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南詔!”
裴旻嘿嘿一笑,道:“應該是受到吐蕃的威脅,向我們求援來的吧!”
李隆基跟著“哈哈”笑道:“讓靜遠說中了,如今六詔中,五詔都歸順了吐蕃。唯有南詔台登郡王閣邏鳳一直對我大唐忠貞不二,拒絕吐蕃的各種拉攏。如今吐蕃與我大唐重結甥舅盟約,不管是否誠心,兩國之間短期內是無戰事。吐蕃豈是安逸的主?最近一直在南疆聲勢浩大,大有吞並南疆的意圖。原本舉棋不定的五詔直接選擇了吐蕃,南詔孤木難支啊!”
裴旻聽了卻有些錯愕,問道:“吐蕃意圖南侵?劍南那邊傳來的消息?”
李隆基搖頭道:“是閣邏鳳派遣來的使者說的,使者說本來閣邏鳳打算親自來賀,隻是受到吐蕃威脅,抽不得身,讓朕體諒呢!”
裴旻略一思索,恍然笑道:“對於閣邏鳳這番架勢,就算這其中有鬼,我們也不能怠慢了他,應該給予最隆重的支持。要讓世人知道,隻要忠於我大唐,大唐絕不會虧待他們……”
李隆基帶著幾分驚疑的瞧著裴旻,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道:“靜遠覺得此事有假?”
裴旻搖頭道:“有沒有假,這個臣不清楚。對於南疆,臣了解的不多,沒有什麽發言權。不過對於吐蕃,臣可以頗為自豪的說一句,除去已故的郭相,就在這朝堂之上,還真沒幾人能比的過在下!”
他不隻是深入了解吐蕃西方,還跟著腦海中的曆史記憶以及發展趨勢來分析判斷。
盡管這些年,曆史已經變了樣,可是很多進程,國家的大局走向,以及曆史人物的性格,幹略什麽的東西都不太可能大變。
隨著自身能力遠見的提升,裴旻能夠分析出很多常人無法分析出來的事情。
就比如說吐蕃的動向,麵對唐軍兵指青海湖的局麵,吐蕃不敢在青海湖這塊折騰。
以裴旻的看法,轉向西域,從大小勃律入手是最佳的選擇……
至於向南方折騰,裴旻以為可能性不大。
六詔位於雲貴高原蒼山洱海附近,古代的蒼山洱海可不是後世大理雲南,人間天堂,那就是窮山惡水的不毛之地。
或許經過六詔子民的苦心經營,情況大有改善,依舊改變不了惡劣的環境。
吐蕃經過幾年和平發展,走出了戰敗的陰影毋庸置疑。但若要再起兵事,目標沒有一定的價值意義,以吐蕃老婦人的性格顯然是不會做的。
六詔中五詔歸順了吐蕃,僅為六詔中區區一南詔,勞師動眾的南征?
沒有任何意義!
裴旻好奇問道:“昔年諸葛亮南征南蠻,是為了穩定大後方!那吐蕃南征,圖的是什麽?也是想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還是南詔的那尺寸山林土地?”
這話說的李隆基自己都不信,吃重的道:“沒有可能!南詔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我大唐一方,與吐蕃並不連在一起。南詔要威脅到吐蕃,必需經過其他幾詔的領地才行,他們都歸順了吐蕃,南詔就是有心,亦是無力。那南詔意欲何為?”
裴旻笑道:“我估計這個南詔閣邏鳳野心頗大,是動了一統六詔的心思,想得到我們的支持,成為六詔之主。故意誇大事實,以此來求得我們的協助!”
李隆基略一皺眉,歎道:“隻怕就是如此了,閣邏鳳往來的國文中,不止一次提起餘下五詔的危害,大有為我大唐除害的意思。”
說道這裏,他臉上有些鬱鬱。對於閣邏鳳表現出來的大仁大義,他頗有好感,卻不想也是另有所謀。
裴旻也知李隆基身為一個少有的重情義的皇帝,將人情味看的極重,勸道:“人與人的接觸,自然有真情實意。但國與國的交往,以利益為上,這點實無半點情分可說。”
李隆基歎道:“依靜遠之見,南詔又當如何處理?”
