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帝毛了,恨不得謝顯能上前線坐戰,一嘴說死北吳和臨川王兩麵夾擊。
再看謝顯,白白嫩嫩的,玉樹臨風,溫潤如玉,眼神炯炯放光,守孝在家的日子過的還挺滋潤,府裏府外的都不用他張羅,萬事不操心的主兒,和他一比,自己就不夠看了。
日常睡不好覺,有個風吹草動不是這個要他命,就是那個居心叵測,年紀輕輕的眼眶常年發青,半邊頭疼的要命。
睡不好,他皮膚都變粗糙了。
蕭司空大捷的消息他還沒消化完好,立馬就有驚天壞消息傳過來,這一驚一乍的,他現在心髒還怦怦跳沒緩過來呢。
“卿啊,這可如何是好?”
“北吳怎麽就從南陽郡那邊打過來了?”
“你不是說防著徐州——”
言下之意,北吳怎麽不按謝顯預計的來呢?
很是憤慨。
“想必是上一次蕭司空給的教訓太大,現下留任的又是蕭司空麾下猛將,那邊顧忌著,就取道了南陽郡。”謝顯道。
永平帝頭又疼了:
“那該怎麽辦?讓楊劭和江夏王趕緊迴頭支援蕭司空去吧。”
“唉喲,他們雖然對外稱有五萬精兵,可是也隻有一萬八——”當初他也是防著學桂陽王直攻建康,沒敢讓江夏王他們帶太多的兵。想著不過是做做樣子,誰知道北吳會突然來這麽一出。
“不是說北吳已經打成一鍋粥了,怎麽突然就南下了呢?”
謝顯接到最近的消息也是兩個月前,西吳王性情暴虐,醉酒之後就暴打身邊人,下至宮女太監上至妃嬪,連吳王妃都挨過打。
吳王妃不堪受辱,跳進而死,可吳王側妃卻是個狠角色,趁西吳王酒醉打人之後興盡,砸碎酒盞,把西吳王的脖子給劃開了。
東吳王則趁著西吳群龍無首,殺了個裏外朝天。
謝顯再想不過這東吳王是個雷厲風行的,居然未等北吳有喘息之機,直接揮兵南下趁著大梁內亂,攻了進來。
“北吳此舉進攻南陽,可以說有利有弊。利是北吳剛剛平定,大戰剛歇,隻怕人心不齊,而軍心渙散——”
“弊呢?”永平帝迫不及待地問。
“利也是弊。北吳剛剛平定,隻怕勝利的一方銳氣正盛。”
永平帝一拍大腿,他怕的就是這樣!
“是啊,這正是朕所慮。”
謝顯心道,看得出來,火燒眉毛了,眼珠子都是紅的。
現在看出來不如當初便聽他的五萬援軍吧?
設想的便是萬一有今日,或者各地有響應,江夏王與楊劭帶著援軍五萬進可攻退可守,四處可作支援後備軍。
偏皇帝小家子氣,不肯讓建康城有絲毫風險,寧可全留在自己身邊。
他哪怕收到消息又能怎樣?
難不成還能上書皇帝,陳清利害嗎?該說的,與皇帝見麵的時候都已經說了,再多嘴,一頂高帽子扣他頭上,他戴不起。
好似他丁憂守孝在家,一心記掛著的卻是軍國天下,圖謀太大。
現在出問題了又來找他。
當他是什麽,真一張嘴說破天下,天下就破了?
“江夏王與楊劭不過一萬多的人馬,去了隻怕無濟於事。不過,陛下還是再派精兵三萬前去與江夏王會合,急行軍趕往荊州與蕭司空會合。”
“另外,不妨令寧益兩州刺史抽調兩萬精兵火速前去支援蕭司空。”
謝顯歎:“現下當務之急是臨川王,若不迅速拿下臨川王,隻怕將來夜長夢多,臨川王若與北吳勾結,於大梁不容樂觀。”
“北吳之所以如此,甚至不休養生息直攻大梁,很大可能隻是渾水摸魚,趁火打劫,能打下多少是多少,能搶走多少是多少。可也不排除萬一大梁局勢混亂,他趁機長驅直入。”
別說了。
永平帝不敢聽了,再聽下去怕是又要打到建康城家門口了。
到時候還能不能像桂陽王那次,再次把建康給守住了,謝顯敢說,他不敢聽。
“如此聽卿安排,可保大梁無虞否?”
