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顯先是列了表單,他是生怕給的東西不給,硬是往裏又添了許多,當時柔然隔著萬裏出擊北吳,與大梁遙相唿應,永平帝可是激動的難以入眠,功勳章上也有他的一筆的趕腳,自己豁得出去往裏砸好東西砸出來的啊。
結果出了事,就開始往諸葛複身上潑髒水,永平帝這點兒正義感還是有的。
自己就站出來給諸葛複辟謠了。
也想讓那些人知道知道,自己不是個傀儡,什麽都聽人擺布的,他是有自己主見的,對戰中他也起到作用的。
別的不說,起碼知人善用這點扣他頭上,他當得起啊。
無論是蕭司空,還是謝顯,諸葛複,薛泉,薛敬兒,這都是他用的。
老子也是有判斷能力的好不?
諸葛複能不能用姑且不說,功勞人家是有的,不能因為被柔然公主坑了,就什麽屎盆子都往人家頭上扣。
要說柔然有什麽陰謀——
能有什麽啊?
這一年多熱鬧沒少看,有一半是柔然公主給貢獻出來的。
從諸葛術到楊劭,再到諸葛複,哪個追求起來不是轟轟烈烈的?
該糟心的是諸葛家才是。
父子兩代人,終於有一個被禍害了。
永平帝都替諸葛家心疼,明明有大好前程的,讓個外邦公主給糟蹋了。
刑部尚書,按說和外邦事務是聯係不到一處的,裏通外國也通不了什麽,把刑法通給人家嗎?
永平帝有那寬闊的內心,強大的包容度,也架不住朝臣們眾誌成城的反對聲浪。畢竟是塊大肥肉,清貴無比的官職,誰不想要?
哪怕純粹隻是利益,都夠搶破頭的了。
這其中,吏部按兵不動,謝顯什麽態度都沒表示。
不過這種情況沒有維持幾天,諸葛複的一封請辭致仕的奏折就遞到了永平帝的跟前。
永平帝心潮澎湃,諸葛複在奏折中最多的話就是感謝皇帝的信賴與支持,至少皇帝心裏安慰,自己的為難都被看在眼裏,也能被理解,更多的就是推辭的話了。
關於在出使柔然,對大梁內亂所作出的貢獻,人家隻字不提,除了遺憾不能再為君效力,就是堅定的辭官,半點兒都不帶虛情假意的。
永平帝長歎一聲,除了惋惜,也隻有惋惜了。
諸葛複在應下娶柔然公主那一刻,就知道少不得要丟官去職,曆來史書上不是沒有娶外邦公主的,但實力權臣一個都沒有。哪怕當下有,也會被逐漸邊緣化。
他與其被動辭官,不如主動致仕,至少給皇帝留個好的念想,也給兒子鋪路。
“要不……朕給你指婚吧。”在再三挽留,諸葛複再三推辭的這種慣例之後,永平帝留諸葛複在太極殿用膳。
這迴是真的了,今晚出了太極殿,聖旨就要發下去昭各天下了。
永平帝雖然也封了諸葛複一個光祿大夫,可那就是個褒贈之官,也有俸祿,卻不過名字好聽,沒甚實權。
再者諸葛複有言,等兒子成完親,人就要帶著柔然公主遠走他鄉了,以後君臣再見一麵都難了。
心裏滿滿的不舍,話就說出去了。
皇帝指婚,起碼在別人看來,那是榮譽,至少代表著皇家認可。
誰知諸葛複搖頭就給拒了:“此事非臣所願,亦非君之所願。眾所周知之事,何必粉飾呢。臣,謝過陛下知遇之恩。”
“……你說,怎麽就讓九公主給坑了呢。”永平帝喝了兩杯酒連連哀歎:“怎麽這麽不小心啊。”
諸葛複老臉都紅了。
這事兒不能細說,細說更丟人。被下藥了,他跟誰說理去?