“這個……”裴旻沉吟了半響,他行事喜歡謀定而後動,對於南詔的了解實在沒有西域阿拉伯、拜占庭以及吐蕃那般明確,道:“不凡支持南詔統一,相比其他五詔,南詔確實更為可靠。南詔統一,也能免去南方的後顧之憂,還能給吐蕃製造一定的威脅麻煩。至於未來如何,臣倒是希望南詔能將雲南之地徹底開發出來。若他們強盛之後,真有了反意,我們亦可接收他們的成果。”
在他心中雲貴之地,毫無疑問也是華夏的固有領土。
由大唐接管,投入太多心力建設,得不償失,不如由南詔自行發展,最後由他們收取漁人之利。
至於會不會養虎為患,裴旻心底沒有這個顧忌,南詔發展的局限就在那裏,充其量不過是一犬,狼都算不上,何況是虎?
李隆基笑道:“朕發現你這心思最是陰損不過了……”
裴旻權當是誇獎,接著道:“至於倭國、新羅什麽的多半是來湊湊熱鬧,想從我們這裏騙取一些好處而已。對於他們,咱們應當一視同仁。想要學我大唐文化,這點我們歡迎,固步自封也確實要不得,隻有不斷的進步,才是強國之本。死守著點滴資本,閉門造車,反而不美。但國與國的往來,還需以利益為上。肥了他人,虧了自己的事情,做不得。倭國盛產金銀,新羅盛產镔鐵,想學我大唐文化,跟我大唐深入交流,拿出等價的物資交流才是。”
李隆基慎重的點了點頭,長吐了口氣道:“聽靜遠一席話,朕心底的大石也算落下了。大食國、拂菻國、突騎施、迴鶻、葛邏祿、南詔這些國家,或多或少皆有求於我大唐,才有這番盛況。哈哈……還是以我大唐為主。即是如此,我大唐也要拿出東道主的氣魄才是,讓所有來訪的國家,深刻的認識到,我大唐的強大。”
裴旻頷首稱是,心底想著此事罕見的事件,想必是隴山道、烏鞘嶺山道的開通,刺激了東西方的經濟交流,令得雙方不得不正視彼此的往來。
大唐因自己的出現,已經先一步走邁向世界了。
由此一想,裴旻心底也充滿了自豪,揚聲道:“陛下,此次諸國集會,是難得的盛景。想必他國也不想我大唐專美於前,在宴會時,必然有所表示。尤其是大食國、吐蕃,我們可不能讓他們比下去,固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需做些準備才是。”
裴旻嘿嘿一笑,道:“應該是受到吐蕃的威脅,向我們求援來的吧!”
李隆基跟著“哈哈”笑道:“讓靜遠說中了,如今六詔中,五詔都歸順了吐蕃。唯有南詔台登郡王閣邏鳳一直對我大唐忠貞不二,拒絕吐蕃的各種拉攏。如今吐蕃與我大唐重結甥舅盟約,不管是否誠心,兩國之間短期內是無戰事。吐蕃豈是安逸的主?最近一直在南疆聲勢浩大,大有吞並南疆的意圖。原本舉棋不定的五詔直接選擇了吐蕃,南詔孤木難支啊!”
裴旻聽了卻有些錯愕,問道:“吐蕃意圖南侵?劍南那邊傳來的消息?”
李隆基搖頭道:“是閣邏鳳派遣來的使者說的,使者說本來閣邏鳳打算親自來賀,隻是受到吐蕃威脅,抽不得身,讓朕體諒呢!”
裴旻略一思索,恍然笑道:“對於閣邏鳳這番架勢,就算這其中有鬼,我們也不能怠慢了他,應該給予最隆重的支持。要讓世人知道,隻要忠於我大唐,大唐絕不會虧待他們……”
李隆基帶著幾分驚疑的瞧著裴旻,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道:“靜遠覺得此事有假?”
裴旻搖頭道:“有沒有假,這個臣不清楚。對於南疆,臣了解的不多,沒有什麽發言權。不過對於吐蕃,臣可以頗為自豪的說一句,除去已故的郭相,就在這朝堂之上,還真沒幾人能比的過在下!”
