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軍營內,正是這一批“牲口拖曳的機器”帶給了埃爾塔軍官兵予以完善的生活保障——有熱麵包熱湯來舒緩壓縮幹糧虐待過的胃;有用於洗刷浸泡白天磨出水泡和輕微挫傷之四肢足底的熱水;當然,照亮營地的燈光與營地內高高豎起的廣播塔也就不在話下了。
就在平整的營地廣場上,肅教軍與埃爾塔海軍陸戰隊的士兵軍官圍成一圈席地而坐,而中間正好就是吹著口琴的歐費蒙德裏奇,而口琴的悠揚樂曲則隨著廣播塔被傳到營地的每個角落,給勞累了一天的官兵予以精神上的慰藉。
身為“統帥”的他既然口琴吹得不壞,那麽在文藝活動中表現出親民的一麵就有利於肅教軍內部的團結。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今天的觀摩團與導演部,乃至中國教官們都下到在海邊設營宿營的軍人身邊,和他們同吃同睡。
在離開軍營的汽車上,沃爾芙的思緒還沒有離開軍營——大頭軍官與士兵同吃同睡,這在她所熟知中是絕對不可能之事。而恰恰就是這個不可能,最後收買來了肅教軍的萬眾人心,讓他們心甘情願,甚至爭先恐後地撲向群島去解放他們尚還在苦難中的親屬同胞。
“之所以讓肅教軍使用長槍盾牌,純粹是因為訓練問題,如果有條件和需求的話,讓他們使用火藥武器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我們讓埃爾塔人順從的方法並不是武力,而這群蘭卡斯人於我們而言也一模一樣,不會有什麽區別。”
這是她詢問肅教軍內中國人軍官有關於肅教軍武器問題時得到的迴答。在與她交談時,這位她素不相識的年輕軍官身上就僅僅隻佩戴著一柄不起眼的自動手槍,在她看來若是肅教軍的蘭卡斯人突然暴起而攻之,想要取他性命的話,那根本就是擺設而已。
“坐穩了,最好戴上安全帶。”接送她的汽車兵轉過頭來囑咐了一句,“前麵的土質路麵剛被漲水的河流衝掉了表麵,可能會有些顛簸。”
埃爾塔帝國以前哪裏有這種寬廣到能四架馬車同時並行的道路四通八達的景象?沃爾芙迴想起過去在克拉夫馬車上的顛簸旅程,不由得輕鬆地笑了笑。現如今這路麵的破損在鋼板彈簧懸掛的緩衝麵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從破損的彎道上轉過車頭,車前擋風玻璃上映照的便是希爾齊港和希爾齊市區的不夜城美景——各種工地上照明的射燈與探照燈此時把樓體和塔吊找得是一片通明,光柱或齊或斜地射上夜空,在雲層上打出漂亮的階梯色差。
由於她不適合和官兵同住同吃同睡(埃爾塔軍和肅教軍內現在都暫時不招收任何形式的女兵),所以她最後還是必須返迴希爾齊市內的海景大酒店繼續暫住。當然這也是她想要的結果——任何人隻要一旦見識過希爾齊這種和門東市相仿的繁華,多半都會不可避免地對它上了癮著了迷,離開時抽不開步子……
包括沃爾芙在內的所有埃爾塔人和蘭卡斯人,在看到,親身經曆過麵前這番盛景之後都會或多或少地明白,有且僅有中國人才能製造出新希爾齊(相對於河岸另一端的老希爾齊城)這樣的繁華都市,以及給予他們全新的舒適生活——更進一步說,他們為人的基本尊嚴,也是從這裏重新開始的。
在這一框架內,就連原來的“敵國人民”也根本沒有了反抗的動力。這些異世界人原本就不是為了剝削他們,消滅他們而來——雙月行星工業化計劃從根本上完完全全就是互惠共贏,你四我六的合理買賣,來到埃爾塔大陸上的蘭卡斯島難民從能夠吃上難民粥到吃上工人飯之後很快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那麽他們還有什麽理由和中國人,和已經走上正道的埃爾塔人進行不必要也沒動機沒理由沒成功率的政冶鬥爭,經濟鬥爭和武力鬥爭呢?
