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上工,大家心滿意足地在戰俘臉上看到了黑眼圈,和茫然的眼神。震撼的場景總是令人難以入睡,思緒連篇和之後的精神萎靡。當然也有興奮不已的投降派,臉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打迴帝國去”這倒是出乎這套教育方案提出者韋博士的預料。居然有人這麽快就想“棄暗投明”,“改換門庭”,這是個人意誌不堅定還是苦大仇深?韋博士站在工地旁皺眉頭,這個方案的完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啊。
韋博士總是喜歡以博士自稱——也不知道他是對他的海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很滿意還是他不喜歡他爹媽起的名字,據後來常常在新區某烤龍肉攤子與他擼串喝酒打屁的同事說,這是兩者兼有,至於醉酒之後發言的可信度嘛,那可就懸啦。
韋博士一開始是跟著一群專家混進新區工作組的。還沒有奔三的壓力,也沒有情感的束縛,更沒有家業的重擔,有一個好爹而又不失才華的他很容易就拿到了新世界的門票。從埃爾塔的經濟結構分析入手,他很容易就發現了這個經濟體係中看似嚴絲合縫實則不可調和的矛盾。用經濟手段去解決今後的問題,開始變成了他的設想和論文上的論述。其結果是他的論文受到一致好評,他也被調動到戰俘工作組。在這裏,如何利用這批戰俘則成為了他和他的同事,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實踐“和平演變”埃爾塔帝國和臣民的試驗田。
在經過了又一天平淡無奇的勞動,戰俘們飽餐一頓之後自覺地滿懷期待排坐在銀幕麵前。哨響之後,他們又一次被字幕吸引住了全部的注意力。
“這是我們當中普通人的生活”
鏡頭在街道中滑動,很明顯是用車輛進行的流動拍攝。平整沒有塵土碎石的道路,整齊劃一的街區,路上沒有隨地堆放的垃圾和大小便的痕跡,綠化顯得清新典雅。拋開比帝都加西亞的大道還要寬闊不提,能把行走的地方變得像是公園,這就不是土包子們能夠想象的事情了。
鏡頭被逐漸拉高。原來這樣的道路隻不過是城市的葉毛細管。無數的人和車在其中暢快地流動。時間又飛速前進,光芒四射的不夜城在夜空中散發著迷離的光芒。
鏡頭繼續拉高。整個大陸上這樣的光點已經分不清彼此,這是一張經過處理的衛星照片。這裏的城市居然不必再臣服於黑暗的淫威,每個角落都被如同白晝的光芒覆蓋。這得要多少蠟燭!火把和蠟燭,能發出這麽駭人的光芒嗎?
鏡頭拉高拉出了屏幕邊框,原來這隻是一台手機的畫麵(戰俘驚唿。)隨後這位少年用起了視頻通話,鏡頭又隨即一轉,少年少女在餐廳**用晚餐。
萬家燈火之中,每個家庭都在享受著愉快的晚餐時間。這讓不少已經成家立業的老兵鼻子一酸,這首楚歌的板子看似打在老兵的心頭,實際上誅心得很那。他們或自願或被脅迫進入軍隊把小命係在褲襠上換取口糧和家人的生活費,他們死了恐怕也沒有任何人會記住他們,哪怕是有人上門去給寡婦通風報信。
一晃又到了清晨。一家人各奔前程,無數的人湧入學校醫院企業機關單位工廠,一幕幕和平的景象讓在場的人都充滿著無數的憧憬。他們盡管性別不同,衣裝不同相貌不同,似乎也分高低貴賤,但是臉上都寫滿了一樣的自信,今天和明天還有未來的生活仿佛就在他們腳下,就是他們踏著朝陽前進的道路。
隨著這些片段漸漸深入這個國家人們的生活,戰俘們開始認識到他們也想和影片裏的居民一樣,過著不用擔心餓死病死的日子,住在幹淨整潔而不是糞便熏人,臭蟲跳蚤肆虐的房子裏,不用每天為果腹發愁,這或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結尾的字幕和女聲也耐人尋味。
“隻要你們想要,你們也可以擁有。”
如果他們以前隻是這個魔法社會裏一個可憐的附庸,那麽從今天開始,他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方向,而小部分人也明白了這些俘虜他們的人是什麽樣的目的。所有人都吃了顆定心丸,明天或許等待著他們的還是和昨天一樣的勞動,但是意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或許昨天他們還是為了自己的食物而勞動,今天開始他們就將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勞動。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來說,絕對是一種全新的難以抗拒的誘惑。但是新的疑問開始在戰俘營的夜晚當中擴散開來。
既然帝國的軍隊在這群人麵前不堪一擊,為什麽要把自己人民的享用一麵展示給敗軍將士們看,還要費盡心思地許下拉攏人心的承諾和事實上已經收買了人性的行動?如果要征服埃爾塔,這群人自己擼袖子上要比指使他們去撲湯蹈火要容易得多。那麽到底他們能幹什麽呢?或者說,這群人要他們去幹什麽呢?