謝顯:“我相信蕭司空的實力,‘戰神’之號並風浪得虛名。”
雖說,這是你嶽丈老泰山,你是不是也有點兒彩虹屁吹太響,就這麽相信嗎?
永平帝當然也願意相信。“朕自然也信。”
皇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趁著夜色就迴宮了,一晚上發出兩道八百裏加急聖旨,一封送益州,一封送往江夏王與楊劭迴建康的路上。
隔天天亮,永平帝又著楊小將軍領精兵三萬前去與江夏王會合。
忙的不亦樂乎。
這一晚上,該知道的世家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不知道,隔天早上朝會的時候也都知道了。
他們都知道皇帝重視謝顯,可謝顯現在丁憂在府,皇帝倒是沒起複謝顯,可是一出了事兒就往謝府裏跑算怎麽迴事?
這跟以前有什麽區別?
甚至比以前還大扯了,皇帝親自跑謝府,知道你是問計去了,不知道的還當去晨昏定醒,請安去了。
謝顯在朝為官顯不出他們,怎麽丁憂在家了還能左右天下大事?
有剛正不阿的就直接開懟皇帝了,這不就是不相信他們能處事嗎,事事問謝顯,擠兌誰呢?
永平帝本來一晚上沒睡,強挺著頭疼,要不是看眾臣們急匆匆趕來,他也想給他們個交待,不想讓他們瞎著急。誰知道沒人念著他的好,倒是好頓數落。
他現在還是皇帝呢!
欺負誰呢?
“——謝卿有安邦定國之能,大梁現在正是危急存亡之際,朕問計賢人又有何錯?你們若是有建設性意見昨天不早就說了,至於憋了一晚上,現在就計謀百出了?”
“謝卿是在守孝,可是曆來忠孝,為國盡忠大於盡孝,謝顯又非起複,又非奪情,隻不過在大梁需要他的時候,盡了他的忠,怎麽就跟戳了你們心肝肺了似的?”
“但凡你們有謝卿的本事,朕至於的嗎?!”
“不尋思著為國盡忠,盡盯著什麽細枝末節呢!”
永平帝登基,一直以來兢兢業業,很有寬厚仁德之風,於朝堂之上大開嘴炮實屬首次,也是氣急了,一夜未合眼,火都拱到了腦瓜頂。
再看謝顯,白白嫩嫩的,玉樹臨風,溫潤如玉,眼神炯炯放光,守孝在家的日子過的還挺滋潤,府裏府外的都不用他張羅,萬事不操心的主兒,和他一比,自己就不夠看了。
日常睡不好覺,有個風吹草動不是這個要他命,就是那個居心叵測,年紀輕輕的眼眶常年發青,半邊頭疼的要命。
睡不好,他皮膚都變粗糙了。
蕭司空大捷的消息他還沒消化完好,立馬就有驚天壞消息傳過來,這一驚一乍的,他現在心髒還怦怦跳沒緩過來呢。
“卿啊,這可如何是好?”
“北吳怎麽就從南陽郡那邊打過來了?”
“你不是說防著徐州——”
言下之意,北吳怎麽不按謝顯預計的來呢?
很是憤慨。
“想必是上一次蕭司空給的教訓太大,現下留任的又是蕭司空麾下猛將,那邊顧忌著,就取道了南陽郡。”謝顯道。
永平帝頭又疼了:
“那該怎麽辦?讓楊劭和江夏王趕緊迴頭支援蕭司空去吧。”
“唉喲,他們雖然對外稱有五萬精兵,可是也隻有一萬八——”當初他也是防著學桂陽王直攻建康,沒敢讓江夏王他們帶太多的兵。想著不過是做做樣子,誰知道北吳會突然來這麽一出。
“不是說北吳已經打成一鍋粥了,怎麽突然就南下了呢?”
謝顯接到最近的消息也是兩個月前,西吳王性情暴虐,醉酒之後就暴打身邊人,下至宮女太監上至妃嬪,連吳王妃都挨過打。
吳王妃不堪受辱,跳進而死,可吳王側妃卻是個狠角色,趁西吳王酒醉打人之後興盡,砸碎酒盞,把西吳王的脖子給劃開了。
東吳王則趁著西吳群龍無首,殺了個裏外朝天。
謝顯再想不過這東吳王是個雷厲風行的,居然未等北吳有喘息之機,直接揮兵南下趁著大梁內亂,攻了進來。
“北吳此舉進攻南陽,可以說有利有弊。利是北吳剛剛平定,大戰剛歇,隻怕人心不齊,而軍心渙散——”
“弊呢?”永平帝迫不及待地問。
“利也是弊。北吳剛剛平定,隻怕勝利的一方銳氣正盛。”
永平帝一拍大腿,他怕的就是這樣!