在中國人“顛覆”這裏之前,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帝國”和“教會”兩大體製下的豬。如果他們有必要反抗的話,那麽理由就很簡單——中國人的到來讓他們過上了比豬還不如的生活。
再迴想起前些日子報紙上連篇累牘報導的“土地補償工”與前貴族製造爆炸與槍擊案,更試圖謀反和擁立皇帝推翻現埃爾塔帝國政府或推翻皇帝與現政府建立“農奴主**政權”的專題之後,沃爾芙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中國人會對埃爾塔軍的軍人拿起槍,甚至是肅教軍的軍人拿起槍這一件事如此放心——因為他們保衛的,也正是這些軍人想保衛的,為著同一目標並肩前進的同誌有什麽理由舉槍相向呢?根本沒有!隻有原來竊取了廣大人民應得權益,讓他們“成為豬”,自己卻過著人上人生活的人才會害怕現在每個人都重新成為人的日子,因為這樣挨削的隻會是他們!
正因並肩前進,目標相同,所以埃爾塔人也才能夠和蘭卡斯島上顛沛流離跨越大洋在此安居的難民一起並肩生活工作,——新生的希爾齊不僅因為沿海河口的地理區位有大洋門戶之名,在後世更有新蘭卡斯的稱謂,其一方麵正是海上的來客覺得希爾齊的繁華遠景勝似但更超過蘭卡斯主島,一方麵也是這座城市從建設開始便擁有的非常濃重的異國風情的緣故。
對於這些雙月教會航船送來的難民,中國人照例在港口設立了檢疫區,用十五天的帶麩麥粒粥(麩補充維生素群,和添加在粥內的抗生素和維生素又屬於藥品,又能讓糧食的消耗量降低)和檢疫甄別讓這些難民重新組織起秩序和生產力,隨後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被安排到自己最適合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換來一口溫飽的糧食——就和兩年前紛至遝來前往門東市的難民一樣。
不需要多少文化,也不需要多少代價,任何人都可以在完備的崗前培訓(老帶新傳幫帶)之後用自己的勞力為工業化做貢獻。
載有沃爾芙的綠色吉普車很快由主幹道駛入了希爾齊市區——在街道旁的工地上,她可以看見在那裏配合著埃爾塔電焊工捆紮鋼筋的蘭卡斯難民工——捆紮鋼筋、水平搬運建材、在水泥磚上抹平牆灰,這些活兒壓根兒就不需要文化水準做基礎,但這確確實實就是工業化整個世界,使之生產力倍增的基石。
即使是在晚上八點,他們也依舊用著三班倒的作息在崗位上奮鬥著,汗水,塵土和海風的混合物於探照燈的照射下發生了丁達爾效應,看上去格外美麗。
當然,這是港城靠外些新城區的景象。在汽車更往裏行駛些之後,船廠那高大的龍門吊和吊橋就林林總總地出現在道路的兩邊——在這裏,甚至連汽車本身行駛的道路都是越過船廠和鋼鐵廠之間的軌道運輸場站建設起來的水泥高架橋,沃爾芙一邊吹拂著天窗上灌進來的晚風一邊盯著龍門吊頂的紅色防撞燈觀賞美景,真別是一番愜意在心頭。
現在的希爾齊一方麵是港口貿易城市,一方麵還又是埃爾塔東部最大的工業綜合體。準確分布的魔粉鍋爐熱動力發電站構成了整個城市民用電網的供應組合,但關鍵的電力供應此時依舊由埃爾塔內地開采出來以及從傳送門另一邊送來的進口廉價煤來進行——毋庸置疑,那就是驅動著沃爾芙腳下一望無際機器群的力量,也就是工業用電。
而從發電廠,船廠到與之配套的車站,變電所,機械廠和工件廠,在博聞強記的沃爾芙眼裏倒看不出有什麽區別——除了有股說又說不出的感覺,那些千篇一律的軌道、煙囪、冷凝器以及電線塔、廠房在她看來根本就是一模一樣的造物,的確也隻有行內人才能分清楚到底什麽是什麽。
就連那些在海岸線旁,躺在船塢和露天船道上的不同尺寸解放輪,她也沒法看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恰恰就是在這些造船工地以及各類工業重地上,也依舊能找到蘭卡斯人(難民)的蹤跡,這估計是她所不可能想到的。
經過培訓的前蘭卡斯鐵匠,這會兒就已經在舉著氣動工具在扭力計的輔助下處理螺栓,連接鋼板——他的工作會有質檢組的老工人前來巡邏與隨機監督抽查,這關乎他的工資和飯碗,他自然是不敢懈怠分毫;而他那開過麵包房的妻子,此時則在嚴格的上崗規程和消毒環境下為夜班的工人製作著麵包,她的頭發包裹在頭套中,指甲已經依照規定的長度限製修剪到最短,上麵還包裹著一層橡膠手套……