他不隻是深入了解吐蕃西方,還跟著腦海中的曆史記憶以及發展趨勢來分析判斷。
盡管這些年,曆史已經變了樣,可是很多進程,國家的大局走向,以及曆史人物的性格,幹略什麽的東西都不太可能大變。
隨著自身能力遠見的提升,裴旻能夠分析出很多常人無法分析出來的事情。
就比如說吐蕃的動向,麵對唐軍兵指青海湖的局麵,吐蕃不敢在青海湖這塊折騰。
以裴旻的看法,轉向西域,從大小勃律入手是最佳的選擇……
至於向南方折騰,裴旻以為可能性不大。
六詔位於雲貴高原蒼山洱海附近,古代的蒼山洱海可不是後世大理雲南,人間天堂,那就是窮山惡水的不毛之地。
或許經過六詔子民的苦心經營,情況大有改善,依舊改變不了惡劣的環境。
吐蕃經過幾年和平發展,走出了戰敗的陰影毋庸置疑。但若要再起兵事,目標沒有一定的價值意義,以吐蕃老婦人的性格顯然是不會做的。
六詔中五詔歸順了吐蕃,僅為六詔中區區一南詔,勞師動眾的南征?
沒有任何意義!
裴旻好奇問道:“昔年諸葛亮南征南蠻,是為了穩定大後方!那吐蕃南征,圖的是什麽?也是想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還是南詔的那尺寸山林土地?”
這話說的李隆基自己都不信,吃重的道:“沒有可能!南詔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我大唐一方,與吐蕃並不連在一起。南詔要威脅到吐蕃,必需經過其他幾詔的領地才行,他們都歸順了吐蕃,南詔就是有心,亦是無力。那南詔意欲何為?”
裴旻笑道:“我估計這個南詔閣邏鳳野心頗大,是動了一統六詔的心思,想得到我們的支持,成為六詔之主。故意誇大事實,以此來求得我們的協助!”
李隆基略一皺眉,歎道:“隻怕就是如此了,閣邏鳳往來的國文中,不止一次提起餘下五詔的危害,大有為我大唐除害的意思。”
說道這裏,他臉上有些鬱鬱。對於閣邏鳳表現出來的大仁大義,他頗有好感,卻不想也是另有所謀。
裴旻也知李隆基身為一個少有的重情義的皇帝,將人情味看的極重,勸道:“人與人的接觸,自然有真情實意。但國與國的交往,以利益為上,這點實無半點情分可說。”
李隆基歎道:“依靜遠之見,南詔又當如何處理?”
“這個……”裴旻沉吟了半響,他行事喜歡謀定而後動,對於南詔的了解實在沒有西域阿拉伯、拜占庭以及吐蕃那般明確,道:“不凡支持南詔統一,相比其他五詔,南詔確實更為可靠。南詔統一,也能免去南方的後顧之憂,還能給吐蕃製造一定的威脅麻煩。至於未來如何,臣倒是希望南詔能將雲南之地徹底開發出來。若他們強盛之後,真有了反意,我們亦可接收他們的成果。”
在他心中雲貴之地,毫無疑問也是華夏的固有領土。
由大唐接管,投入太多心力建設,得不償失,不如由南詔自行發展,最後由他們收取漁人之利。
至於會不會養虎為患,裴旻心底沒有這個顧忌,南詔發展的局限就在那裏,充其量不過是一犬,狼都算不上,何況是虎?
李隆基笑道:“朕發現你這心思最是陰損不過了……”
裴旻權當是誇獎,接著道:“至於倭國、新羅什麽的多半是來湊湊熱鬧,想從我們這裏騙取一些好處而已。對於他們,咱們應當一視同仁。想要學我大唐文化,這點我們歡迎,固步自封也確實要不得,隻有不斷的進步,才是強國之本。死守著點滴資本,閉門造車,反而不美。但國與國的往來,還需以利益為上。肥了他人,虧了自己的事情,做不得。倭國盛產金銀,新羅盛產镔鐵,想學我大唐文化,跟我大唐深入交流,拿出等價的物資交流才是。”
李隆基慎重的點了點頭,長吐了口氣道:“聽靜遠一席話,朕心底的大石也算落下了。大食國、拂菻國、突騎施、迴鶻、葛邏祿、南詔這些國家,或多或少皆有求於我大唐,才有這番盛況。哈哈……還是以我大唐為主。即是如此,我大唐也要拿出東道主的氣魄才是,讓所有來訪的國家,深刻的認識到,我大唐的強大。”
裴旻頷首稱是,心底想著此事罕見的事件,想必是隴山道、烏鞘嶺山道的開通,刺激了東西方的經濟交流,令得雙方不得不正視彼此的往來。
大唐因自己的出現,已經先一步走邁向世界了。
由此一想,裴旻心底也充滿了自豪,揚聲道:“陛下,此次諸國集會,是難得的盛景。想必他國也不想我大唐專美於前,在宴會時,必然有所表示。尤其是大食國、吐蕃,我們可不能讓他們比下去,固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也需做些準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