“是啊,這正是朕所慮。”
謝顯心道,看得出來,火燒眉毛了,眼珠子都是紅的。
現在看出來不如當初便聽他的五萬援軍吧?
設想的便是萬一有今日,或者各地有響應,江夏王與楊劭帶著援軍五萬進可攻退可守,四處可作支援後備軍。
偏皇帝小家子氣,不肯讓建康城有絲毫風險,寧可全留在自己身邊。
他哪怕收到消息又能怎樣?
難不成還能上書皇帝,陳清利害嗎?該說的,與皇帝見麵的時候都已經說了,再多嘴,一頂高帽子扣他頭上,他戴不起。
好似他丁憂守孝在家,一心記掛著的卻是軍國天下,圖謀太大。
現在出問題了又來找他。
當他是什麽,真一張嘴說破天下,天下就破了?
“江夏王與楊劭不過一萬多的人馬,去了隻怕無濟於事。不過,陛下還是再派精兵三萬前去與江夏王會合,急行軍趕往荊州與蕭司空會合。”
“另外,不妨令寧益兩州刺史抽調兩萬精兵火速前去支援蕭司空。”
謝顯歎:“現下當務之急是臨川王,若不迅速拿下臨川王,隻怕將來夜長夢多,臨川王若與北吳勾結,於大梁不容樂觀。”
“北吳之所以如此,甚至不休養生息直攻大梁,很大可能隻是渾水摸魚,趁火打劫,能打下多少是多少,能搶走多少是多少。可也不排除萬一大梁局勢混亂,他趁機長驅直入。”
別說了。
永平帝不敢聽了,再聽下去怕是又要打到建康城家門口了。
到時候還能不能像桂陽王那次,再次把建康給守住了,謝顯敢說,他不敢聽。
“如此聽卿安排,可保大梁無虞否?”
謝顯:“我相信蕭司空的實力,‘戰神’之號並風浪得虛名。”
雖說,這是你嶽丈老泰山,你是不是也有點兒彩虹屁吹太響,就這麽相信嗎?
永平帝當然也願意相信。“朕自然也信。”
皇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趁著夜色就迴宮了,一晚上發出兩道八百裏加急聖旨,一封送益州,一封送往江夏王與楊劭迴建康的路上。
隔天天亮,永平帝又著楊小將軍領精兵三萬前去與江夏王會合。
忙的不亦樂乎。
這一晚上,該知道的世家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不知道,隔天早上朝會的時候也都知道了。
他們都知道皇帝重視謝顯,可謝顯現在丁憂在府,皇帝倒是沒起複謝顯,可是一出了事兒就往謝府裏跑算怎麽迴事?
這跟以前有什麽區別?
甚至比以前還大扯了,皇帝親自跑謝府,知道你是問計去了,不知道的還當去晨昏定醒,請安去了。
謝顯在朝為官顯不出他們,怎麽丁憂在家了還能左右天下大事?
有剛正不阿的就直接開懟皇帝了,這不就是不相信他們能處事嗎,事事問謝顯,擠兌誰呢?
永平帝本來一晚上沒睡,強挺著頭疼,要不是看眾臣們急匆匆趕來,他也想給他們個交待,不想讓他們瞎著急。誰知道沒人念著他的好,倒是好頓數落。
他現在還是皇帝呢!
欺負誰呢?
“——謝卿有安邦定國之能,大梁現在正是危急存亡之際,朕問計賢人又有何錯?你們若是有建設性意見昨天不早就說了,至於憋了一晚上,現在就計謀百出了?”
“謝卿是在守孝,可是曆來忠孝,為國盡忠大於盡孝,謝顯又非起複,又非奪情,隻不過在大梁需要他的時候,盡了他的忠,怎麽就跟戳了你們心肝肺了似的?”
“但凡你們有謝卿的本事,朕至於的嗎?!”
“不尋思著為國盡忠,盡盯著什麽細枝末節呢!”
永平帝登基,一直以來兢兢業業,很有寬厚仁德之風,於朝堂之上大開嘴炮實屬首次,也是氣急了,一夜未合眼,火都拱到了腦瓜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