這個問題在當時自然沒有戰俘能夠迴答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鍾撥迴來,問你問那個剛把飯盆一掃而空的法蘭克時,他一定會把飯吞下之後認真看著你說:
“學習。”
法蘭克現在可是天天忙得如陀螺一般,白天在遠道而來的技校師傅的教導之下學習基本的農業機械製作,晚上還有真正的學習班,每天必有一節政治和數學或者識字課——其實是由工作組委托俘虜中的識字者開設的。
工作組認為對目前俘虜的教學,起碼要達到一個領主轄區內各有一套機械使用-機械修理-種植業輔助-畜牧業輔助-醫藥輔助的普及隊。他們希望在開春之前這些人能完成他們的學業,把這些簡單的省力或者增產知識甚至救人於水火的責任帶到農莊裏,田野間。並不需要武力,下層的人是很容易認清孰優孰劣的。從來沒有中上層統治者可以獨立於廣大的下層存在,這就是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突出教育方針的關鍵性所在。
韋博士總是喜歡以博士自稱——也不知道他是對他的海歸經濟學博士學位很滿意還是他不喜歡他爹媽起的名字,據後來常常在新區某烤龍肉攤子與他擼串喝酒打屁的同事說,這是兩者兼有,至於醉酒之後發言的可信度嘛,那可就懸啦。
韋博士一開始是跟著一群專家混進新區工作組的。還沒有奔三的壓力,也沒有情感的束縛,更沒有家業的重擔,有一個好爹而又不失才華的他很容易就拿到了新世界的門票。從埃爾塔的經濟結構分析入手,他很容易就發現了這個經濟體係中看似嚴絲合縫實則不可調和的矛盾。用經濟手段去解決今後的問題,開始變成了他的設想和論文上的論述。其結果是他的論文受到一致好評,他也被調動到戰俘工作組。在這裏,如何利用這批戰俘則成為了他和他的同事,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實踐“和平演變”埃爾塔帝國和臣民的試驗田。
在經過了又一天平淡無奇的勞動,戰俘們飽餐一頓之後自覺地滿懷期待排坐在銀幕麵前。哨響之後,他們又一次被字幕吸引住了全部的注意力。
“這是我們當中普通人的生活”
鏡頭在街道中滑動,很明顯是用車輛進行的流動拍攝。平整沒有塵土碎石的道路,整齊劃一的街區,路上沒有隨地堆放的垃圾和大小便的痕跡,綠化顯得清新典雅。拋開比帝都加西亞的大道還要寬闊不提,能把行走的地方變得像是公園,這就不是土包子們能夠想象的事情了。
鏡頭被逐漸拉高。原來這樣的道路隻不過是城市的葉毛細管。無數的人和車在其中暢快地流動。時間又飛速前進,光芒四射的不夜城在夜空中散發著迷離的光芒。
鏡頭繼續拉高。整個大陸上這樣的光點已經分不清彼此,這是一張經過處理的衛星照片。這裏的城市居然不必再臣服於黑暗的淫威,每個角落都被如同白晝的光芒覆蓋。這得要多少蠟燭!火把和蠟燭,能發出這麽駭人的光芒嗎?
鏡頭拉高拉出了屏幕邊框,原來這隻是一台手機的畫麵(戰俘驚唿。)隨後這位少年用起了視頻通話,鏡頭又隨即一轉,少年少女在餐廳**用晚餐。
萬家燈火之中,每個家庭都在享受著愉快的晚餐時間。這讓不少已經成家立業的老兵鼻子一酸,這首楚歌的板子看似打在老兵的心頭,實際上誅心得很那。他們或自願或被脅迫進入軍隊把小命係在褲襠上換取口糧和家人的生活費,他們死了恐怕也沒有任何人會記住他們,哪怕是有人上門去給寡婦通風報信。
一晃又到了清晨。一家人各奔前程,無數的人湧入學校醫院企業機關單位工廠,一幕幕和平的景象讓在場的人都充滿著無數的憧憬。他們盡管性別不同,衣裝不同相貌不同,似乎也分高低貴賤,但是臉上都寫滿了一樣的自信,今天和明天還有未來的生活仿佛就在他們腳下,就是他們踏著朝陽前進的道路。
隨著這些片段漸漸深入這個國家人們的生活,戰俘們開始認識到他們也想和影片裏的居民一樣,過著不用擔心餓死病死的日子,住在幹淨整潔而不是糞便熏人,臭蟲跳蚤肆虐的房子裏,不用每天為果腹發愁,這或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
結尾的字幕和女聲也耐人尋味。
“隻要你們想要,你們也可以擁有。”
如果他們以前隻是這個魔法社會裏一個可憐的附庸,那麽從今天開始,他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方向,而小部分人也明白了這些俘虜他們的人是什麽樣的目的。所有人都吃了顆定心丸,明天或許等待著他們的還是和昨天一樣的勞動,但是意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或許昨天他們還是為了自己的食物而勞動,今天開始他們就將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勞動。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來說,絕對是一種全新的難以抗拒的誘惑。但是新的疑問開始在戰俘營的夜晚當中擴散開來。
既然帝國的軍隊在這群人麵前不堪一擊,為什麽要把自己人民的享用一麵展示給敗軍將士們看,還要費盡心思地許下拉攏人心的承諾和事實上已經收買了人性的行動?如果要征服埃爾塔,這群人自己擼袖子上要比指使他們去撲湯蹈火要容易得多。那麽到底他們能幹什麽呢?或者說,這群人要他們去幹什麽呢?
這個問題在當時自然沒有戰俘能夠迴答出正確答案,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鍾撥迴來,問你問那個剛把飯盆一掃而空的法蘭克時,他一定會把飯吞下之後認真看著你說:
“學習。”
法蘭克現在可是天天忙得如陀螺一般,白天在遠道而來的技校師傅的教導之下學習基本的農業機械製作,晚上還有真正的學習班,每天必有一節政治和數學或者識字課——其實是由工作組委托俘虜中的識字者開設的。
工作組認為對目前俘虜的教學,起碼要達到一個領主轄區內各有一套機械使用-機械修理-種植業輔助-畜牧業輔助-醫藥輔助的普及隊。他們希望在開春之前這些人能完成他們的學業,把這些簡單的省力或者增產知識甚至救人於水火的責任帶到農莊裏,田野間。並不需要武力,下層的人是很容易認清孰優孰劣的。從來沒有中上層統治者可以獨立於廣大的下層存在,這就是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突出教育方針的關鍵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