而他們年幼的孩子,正在埃爾塔女教師的統一管理下和同學一起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隻見她努力地握動在門東市組裝的水筆,在作業本上抄寫下今天教授的課文: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就在平整的營地廣場上,肅教軍與埃爾塔海軍陸戰隊的士兵軍官圍成一圈席地而坐,而中間正好就是吹著口琴的歐費蒙德裏奇,而口琴的悠揚樂曲則隨著廣播塔被傳到營地的每個角落,給勞累了一天的官兵予以精神上的慰藉。
身為“統帥”的他既然口琴吹得不壞,那麽在文藝活動中表現出親民的一麵就有利於肅教軍內部的團結。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今天的觀摩團與導演部,乃至中國教官們都下到在海邊設營宿營的軍人身邊,和他們同吃同睡。
在離開軍營的汽車上,沃爾芙的思緒還沒有離開軍營——大頭軍官與士兵同吃同睡,這在她所熟知中是絕對不可能之事。而恰恰就是這個不可能,最後收買來了肅教軍的萬眾人心,讓他們心甘情願,甚至爭先恐後地撲向群島去解放他們尚還在苦難中的親屬同胞。
“之所以讓肅教軍使用長槍盾牌,純粹是因為訓練問題,如果有條件和需求的話,讓他們使用火藥武器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我們讓埃爾塔人順從的方法並不是武力,而這群蘭卡斯人於我們而言也一模一樣,不會有什麽區別。”
這是她詢問肅教軍內中國人軍官有關於肅教軍武器問題時得到的迴答。在與她交談時,這位她素不相識的年輕軍官身上就僅僅隻佩戴著一柄不起眼的自動手槍,在她看來若是肅教軍的蘭卡斯人突然暴起而攻之,想要取他性命的話,那根本就是擺設而已。
“坐穩了,最好戴上安全帶。”接送她的汽車兵轉過頭來囑咐了一句,“前麵的土質路麵剛被漲水的河流衝掉了表麵,可能會有些顛簸。”
埃爾塔帝國以前哪裏有這種寬廣到能四架馬車同時並行的道路四通八達的景象?沃爾芙迴想起過去在克拉夫馬車上的顛簸旅程,不由得輕鬆地笑了笑。現如今這路麵的破損在鋼板彈簧懸掛的緩衝麵前,實在是不值一提。
從破損的彎道上轉過車頭,車前擋風玻璃上映照的便是希爾齊港和希爾齊市區的不夜城美景——各種工地上照明的射燈與探照燈此時把樓體和塔吊找得是一片通明,光柱或齊或斜地射上夜空,在雲層上打出漂亮的階梯色差。
由於她不適合和官兵同住同吃同睡(埃爾塔軍和肅教軍內現在都暫時不招收任何形式的女兵),所以她最後還是必須返迴希爾齊市內的海景大酒店繼續暫住。當然這也是她想要的結果——任何人隻要一旦見識過希爾齊這種和門東市相仿的繁華,多半都會不可避免地對它上了癮著了迷,離開時抽不開步子……
包括沃爾芙在內的所有埃爾塔人和蘭卡斯人,在看到,親身經曆過麵前這番盛景之後都會或多或少地明白,有且僅有中國人才能製造出新希爾齊(相對於河岸另一端的老希爾齊城)這樣的繁華都市,以及給予他們全新的舒適生活——更進一步說,他們為人的基本尊嚴,也是從這裏重新開始的。
在這一框架內,就連原來的“敵國人民”也根本沒有了反抗的動力。這些異世界人原本就不是為了剝削他們,消滅他們而來——雙月行星工業化計劃從根本上完完全全就是互惠共贏,你四我六的合理買賣,來到埃爾塔大陸上的蘭卡斯島難民從能夠吃上難民粥到吃上工人飯之後很快就能夠明白這個道理,那麽他們還有什麽理由和中國人,和已經走上正道的埃爾塔人進行不必要也沒動機沒理由沒成功率的政冶鬥爭,經濟鬥爭和武力鬥爭呢?
在中國人“顛覆”這裏之前,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帝國”和“教會”兩大體製下的豬。如果他們有必要反抗的話,那麽理由就很簡單——中國人的到來讓他們過上了比豬還不如的生活。
再迴想起前些日子報紙上連篇累牘報導的“土地補償工”與前貴族製造爆炸與槍擊案,更試圖謀反和擁立皇帝推翻現埃爾塔帝國政府或推翻皇帝與現政府建立“農奴主**政權”的專題之後,沃爾芙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中國人會對埃爾塔軍的軍人拿起槍,甚至是肅教軍的軍人拿起槍這一件事如此放心——因為他們保衛的,也正是這些軍人想保衛的,為著同一目標並肩前進的同誌有什麽理由舉槍相向呢?根本沒有!隻有原來竊取了廣大人民應得權益,讓他們“成為豬”,自己卻過著人上人生活的人才會害怕現在每個人都重新成為人的日子,因為這樣挨削的隻會是他們!
