塊玉石。皇上放心,老臣必定不負所托。”
“那一切就麻煩太師了。還有,這盧象升帶兵很厲害,朕有意讓其訓練一隻部隊出來,這事,可要秘密進行。朕以為,用巡鹽兵來做掩飾為好。”
“皇上放心,老臣記得。皇上保重,老臣這就去也。”
…………………………………………………………………………………
送別了史繼偕後,朱由校和劉一燝漫步在西什庫內。見皇上愁眉不展,劉一燝道:“不知皇上何事煩憂?”
“劉一燝,朕煩憂的還是這漕運之事。依你這幾個月在漕運沿途的調查,朕深感擔憂。漕運時斷時續已經持續了有一段時間了,南方大批糧食運不上來,萬一京城附近有變,可會出大亂子。”
“皇上,漕運目前成這個樣子,除了有水賊作亂,各地官府也脫不了責任。說句難聽的,要是漕運打通了,他們怎麽控製糧價呢?”
“這一點,朕也想到了,不知你有何解決之法?”
“皇上,漕運沿岸囤糧無非是想賣個好價錢。而他們敢於囤糧的原因,就在於遼東不穩。另外,四川的糧食運不上來也是主因。漕運之冰寒,非一日可以解決。隻要將四川糧道打通,漕運之困局,立解。”
朱由校聞言,眼神看向了西南:楊漣和左光鬥已經去往西南之地四個月了,不知他們那裏的情況怎樣呢?四川危局一旦解開,大明就可以鬆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