“這,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永平帝鬱悶了,被坑了,還說是天意,那是食髓之味,品出九公主的好來著了唄。
君臣各俱心思,都喝了個酩酊大罪。
###
隻不過,比諸葛複君臣更鬱悶的是柔然使臣。
他們柔然新王阿那魁啟程時那是有所交待的,知道新王是把親妹子交付給了諸葛複,讓諸葛複給相上一門親事。
事出緊急,這也是相信諸葛複。
當時把大梁許給柔然的好處,分出了三分之一都留了下來,就是想當嫁妝,給九公主撐腰的。也怕自己是一去不返,把命就給送了。
阿那魁知道諸葛複的為人,坦坦蕩蕩,那是連嫁妝都交待給他看管的。
就因為知道九公主是個大手大腳,沒有成算的。
結果,這是怎麽著,監守自盜了?
守著守著,把他們公主都給守自己被窩去了?連人帶錢,一樣兒都沒留下啊。
柔然使臣都要哭了,不知道該怎麽和新王交待。
新王說了,嫁了就嫁了,讓公主好好在大梁過日子。要是沒嫁,他們就接迴去,柔然那麽多勇士都排隊等娶呢。
誰成想,找了個老棒子。
比使臣還要大上兩歲呢,使臣的兒女成群,孫子輩可都有了啊。
跟九公主說不上,不知被灌了什麽迷魂藥,就說諸葛複好,就要跟諸葛複,再說就被打出去驛館了。
連嫁妝讓她守好了,不能讓諸葛複給挪了,九公主都不知所謂,沒少了她花的啊。
柔然使臣受到了一萬點的傷害。
想跟大梁翻臉,坑人坑到無知少女了。但自家無知少女不給力,分分鍾倒戈,把他給賣了。
可是新王有交待,想跟大梁建立更深層次的交流,本來是要讓他找諸葛複說事兒的——誰說諸葛複是柔然的好朋友好兄弟呢。
結果吧,現在搖身一變成柔然女婿了,隻當他更好說話了,卻等到的是人家把官兒都給辭了。
那他們公主嫁的是個什麽玩意兒啊?
找上諸葛複的大門,人家連麵兒都不見。私事找九公主聊,公事跟他說不上。
使臣沒辦法,找上謝顯了,都知道謝顯現在在大梁朝中的地位,隻要他拍板能定下來的事兒,那就是定了,上行下效,沒個更改。
可謝顯呢,難得有空閑,趁著嫡親妹子出嫁之前這段時間,領著蕭寶信和謝琰、謝琪一並迴下邳上族牒去了,使臣跑了一趟謝府,連鬼影子也沒見著。
結果出了事,就開始往諸葛複身上潑髒水,永平帝這點兒正義感還是有的。
自己就站出來給諸葛複辟謠了。
也想讓那些人知道知道,自己不是個傀儡,什麽都聽人擺布的,他是有自己主見的,對戰中他也起到作用的。
別的不說,起碼知人善用這點扣他頭上,他當得起啊。
無論是蕭司空,還是謝顯,諸葛複,薛泉,薛敬兒,這都是他用的。
老子也是有判斷能力的好不?
諸葛複能不能用姑且不說,功勞人家是有的,不能因為被柔然公主坑了,就什麽屎盆子都往人家頭上扣。
要說柔然有什麽陰謀——
能有什麽啊?
這一年多熱鬧沒少看,有一半是柔然公主給貢獻出來的。
從諸葛術到楊劭,再到諸葛複,哪個追求起來不是轟轟烈烈的?
該糟心的是諸葛家才是。
父子兩代人,終於有一個被禍害了。
永平帝都替諸葛家心疼,明明有大好前程的,讓個外邦公主給糟蹋了。
刑部尚書,按說和外邦事務是聯係不到一處的,裏通外國也通不了什麽,把刑法通給人家嗎?
永平帝有那寬闊的內心,強大的包容度,也架不住朝臣們眾誌成城的反對聲浪。畢竟是塊大肥肉,清貴無比的官職,誰不想要?
