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弱國無外交,並非絕對。@,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對外交使節的勇氣與智慧,都是莫大的考驗。藺相如出使秦國而至完璧歸趙,便是史上最好的例證。


    大夏兩代帝王,為了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業已準備了多年。


    武成一朝,先帝組建突襲軍團橫掃大漠,楊致潛入突厥王庭刺殺托都可汗,導致突厥分裂內亂,為大夏爭取到了寶貴的六年時間。先帝得以騰出手來,先後伐滅南唐與吳越,為滅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隆昌新朝,索力可汗趁大夏新老交替之時統一大漠,意圖重返與大夏分庭抗禮的托都時代,皇帝悍然發動對突厥的存亡之戰,一舉消除了北方邊境掣肘的隱患。之後南楚即便不主動挑釁攻占隨州,夏帝迴過頭來也會發動對南楚的戰爭。


    籌謀已久,勢在必得,焉有和談餘地?


    南楚尚有實力與大夏決死一戰,這是他們賴以倚仗的底氣。如若再戰,自知國力難以持久支撐,這是他們主動請和的因由。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中冒出來的和談,注定隻是一場臨時性的妥協,一個中場休息時聊以解悶的插曲。無論雙方遣派的外交使節多麽的牛逼,和談畢竟是建立在各自背後的實力基礎之上。


    前世的電影裏有個牛人說過一句名言:欺負人為快樂之本。楊致突然覺得,欺負人其實是件很沒意思的事。


    夏曆隆昌三年六月十八日,赤日炎炎,酷暑難當。


    中軍校尉馬運來報:“大帥。南楚使節已到行轅大門外,等候傳見。……楚使坐了一輛四輪椅車。倒像是一位貌不驚人的鄉間教書先生,隨行的軍中書吏、護衛亦不過百人。”


    楊致聞言一愣。隨即意味深長的笑道:“我還當楚使是個什麽人物,原來是我的一位故人。傳令大開中門!我要親自出迎!”


    楊致剛剛走近轅門,楚使便在輪椅上遙遙一揖,朗聲道:“楊兄,別來無恙否?”


    楊致拱手還了一禮,笑道:“有勞張兄牽掛,尚好。快快請到帥帳乘涼,我們今日定要好好敘一敘舊!——馬運,帶張先生的護衛軍士下去歇息。多準備一些綠豆湯與茶水,午飯要弄得豐盛一些!”


    夏軍將士這才想到,楚使竟然是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南楚軍師張博虎!雙方軍士都覺得有點納悶:不是說兩國和談麽?怎麽瞅著二人見麵,倒像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串門一樣的親切?


    楊致笑意盈盈,親手將張博虎的輪椅推入帥帳。落座奉茶之後,吩咐雙方的書吏道:“今日我與張先生隻是以朋友之交暢敘別情,爾等不必記錄。”


    張博虎的隨行書吏自問不受楊致統轄,詳實記錄和談過程中雙方的一言一行,本是他的份內職責。己方軍師未曾發話。猶自在埋頭揮毫疾書。


    是以張博虎直言囑咐道:“我對楊兄的脾性略知一二,你若不想死的話,還是不要記了。”


    楊致笑道:“張兄這是什麽話?可別嚇壞了他!我軍中書吏多的是,大不了再找一個代他記錄便是了。”


    ……再找一個代他記錄?自古都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夏軍大帥似乎不太講究規矩啊!楚軍書吏登時連臉都白了,看來軍師所言不虛,趕緊擱筆。


    隻聽楊致嘖嘖讚道:“我們一別數年。張兄雖然聲名鵲起,卻是風采依舊。當真是好膽色!”


    張博虎淡淡笑道:“多謝楊兄謬讚。楊兄主持大夏與突厥議和之時的軼事,我亦有所耳聞。恕我直言。連堂堂的突厥國師都說殺就殺了,楊兄在這一節上的聲譽,確實不是太好。我方書吏不過是盡忠職事,何苦讓他枉送性命?”


    “至於我的個人安慰你,我自信性命無憂。此一時彼一時,今日除我之外,此番大楚並未另遣他人代替。若是楊兄悍然將我斬殺,無異於宣告兩國和談破裂,大楚隻得徹底放棄幻想,傾力死戰。這樣的結果,我相信夏帝與楊兄都不願意看到。當年我曾不止一次的領教過楊兄的勇悍身手,你若有心殺我,無論在何處和談都能殺。怕亦無用,我又何必害怕?”


    楊致嘿嘿一笑:“張兄果然還是那個張兄。既是如此看重一介書吏的性命,為何苦心孤詣的去軍中任職?為何又不惜煽動文煥章主動挑釁大夏,踏著雙方數萬將士的累累白骨而搏名上位?”


    張博虎默然片刻,神色複雜的道:“楊兄因機緣際會而得夏帝賞識重用,我如今這般殘疾之軀,亦是拜你當年所賜,能得苟活至今,已是萬幸。不知你是否想過,我是何等感受?又能為之奈何?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不求名垂青史,縱是遺臭萬年,又有何妨?”


    “隨州本是大楚轄下之故地,再往上追溯到襄陽亦然!大楚揮軍北伐收複故土,有何錯處?何來挑釁一說?楊兄如今身擔統帥之任,我亦能學有所用,堪稱各得其所!我們今日就此妄作無謂的爭論,楊兄以為有意思麽?”


    楊致幽幽歎道:“憑張兄之才智,可稱當世人傑!何以偏激至此?當年你我攜手共進,勢必互利雙贏,大可一展抱負,遂就平生之誌。我知你心高氣傲,不願依附於我。但你捫心自問,如今無論是文煥章還是譚重元,說是依附都稍嫌牽強吧?何苦?何必?”


    “我能得楊兄當世人傑的讚譽,也算無憾了!”張博虎冷冷道:“有道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往事已矣!我不想多說。今日我們還是且議當下吧!”


    楊致也就是驟生感概,聽張博虎這麽一說,爽利的應道:“好啊!那****已將大夏開出的條件,托秦三公子轉告貴國。張兄既是奉命出使洽談,不知有何高見?”


    張博虎不置可否的反問道:“楊兄就不想聽一聽,我大楚有何條件麽?”


    “張兄盡可明言,我洗耳恭聽。”


    張博虎麵無表情的道:“大楚的條件是,一是自開啟和談之日起,正式宣告天下,兩國罷戰言和。二是夏軍全線後撤,退至上年八月之前的兩國實際控製線以內。三是大楚願意支付大夏軍費六百萬兩,作為補償。”


    話音剛落,便取出早已準備好的一紙信箋,命軍士遞交給楊致:“這是大楚的議和條件文書,敬請楊兄一閱。”


    “張兄,你莫不是今日起得太早了吧?”楊致對張博虎聲言的議和條件嗤之以鼻,嗬嗬笑著接過所謂的議和條件文書,展紙一看,笑容頓時凍住:“張兄,你……你這是何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世吉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泰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泰戈並收藏一世吉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