正因並肩前進,目標相同,所以埃爾塔人也才能夠和蘭卡斯島上顛沛流離跨越大洋在此安居的難民一起並肩生活工作,——新生的希爾齊不僅因為沿海河口的地理區位有大洋門戶之名,在後世更有新蘭卡斯的稱謂,其一方麵正是海上的來客覺得希爾齊的繁華遠景勝似但更超過蘭卡斯主島,一方麵也是這座城市從建設開始便擁有的非常濃重的異國風情的緣故。
對於這些雙月教會航船送來的難民,中國人照例在港口設立了檢疫區,用十五天的帶麩麥粒粥(麩補充維生素群,和添加在粥內的抗生素和維生素又屬於藥品,又能讓糧食的消耗量降低)和檢疫甄別讓這些難民重新組織起秩序和生產力,隨後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被安排到自己最適合的崗位上,用自己的雙手換來一口溫飽的糧食——就和兩年前紛至遝來前往門東市的難民一樣。
不需要多少文化,也不需要多少代價,任何人都可以在完備的崗前培訓(老帶新傳幫帶)之後用自己的勞力為工業化做貢獻。
載有沃爾芙的綠色吉普車很快由主幹道駛入了希爾齊市區——在街道旁的工地上,她可以看見在那裏配合著埃爾塔電焊工捆紮鋼筋的蘭卡斯難民工——捆紮鋼筋、水平搬運建材、在水泥磚上抹平牆灰,這些活兒壓根兒就不需要文化水準做基礎,但這確確實實就是工業化整個世界,使之生產力倍增的基石。
即使是在晚上八點,他們也依舊用著三班倒的作息在崗位上奮鬥著,汗水,塵土和海風的混合物於探照燈的照射下發生了丁達爾效應,看上去格外美麗。
當然,這是港城靠外些新城區的景象。在汽車更往裏行駛些之後,船廠那高大的龍門吊和吊橋就林林總總地出現在道路的兩邊——在這裏,甚至連汽車本身行駛的道路都是越過船廠和鋼鐵廠之間的軌道運輸場站建設起來的水泥高架橋,沃爾芙一邊吹拂著天窗上灌進來的晚風一邊盯著龍門吊頂的紅色防撞燈觀賞美景,真別是一番愜意在心頭。
現在的希爾齊一方麵是港口貿易城市,一方麵還又是埃爾塔東部最大的工業綜合體。準確分布的魔粉鍋爐熱動力發電站構成了整個城市民用電網的供應組合,但關鍵的電力供應此時依舊由埃爾塔內地開采出來以及從傳送門另一邊送來的進口廉價煤來進行——毋庸置疑,那就是驅動著沃爾芙腳下一望無際機器群的力量,也就是工業用電。
而從發電廠,船廠到與之配套的車站,變電所,機械廠和工件廠,在博聞強記的沃爾芙眼裏倒看不出有什麽區別——除了有股說又說不出的感覺,那些千篇一律的軌道、煙囪、冷凝器以及電線塔、廠房在她看來根本就是一模一樣的造物,的確也隻有行內人才能分清楚到底什麽是什麽。
就連那些在海岸線旁,躺在船塢和露天船道上的不同尺寸解放輪,她也沒法看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恰恰就是在這些造船工地以及各類工業重地上,也依舊能找到蘭卡斯人(難民)的蹤跡,這估計是她所不可能想到的。
經過培訓的前蘭卡斯鐵匠,這會兒就已經在舉著氣動工具在扭力計的輔助下處理螺栓,連接鋼板——他的工作會有質檢組的老工人前來巡邏與隨機監督抽查,這關乎他的工資和飯碗,他自然是不敢懈怠分毫;而他那開過麵包房的妻子,此時則在嚴格的上崗規程和消毒環境下為夜班的工人製作著麵包,她的頭發包裹在頭套中,指甲已經依照規定的長度限製修剪到最短,上麵還包裹著一層橡膠手套……
而他們年幼的孩子,正在埃爾塔女教師的統一管理下和同學一起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隻見她努力地握動在門東市組裝的水筆,在作業本上抄寫下今天教授的課文: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