哪怕純粹隻是利益,都夠搶破頭的了。
這其中,吏部按兵不動,謝顯什麽態度都沒表示。
不過這種情況沒有維持幾天,諸葛複的一封請辭致仕的奏折就遞到了永平帝的跟前。
永平帝心潮澎湃,諸葛複在奏折中最多的話就是感謝皇帝的信賴與支持,至少皇帝心裏安慰,自己的為難都被看在眼裏,也能被理解,更多的就是推辭的話了。
關於在出使柔然,對大梁內亂所作出的貢獻,人家隻字不提,除了遺憾不能再為君效力,就是堅定的辭官,半點兒都不帶虛情假意的。
永平帝長歎一聲,除了惋惜,也隻有惋惜了。
諸葛複在應下娶柔然公主那一刻,就知道少不得要丟官去職,曆來史書上不是沒有娶外邦公主的,但實力權臣一個都沒有。哪怕當下有,也會被逐漸邊緣化。
他與其被動辭官,不如主動致仕,至少給皇帝留個好的念想,也給兒子鋪路。
“要不……朕給你指婚吧。”在再三挽留,諸葛複再三推辭的這種慣例之後,永平帝留諸葛複在太極殿用膳。
這迴是真的了,今晚出了太極殿,聖旨就要發下去昭各天下了。
永平帝雖然也封了諸葛複一個光祿大夫,可那就是個褒贈之官,也有俸祿,卻不過名字好聽,沒甚實權。
再者諸葛複有言,等兒子成完親,人就要帶著柔然公主遠走他鄉了,以後君臣再見一麵都難了。
心裏滿滿的不舍,話就說出去了。
皇帝指婚,起碼在別人看來,那是榮譽,至少代表著皇家認可。
誰知諸葛複搖頭就給拒了:“此事非臣所願,亦非君之所願。眾所周知之事,何必粉飾呢。臣,謝過陛下知遇之恩。”
“……你說,怎麽就讓九公主給坑了呢。”永平帝喝了兩杯酒連連哀歎:“怎麽這麽不小心啊。”
諸葛複老臉都紅了。
這事兒不能細說,細說更丟人。被下藥了,他跟誰說理去?
“這,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永平帝鬱悶了,被坑了,還說是天意,那是食髓之味,品出九公主的好來著了唄。
君臣各俱心思,都喝了個酩酊大罪。
###
隻不過,比諸葛複君臣更鬱悶的是柔然使臣。
他們柔然新王阿那魁啟程時那是有所交待的,知道新王是把親妹子交付給了諸葛複,讓諸葛複給相上一門親事。
事出緊急,這也是相信諸葛複。
當時把大梁許給柔然的好處,分出了三分之一都留了下來,就是想當嫁妝,給九公主撐腰的。也怕自己是一去不返,把命就給送了。
阿那魁知道諸葛複的為人,坦坦蕩蕩,那是連嫁妝都交待給他看管的。
就因為知道九公主是個大手大腳,沒有成算的。
結果,這是怎麽著,監守自盜了?
守著守著,把他們公主都給守自己被窩去了?連人帶錢,一樣兒都沒留下啊。
柔然使臣都要哭了,不知道該怎麽和新王交待。
新王說了,嫁了就嫁了,讓公主好好在大梁過日子。要是沒嫁,他們就接迴去,柔然那麽多勇士都排隊等娶呢。
誰成想,找了個老棒子。
比使臣還要大上兩歲呢,使臣的兒女成群,孫子輩可都有了啊。
跟九公主說不上,不知被灌了什麽迷魂藥,就說諸葛複好,就要跟諸葛複,再說就被打出去驛館了。
連嫁妝讓她守好了,不能讓諸葛複給挪了,九公主都不知所謂,沒少了她花的啊。
柔然使臣受到了一萬點的傷害。
想跟大梁翻臉,坑人坑到無知少女了。但自家無知少女不給力,分分鍾倒戈,把他給賣了。
可是新王有交待,想跟大梁建立更深層次的交流,本來是要讓他找諸葛複說事兒的——誰說諸葛複是柔然的好朋友好兄弟呢。
結果吧,現在搖身一變成柔然女婿了,隻當他更好說話了,卻等到的是人家把官兒都給辭了。
那他們公主嫁的是個什麽玩意兒啊?
找上諸葛複的大門,人家連麵兒都不見。私事找九公主聊,公事跟他說不上。
使臣沒辦法,找上謝顯了,都知道謝顯現在在大梁朝中的地位,隻要他拍板能定下來的事兒,那就是定了,上行下效,沒個更改。
可謝顯呢,難得有空閑,趁著嫡親妹子出嫁之前這段時間,領著蕭寶信和謝琰、謝琪一並迴下邳上族牒去了,使臣跑了一趟謝府,連鬼影子也沒見著。